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译学视角下《韩非子》核心概念“势”的英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薇 徐金佳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7,共10页
基于批评译学视角,采用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化数据入手,结合译词、主题及可读性分析,逐层推进对《韩非子》三个译本中“势”的英译比较研究。研究显示:廖译“势”呈现出译词形式多样化及概念体系化特征,有一定翻译异化倾... 基于批评译学视角,采用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化数据入手,结合译词、主题及可读性分析,逐层推进对《韩非子》三个译本中“势”的英译比较研究。研究显示:廖译“势”呈现出译词形式多样化及概念体系化特征,有一定翻译异化倾向,主题上涵摄“势”的自然性、人为性和历史发展性,语言较稳定,可读性较强;华译用词较丰富,人为之“势”与自然之“势”兼具,文学表达和学术表达兼容,可读性很强;萨译用词较集中,“权势”观突显,主题呈现相对单一,有一定阅读难度。三译本显示出对原典不同程度的忠实,其差异性或与译者的选译行为、翻译思想和潜在态度有关,不同形式即传达不同意义、建构不同形象,这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英译和传播研究亦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译学 《韩非子》 “势” 英译比较
下载PDF
《萨迦格言》比喻辞格英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阳琼 黄信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3-79,共7页
《萨迦格言》中的比喻辞格大致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达文颇特和李正栓两英译本是《萨迦格言》代表性的全译本,通过比喻辞格英译策略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比喻形式的解构过程中都较好地做到了意义与风格层面的功能对等,在比喻... 《萨迦格言》中的比喻辞格大致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达文颇特和李正栓两英译本是《萨迦格言》代表性的全译本,通过比喻辞格英译策略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比喻形式的解构过程中都较好地做到了意义与风格层面的功能对等,在比喻形象的转换过程中虽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都很好地实现文化层面的功能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比喻辞格 英译比较
下载PDF
《红楼梦》之《牡丹亭》戏文英译比较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一鸣 《曹雪芹研究》 2017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红楼梦》里多次出现《牡丹亭》戏文及其折子戏名。杨宪益和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对小说中《牡丹亭》戏文戏名的翻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将《红楼梦》所引《牡丹亭》戏文戏名的两种英译文字拈出,依次进行... 《红楼梦》里多次出现《牡丹亭》戏文及其折子戏名。杨宪益和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对小说中《牡丹亭》戏文戏名的翻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将《红楼梦》所引《牡丹亭》戏文戏名的两种英译文字拈出,依次进行比较评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笔者看来,杨宪益对中国古典文化更加熟悉,翻译时词语用得更加准确、到位。他更偏重语义型翻译,和原文紧密联系,所以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典戏文的文化信息,遵循了戏文独有的文化特点,传递的文化色彩较为浓郁。而霍克思则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将西方读者熟悉的文化和背景知识融汇于译文中,努力追求东西文化的交融,意在引领读者进入本来不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英译比较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孙子兵法》英译比较研究——以郑麐与格里菲斯译本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建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在海外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其英译史长达百余年。然而,现有英译研究以定性为主,缺乏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在客观性与科学性上不尽人意。选取中国与美国英译《孙子兵法》第一人郑麐1946... 《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在海外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其英译史长达百余年。然而,现有英译研究以定性为主,缺乏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在客观性与科学性上不尽人意。选取中国与美国英译《孙子兵法》第一人郑麐1946年译本和格里菲斯(Samuel Griffith)1963年译本创建语料库。从词汇、句子和语篇等层面进行两个译本的译文语言特征比较,并以最高频主题字“地”为例,比较两位译者的翻译方法。以此揭示译者背景身份、人生经历、翻译目的、读者对象等对翻译所起的隐形的操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英译比较 语料库 郑麐 格里菲斯
下载PDF
《红楼梦》引用《西厢记》词句英译比较谈
5
作者 李一鸣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4-52,共9页
《红楼梦》有两个英文全译本,即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合译本、大卫·霍克思的译本,分别以《红楼梦》庚辰本和程乙本为底本,其中所引《西厢记》戏名、戏文有19处。经比较评析可见,两个译本各有优缺点。杨译本用词正式谨慎,措辞精美,多采... 《红楼梦》有两个英文全译本,即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合译本、大卫·霍克思的译本,分别以《红楼梦》庚辰本和程乙本为底本,其中所引《西厢记》戏名、戏文有19处。经比较评析可见,两个译本各有优缺点。杨译本用词正式谨慎,措辞精美,多采用直译,保留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的特征;霍译本则语言地道,生动活泼,易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两个译本在《西厢记》戏文翻译上都体现出一种共同的倾向,即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西厢记 引用词句 英译比较
下载PDF
新旧两部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英译比较
6
作者 陈彦君 袁东超 +2 位作者 倪菲 杨茗茜 李可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办事处(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制订发布了《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1](后称旧版WHO标准),这是WHO首次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办事处(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制订发布了《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1](后称旧版WHO标准),这是WHO首次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200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WFCMS)(后称世中联)制订发布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从此,中医药术语英译进入了“国际标准”时代。2022年,在初版国际标准发布14年之后,《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后称新版WHO标准)正式发布[2],这是WHO总部第一次正式向成员国发布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名词术语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 中医药术语 英译比较 术语英译 英译标准 世中联 中英对照
原文传递
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福乐智慧》文化意象的互文性解读和英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英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与遥远的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
原文传递
“三美论”视角下《饮湖上初晴后雨》英译本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芳芳 汤红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6-54,共9页
文章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以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为原本,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比较研究十个英译本,从理论层面阐释"三美论"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英译的指导作用,从现实层面说明"三美论"指导... 文章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以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为原本,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比较研究十个英译本,从理论层面阐释"三美论"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英译的指导作用,从现实层面说明"三美论"指导下的美译对建设旅游强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美论 许渊冲 英译比较研究
下载PDF
《左传》新旧英译比较及中国传统经典海外传播析论
9
作者 庄亚琼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20年第1期47-55,共9页
Zuo Tradition(Zuozhuan:Commentary on the“Spring and Autumn Annals”,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Stephen Durrant,Wai-yee Li,David Schaber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Bilingual edition,2016,以下简称新译本),堪称近... Zuo Tradition(Zuozhuan:Commentary on the“Spring and Autumn Annals”,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Stephen Durrant,Wai-yee Li,David Schaber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Bilingual edition,2016,以下简称新译本),堪称近年来中国传统经典在海外传播的一大成果。这部至今为止内容最为全面的英译《左传》,于2018年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韩南翻译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时期海外汉学的研究水平与趋向。在此之前,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英译本是理雅各(James Legge)初版于1872年的《〈春秋〉与〈左传〉》(James Legge.The Chinese Classics,Vol.V.,The Ch un Ts ew with The Tso Chuen.Hong Kong: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s Printing Office,1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海外传播 英译比较 海外汉学 《左传》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译比读
10
作者 李学欣 李旸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8期166-166,共1页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被誉为世界抒情诗的艺术宝库,也是我国译界特别是诗歌翻译界长期以来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以莎士比亚第55首十四行诗为例,就梁宗岱与屠岸两位译家的译文进行比读评析,以期从中体悟译诗的真谛。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英译比较 梁宗岱 屠岸
下载PDF
叙事策略:《题都城南庄》英译分析
11
作者 胡富茂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唐诗《题都城南庄》从叙事学角度看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叙事策略,从叙事时间、叙事物象、叙事逻辑、叙事情感表现四个方面比较《题都城南庄》五个英译文本的叙事特点复现质量,认为孙大雨、文殊的译文要优于其他三种。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策略 英译比较 复现质量 《题都城南庄》
下载PDF
《虬髯客传》英译本中平行结构的处理对比
12
作者 李柳瑾 《今古传奇(文化评论)》 2018年第3期16-16,共1页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新阶段,相较于其前期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鲁迅在《中国小说吏略》中称“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平行结构的使用可看作唐传奇小说...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新阶段,相较于其前期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鲁迅在《中国小说吏略》中称“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平行结构的使用可看作唐传奇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较为成熟的一个表现。《虬髯客传》是晚唐时期豪侠题材中最为著名,成就最高的作品,历代亦有人对此篇进行修改。本篇通过比较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Wang Jing译本平行结构的英译,分析并探究平行结构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虬髯客传》 平行结构 英译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