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杏仁苷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改善卒中后抑郁
1
作者 赖春华 何伟民 +3 位作者 杨丹丹 黄思芸 赖俊玉 吴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目的研究苦杏仁苷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对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造模1组(n=8)、造模2组(n=40),造模1组大鼠制备卒中模型,造模2组大鼠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随... 目的研究苦杏仁苷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对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造模1组(n=8)、造模2组(n=40),造模1组大鼠制备卒中模型,造模2组大鼠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卒中+抑郁组、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低剂量组(40 mg·kg^(-1))、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中剂量组(80 mg·kg^(-1))、卒中+抑郁+苦杏仁苷高剂量组(120 mg·kg^(-1))、卒中+抑郁+氟西汀组(1.8 mg·kg^(-1))。随后按相应剂量给药,连续给药30 d。观察大鼠Zea Longa评分,测定蔗糖水消耗量;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PSD95、SYN、BDNF及JNK、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卒中组、卒中+抑郁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海马组织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蔗糖水消耗量,海马组织PSD95、SYN、BDNF、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卒中+抑郁组比较,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中剂量组、卒中+抑郁+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卒中+抑郁+氟西汀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海马组织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蔗糖水消耗量、海马组织PSD95、SYN、BDNF、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卒中+抑郁+氟西汀组比较,卒中+抑郁+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海马组织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PSD95、SYN、BDNF、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苦杏仁苷改善卒中后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抑制海马JN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苦杏仁苷 JN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中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含量
2
作者 郝旺青 姜燕 李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4-0088,共5页
建立同时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制剂组方中麻黄主要成分盐酸麻黄碱与苦杏仁的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并进行梯度洗脱,条件为柱温为25 °C,波长207 nm,流量1.0 m... 建立同时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制剂组方中麻黄主要成分盐酸麻黄碱与苦杏仁的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并进行梯度洗脱,条件为柱温为25 °C,波长207 nm,流量1.0 mL/min。结果 盐酸麻黄碱在0.040 μg~0.80 μg、苦杏仁苷在0.047 μg~0.9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与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4%和98.57%,RSD为3.97%和1.40%。结论 该实验方法准确可靠、灵敏、简便,可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中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含量,同时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煮散 盐酸麻黄碱 苦杏仁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ERK/NF-κB通路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3
作者 章阳 刘晖杰 +1 位作者 曹立功 许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紫杉醇组(10μg/ml)、苦杏仁苷低剂量组(20μg/ml)、苦杏仁苷高剂量组(40μ...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紫杉醇组(10μg/ml)、苦杏仁苷低剂量组(20μg/ml)、苦杏仁苷高剂量组(40μg/ml);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实验结束后,噻唑蓝(MTT)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苦杏仁苷低、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细胞存活率、穿膜数、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苦杏仁苷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苦杏仁苷低剂量组比较,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杏仁苷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苦杏仁苷抑制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ERK/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苦杏仁苷 乳腺癌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苦杏仁苷减少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焦亡并改善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瑾 张洁 冯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46-1755,共10页
目的研究苦杏仁苷(amygdalin,AMY)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剂量AMY干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将HCAECs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AMY低剂量组(50μg/mL)和AMY高剂量组(100μg/mL)。Western b... 目的研究苦杏仁苷(amygdalin,AMY)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剂量AMY干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将HCAECs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AMY低剂量组(50μg/mL)和AMY高剂量组(100μg/mL)。Western blot检测焦亡标志蛋白(Caspase-1和GSDMD)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表达水平;RT-qPCR检测IL-1β和IL-18 mRNA表达;TUNEL测试检测HCAECs死亡率。ChIP试验用于检测JMJD3和H3K27me3在Gal-3启动子上的富集。过表达Gal-3后分析Gal-3对AMY抑制ox-LDL诱导的HCAECs焦亡的影响。将40只载脂蛋白E缺陷(ApoE-/-)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5 mg/kg和5 mg/kg AMY组。油红O染色用于观察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Y组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50、100μg/mL AMY干预细胞24 h内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48 h时细胞存活率相较对照组降低;与ox-LDL比较,50和100μg/mL AMY组Caspase-1、GSDMD、Gal-3和JMJD3蛋白水平,IL-1β和IL-18 mRNA表达以及TUNEL阳性细胞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AMY干预后HCAECs内Gal-3启动子上JMJD3富集降低,H3K27me3富集升高;与ox-LDL+AMY+pcDNA-3.1组比较,ox-LDL+AMY+pcDNA-Gal-3组Gal-3、Caspase-1、GSDMD、IL-1β、IL-18表达水平和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2.5 mg/kg AMY组、5 mg/kg AMY组小鼠中主动脉中脂质沉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百分比降低;TG、TC、LDL浓度和Gal-3、Caspase-1、GSDMD、IL-1β、IL-18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DL含量升高。结论AMY可能通过参与调控JMJD3介导的Gal-3去甲基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细胞焦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焦亡 苦杏仁苷 JMJD3 GAL-3
下载PDF
桃仁中苦杏仁苷高效提取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黄欣莉 吴伟杰 +6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韩延超 穆宏磊 牛犇 孙培龙 郜海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白桃加工副产物——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工艺,研究其体外生物活性。在不同干燥方式下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在选定微波干燥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苦杏仁苷的体外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研究,并... 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白桃加工副产物——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工艺,研究其体外生物活性。在不同干燥方式下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在选定微波干燥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苦杏仁苷的体外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苦杏仁苷与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43%,提取温度68.91℃,提取时间20.00 min。桃仁苦杏仁苷可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以及胰脂肪酶催化活性,同时,能结合牛磺酸胆酸盐和甘氨酸胆酸盐。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桃仁苦杏仁苷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分子的亲水性氨基酸形成氢键结合,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与底物形成竞争性抑制,从而起到抑制酶催化活性的作用。桃仁中苦杏仁苷具有体外抗凝血、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桃仁中苦杏仁苷的高效提取和桃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苦杏仁苷 超声提取 生物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苦杏仁苷测定前处理条件的比较优化
6
作者 郭鹏辉 张清安 +1 位作者 龙斐斐 宋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05-211,共7页
为填补苦杏仁中苦杏仁苷测定的前处理条件研究的空白,通过比较不同去皮工艺下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苦杏仁苷测定过程中宜选用的去皮方法。“杀酶保苷”作为前处理过程的核心工艺,对比不同灭酶工艺对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的灭酶... 为填补苦杏仁中苦杏仁苷测定的前处理条件研究的空白,通过比较不同去皮工艺下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苦杏仁苷测定过程中宜选用的去皮方法。“杀酶保苷”作为前处理过程的核心工艺,对比不同灭酶工艺对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的灭酶效果,确定苦杏仁苷测定前处理中宜采用的灭酶工艺,利用响应面试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浸泡去皮为苦杏仁苷测定的最佳去皮方法,苦杏仁苷的损失最低,蒸汽灭酶工艺能够最好地达到“杀酶保苷”的效果。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蒸汽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汽温度117℃,蒸汽时间31 min,蒸汽流量12 m3/h,可将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为0.655×10^(5) U/g,苦杏仁苷含量为5.03%。本研究为苦杏仁的测定过程安全性评价和苦杏仁苷含量测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前处理条件 蒸汽灭酶
下载PDF
苦杏仁苷改善大鼠瘀热互结证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黄全元 张梦师 +1 位作者 卢晓 杨斌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5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苦杏仁苷改善瘀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特殊处理,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苦杏仁苷高... 目的:探究苦杏仁苷改善瘀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特殊处理,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苦杏仁苷40mg/kg,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苦杏仁苷20mg/kg,阳性对照组大鼠灌服阿司匹林100mg/kg,并于给药3d后,通过皮下注射20%活性干酵母溶液建立瘀热互结证模型,对比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模型组SOD活力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SOD活力值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MDA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杏仁苷高剂量组血清IL-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血清IL-6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阳性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杏仁苷改善瘀热互结证作用可能与其能够上调SOD活力和VEGF水平以及下调MDA和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瘀热互结证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配伍对三拗汤煎液中苦杏仁苷煎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俊 廖茂梁 +2 位作者 刘昌孝 郝子博 张铁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测定三拗汤(麻黄、苦杏仁、甘草)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观察麻黄和甘草对汤剂中苦杏仁苷煎出量的影响。方法:以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三拗汤、麻黄+苦杏仁、苦杏仁+甘草、苦杏仁组)的三拗汤水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 目的:建立HPLC测定三拗汤(麻黄、苦杏仁、甘草)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观察麻黄和甘草对汤剂中苦杏仁苷煎出量的影响。方法:以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三拗汤、麻黄+苦杏仁、苦杏仁+甘草、苦杏仁组)的三拗汤水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可使苦杏仁苷和L-苦杏仁苷完全分离,L-苦杏仁苷峰面积随pH值升高而增加。结论:麻黄比甘草更能增加了三拗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拗汤 苦杏仁苷 L-苦杏仁苷 配伍 高效液相
下载PDF
苦杏仁苷的分析、提取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9
作者 夏其乐 王涛 +1 位作者 陆胜民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03-407,共5页
苦杏仁苷是常见的氰苷类物质,也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迄今已成为医药上常用的祛痰止咳剂。大量的研究表明苦杏仁苷除了止咳平喘之外,还具有一定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的功效。本文对苦杏仁苷的降解途径、检测、提取和纯化方法以及... 苦杏仁苷是常见的氰苷类物质,也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迄今已成为医药上常用的祛痰止咳剂。大量的研究表明苦杏仁苷除了止咳平喘之外,还具有一定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的功效。本文对苦杏仁苷的降解途径、检测、提取和纯化方法以及生物学功效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并对苦杏仁苷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降解 检测 提取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苦杏仁苷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9
10
作者 王彬辉 章文红 +3 位作者 张晓芬 夏修远 洪伟勇 胡利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81-384,共4页
苦杏仁苷提取方法多样,包括水提法、醇提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具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溃疡、抗肿瘤、抗脑缺血、抗氧化、止咳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对近年来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苦... 苦杏仁苷提取方法多样,包括水提法、醇提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具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溃疡、抗肿瘤、抗脑缺血、抗氧化、止咳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对近年来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苦杏仁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进展
原文传递
HPLC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 被引量:28
11
作者 靳凤云 贺祝英 +2 位作者 赵杨 廖薇 梁光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采用HPLC,测定华盖散(麻黄、苦杏仁、炙甘草等)传统汤剂、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方法:选用Agilent SB-C18柱,以乙腈-0.1%磷酸(4∶96)为流动相,在207 nm波长测定盐酸麻黄碱;选用Agilent XDB-C18柱... 目的:采用HPLC,测定华盖散(麻黄、苦杏仁、炙甘草等)传统汤剂、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方法:选用Agilent SB-C18柱,以乙腈-0.1%磷酸(4∶96)为流动相,在207 nm波长测定盐酸麻黄碱;选用Agilent XDB-C18柱,流动相分别以甲醇-水(23∶77),在215 nm波长测定苦杏仁苷;甲醇-0.2 mol/L醋酸铵-冰乙酸(67∶33∶1),在250 nm波长测定甘草酸;乙腈-0.5%冰乙酸(20∶80),在276 nm波长测定甘草苷。结果:方中4个成分在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的含量都有差异,颗粒汤剂中平均含量均大于传统汤剂中平均含量。结论:4种成分的峰都能有效分离,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方中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盖散 盐酸麻黄碱 苦杏仁苷 甘草酸 甘草 HPLC
下载PDF
橘红丸中苦杏仁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袁丹 胡爽 +2 位作者 杜慧琴 毕开顺 王瑞杰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 建立橘红丸中苦杏仁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橘红丸中苦杏仁苷进行定性鉴别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在橘红丸薄层色谱中 ,展开剂 :为氯仿 甲醇 冰醋酸 水 (2 0∶10∶3∶1) ,可清... 目的 建立橘红丸中苦杏仁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橘红丸中苦杏仁苷进行定性鉴别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在橘红丸薄层色谱中 ,展开剂 :为氯仿 甲醇 冰醋酸 水 (2 0∶10∶3∶1) ,可清晰检出苦杏仁苷斑点 ;HPLC测定橘红丸中苦杏仁苷含量 ,苦杏仁苷线性范围 1.1~ 18.0 μg (r =0 .9998) ,平均回收率为97.3%(RSD =2 .8% ) ,灵敏度高 ,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结论 方法简便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橘红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
下载PDF
杏花花粉中苦杏仁苷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董捷 尹策 +2 位作者 张红城 李春阳 陈翠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8,共4页
本实验主要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抑制卵磷脂氧化等方面,对杏花花粉中的乙醇提取物、苦杏仁苷、苦杏仁苷结晶上清物进行了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杏花花粉中苦杏仁苷的抗氧化能力,除清除羟自由基以... 本实验主要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抑制卵磷脂氧化等方面,对杏花花粉中的乙醇提取物、苦杏仁苷、苦杏仁苷结晶上清物进行了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杏花花粉中苦杏仁苷的抗氧化能力,除清除羟自由基以外均低于杏花花粉醇提物和苦杏仁苷结晶上清物。故开发杏花花粉产品只需生产到乙醇提取物就可以达到抗氧化和抗癌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花花粉 苦杏仁苷 抗氧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制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袁丹 胡爽 +1 位作者 毕开顺 鹿野美弘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中苦杏仁苷HPLC定量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_(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乙腈-水-冰醋酸(1:1:16:0.02)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以HPLC法测定了麻杏石甘汤、桂枝茯...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中苦杏仁苷HPLC定量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_(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乙腈-水-冰醋酸(1:1:16:0.02)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以HPLC法测定了麻杏石甘汤、桂枝茯苓丸等6种自制模型制剂和橘红丸、桂枝茯苓丸胶囊等3种市售商品制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苦杏仁苷线性范围:0.1104~1.840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在96.6%~103.2%;RSD在0.9%~2.6%(n=3),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广。结论:本法作为复方制剂中苦杏仁苷含量测定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麻杏石甘汤 桂枝茯苓丸 含量测定 复方制剂 苦杏仁苷
下载PDF
HPLC测定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杨书斌 刘青 +1 位作者 孙立立 石典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建立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甲醇-乙腈-水(9:9: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结果:在0.2928-2.3424μg范围... 目的:建立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甲醇-乙腈-水(9:9: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结果:在0.2928-2.34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48691X+2326,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0.97%(n=5)。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定量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苦杏仁苷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核苦杏仁苷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静 段杨峰 +4 位作者 孔繁渊 申杰 吴新 金文渊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7-42,共6页
为优化枇杷核中苦杏仁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二水平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5个因素对苦杏仁苷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乙醇体... 为优化枇杷核中苦杏仁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二水平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5个因素对苦杏仁苷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液料比12:1(mL/g)、超声波功率250W。此条件下苦杏仁苷的提取量为39.07mg/g,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66%,说明此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这些结果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在枇杷核苦杏仁苷提取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核 苦杏仁苷 超声波辅助提取 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活血胶囊中芍药苷、苦杏仁苷、川芎嗪和阿魏酸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世祥 王晓雯 +3 位作者 高志娟 彭宁 郑晓晖 刘勤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测定活血胶囊(赤芍、桃仁、川芎、当归等)中芍药苷、苦杏仁苷、川芎嗪及阿魏酸的方法。方法 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水(25∶75)(v∶v);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芍药苷... 目的建立HPLC测定活血胶囊(赤芍、桃仁、川芎、当归等)中芍药苷、苦杏仁苷、川芎嗪及阿魏酸的方法。方法 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水(25∶75)(v∶v);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芍药苷、苦杏仁苷230 nm;川芎嗪、阿魏酸315 nm。结果芍药苷、苦杏仁苷、川芎嗪及阿魏酸分别在0.033~3.3μg、0.025~2.5μg、0.019~1.875μg和0.023~2.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9.4%、98.5%和98.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活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胶囊 芍药 苦杏仁苷 川芎嗪 阿魏酸 HPLC
下载PDF
杏花花粉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红城 尹策 +2 位作者 董捷 李春阳 陈翠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36-241,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从杏花花粉中用不同溶剂提取苦杏仁苷,及提取溶剂的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对苦杏仁苷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结果表明:提取苦杏仁苷的最佳溶剂是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是浓度为100%的乙醇... 本研究探讨了从杏花花粉中用不同溶剂提取苦杏仁苷,及提取溶剂的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对苦杏仁苷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结果表明:提取苦杏仁苷的最佳溶剂是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是浓度为100%的乙醇,料液比1:7,超声提取20min,振荡提取12h。杏花花粉中的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花花粉 苦杏仁苷 提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蛤蚧定喘胶囊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节明 袁伟恩 +2 位作者 蒋治良 王力生 潘宏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HPLC法 含量测定 蛤蚧定喘胶囊 苦杏仁苷 中药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邹小娟 谢和兵 +1 位作者 钱芳 刘志辉 《中国药事》 CAS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样品处理方法,建立HPLC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与药典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高于药典的滴定法,方法学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 目的建立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样品处理方法,建立HPLC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与药典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高于药典的滴定法,方法学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样品处理方法简便可行,可代替滴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杏仁 苦杏仁苷 含量测定 方法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