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苯氰菊酯对蚊、蝇和蟑螂的药效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志宽 赵学忠 +2 位作者 郭德强 颜爱武 李士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3-85,共3页
采用浸泡法、点滴法、喷雾法和药膜法,测定右旋苯氰菊酯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C_(50)为0.0089ppm,毒力分别是二氯苯醚菊酯和右旋苯醚菊酯的1.9和7.1倍;其对德国小蠊的LD_(50)为0.0418μg/... 采用浸泡法、点滴法、喷雾法和药膜法,测定右旋苯氰菊酯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C_(50)为0.0089ppm,毒力分别是二氯苯醚菊酯和右旋苯醚菊酯的1.9和7.1倍;其对德国小蠊的LD_(50)为0.0418μg/虫,毒力比二氯苯醚菊酯和右旋苯醚菊酯高3.3和5.7倍;其对德国小蠊的KT_(50)亦优于另外两种菊酯类药物;用喷雾法测得其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的KT_(50)和24小时死亡率均优于另外两种菊酯类药物。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右旋苯氰菊酯对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具有很好的击倒作用和杀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苯氰菊酯 蜚蠊目 药效
下载PDF
7%右旋苯氰菊酯杀虫烟雾剂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绍从 吕刚 +2 位作者 孙书军 刘军 马军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建立了7%右旋苯氰菊酯杀虫烟雾剂的超声萃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溶于含有内标物的丙酮中,经超声波萃取后,用SE-30玻璃填充柱分离并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右旋苯氰菊酯。考查了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 建立了7%右旋苯氰菊酯杀虫烟雾剂的超声萃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溶于含有内标物的丙酮中,经超声波萃取后,用SE-30玻璃填充柱分离并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右旋苯氰菊酯。考查了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变异系数为0.6%,回收率在98% ̄10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苯氰菊酯 超声萃取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体废渣中二苯氰胂 被引量:2
3
作者 雷美玲 刘喜元 +1 位作者 钟近艺 习海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0-1192,共3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体废渣中二苯氰胂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所得提取液用1-丁硫醇试剂衍生。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DB-5MS毛细管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二苯氰胂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0.5~10mg.L-1范围...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体废渣中二苯氰胂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所得提取液用1-丁硫醇试剂衍生。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DB-5MS毛细管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二苯氰胂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0.5~1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4mg.L-1。在3个浓度水平上做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1.6%~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3.3%~4.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体废渣 苯氰
下载PDF
SPME/GC-MS测定水中痕量二苯氰胂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兰芝 王欣 +1 位作者 周黎明 左凤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5期230-232,共3页
采用衍生化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监测技术,对水中痕量二苯氰胂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衍生化试剂、萃取纤维、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测定二苯氰胂的线性范围为2.14~137μg/L,检出限为0.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0.4%... 采用衍生化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监测技术,对水中痕量二苯氰胂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衍生化试剂、萃取纤维、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测定二苯氰胂的线性范围为2.14~137μg/L,检出限为0.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0.4%,回收率为97%~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衍生化 GC-MS 苯氰
下载PDF
右旋苯氰菊酯烟雾剂控制蜚蠊危害的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明 辛正 +1 位作者 彭文广 刘慧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右旋苯氰菊酯热烟雾剂灭蜚蠊效果。方法实验室与现场实施观察。结果在实验室用5 mg a.i/m3右旋苯氰菊酯热烟雾剂杀灭德国小蠊,240 min击倒率为94.27%,24 h死亡率100%;15 mg a.i/m3120 min蜚蠊击倒率81.22%,24 h死亡率100%;25 mg... 目的观察右旋苯氰菊酯热烟雾剂灭蜚蠊效果。方法实验室与现场实施观察。结果在实验室用5 mg a.i/m3右旋苯氰菊酯热烟雾剂杀灭德国小蠊,240 min击倒率为94.27%,24 h死亡率100%;15 mg a.i/m3120 min蜚蠊击倒率81.22%,24 h死亡率100%;25 mg a.i/m330 min蜚蠊击倒率85.00%,48 h死亡率100%。现场施用30 mg a.i/m3右旋苯氰菊酯热烟雾剂蜚蠊接触180 min,5 d后密度下降率>95%。结论右旋苯氰菊酯热烟雾剂灭蜚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苯氰菊酯 热烟雾剂 蜚蠊
下载PDF
二苯氰胂对毒蕈碱性受体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鹿晓晶 王惠芳 +2 位作者 张瑞华 李丽琴 徐建富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了日本在我国遗弃的化学武器———二苯氰胂(DC)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肌和毒蕈碱性受体的作用机制,为评估DC的毒理学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取豚鼠8只,分离豚鼠回肠纵肌16条,分4组,用累积给药法,从低到高分别给予不同... 目的研究了日本在我国遗弃的化学武器———二苯氰胂(DC)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肌和毒蕈碱性受体的作用机制,为评估DC的毒理学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取豚鼠8只,分离豚鼠回肠纵肌16条,分4组,用累积给药法,从低到高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DC,记录离体豚鼠回肠纵肌收缩的幅度,求出DC作用于离体回肠纵肌的EC50值,并通过DC与乙酰胆碱(AChR)的相互作用,研究DC的作用机制。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中,从10只大鼠大脑中提取受体,通过DC与[3H]QNB的竞争结合作用,研究了DC对毒蕈碱性受体的作用。结果DC可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纵肌的收缩作用,其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肌的EC50值为(7.335±2.377)×10-7mol/L,AChR可收缩离体豚鼠回肠,并可反转DC引起离体豚鼠回肠纵肌的舒张作用。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中,DC与毒蕈碱性受体结合的Ki值为(9.19±1.52)nmol/L,IC50值为(16.00±2.65)nmol/L。结论DC可作用于mAChR受体上,初步断定为AChR的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氰 毒草碱性受体 豚鼠离体回肠纵肌实验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
下载PDF
二苯氰胂对豚鼠回肠纵肌和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作用
7
作者 鹿晓晶 董玉轩 +2 位作者 王惠芳 沈杏生 李艳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0,共1页
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在我国遗留大量的二苯氰胂 (DC) ,为了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和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 ,本研究通过DC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肌和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毒性作用 ,对DC的毒性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①DC... 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在我国遗留大量的二苯氰胂 (DC) ,为了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和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 ,本研究通过DC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肌和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毒性作用 ,对DC的毒性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①DC对离体豚鼠回肠纵肌的毒性作用。豚鼠体重为 30 0~ 4 5 0g ,♀♂各半。豚鼠回肠纵肌标本的制备与常规相同。每只豚鼠制取纵肌标本 2条 ,用累积给药法 ,测得DC对标本的作用强度 ,并通过 : DC抑制电刺激回肠引起纵肌收缩后 ,加入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 当纵肌收缩抑制到 80 %时 ,加入乙酰胆碱 ; 先加乙酰胆碱 ,当电刺激回肠纵肌收缩恢复到正常时 ,加入DC ,当纵肌收缩到 80 %时 ,再加入 2倍剂量的乙酰胆碱。②DC对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毒性作用。实验动物为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常规相同。给药方式 :把药液加在大小厚薄相等的棉条上 ,容量为 0 .1mL ,覆盖坐骨神经。结果 ①DC抑制电刺激离体豚鼠回肠纵肌收缩作用的ED50 值为 734(971~ 4 98)nmol;②肾上腺素不能抑制DC对豚鼠回肠纵肌的作用 ,乙酰胆碱可以抑制DC对豚鼠回肠纵肌的作用 ;低浓度的乙酰胆碱可以抑制DC对豚鼠回肠纵肌的作用 ;先加入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可促进豚鼠回肠纵肌的收缩。当纵肌收缩恢复正常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氰胂中毒 回肠纵肌 坐骨神经腓肠肌 乙酰胆碱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右旋苯氰菊酯浸泡蚊帐对蚊虫驱杀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赵学忠 姜志宽 +5 位作者 刘大鹏 聂兆宏 陈志龙 梁涛 张爱军 李士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41-343,共3页
1990年夏,在扬州市郊,采用200mgai/m^2剂量的右旋苯氰菊酯浸泡蚊帐的方法对侵入实验小屋的蚊虫进行了毒杀和兴奋驱避作用的研究。80d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侵入实验小屋的蚊虫数比对照小屋减少... 1990年夏,在扬州市郊,采用200mgai/m^2剂量的右旋苯氰菊酯浸泡蚊帐的方法对侵入实验小屋的蚊虫进行了毒杀和兴奋驱避作用的研究。80d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侵入实验小屋的蚊虫数比对照小屋减少48.7%,窗阱外逃率明显高于对照小屋,说明该药对蚊虫还具有兴奋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苯氰菊酯 浸泡蚊帐 防治蚊虫 中华按蚊 三带喙库蚊
下载PDF
二苯氰胂对大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9
作者 杨廷松 阴忆烽 +2 位作者 林福生 陈乐贵 时秀梅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苯氰 大白鼠 病理学
下载PDF
5.2%胺·苯氰菊酯灭蟑香对德国小蠊的药效
10
作者 蒋解花 谭毅 +1 位作者 冯向阳 熊绮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5.2%胺·苯氰菊酯灭蟑香 德国小蠊 烟熏剂 渗透力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苯氰菊酯原药及其杂质
11
作者 贾科玲 于峰 +1 位作者 王栋 侯海云 《浙江化工》 CAS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苯氰菊酯原药及其杂质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苯氰菊酯的合成工艺,对苯氰菊酯原药中含量在0.1%以上的11个杂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确定了结构。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苯氰菊酯 杂质
下载PDF
右旋苯氰菊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12
作者 林跃华 龙清平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6期66-67,共2页
文章研究了间甲笨氧基苯甲醛酯化合成右旋苯氰菊酯,通过对催化剂类型及用量、物料配比及反应的温度等工艺条件的对比优化,找到了合成右旋苯氰菊酯的酯化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间甲苯氧基苯甲醛:氰化钠:催化剂Cmol比为1.03~1.05:1... 文章研究了间甲笨氧基苯甲醛酯化合成右旋苯氰菊酯,通过对催化剂类型及用量、物料配比及反应的温度等工艺条件的对比优化,找到了合成右旋苯氰菊酯的酯化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间甲苯氧基苯甲醛:氰化钠:催化剂Cmol比为1.03~1.05:1.0:1.15-1.2,以溶剂M做溶剂,在10℃左右反应8个小时,目标产品右旋苯氰菊酯的含量及收率均达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苯氰菊酯 催化剂 酯化反应 收率
下载PDF
灭蟑螂片中右旋苯氰菊酯含量测定
13
作者 宋国良 章日春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1999年第3期250-251,共2页
右旋苯氰菊酯化学名环丙烷烃酸酯,对蟑螂有强烈的驱赶作用和杀死作用,制成烟熏制型时有特效.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灭蟑螂片中右旋苯氰菊酯含量操作简单、快速,且不受其他常用杀虫剂的干扰.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 日本岛津GC—9A气相色... 右旋苯氰菊酯化学名环丙烷烃酸酯,对蟑螂有强烈的驱赶作用和杀死作用,制成烟熏制型时有特效.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灭蟑螂片中右旋苯氰菊酯含量操作简单、快速,且不受其他常用杀虫剂的干扰.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 日本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RZA(x)色谱数据处理机;右旋苯氰菊酯:纯度93.4%,日本住友化学公司提供;无水乙醇:分析纯.1.2 右旋苯氰菊酯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右旋苯氰菊酯1.000g于1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此液为每毫升含10mg的标准储备液,临用时根据样品中右旋苯氰菊酯的含量,用无水乙醇稀释成相应浓度的应用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蟑螂片 右旋苯氰菊酯 含量 测定
下载PDF
5%右旋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明 《安徽化工》 CAS 2012年第3期47-48,51,共3页
介绍了5%右旋苯氰菊酯水乳剂的配方筛选过程,并对该水乳剂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最终获得了5%右旋苯氰菊酯水乳剂的较佳配比:右旋苯氰菊酯5%,二甲苯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类乳化剂5%,脂肪醇聚氧乙烯... 介绍了5%右旋苯氰菊酯水乳剂的配方筛选过程,并对该水乳剂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最终获得了5%右旋苯氰菊酯水乳剂的较佳配比:右旋苯氰菊酯5%,二甲苯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类乳化剂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5%,抗冻剂5%,黄原胶0.2%,消泡剂0.3%,自来水补足100%。经测定,产品质量稳定,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苯氰菊酯 水乳剂 剂型
下载PDF
Na^+···苯氰···H_2O复合物分子间协同效应的理论研究
15
作者 武红娟 李斌 赵光明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0期11-13,共3页
借助B3LYP和MP2(full)方法,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分别优化出了六种苯氰…H2O二聚体、两种Na+…苯氰二聚体、Na+…H2O和九种Na+…苯氰…H2O三聚体复合物的最优几何构型,并分别计算了Na+…苯氰…H2O复合物中Na+…π及Na+…σ相互作... 借助B3LYP和MP2(full)方法,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分别优化出了六种苯氰…H2O二聚体、两种Na+…苯氰二聚体、Na+…H2O和九种Na+…苯氰…H2O三聚体复合物的最优几何构型,并分别计算了Na+…苯氰…H2O复合物中Na+…π及Na+…σ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该结果表明,Na+…σ相互作用的复合物具有协同效应而Na+…π复合物发生了反协同效应。H2O存在的情况下,Na+更易与苯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Na^+…苯氰…H2O B3LYP
下载PDF
4%残杀威+6%右旋苯氰菊酯悬浮乳剂的研制
16
作者 徐晓莉 汪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2期168-168,170,共2页
通过对分散剂、乳化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4%残杀威+6%右旋苯氰菊酯悬浮乳剂的最佳配方,表明产品性状稳定,热贮(54±2)℃14 d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乳剂标准。
关键词 悬浮乳剂 4%残杀威 6%右旋苯氰菊酯 配方
下载PDF
GC/MS定量分析二苯氰胂
17
作者 李志军 周福俊 《防化研究》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用GC/MS技术对二苯氰胂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定量分析条件。用内标法绘制了二苯氰胂的标准曲线,并测定了二苯氰胂的回收率。
关键词 GC/MS 定量分析 苯氰 化学毒剂 化学武器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合膜袋中苯代三聚氰胺及二种二苯甲酮化合物的含量
18
作者 张涛 曾莉 +1 位作者 林黛琴 聂绍丽 《江西化工》 2023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合膜袋中苯代三聚氰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残留量的方法。试样剪成小于2 mm的碎片,经甲醇超声提取,氮气浓缩至干,再用2 m L流动相超声溶解,经0.45μm滤膜过滤后,采用液相...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合膜袋中苯代三聚氰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残留量的方法。试样剪成小于2 mm的碎片,经甲醇超声提取,氮气浓缩至干,再用2 m L流动相超声溶解,经0.45μm滤膜过滤后,采用液相色谱(配PDA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研究表明:在0.05~10.0 mg/L的范围内,各标准物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在88.60%~112.3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9%~3.05%之间,方法精密度较好。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时效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袋 代三聚 2 4-二羟基二甲酮 2-羟基-4-甲氧基二甲酮 残留量
下载PDF
苯代三聚氰胺增韧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的制备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文环 张金杰 +4 位作者 杨从太 刘丽娜 徐杰 刘晓欢 傅深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1485,共5页
利用三聚氰胺、甲醛和苯代三聚氰胺增韧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BG-MF),并将其浸渍牛皮纸使用直接浸渍方法来制得层积板。研究加入不同添加量的苯代三聚氰胺对共缩聚树脂结构、结晶性、力学性能、耐燃烧、耐沸水等性... 利用三聚氰胺、甲醛和苯代三聚氰胺增韧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BG-MF),并将其浸渍牛皮纸使用直接浸渍方法来制得层积板。研究加入不同添加量的苯代三聚氰胺对共缩聚树脂结构、结晶性、力学性能、耐燃烧、耐沸水等性能的影响。核磁共振氢谱图(~1 H-NMR)结果显示,改性后树脂BG-MF在化学位移δ7.0~7.6处出现了尖锐的特征峰,主要归属于苯代三聚氰胺中的苯环的氢质子峰;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BG-MF红外结果除了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具有相同的特征吸附峰外,在1 557和774cm^(-1)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主要归属于苯代三聚氰胺中的苯环骨架的特征吸收峰,说明苯代三聚氰胺参与缩聚反应。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说明BG加入后晶型有轻微变化,主要是由于MF中含有N元素,有大量的氢键产生,进而形成不规则的部分微小晶体。改性后树脂用于浸渍层积板的制备,DMA测试结果显示,当BG含量达到15%时在137.2℃储能模量为20 228 MPa,比未改性MF树脂的峰顶储能模量17 050 MPa提高了18.6%,表明改性后树脂胶接强度提高。从拉伸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苯代三聚氰胺含量约为15%时,增韧效果最好。氧指数从36.2升高到38.4,表明苯代三聚氰胺的加入其阻燃性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胺树脂 代三聚 增韧 改性 光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