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7篇文章
< 1 2 2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通过Hipp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
1
作者 曾华 郑勇 +4 位作者 周林 冯上新 唐俊 孙妍婧 罗玮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48只大鼠中成功建立全层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涂抹100μL等渗盐水)、阳性药物组(PD组,涂抹100μL的京万红软膏)、苦参碱组(MT组,涂抹浓度为... 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48只大鼠中成功建立全层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涂抹100μL等渗盐水)、阳性药物组(PD组,涂抹100μL的京万红软膏)、苦参碱组(MT组,涂抹浓度为200 ng/mL的苦参碱混合液100μL)、苦参碱+维替泊芬组(MT+VP组,涂抹苦参碱混合液100μL后,腹腔注射100 mg/kg维替泊芬),每组12只。各组每日给药1次,持续7 d。比较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病理组织损伤情况、CD31阳性染色细胞比例,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Hippo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3、7、14 d时,与模型组创面愈合率[(14.02±1.87)%、(36.23±3.62)%、(65.53±3.85)%]相比,PD组[(21.36±2.51)%、(61.86±3.13)%、(94.26±0.26)%]和MT组[(21.57±2.24)%、(54.35±3.66)%、(94.18±3.13)%]均明显升高(P<0.05);与MT组相比,MT+VP组创面愈合率[(18.35±2.03)%、(43.68±3.54)%、(74.26±3.55)%]均明显降低(P<0.05)。造模后7 d,与模型组(186.75±18.53、85.73±10.15、57.96±5.85)相比,PD组(89.75±9.75、43.12±5.75、8.76±1.13)和MT组(92.57±23.62、46.62±6.54、12.36±1.06)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D31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MST1、LAST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YAP核移位明显降低(P<0.05)。与MT组相比,MT+VP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CD31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MST1、LAST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YAP核移位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皮肤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6.33±0.94)d]和瘢痕厚度[(0.58±0.11)mm]相比,PD组[(19.50±0.82)d、(0.24±0.04)mm]和MT组[(19.00±0.50)d、(0.25±0.04)mm]明显减少(P<0.05);与MT组相比,MT+VP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2.33±0.94)d]和瘢痕厚度[(0.41±0.04)mm]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加速全层皮肤切除创伤大鼠的皮肤创面愈合,这一过程可能涉及苦参碱对Hippo-Yap通路的激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愈合 苦参碱 炎症 血管生成 Hippo通路
下载PDF
苦参碱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2
作者 孙海东 邓敏 +1 位作者 苏霞 潘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究苦参碱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10 mg/kg)、苦参碱高剂量组(20 mg/kg)、苦参碱高剂量+晚... 目的探究苦参碱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10 mg/kg)、苦参碱高剂量组(20 mg/kg)、苦参碱高剂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血清蛋白组(20 mg/kg苦参碱+100 mg/kg AGE血清蛋白)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结果苦参碱高剂量组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IL-1β、IL-6、TNF-α、HMGB1和RAGE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苦参碱低剂量组(P<0.05)。苦参碱高剂量+AGE血清蛋白组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IL-1β、IL-6、TNF-α、RAGE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苦参碱高剂量组[(2.93±0.30)分vs(1.10±0.12)分,(38.18±4.04)%vs(15.52±1.74)%,(78.57±8.33)pg/ml vs(39.27±4.76)pg/ml,(203.14±24.39)pg/ml vs(92.45±11.23)pg/ml,(243.53±26.81)pg/ml vs(150.49±18.79)pg/ml,0.73±0.07 vs 0.44±0.04,P<0.05]。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减轻IS大鼠的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卒中 大鼠 Sprague-Dawley 模型 动物 神经炎 HMGB1-RAGE信号通路
下载PDF
苦参碱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毕珺辉 张静怡 修俭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心肌细胞纤维化、抗柯萨奇病毒、改善心衰等心血管作用,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日益凸显。结论:通过对苦参碱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的讨论,以期为今后以苦参碱为基础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心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六堡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
4
作者 石金娥 张洪禹 +2 位作者 辛若竹 丁梅 奚广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目的:以广西六堡茶为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0%乙腈+0.2%氨水)超声提取,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 目的:以广西六堡茶为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0%乙腈+0.2%氨水)超声提取,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0.1~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6,检出限均为1.0μg/kg,定量限均为3.0μg/kg,满足茶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监管判定要求。通过加标验证,回收率均为92.0%~104.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4%。结论:试验方法结合净化管净化(147.7 mg PSA,15.1 mg GCB,887.2 mg硫酸镁),以Kinetex 2.6μm Biphenyl 100色谱柱(100 mm×3.0 mm)分离,解决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回收率低、前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出峰良好,抗干扰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UPLC-MS/MS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方法
5
作者 张闯 赵孔祥 +4 位作者 潘红蕊 于艳军 宓捷波 苏明跃 杨永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89-195,共7页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建立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样品经1.0%磷酸水溶液超声提取,强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10 mL 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采用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T3...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建立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样品经1.0%磷酸水溶液超声提取,强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10 mL 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采用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T3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通过考察不同种类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固相萃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峰面积,确定最优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0.5~50.0μg/k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0.05μg/kg,定量限0.2μg/kg。低、中、高3个浓度加标回收试验,苦参碱回收率范围在76.3%~90.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2.2%~7.4%,氧化苦参碱回收率范围在79.2%~89.0%,RSD在3.1%~6.6%。该方法适用于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枸杞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内标法
下载PDF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6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4 位作者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水凝胶通过激活角化细胞Nrf2/HO-1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7
作者 刘璐 刘淑丹 +5 位作者 刘晓丹 杨丽 凌晨 海小明 马会明 陈冬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20-4627,共8页
背景:慢性创面炎症和氧化应激阻碍了角化细胞的再生,氧化苦参碱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效应。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创面愈合的作用,以及对H_(2)O_(2)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 背景:慢性创面炎症和氧化应激阻碍了角化细胞的再生,氧化苦参碱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效应。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创面愈合的作用,以及对H_(2)O_(2)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分别制备含0,0.05,0.1,0.2 g/L氧化苦参碱的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水凝胶。在75只糖尿病小鼠背中部制作直径12 m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5组干预,每组15只:模型组创面包扎固定,单纯水凝胶组以HAMA水凝胶覆盖创面,低、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分别以含0.05,0.1,0.2 g/L氧化苦参碱的HAMA水凝胶覆盖创面,光固化后包扎固定,14 d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②体外实验:将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分5组培养,正常组常规培养,H_(2)O_(2)组及低、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均加入H_(2)O_(2)干预4 h,然后分别更换为含0,0.05,0.1,0.2 g/L氧化苦参碱的培养基,培养24 h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体内实验:与模型组比较,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变化,低、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治疗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治疗后14 d的创面样本切片病理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再生表皮层厚度、显微血管数量与胶原沉积均增加(P<0.05)。术后7 d的创面样本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②体外实验:CCK-8检测、EdU及Ki67染色显示,与H_(2)O_(2)组相比,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5)。与H_(2)O_(2)组相比,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活性氧含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H_(2)O_(2)组相比,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Nrf2核蛋白、Nrf2总蛋白、HO-1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1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③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能够通过上调Nrf2、HO-1蛋白减轻HaCat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水凝胶 抗氧化 创面愈合 Nrf2/HO-1信号通路 HaCat细胞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高糖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张宇菲 罗红 +3 位作者 肖红 陶玲 沈祥春 常楚瑞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9-339,共11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高糖(HG)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乳鼠20只,取乳鼠心脏的心尖部分分离与培养原代CFBs,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甘露醇...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高糖(HG)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乳鼠20只,取乳鼠心脏的心尖部分分离与培养原代CFBs,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甘露醇(Mannitol)组、不同浓度(30、35、40、45及50 mmol/L)HG组及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OMT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确定后续实验OMT的保护浓度;按前述OMT的保护浓度结果,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甘露醇(Mannitol)组、40 mmol/L HG(HG)组、40 mmol/L HG+50 mg/L OMT(OMT低剂量)组、40 mmol/L HG+100 mg/L OMT(OMT中剂量)组及40 mmol/LHG+200 mg/L OMT(OMT高剂量)组,采用天狼星红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胶原纤维表达及形态变化,采用羟脯氨酸(Hyp)试剂盒检测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Hyp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FBs中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数量变少;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内Hyp含量减少,细胞在S期分布比例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G组CFBs细胞数量增多,α-SMA表达增多;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数量减少,α-SMA表达减少;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HIF-1α、VEGFA、α-SMA、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FN表达下调(P<0.05)。结论OMT可抑制乳鼠CFBs增殖并诱导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信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糖尿病心肌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乳鼠 氧化苦参碱 高糖 心肌成纤维细胞 转分化
下载PDF
苦参碱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王利宁 赵新芝 +4 位作者 宋军帅 王淑燕 孙广玉 李克明 杨真真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MG-63细胞中促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0浓度组和10%苦参碱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10%苦参碱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干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MG-63细胞中促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0浓度组和10%苦参碱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10%苦参碱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干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my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Nur77、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5(MEK5)及凋亡相关蛋白c-myc,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0浓度组相比,10%苦参碱组能显著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10%苦参碱组能抑制c-myc转录,并促进caspase-9转录;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ERK5信号通路中,10%苦参碱组Nur77、MEK5及c-myc蛋白表达下调,而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干扰ERK5信号通路,调控c-myc,caspase-9等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骨肉瘤 MG-63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苦参碱-脂肪酸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物性
10
作者 杨清华 王小永 殷天翔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构建了一系列基于苦参碱和脂肪酸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探讨了脂肪酸烷基链长、氢键供体(HBD)与氢键受体(HBA)的物质的量之比对DES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ES的密度、表面张力、电导率、极性随脂肪酸烷基链长... 构建了一系列基于苦参碱和脂肪酸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探讨了脂肪酸烷基链长、氢键供体(HBD)与氢键受体(HBA)的物质的量之比对DES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ES的密度、表面张力、电导率、极性随脂肪酸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黏度随脂肪酸链长的增大而增加;密度、表面张力和黏度随苦参碱与脂肪酸物质的量之比的减小而降低,电导率则随苦参碱与脂肪酸物质的量之比的减小而增加,上述不同的变化趋势源于苦参碱和脂肪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苦参碱 脂肪酸 Kamlet-Taft参数 氢键
下载PDF
苦参碱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11
作者 迟鹏 宿颖 +3 位作者 吴堰霖 文金林 陈佳慧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L2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划痕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L2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划痕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应用苦参碱可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苦参碱可以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新型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苦参碱对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王冲 孔丽 +1 位作者 崔学超 鲍铁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281-4287,共7页
背景:髓核细胞凋亡是引发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炎症和过氧化反应是导致髓核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氧化、衰老、炎症和细胞凋亡等作用,可作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潜在药物。目的:观察苦参碱调节环状GMP-AMP合成酶-... 背景:髓核细胞凋亡是引发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炎症和过氧化反应是导致髓核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氧化、衰老、炎症和细胞凋亡等作用,可作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潜在药物。目的:观察苦参碱调节环状GMP-AMP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对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①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大鼠髓核细胞分6组处理:除对照组外,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空载组、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采用氧糖剥夺建立椎间盘退变细胞模型,造模同时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4,0.8 mmol/L苦参碱处理,空载组转染空载质粒,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给予0.8 mmol/L苦参碱处理并转染cGAS过表达质粒。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与凋亡,细胞内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以及细胞内凋亡蛋白、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②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空载组、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12周后,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60,120 mg/kg苦参碱(1次/d),空载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质粒(2次/周),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灌胃给予120 mg/kg苦参碱+尾静脉注射cGAS过表达质粒,连续治疗3周。给药结束后取材,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以及凋亡蛋白、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及cGAS、STING、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苦参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上述因细胞造模造成的各指标变化(P<0.05),而cGAS过表达可部分拮抗高剂量苦参碱的改善作用。②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与体外细胞实验类似的结果。③结果表明,苦参碱可通过阻断cGAS-STING信号传导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凋亡、提升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cGAS-STING通路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苦参碱调节Notch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李艳蓉 邹余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7-1150,1155,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调节Notch信号通路而对高糖诱导的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凋亡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培养至对数期,以高糖诱导损伤,然后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细胞并用CCK-8法检测其活性。依据结果将HTR-8/SVneo分... 目的研究苦参碱调节Notch信号通路而对高糖诱导的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凋亡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培养至对数期,以高糖诱导损伤,然后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细胞并用CCK-8法检测其活性。依据结果将HTR-8/SVneo分为ctrl组(5 mmol/L葡萄糖培养)、HG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低浓度苦参碱组(1.00 mmol/L)、高浓度苦参碱组(1.50 mmol/L)、高浓度苦参碱(1.50 mmol/L)+Jagged1组(500μg/L 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中MDA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Notch1、PCNA、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ctrl组比较,HG组HTR-8/SVneo的细胞存活率、SOD水平、PCNA、Bcl-2蛋白表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MDA水平、Notch1、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低浓度苦参碱组、高浓度苦参碱组细胞存活率、SOD水平、PCNA、Bcl-2蛋白表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MDA水平、Notch1、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Jagged1减弱了高浓度苦参碱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促进和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苦参碱可能会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而改善高糖诱导的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NOTCH信号通路 高糖 滋养层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通过COX-2/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MG63骨肉瘤细胞的促凋亡机制
14
作者 姬健钧 邱文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 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NK1小干扰RNA(PINK1 siRNA)干扰PINK1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INK1 siRNA组、氧化苦参碱组、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采用慢病毒感染使COX-2过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COX-2组、COX-2+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COX-2、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细胞凋亡率,Bax、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COX-2+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COX-2表达,介导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INK1/Parkin的过度活化,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骨肉瘤 细胞凋亡 线粒体自噬 环氧合酶2 PTEN诱导激酶1 帕金森病蛋白2
下载PDF
新型苦参碱C-14腙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5
作者 伍亚晴 李金坪 王立升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以苦参碱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苦参碱腙类衍生物,均采用^(1)HNMR、^(13)C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MTT比色法进行体外抗增殖活性实验,测试了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 以苦参碱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苦参碱腙类衍生物,均采用^(1)HNMR、^(13)C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MTT比色法进行体外抗增殖活性实验,测试了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活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比苦参碱更为优越的抗增殖活性,尤其是化合物14-(((4-叔丁基苄基)-^(1)H-吲哚-3-亚甲基)肼亚甲基)苦参碱,其对HeLa、HCT116和A549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65±0.28)、(9.14±0.81)和(14.48±0.63)μmol/L,在3种细胞中显示出卓越的抗增殖活性,尤其对HCT116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最强。进一步的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能够阻滞HCT116细胞在G0/G1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蛋白6QJX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等相互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腙类 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调控CDK4/cyclinD1通路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16
作者 陈林金 谢应玉 +1 位作者 陈丹 林师雅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0-493,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CDK4/cyclinD1通路调控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前列腺癌可能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染色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核形态改变...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CDK4/cyclinD1通路调控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前列腺癌可能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染色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核形态改变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观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观察CDK4、cyclinD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μmol/L氧化苦参碱组作用72 h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活力最弱。荧光染色发现,氧化苦参碱使前列腺癌PC-3细胞核形态改变,且细胞核皱缩程度随氧化苦参碱浓度增加而加深。与对照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且随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2、4、8μmol/L氧化苦参碱组G1期比例明显增加,S期、G2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PCR法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组CDK4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且随浓度增加而下降,8μmol/L组下降最明显。氧化苦参碱组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4μmol/L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活力,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并在细胞增殖周期G1期中阻滞,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DK4/cyclinD1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CDK4/cyclinD1通路 前列腺癌PC-3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下载PDF
苦参中苦参碱与苦参素提取研究
17
作者 冯淼 奚文祥 +1 位作者 杜敏 高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本文采用苦参为原料,经纯水提取,料液比为1∶10,将甲醇进行醇沉。在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除杂pH为1~3,在强碱条件下三氯甲烷萃取除杂pH为10~13。合并三氯甲烷有机相浓缩至干,得到苦参碱高含量粗品,用丙酮溶解做重结晶,冷却析出,得到... 本文采用苦参为原料,经纯水提取,料液比为1∶10,将甲醇进行醇沉。在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除杂pH为1~3,在强碱条件下三氯甲烷萃取除杂pH为10~13。合并三氯甲烷有机相浓缩至干,得到苦参碱高含量粗品,用丙酮溶解做重结晶,冷却析出,得到高纯度苦参碱。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完成苦参碱与苦参素间的相互转化,转化率>95%,从原料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操作步骤简单,解决了工业化生产问题。同时,苦参碱与苦参素相互转化,达到了纯度超过98%的原料药级别,为苦参碱与苦参素单体的提取和纯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苦参 提取 结晶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反应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代云莉 彭灿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冯昭卫 王一凡 冯莉 陈佳佳 陈圣杰 肖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HIPK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HIPK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OMT在糖尿病肾病(DKD)中抗炎抗纤维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6周龄的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OMT组,每组10只。OMT组给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120 mg/(kg·d)],持续8周,并设同月龄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处死小鼠前收集血液和尿液,检测各项生化指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皮质TLR4、HIPK2、NLRP3、E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及部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HIPK2与TLR4、NLRP3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体重、血糖、24 h尿蛋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NC组均升高(P <0.05),OMT组24 h尿蛋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DM组降低(P <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可见肾小球系膜区节段性增生,基底膜无明显增厚,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间质区炎症细胞浸润和蓝色胶原纤维沉积;经OMT治疗后,相较于DM组,OMT组肾小球系膜区增生程度减轻,肾小管病变有所改善,间质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DM组TLR4、HIPK2、NLRP3、Fibronect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NC组升高(P <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NC组降低(P <0.05);OMT组小鼠TLR4、HIPK2、NLRP3、Fibronect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DM组降低(P <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DM组升高(P <0.05)。DM组血清中IL-1β、IL-18相对表达量较NC组升高(P <0.05),OMT组较DM组降低(P <0.05)。Pearson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DM组肾组织中HIPK2蛋白与TLR4、NLRP3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881和0.774,均P <0.05)。OMT组HIPK2蛋白与TLR4、NLRP3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814、0.871,均P <0.05)。结论 OMT抑制DM小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可能与抑制HIPK2及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氧化苦参碱 TOLL样受体4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含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苦参碱对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VEGF、MMP9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曹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T-29细胞,将处于对数期生长的HT-29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窝皮下,建立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建...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T-29细胞,将处于对数期生长的HT-29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窝皮下,建立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苦参碱低剂量(Ma-L)、中剂量(Ma-M)、高剂量(Ma-H)组,对照组给予15 ml/kg生理盐水,Ma-L、Ma-M、Ma-H组分别给予50 mg/kg、75 mg/kg、100 mg/kg的苦参碱,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30 d后眼眶取血,剥离瘤体,记录瘤体大小、重量,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L、Ma-M、Ma-H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依次降低,Ma-H组较Ma-L、Ma-M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H组体积、质量抑瘤率均高于Ma-L、M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a-L、Ma-M、Ma-H组外周血中VEGF、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Ma-H组较Ma-L、Ma-M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抑制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结直肠癌 移植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酸9
下载PDF
苦参碱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张忠伟 林洁莹 +3 位作者 何良 李若欣 施如俊 凌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7,23,共6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A549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 33528/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A549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 33528/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Opa1、p53、Bcl-2、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可以降低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活性、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证实苦参碱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苦参碱可以提高A549细胞中p53、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可以抑制A549细胞中Opa1、Bcl-2、Caspase-3、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且随着浓度变化呈量效关系。结论苦参碱具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增强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其中药理学机制与其对Opa1/p53/Bcl-2/Bax/Caspase-3信号轴、N-cadherin和Vimentin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肺肿瘤 A549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