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玄学派诗歌与东晋玄言诗之比较——兼谈诗歌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丽 丛日珍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与东晋玄言诗同称为"玄"诗,在历史背景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乱中求进,积极介入生活,十分注重诗歌形式,努力进行艺术创新,而后者则乱中求退,消极避世,脱离生活,忽视甚至违背诗歌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前者&...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与东晋玄言诗同称为"玄"诗,在历史背景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乱中求进,积极介入生活,十分注重诗歌形式,努力进行艺术创新,而后者则乱中求退,消极避世,脱离生活,忽视甚至违背诗歌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前者"玄"在其艺术手段,后者则"玄"在其思想内容.二者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亦大相径庭,显然不能等量齐观.玄言诗的失败是与诗歌的基本特征、美学标准和艺术的基本规律相悖的必然结果,但其教训和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成功经验同样都为当今的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为揭示诗歌与哲学和宗教的悖论关系,以及探讨二者有机融合的正确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 东晋玄言诗 比较 根源 悖论关系 有机融合
下载PDF
巴罗克文化与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立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6,175,共9页
17世纪英国诗歌在意象、比喻方式、句型结构等文体方面显示出了与16世纪英诗的显著差异,形成这种文体的文化根源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席卷欧洲的巴罗克文化。巴罗克文化促使英国诗歌从客观摹仿向主观表述内视化转向,巴罗克文化表现出来... 17世纪英国诗歌在意象、比喻方式、句型结构等文体方面显示出了与16世纪英诗的显著差异,形成这种文体的文化根源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席卷欧洲的巴罗克文化。巴罗克文化促使英国诗歌从客观摹仿向主观表述内视化转向,巴罗克文化表现出来的内心焦虑感和视觉呈现的恢宏性也规定了17世纪英国诗歌文体的张力性和夸饰性。这说明诗歌文体的生成不是孤立的文学内部发生学现象,而是特定时期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罗克 17世纪 英国诗歌 文体特征 文体发生学
下载PDF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爱情诗歌中的意象群赏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菡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85-88,共4页
16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曾写过许多宗教散文、沉思录和祈祷词。但由于多恩在玄学派诗歌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 ,人们将他视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多恩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 ,丰富的奇思... 16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曾写过许多宗教散文、沉思录和祈祷词。但由于多恩在玄学派诗歌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 ,人们将他视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多恩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 ,丰富的奇思妙喻具有新颖别致、蕴涵哲理、交融重叠等艺术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玄学 约翰·多恩 爱情诗歌 奇思妙喻 意境
下载PDF
巴洛克文化视域下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研究
4
作者 孙萌遥 《神州》 2018年第12期33-33,共1页
文章以巴洛克文化视域为出发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着17世纪英国诗歌文体受巴洛克文化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巴洛克焦虑文化以及恢弘文化两部分,研究对象则集中在文体张力性和夸饰文体这两方面,希望能够在某些方... 文章以巴洛克文化视域为出发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着17世纪英国诗歌文体受巴洛克文化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巴洛克焦虑文化以及恢弘文化两部分,研究对象则集中在文体张力性和夸饰文体这两方面,希望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专家或学者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克文化 17世纪 英国诗歌 文体研究
下载PDF
浅谈玄学派诗歌《别离辞:节哀》的艺术特色和奇特意象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俊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44,共3页
《别离辞:节哀》(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玄学派(metaphysical school)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当时的名作。它虽然发表于1633年,在世界诗坛曾引起过不同的反响,但... 《别离辞:节哀》(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玄学派(metaphysical school)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当时的名作。它虽然发表于1633年,在世界诗坛曾引起过不同的反响,但在我国迄今仍未被广大读者所熟悉,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玄学派诗歌所以能引起各国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诗中的奇想和独有的夸张比喻(far-fetched comparisons or conceits)吸引了他们。《别离辞:节哀》的问世,使玄学派诗歌的奇葩中又增加了一枝更加奇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诗歌 约翰·多恩 十七世纪 意象 精神境界 比喻 文学评论 玄学诗人 艺术特色 读者
下载PDF
玄学派与陌生化的对话——读《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群英 周进 《社会科学论坛》 2004年第5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 英国 玄学 意象 思维模式 什克洛夫斯基 写作模式
下载PDF
玄学派诗人及其诗歌 被引量:1
7
作者 江萍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3-67,共5页
以约翰·多恩(John Donne)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是17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以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注重对爱情和宗教进行细致心理分析的一批诗人。本文通过对玄学派中的代表性诗歌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运用... 以约翰·多恩(John Donne)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是17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以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注重对爱情和宗教进行细致心理分析的一批诗人。本文通过对玄学派中的代表性诗歌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运用“奇喻”(conceit)、“反论”(paradox)这两种手法是玄学派诗歌的突出特点。文章还指出了玄学派诗人所运用的“奇喻”等修辞手法对本世纪英国诗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诗歌 英国 奇喻 反论
下载PDF
玄学派与意象派诗歌之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正栓 李云华 《中外诗歌研究》 2015年第4期31-32,共2页
玄学派诗歌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宗教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这些社会因素深深影响着博学多才又机智敏感的玄学派诗人。他们的诗歌标新立异,背离传统,以哲学思辨和独特意象传达诗人内心感... 玄学派诗歌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宗教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这些社会因素深深影响着博学多才又机智敏感的玄学派诗人。他们的诗歌标新立异,背离传统,以哲学思辨和独特意象传达诗人内心感受而著称,代表诗人有邓恩、马维尔等。历史上相似的历史背景总会产生相似的文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诗歌 玄学诗人 17世纪 自然科学 资本主义 社会动荡 社会因素 标新立异
下载PDF
浅谈多恩的玄学派诗歌
9
作者 贺宗元 《阿坝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多恩 玄学诗歌 爱情诗 现代主义文学 英国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在英国的传播与著述的出版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增强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9,共4页
英国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传播的第一站。古典诗歌在英国的传播与译介研究著述的出版可划分为16世纪的发端期、17世纪的沉寂期、18至19世纪的发展期与20世纪的繁荣及回落期四个不同时段。考察各时段中国古典诗歌在英国的译介与研究,可... 英国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传播的第一站。古典诗歌在英国的传播与译介研究著述的出版可划分为16世纪的发端期、17世纪的沉寂期、18至19世纪的发展期与20世纪的繁荣及回落期四个不同时段。考察各时段中国古典诗歌在英国的译介与研究,可以发现,其流布具有源远流长但中有停滞,重译介而轻研究,首倡之功大但研究后劲匮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传播 英国 出版 著述 16世纪 17世纪 20世纪
下载PDF
异曲同工 中西合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玄学派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对比赏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红 谢会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7-149,共3页
"及时行乐"主题在东西方诗歌中极为普遍,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欧洲及世界各个世界的思想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东西方诗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本文... "及时行乐"主题在东西方诗歌中极为普遍,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欧洲及世界各个世界的思想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东西方诗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解析文艺复兴时期及17世纪玄学派英诗中"及时行乐"的主题,兼与中国古代诗歌中这一主题的比较,挖掘人类在不同地理方位上达到的默契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时行乐"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 17世纪玄学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
原文传递
英国诗歌:十四行诗的兴衰
12
作者 黎民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四行诗 英国诗歌 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创作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新古典主义 斯宾塞 玄学诗歌 诗歌形式 锡德尼
下载PDF
诗歌研究中的整体思维和全局意识——以吴笛新作《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正栓 刘露溪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因其艰深、古奥的思想,诡谲奇特的诗风曾于18、19世纪被排斥于英国主流诗歌之外。但在20世纪初经格瑞尔森和艾略特等著名学者进行专项研究和推介,邓恩诗歌又被重新阅读和经典化。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邓恩以及英国玄...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因其艰深、古奥的思想,诡谲奇特的诗风曾于18、19世纪被排斥于英国主流诗歌之外。但在20世纪初经格瑞尔森和艾略特等著名学者进行专项研究和推介,邓恩诗歌又被重新阅读和经典化。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邓恩以及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史,指出以往的研究多为局部研究。论及吴笛的新作《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时指出,吴笛运用整体思维的智慧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英国玄学派诗歌一种崭新的思路,是该领域一次非常有裨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玄学诗歌研究》 整体思维 全局意识
原文传递
17世纪英国诗歌的巴洛克视觉化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立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102,共12页
作为信奉加尔文教义的新教国家,英国虽未成就辉煌的视觉艺术,但17世纪英国诗人与欧陆艺术的频繁接触,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视觉意识,其作品的视觉色彩厚重,搭配反差强烈,空间处理追求宏大和无限,视觉图景显示出浓烈的抒情性戏剧化倾向。... 作为信奉加尔文教义的新教国家,英国虽未成就辉煌的视觉艺术,但17世纪英国诗人与欧陆艺术的频繁接触,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视觉意识,其作品的视觉色彩厚重,搭配反差强烈,空间处理追求宏大和无限,视觉图景显示出浓烈的抒情性戏剧化倾向。这些特点表明17世纪英国诗歌的视觉构建背弃了客观描述的古典主义写实原则,走向了基于类比修辞的巴洛克视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英国诗歌 巴洛克视觉化 类比修辞
原文传递
智慧文学的智慧诠释——评《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珍钊 《中文学术前沿》 2014年第1期167-170,共4页
吴笛的新作《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对英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歌流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特色鲜明。本书的填补学术空白之功,理论创新之劳,尤不可没。如果说玄学派诗歌是智慧文学,那么,吴笛教授所作的研究可谓智慧的诠释,体现... 吴笛的新作《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对英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歌流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特色鲜明。本书的填补学术空白之功,理论创新之劳,尤不可没。如果说玄学派诗歌是智慧文学,那么,吴笛教授所作的研究可谓智慧的诠释,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领域的独到的学术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玄学诗歌研究》 学术价值 理论贡献
原文传递
邓恩《离别辞:莫伤悲》中诗歌意象赏析
16
作者 张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5期29-30,共2页
《离别辞:莫伤悲》是生活在17世纪初的英国玄学派大师邓恩(1572-1631)的代表作。邓恩的诗作充满机智和奇思妙想,他把看来杂七杂八的意象扭在一起,通过微妙的思辨,层层深入,最后达到某种哲理。《离别辞:莫伤悲》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本... 《离别辞:莫伤悲》是生活在17世纪初的英国玄学派大师邓恩(1572-1631)的代表作。邓恩的诗作充满机智和奇思妙想,他把看来杂七杂八的意象扭在一起,通过微妙的思辨,层层深入,最后达到某种哲理。《离别辞:莫伤悲》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本文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析,再现邓恩夫妻深刻永恒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离别 邓恩 17世纪 奇思妙想 代表作 玄学 诗作
下载PDF
乱花渐欲迷人眼——英国17世纪诗歌中女性形象分析
17
作者 孙谨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17世纪是英国历史最动荡的时期。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镜像,但当现实社会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的战场上硝烟弥漫时,性别政治的较量在17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却似乎风平浪静。该时期诗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看似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凌驾于男性之... 17世纪是英国历史最动荡的时期。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镜像,但当现实社会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的战场上硝烟弥漫时,性别政治的较量在17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却似乎风平浪静。该时期诗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看似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凌驾于男性之上:诗人考利(Abraham Cowley)女友的"一滴泪至少够我生活二十年,温存地看一眼够我活五十个春秋;一句和蔼的话抵得上百年的盛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 英国历史 女性形象 诗歌作品 形象分析 人眼 文学作品 社会现实
原文传递
试论玄学派诗歌在英国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衡孝军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7-71,共5页
一 17世纪的英国社会充满着激烈的动荡和不安,在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能忠实记录这一时期革命与复辟的作家应首推弥尔顿。其代表作《失乐园》语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不愧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然而,除了弥尔顿的清教诗歌... 一 17世纪的英国社会充满着激烈的动荡和不安,在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能忠实记录这一时期革命与复辟的作家应首推弥尔顿。其代表作《失乐园》语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不愧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然而,除了弥尔顿的清教诗歌外,17世纪还有一股声势浩大并对20世纪现代派诗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歌潮流——玄学派诗歌(The Metaphysical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诗歌 英国文学 弥尔顿 现代诗歌 《失乐园》 英国社会 代表作 玄学诗人 20世纪 史诗
原文传递
中国诗的情景描写与英国诗的内外世界呈现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筑瑾 韩冀宁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8-48,共11页
这是美籍华人学者孙筑理博士的论文《中英诗作中内外世界的比较》(原文系英文)的后 半部分。全文探讨的是情语与景语分句呈现的方式。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分句呈现方 式,认为这种方式在《诗经》中早已出现,至唐宋诗... 这是美籍华人学者孙筑理博士的论文《中英诗作中内外世界的比较》(原文系英文)的后 半部分。全文探讨的是情语与景语分句呈现的方式。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分句呈现方 式,认为这种方式在《诗经》中早已出现,至唐宋诗词则渐臻圆熟,依其在诗词中呈现的位置及其内在联系 大致可分三类:以写景为起句,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氏勺《渔家傲》等;以写景句居中,如杜甫的《曲 江》、冯延已的《采桑子》等;还有写景作结句的,如王维的《送别》、李白的《菩萨蛮》等。著者认为, 汉诗中的写景句,不但起谋篇布局、起比兴之用,同时也兼表情之效,是诗人内心情思之具体外象,应物斯 感,缘物叙情.然而这些在英诗中却鲜有出现。究其原因,除中英语言有差别外,还因中英诗作表情方式各 异。在此刊登的后半部的译文,就是对英国诗歌中内外世界的分句呈现方式及其关系的深人分析,并通过与 汉诗的比较,认为西方诗学中只有掼象”,没有“景象”,也缺乏“情”、“景”等观念,因此难U精 切认识那些类似于中国古诗的优秀英国抒情诗。并进而提出,不要一味套用西方文论来研究中外文学,而 应发扬中国文学的传统之长,以补西方文沦之短,求得文学研究之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现模式 中国诗 英国文学史 济慈 本·琼生 邓恩 抒情诗 十七世纪 玄学诗人 分句
下载PDF
英国玄学派诗歌对传统的超越
20
作者 张璐 宋梅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94,共2页
英国玄学诗属于学问诗,相比于传统诗歌,取得了很多突破和超越。它不为追求统一韵律而局限于传统,口语化语言赋予了诗歌强烈的戏剧性,出人意料的意象描绘营造出别样的和谐氛围,世俗和神圣在爱情主题下融为一体。本文从格律语言、意象创... 英国玄学诗属于学问诗,相比于传统诗歌,取得了很多突破和超越。它不为追求统一韵律而局限于传统,口语化语言赋予了诗歌强烈的戏剧性,出人意料的意象描绘营造出别样的和谐氛围,世俗和神圣在爱情主题下融为一体。本文从格律语言、意象创造和爱情主题三方面入手,重点阐述英国玄学派诗歌对传统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玄学 诗歌 传统 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