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英培安的身体书写 |
张松建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
|
(被)离散(诗学)与新加坡认同的困境——英培安《画室》的叙事创新 |
朱崇科
|
《华文文学》
CSSCI
|
2014 |
1
|
|
3
|
新加坡突围:困顿与“戏”斗——英培安戏剧中的本土企图 |
朱崇科
|
《华文文学》
|
2008 |
1
|
|
4
|
尼采存在主义与英培安和吴宝星的作品 |
沈伟赳
|
《华文文学》
CSSCI
|
2014 |
0 |
|
5
|
面具叙事与主体游移:高行健、英培安小说叙事人称比较论 |
朱崇科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6
|
新加坡作家英培安创作中的外来影响 |
金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7
|
“国民性”的跨域流变:从鲁迅到英培安 |
冷继颖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22 |
0 |
|
8
|
从三篇作品窥见新华文学双文化原乡的构建 |
陈志锐
|
《华文文学》
|
2012 |
2
|
|
9
|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实践——论新华文学中的中国粤文化再现与建构 |
朱崇科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