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的明清诗词书写
1
作者 葛文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对明清诗词的书写,从诗人词人与作品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批评与丰富的史述,反映了其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入化的学术过程。文学史著的书写侧重点映射出不同编者的研究风格,折射出英语世界学者对明清诗词评判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 明清诗词 书写 海陶玮 翟理斯 张隆溪
下载PDF
英语世界“道”的概念演进——以概念整合理论下对《道德经》英译本的阐释为例
2
作者 张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道德经》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是其核心概念。在英语世界中对“道”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考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年代、文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译者对原文会有不同的解... 《道德经》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是其核心概念。在英语世界中对“道”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考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年代、文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译者对原文会有不同的解读,而目的语空间里的目标读者不同,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策略也不同,最终形成了各自的译文空间。这对中国哲学概念的译介具有启发意义,译介不仅存在“如何翻译”的问题,还有“由谁翻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英语世界 概念演进 概念整合理论 《道德经》 英译
下载PDF
丁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
3
作者 刘红华 申玉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梳理丁玲作品政府机构译介和国际学者译介情况,以及各译本在Goodreads、Amazon、StoryGraph等网站上的读者综合评价情况,对英语世界丁玲作品的接受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差强人... 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梳理丁玲作品政府机构译介和国际学者译介情况,以及各译本在Goodreads、Amazon、StoryGraph等网站上的读者综合评价情况,对英语世界丁玲作品的接受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差强人意,存在不少进步空间。中国文学作品要真正走向世界,在翻译层面,应坚持“常译常新”。在传播层面,应注重“平靓正”,重视“粉丝翻译”的影响力,通过与其他传播形式跨界合作努力为自身“引流”;同时,还要重视译作的本土化。在接受层面,应思考如何实现接受效果从“Chinajoy”到“Globaljoy”,让中国文学作品凭借自身的魅力,赢得海外读者的衷心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小说 英语世界 翻译与接受 政府机构译介 国际学者译介
下载PDF
新时期地域乡土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研究——以《人生》《高兴》《红高粱》的读者反馈为例
4
作者 张立友 赵赟颖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7,共8页
域外读者阅读层面的接受效果是考察中国文学“走出去”成效的重要维度。海外读者的新时期地域乡土小说的阅读评论集中于《红高粱》《人生》和《高兴》三部作品。地方乡土文化、地方性与世界性的乡土写作特色以及当代中国现状是域外读者... 域外读者阅读层面的接受效果是考察中国文学“走出去”成效的重要维度。海外读者的新时期地域乡土小说的阅读评论集中于《红高粱》《人生》和《高兴》三部作品。地方乡土文化、地方性与世界性的乡土写作特色以及当代中国现状是域外读者关注的焦点。翻译是作品跨文化传播力构建的关键,应处理好乡土文化传真与可接受度的平衡。三部乡土小说在英语世界的好评和良好接受得益于乡土文化主题设置、成功的乡土文化译传与海外知名出版机构的鼎力相助。这些为提升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域外传播效果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 英语世界 读者评论 传播力
下载PDF
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和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石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从风格分析、图像阐释、原境分析到艺术社会史,生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21世纪以来,跨文化、空间转向、全球艺术史与多元文化的新趋势出现。本文回溯了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发展分期和方法论的演变,旨在从学理层面宏观把握其脉络走向,为当下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本土艺术史学科的话语体系建构和方法论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海外中国艺术史 知识谱系 方法论
下载PDF
《孟子》在英语世界的读者评价研究
6
作者 庄雅妗 谌莉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孟子哲学思辨的复杂性导致学界对《孟子》英译本的海外接受情况持悲观态度。为了解《孟子》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基于Goodreads和Amazon的《孟子》英译本读者评价建立语料库,借助AntConc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研究结果颠覆了以往... 孟子哲学思辨的复杂性导致学界对《孟子》英译本的海外接受情况持悲观态度。为了解《孟子》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基于Goodreads和Amazon的《孟子》英译本读者评价建立语料库,借助AntConc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研究结果颠覆了以往的消极预判:《孟子》英译本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关注和讨论,总体评价向好,众多读者对孟子哲学义理聚讼不已,引起了读者们对中西哲学思想的共鸣;英语世界读者可对个别译本进行深度探讨,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但国内译本相较于国外译本海外流通量小,并未真正走进英语世界普通读者的视线。未来应重视读者群体调研,探索符合《孟子》的译介之道,真正实现中国智慧“走出去”“走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英语世界 读者评价 语料库
下载PDF
译者、评者与读者:苏童在英语世界接受的三维透视
7
作者 郑宇亭 乔媛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基于译者、评者、读者三个不同维度,对苏童小说英译本进行深入考察。苏童小说英译本的两位主要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都还原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扩大了苏童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度。国外评者主要从写作话题和小说风格两方面... 基于译者、评者、读者三个不同维度,对苏童小说英译本进行深入考察。苏童小说英译本的两位主要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都还原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扩大了苏童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度。国外评者主要从写作话题和小说风格两方面对苏童作品进行了专业评价,皆以肯定为主。在读者方面,苏童小说在外文网站上的好评居多,表现出海外英语读者对苏童作品的喜爱。苏童作品在西方世界成功传播的因素有三:作品本身的内容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学家出色翻译的推动、企鹅和莫洛等海外著名出版机构的助力。苏童作品的成功外译,可以给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文学外译 作品接受 英语世界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的《西游记》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8
作者 王文强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英语世界汉学家编纂的中国文学史集对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经典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对该小说的评价,重点聚焦编著者对《西游记》主题、著作归属权等方面... 英语世界汉学家编纂的中国文学史集对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经典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对该小说的评价,重点聚焦编著者对《西游记》主题、著作归属权等方面的探讨,以此考察《西游记》在史集中所呈现的面貌。研究发现,《西游记》在史集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20世纪初,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对《西游记》做了初步探索,将其视作“迷信小说”;受胡适《<西游记>考证》一文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编著者接受“吴承恩作者论”,小说也被定义为“幽默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余国藩影响,中国文学史集的编纂者注重论述《西游记》中蕴含的佛教、道教元素。作为典籍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他者视角考察史集中的《西游记》,可以映射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该小说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镜像,对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集 翻译教学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朱子“理”的多维诠释与翻译
9
作者 赖文斌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理”是朱子学最为关键的术语,也是理解朱子学、宋明理学的关键。自朱子学向外译介时起,“理”就有多种译法,但是每一种译法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进入新世纪以后,“理”的诠释和翻译也变得多样,其中主要有pattern, coherence, pattern-pr... “理”是朱子学最为关键的术语,也是理解朱子学、宋明理学的关键。自朱子学向外译介时起,“理”就有多种译法,但是每一种译法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进入新世纪以后,“理”的诠释和翻译也变得多样,其中主要有pattern, coherence, pattern-principle等。每一种译法实际都体现出英语世界对朱子学认识的演进,也表明西方理解和诠释朱子学核心思想路径和翻译实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英语世界 朱子 诠释
原文传递
解构的行动属性和行动效应——以英语世界鲁迅批评为中心
10
作者 李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5-86,共12页
解构作为“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的阅读书写行为,同时表现出对文本阐释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作者意图的反叛冲动。解构的行动效应,在20世纪80、90年代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解构范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一,在理论立场上,通过质疑鲁... 解构作为“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的阅读书写行为,同时表现出对文本阐释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作者意图的反叛冲动。解构的行动效应,在20世纪80、90年代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解构范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一,在理论立场上,通过质疑鲁迅的写作意图以挑战或消解文学的革命与启蒙意义;其二,在文本阐释上,对“鲁迅/叙述者”的阶级位置进行严厉的审视,甚至有意“制造”鲁迅与民众之间的阶级距离,从而揭示鲁迅笔下启蒙者的自我怀疑、否定以及行动上的“无能”。我们需要反思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伦理失范问题,避免一种预设的、二元对立的批评立场,而应以切合中国语境的、对话的、整体性的立场重审鲁迅的写作,在肯定启蒙价值的基础上为鲁迅阐释重新安置一个稳定可靠的批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英语世界鲁迅批评 行动诗学 国民性批判
下载PDF
张岱小品文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11
作者 潘鑫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自1960年被林语堂首次译介到英语世界,张岱小品文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张岱小品文的英译本共有91个。在文本研究方面,则以美国学者高化岚对《陶庵梦忆》的研究最具系统性。首先,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 自1960年被林语堂首次译介到英语世界,张岱小品文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张岱小品文的英译本共有91个。在文本研究方面,则以美国学者高化岚对《陶庵梦忆》的研究最具系统性。首先,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陶庵梦忆》的思想内容:对王朝和家族的忠心,放纵的罪孽、报应和苦难,“存在”与特异景象。其次,他从任意并置的空间结构和差异性写作倾向两个方面探讨了《陶庵梦忆》的艺术特色。此外,由于学术传统和理论方法的异质性,中西张岱小品文研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争鸣现象,涉及《陶庵梦忆》的创作动机、张岱对女性的态度以及表面上的现代性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小品文 英语世界
下载PDF
“世界”作为方法:对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的反思
12
作者 徐从辉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英文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翼。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德威、张英进、邓腾克、罗鹏等人主编的四部文学史为例,探讨英文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排、方法论、文学史观等方面与大陆文学史的互动与互鉴。认为... 英文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翼。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德威、张英进、邓腾克、罗鹏等人主编的四部文学史为例,探讨英文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排、方法论、文学史观等方面与大陆文学史的互动与互鉴。认为英语世界的“元历史”叙事的“异质性”与“非连续性”对“正史”的解构所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东方主义历史叙事,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域外视点的包容与借鉴。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主体性的追寻紧密镶嵌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中,在互相竞争的历史叙述中辨伪存真,“复线的历史”将给予我们接近文学史多重面相的契机。同时中国文学史主体性的建构既要建立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之中,又要回到中国文学本身内在的心灵关照与文学史的诗性特质,唯有如此才有融入与引领世界对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英语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与接受述评
13
作者 余承法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2-9,I0001,共9页
本文通过对欧美大型图书馆纸质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细读,并借助WorldCat、JSTOR、Google Scholar、Amazon、Goodreads等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并评析《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接受情况。结果显示:1)钱锺书“打通”理... 本文通过对欧美大型图书馆纸质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细读,并借助WorldCat、JSTOR、Google Scholar、Amazon、Goodreads等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并评析《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接受情况。结果显示:1)钱锺书“打通”理念下创作的《围城》在标题、蕴含主题、创作风格、艺术手法等都引起中外读者的共鸣;2)夏志清首次发掘钱锺书及其《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海外华人学者、汉学家中营造良好的译介和传播环境;3)中外译者通力合译,是推动《围城》英译质量和传播效果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英语世界 译介 研究 接受
下载PDF
从文化套式到价值投射——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两个误读
14
作者 佘国秀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20世纪英语世界的部分汉学家、艺术史家在文化套式以及艺术史学科的框架体系中,以自我文化为参照,用机械进化论与历史决定论拟构了中国艺术的“时间形状”,在对中国文化的偏执预设中得出“中国艺术衰落论”和“中国艺术家重模仿”两大... 20世纪英语世界的部分汉学家、艺术史家在文化套式以及艺术史学科的框架体系中,以自我文化为参照,用机械进化论与历史决定论拟构了中国艺术的“时间形状”,在对中国文化的偏执预设中得出“中国艺术衰落论”和“中国艺术家重模仿”两大误读。他们在文化套式的作用下,把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重构为“颠倒的自我”,由此保持了自身与他者的距离,曲解了中国艺术的历史面貌和中国艺术家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浅层搁置与非本质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艺术史 文化套式 误读 价值投射
下载PDF
《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多模态阐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成静 邓天文 《外语与翻译》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海国图志》自问世以来受到不同时代、不同阐释主体的关注,他们基于价值取向与理解,选择特定的观点与内容在英语世界通过评论、翻译和研究等一系列具有阐释特点的活动,借助文字、图像、声影叙事互动的阐释手段和传播媒介,形成了客观的... 《海国图志》自问世以来受到不同时代、不同阐释主体的关注,他们基于价值取向与理解,选择特定的观点与内容在英语世界通过评论、翻译和研究等一系列具有阐释特点的活动,借助文字、图像、声影叙事互动的阐释手段和传播媒介,形成了客观的阐释事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阐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图志》 多模态 英语世界 阐释
下载PDF
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传播——以《三体》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菁 徐惟诚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英译本使他获得了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声望。本文围绕译介过程、译本形态和海外接受情况剖析异质文化语境中的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译本,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被认识与解读。赞助人与译者的...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英译本使他获得了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声望。本文围绕译介过程、译本形态和海外接受情况剖析异质文化语境中的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译本,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被认识与解读。赞助人与译者的多方合力是促成《三体》海外传播的重要基石;具有鲜明异国特色的“他者”译本是引导海外读者欣赏中国文学审美的有效翻译策略;馆藏数据、媒体关注及读者评价是探讨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和评判海外读者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标,这3个层面的分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与海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文学 英语世界 译介 接受 《三体》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的《淮南子》选译研究:从“《老子》注脚”到“主题研译”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跃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汉初承续先秦,力求集各家之大成的鸿篇巨制,也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前,最后一部具有思想大综合特征的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英语世界对《淮南子》的译介始于19世纪80年代,至...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汉初承续先秦,力求集各家之大成的鸿篇巨制,也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前,最后一部具有思想大综合特征的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英语世界对《淮南子》的译介始于19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选译是《淮南子》译介的主流形式,有效地推动了《淮南子》在英语世界的研究与传播。英语世界中的《淮南子》选译活动经历了“《老子》注脚”与“主题研译”两个阶段,显示出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及“研译一体”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不同历史条件下英语世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态度与认知水平。对选译本的研究不仅可以挖掘《淮南子》典籍的多维价值及当代意义,也有利于揭示汉学翻译与汉学研究间的互动关系,为国内的古代典籍外译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选译本 英语世界 研译一体
下载PDF
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
18
作者 戴文静 袁吉利 《语文学刊》 2023年第6期15-23,共9页
自20世纪初阿瑟·韦利首次译介《文选》以来,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与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程。本文选取11个英语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选》节译本,历时梳理《文选》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厘清不同阶段的译介特征及重大发现。研究发现... 自20世纪初阿瑟·韦利首次译介《文选》以来,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与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程。本文选取11个英语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选》节译本,历时梳理《文选》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厘清不同阶段的译介特征及重大发现。研究发现,随着中西学术交流步伐的加快,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与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开始的译介逐步深入到《文选》的本体研究,内容涉及作品阐释、文体分类、编撰和选录标准等方面,与国内“新文选学”研究内容趋同,可相互参益,且在版本、注释、校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中西学者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语言与文化优势,构建健全的中西学术交流话语体系,助推英语世界《文选》全译本的诞生,进而切实有效地促进英语世界“选学”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英语世界 译介 “选学”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19
作者 杨学民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4-58,共5页
英语世界中的中国现代作家(1917年——1949年成名的作家)传记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萌发期、开拓期和拓展期。国内外对此类传记的研究主要是书评、点评和个案比较研究,呈现出西方学术话语主导下零散的、印象式的、个案性的或视角单一... 英语世界中的中国现代作家(1917年——1949年成名的作家)传记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萌发期、开拓期和拓展期。国内外对此类传记的研究主要是书评、点评和个案比较研究,呈现出西方学术话语主导下零散的、印象式的、个案性的或视角单一的态势。英语世界中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应围绕“中国现代作家形象建构”这一核心问题而深入、系统的展开。除了回答既往研究注重的“建构了什么形象”这一层面的问题之外,还要进一步回答“如何建构形象”“为何如此建构形象”和“形象建构得如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现代作家 传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