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1
作者 赵传志 丁慧敏 +4 位作者 胡紫晴 都永勤 周兰 周鹏 王靓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2.1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4.2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8.4 g/kg),观察苓桂术甘汤干预后的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的肝脏形态学变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脂四项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作用机制及靶点。结果:苓桂术甘汤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苓桂术甘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四项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关键靶点10个,关键信号通路5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前20活性成分均对前十靶点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表明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调节血脂及改善肝组织病变作用,并初步验证了苓桂术甘汤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苓桂术甘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傲 李然 +1 位作者 刘立萍 黄杨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ETCM数据库筛选出苓桂术甘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关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ETCM数据库筛选出苓桂术甘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关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靶点。基于苓桂术甘汤潜在靶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靶点的匹配结果,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构建苓桂术甘汤活性成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靶点-通路网络。通过Reactome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7将前5位核心靶点和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点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等,关键靶点有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 Tumor Antige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异种刺激的反应、无机物质反应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TP53、TNF、IL-6、IL-1β与槲皮素对接良好,AKT1与柚皮素对接良好。结论:苓桂术甘汤可以多方向、多维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苓桂术甘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靶点预测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质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刘芳洁 栾真杰 +2 位作者 何纯莲 王希霖 左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使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使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前30 min)、235 nm(后36 min)。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建立苓桂术甘汤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批次苓桂术甘汤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确认苓桂术甘汤指纹图谱24个共有峰,使用对照品指认14个共有峰,10批苓桂术甘汤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50。10批苓桂术甘汤可聚为两类,主成分1~4是影响其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OPLS-DA共确定6个差异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良好,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明确不同产地药材制成的苓桂术甘汤之间的差异,为其内在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新冠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昱丹 李正祎 +5 位作者 杨凯丽 初梦瑶 韩路生 陈长宝 李光 王恩鹏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新型冠状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苓桂术甘汤主要活性有效成分。利用GeneCards、OMIM、DisgNET等数据库获取新冠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疾病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筛选核心靶...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新型冠状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苓桂术甘汤主要活性有效成分。利用GeneCards、OMIM、DisgNET等数据库获取新冠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疾病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筛选核心靶点并构建蛋白网络互作分析,通过微生信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可视化处理。最后通过Autodocking 1.5.7将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苓桂术甘汤中含主要活性成分121个,支气管哮喘靶点共2115个,新冠肺炎靶点1972个,交集靶点58个,GO分析涉及细胞组成、细胞间信号调控和分子间蛋白结合;KEGG信号通路注释到AMPK通路、NF-kappa B通路、PI3K-Akt通路等152条信号通路。其中靶点IL6与槲皮素呈现出最低的亲和力为-7kcal/mol,TNF、IL6与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苓桂术甘汤通过多成分作用、多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协同发挥对新冠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为苓桂术甘汤的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苓桂术甘汤 新冠肺炎 哮喘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威 季秀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16-21,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简称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苓桂术甘汤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基于V...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简称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苓桂术甘汤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基于Venny 2.1得到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借助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 4.2.6和PyMOL 2.4.0进行核心靶点与其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苓桂术甘汤120个活性成分,494个疾病靶点和75个交集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檞皮素、山柰酚、光果甘草酮、芒柄花素和柚皮素等,关键靶点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4、激酶插入区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等。由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15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其对应活性成分对接结果良好。结论:苓桂术甘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黏液高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苓桂术甘汤 气道黏液高分泌
下载PDF
彭卫东教授应用苓桂术甘汤合小陷胸汤治疗妇科疾病经验
6
作者 张月 李明玥 彭卫东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彭卫东教授深究医理,精于辨证,认为许多妇科疾病均与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相关,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苓桂术甘汤合小陷胸汤广泛用于临床,苓桂术甘汤主治为太阴病,能温下寒,化中焦之水饮,小陷胸汤主治为阳明病,能清上热,二方合用则起到... 彭卫东教授深究医理,精于辨证,认为许多妇科疾病均与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相关,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苓桂术甘汤合小陷胸汤广泛用于临床,苓桂术甘汤主治为太阴病,能温下寒,化中焦之水饮,小陷胸汤主治为阳明病,能清上热,二方合用则起到下能温阳化饮,上能开胸泻热,中焦之枢得以畅通,恢复人体水液代谢平衡,饮去人安,水火既济,病乃除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小陷胸汤 六经辨证 妇科疾病 太阴阳明合病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及TGF-α、VIP的影响
7
作者 王冰敏 陈海裕 王时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转化生长因子(TG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胃肠...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转化生长因子(TG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动力障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VIP、TGF-α水平,并进行胃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胃肠症状、胃肠动力、胃肠功能、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常胃慢波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道症状等级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心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氧耗量(VO_(2))、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生成量(VCO_(2))、呼吸商(RQ)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O_(2)、VE、VCO_(2)、RQ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功能显著改善,TGF-α、V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GF-α、VI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AB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积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症状和胃肠动力,提高胃肠功能和心肺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穴位贴敷治疗 肺心病 胃肠道动力障碍 转化生长因子-Α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应用之我见
8
作者 姜玉宝 姜朝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根据《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相关记载,苓桂术甘汤功在温化痰饮,故对于当以痰饮停蓄为关键病机的心下逆满、心悸怔忡、眩晕、短气诸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就临床实际而言,据此认识来使用本方,确实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只是因当前中医... 根据《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相关记载,苓桂术甘汤功在温化痰饮,故对于当以痰饮停蓄为关键病机的心下逆满、心悸怔忡、眩晕、短气诸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就临床实际而言,据此认识来使用本方,确实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只是因当前中医临证所遇患者,大多病情较久而复杂,故应用之时多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必要化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应用
下载PDF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糖尿病肾病肾阳虚型临床观察
9
作者 丁玉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618-620,共3页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糖尿病肾病肾阳虚型的效果。方法: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用卡托普利治疗,研究组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糖尿病肾病肾阳虚型的效果。方法: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用卡托普利治疗,研究组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总量蛋白(TU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糖尿病肾病肾阳虚型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阳虚型 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
下载PDF
毫针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辅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10
作者 任国臣 宋志军 +2 位作者 宫照波 鲁进飞 宋成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辅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1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各80例。两组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另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联合组加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辅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1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各80例。两组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另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联合组加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均升高,联合组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呕吐痰涎、胸闷作恶、头重如裹评分均降低,联合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感、功能、躯体评分均降低,联合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均降低,联合组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毫针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辅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毫针针刺 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11
作者 张妍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中药组方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对症治疗,研... 目的探究采用中药组方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各项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部压迫、呼吸急促、胸痛、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射血分数、心脏每搏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辅助治疗慢性心衰的价值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影响分析
12
作者 阳桂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5-0038,共4页
研究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入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和西药联合加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研究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入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和西药联合加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心功能复常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氧化应激功能、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以苓桂术甘汤实施辅助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苓桂术甘汤 心功能 不良反应 有效率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13
作者 梁慧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9-0032,共4页
了解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06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系统分配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划... 了解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06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系统分配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采用苓桂术甘汤,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对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11%)比对照组(86.79%)更优(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疗效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对压力负荷致心衰小鼠心功能、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红霞 陈瑶 +2 位作者 赵鑫 邱先哲 李玉红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2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复制心衰小鼠模型,术后1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7)、TAC模型组(TAC,n=7)、苓桂术甘汤低剂量...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复制心衰小鼠模型,术后1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7)、TAC模型组(TAC,n=7)、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LD-L,n=6,4.29 g/kg)和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LD-H,n=7,8.58 g/kg),每日灌胃给药共8周。采用小动物超声、Western blot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别检测小鼠心功能、结肠组织中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粪便菌群。结果:与Sham组比较,TAC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升高;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和ZO-1、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TAC组比较,苓桂术甘汤治疗组能显著降低LVEDD、LVESD,升高EF、FS,上调ZO-1、Occludin蛋白表达。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TAC组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和多样性降低,苓桂术甘汤治疗组可以增加心衰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和多样性,调节肠道细菌结构紊乱,增加与短链脂肪酸产生密切相关的菌属如norank_f_Muribaculaceae、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的丰度。结论:苓桂术甘汤可以显著改善心衰小鼠的心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细菌结构紊乱,促进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心力衰竭 主动脉弓缩窄术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下载PDF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阎慧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化疗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葶...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化疗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FVC],治疗后不同时间的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的血清CD4^(+)/CD8^(+)、CD4^(+)、CD8^(+),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2.28±0.03)L、FEV1/FVC(67.73±5.63)%、FVC(2.71±0.04)L、PEF(4.28±0.65)L/s均高于对照组的(1.65±0.21)L、(56.45±4.26)%、(2.25±0.05)L、(3.45±0.12)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9周,两组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CD4^(+)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CD4^(+)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CD4^(+)/CD8^(+)、CD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8^(+)高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CD8^(+)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67.35±3.48)分、认知功能评分(77.75±3.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34±3.24)、(60.77±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改善免疫相关功能、血液高凝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积液 葶苈大枣泻肺汤 苓桂术甘汤 肺功能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调控自噬对多柔比星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增效作用
16
作者 曹慧敏 孔亮 +2 位作者 隋国媛 吴瑾 贾连群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16-2322,共7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GZG)通过调控自噬增强多柔比星(DOX)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AFLD-HCC组、LGZG组、DOX组、DOX+LGZG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GZG)通过调控自噬增强多柔比星(DOX)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AFLD-HCC组、LGZG组、DOX组、DOX+LGZG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溶液(50mg/kg)和喂养高脂饲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NAFLD-HCC小鼠模型;空白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建模后,各给药组分别灌胃LGZG水提液(20g/kg)和/或腹腔注射DOX溶液(8mg/kg),空白组、NAFLD-HCC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在模型建立及药物干预期间,监测小鼠的一般情况。药物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体重、肝重及肝脏系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和纤维化程度;检测小鼠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含量,肝脏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以及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苄氯素1(Beclin1)、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NAFLD-HCC组小鼠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活动逐渐减少,精神萎靡,毛发蓬乱无光泽,体重显著降低(P<0.05),肝重有上升趋势,肝脏系数显著增加(P<0.05);小鼠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大量浸润,部分细胞出现气球样变及小细胞性增生的病变,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中TC、TG、LDL-C水平及AFP、CEA含量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Ki-67、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肝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值有所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与NAFLD-HCC组比较,DOX组、LGZG组及DOX+LGZG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DOX联合LGZG的干预效果优于DOX。结论LGZG联合DOX能够协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强NAFLD-HCC化疗敏感性,有效减缓NAFLD-HCC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细胞自噬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 自噬 多柔比星 化疗增敏
下载PDF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17
作者 李勤 吴瑞 +2 位作者 郭丰年 安然 石白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苓...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苓桂术甘汤颗粒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对2组中医证候变化、体质量(W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FPG、2h PG、Hb A1c)、血脂(TC、LDL、HDL、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6%,33/39)明显优于对照组(53.8%,21/39)(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中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淡无味、头面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除头晕目眩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Wt、BMI、WHR、FPG、2h PG、Hb A1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C、TG、LDL-C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除WHR及HDL指标外,其余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型T2DM患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2型糖尿病 苓桂术甘汤 脾虚痰湿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复方制剂的研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玲 季光 +1 位作者 张彤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65-3172,共8页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温阳化饮法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温阳化饮法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第19首,《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之第1首。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课题组前期依据《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要求,将苓桂术甘汤开发为现代制剂苓桂术甘颗粒,是首个按照中药注册分类3.1类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的品种,于2022年12月27日首个获批。本研究探讨苓桂术甘颗粒研发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其他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颗粒 经典名方 复方制剂 研发策略
下载PDF
基于Nrf2/BNIP3通路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肌梗死诱导大鼠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翔 莫佳佳 +2 位作者 汤同娟 周鹏 黄金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0-2397,共8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inggui Zhugan Decotion,LGZGD)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是否与调节Nrf2/BNIP3通路有关。方法冠脉结扎制备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造模14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卡托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28...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inggui Zhugan Decotion,LGZGD)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是否与调节Nrf2/BNIP3通路有关。方法冠脉结扎制备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造模14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卡托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28 d,每天1次。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BNP、NT-ProBNP含量;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OS的含量,微量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OD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CytC(线粒体、细胞质)、Nrf2(细胞质、细胞核)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rf2、BNIP3蛋白的表达。结果苓桂术甘汤可以显著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降低BNP、NT-ProBNP的含量,抑制心肌间质胶原的过度沉积,降低ROS,提高SOD的含量,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并可上调Nrf2的表达及核移位,降低BNIP3的表达。结论苓桂术甘汤可有效抑制心梗后的心室重构阻抑心衰的发生发展,且其药效作用的发挥与调节Nrf2/BNIP3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心室重构 氧化应激 线粒体 凋亡 Nrf2/BNIP3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