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3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理论视角下国产动画电影导演创作英雄形象的理路嬗变
1
作者 严万祺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东西互鉴”的视野下佳作频出,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气象。作为国产动画电影中一种极富感召力的符号载体,英雄形象是中华民族特色与文化形态的独特彰显,而动画电影的导演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东西互鉴”的视野下佳作频出,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气象。作为国产动画电影中一种极富感召力的符号载体,英雄形象是中华民族特色与文化形态的独特彰显,而动画电影的导演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场域理论视角进行考察,动画电影场域置身于关系交错的社会空间,外部受到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元场域的影响,内部处于不同位置的行动主体则通过资本竞争和权力博弈实现力量关系的变动。追求自主性的艺术创作者、市场导向下的商业创作者以及游走于艺术与市场的第三类生产者共同驱动,形成英雄形象本土化、民族化、艺术化的生产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动画电影 导演 英雄形象
下载PDF
灾难文学中的英雄形象研究
2
作者 李雅舟 陆王妤佳 张丁睿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第一,梳理界定相关概念范围,提供灾难文学研究新视角。文章从“人”这一元素入手,提供了一个基于人的行为模式及心理机制的研究角度。第二,从更广阔的社会心理学领域阐释灾难文学的内在逻辑。第三,灾难文学将意识灾害转变为灾害意... 目的:第一,梳理界定相关概念范围,提供灾难文学研究新视角。文章从“人”这一元素入手,提供了一个基于人的行为模式及心理机制的研究角度。第二,从更广阔的社会心理学领域阐释灾难文学的内在逻辑。第三,灾难文学将意识灾害转变为灾害意识,将非理性的感知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对青少年生命意识的塑造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第四,发掘灾难下民族精神的闪现及灾难文学的疗愈作用。方法:通过明确灾难文学的相关定义,梳理古今灾难文学,并与其他题材作比较得出结论。结果:提高了灾难中媒体与大众对受难者的关注度,构建了受难者的英雄形象,完善了灾难文学的叙事伦理与社会功能,提升了灾难文学的审美价值。同时立足于当代青年的危机、生命意识淡薄,学校对灾难文学不够重视的现实情况,以灾难文学的特殊性构建受难英雄的形象,加强生命教育,并拓宽灾难文学的理解空间,增强其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感染力,激发灾难文学的活力。结论:文章以灾难文学的英雄形象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灾难文学的研究和反思,构建受难者英雄形象,提升灾难文学审美价值,并据此开展生命教育,增强现代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灾难下的民族精神及灾难文学的疗愈作用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文学 英雄形象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两微一端”英雄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分析
3
作者 舒琴琴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英雄媒介形象对内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国家认同,强化思政教育,对外可以丰富国际传播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对英雄形象建构和传播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对英雄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两微一端”... 英雄媒介形象对内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国家认同,强化思政教育,对外可以丰富国际传播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对英雄形象建构和传播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对英雄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英雄报道框架和形象建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分别塑造了保家卫国的人民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和平凡而伟大的平民英雄三类英雄形象。在报道策略上,不仅兼顾个体与群体,而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利用多媒体传播,形象而生动。“两微一端”融合传播优势,且传播形式多样化,重视与用户的互动传播,体现了人民日报社为适应融媒体的发展在新闻传播范式方面的革新,有利于提高其网络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英雄形象 “两微一端”
下载PDF
品析革命英雄形象 传承红色爱国精神——谈六年级统编教材中革命英雄形象的育人价值和教学策略
4
作者 吴冬梅 《新校园》 2024年第1期38-39,共2页
学校语文教育,是具人文性、工具性为一身的课程。文以载道,语文课程担负着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方式、人生观的重大任务。如何在帮助小学生培育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语文教材,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从而达... 学校语文教育,是具人文性、工具性为一身的课程。文以载道,语文课程担负着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方式、人生观的重大任务。如何在帮助小学生培育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语文教材,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从而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单元整体目标,并贯穿于这个单元的教育教学过程,由阅读课文,再到习作、口语交际、语文教学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语文教材 英雄形象 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 统编教材 情感方式 口语交际
原文传递
历史的接合与英雄形象的再造——评陈玉福长篇小说《西凉马超》
5
作者 刘竺岩 马鹏 《写作》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陈玉福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延续近代以来的中国通俗历史小说脉络并有所创新,与“五四”以降的现当代历史小说产生了交叉。作品基于甘肃河西走廊武威一带的地域文化,将马超与骊靬、“马踏飞燕”、雷台汉墓、“凉州大马”等要素串联起... 陈玉福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延续近代以来的中国通俗历史小说脉络并有所创新,与“五四”以降的现当代历史小说产生了交叉。作品基于甘肃河西走廊武威一带的地域文化,将马超与骊靬、“马踏飞燕”、雷台汉墓、“凉州大马”等要素串联起来,实现了历史的接合,在情节的展开与推进中形成了文学、历史与地域文化的统一体。在对英雄形象的再造方面,《西凉马超》践行着作家对西部文学精神的体认,即西部文学应当是英雄的文学,以此独特的观点参与到西部文学多元话语的建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凉马超》 历史小说 接合 英雄形象 西部文学
下载PDF
从离身到具身:语文教科书英雄形象教学的转向
6
作者 王超 姚玲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9-14,共6页
语文教科书中的英雄是指为民众利益而英勇斗争、奋不顾身的人物形象。英雄形象具有高尚品质,承载着大众的信仰与崇拜,这种信仰与崇拜对青少年具有积极的榜样引领作用。而离身认知下的英雄形象教学存在着人物形象标签化、解读内容表面化... 语文教科书中的英雄是指为民众利益而英勇斗争、奋不顾身的人物形象。英雄形象具有高尚品质,承载着大众的信仰与崇拜,这种信仰与崇拜对青少年具有积极的榜样引领作用。而离身认知下的英雄形象教学存在着人物形象标签化、解读内容表面化和教学空间局限化等困境。具身认知则为英雄形象的有效教学开辟了新思路。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英雄形象教学应树立整全性教育理念、营造具身化学习环境、建构生活化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 离身 英雄形象 教学
下载PDF
英雄反思:中国魔幻电影英雄形象的多维对视
7
作者 王立君 陈琼如 《关东学刊》 2023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中国魔幻电影经历了一段漫长而稳固的演变过程。从武侠到魔幻,从远古到现代,从文本到电影,魔幻片中的英雄形象也因承载着丰厚的时代底蕴而极具探讨价值。文章将从中国魔幻电影的历史脉络分析,旨在通过时间、空间和两性三个维度分别对英... 中国魔幻电影经历了一段漫长而稳固的演变过程。从武侠到魔幻,从远古到现代,从文本到电影,魔幻片中的英雄形象也因承载着丰厚的时代底蕴而极具探讨价值。文章将从中国魔幻电影的历史脉络分析,旨在通过时间、空间和两性三个维度分别对英雄形象进行多层次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中国魔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整体流变,并从对外与对内两个层次,针对当下电影英雄形象的建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将来中国魔幻电影的英雄形象创作提供浅显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电影 英雄形象 英雄主义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英雄形象研究与学术建构
8
作者 罗月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8-114,共17页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以来,已成为英雄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新世纪至今,学界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涉及诸多方面,呈现出英雄形象学术建构的大致面貌。英雄形象创作研究聚焦于对20世纪革命英雄形象创作模式的...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以来,已成为英雄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新世纪至今,学界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涉及诸多方面,呈现出英雄形象学术建构的大致面貌。英雄形象创作研究聚焦于对20世纪革命英雄形象创作模式的总结与反思,为未来英雄形象建构提供了宝贵经验;英雄形象基础研究主要围绕英雄品质展开,家国情怀是英雄形象不变的价值内核;英雄形象接受研究显示,英雄人物文学化、影视化导致其在接受过程中呈现出多种面貌;英雄形象建构研究体现了接轨现代审美策略、深化民族共同体认同、融合媒介叙事与英雄叙事的建构趋势。新时代以来,英雄形象面临污名化、去崇高化的危机,中国共产党以群众史观与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实现了对传统英雄主义的超越,英雄形象建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向,实现了对英雄形象的纠偏。既有成果为今后的英雄形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但由于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以及研究比重的失衡,想要深入、细致地考察中国英雄形象的发展脉络仍有一定困难。未来研究应加大对英雄形象基础研究领域的探索,注重发掘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创新研究方法,以丰富英雄形象学术空间,助力新时代英雄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英雄品质 影视英雄 英雄形象建构 新时代
下载PDF
探析新时代中国主旋律电影英雄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祁彦淞 《今传媒》 2023年第2期83-86,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英雄形象 主流价值
下载PDF
平民英雄形象媒介话语建构的策略及启示——以张桂梅事迹宣传报道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铂淳 范禹晗 《海河传媒》 2023年第3期33-36,共4页
媒体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秉持“情系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创作理念,不断加强平民英雄叙事,讲好平民英雄不平凡的故事。在报道张桂梅事迹时,媒体调动了关于张桂梅的系列知识结构,根据报道目的和语用目标,采... 媒体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秉持“情系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创作理念,不断加强平民英雄叙事,讲好平民英雄不平凡的故事。在报道张桂梅事迹时,媒体调动了关于张桂梅的系列知识结构,根据报道目的和语用目标,采用隐喻、反差叙事、旁观者客观叙事、引述报道对象言论等话语策略对所调动的知识结构进行主观认知加工,以此产出最接地气、最符合实际情况、最贴近人民群众的高质量宣传报道,在读者心目中成功塑造出了共情度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令人敬仰的平民英雄形象,使张桂梅的精神引领和激励更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英雄形象 张桂梅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研究
11
作者 刘晓钰 李晓燕 《现代视听》 2023年第9期61-64,共4页
新时代以来,新主流电影顺应电影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发展规律,在传递主流价值的同时,将艺术元素与商业元素有机融合,塑造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群体英雄和个体英雄形象,赢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与可观的票房收益。新主流电影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 新时代以来,新主流电影顺应电影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发展规律,在传递主流价值的同时,将艺术元素与商业元素有机融合,塑造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群体英雄和个体英雄形象,赢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与可观的票房收益。新主流电影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视听盛宴,以多元化的叙事策略展现人性的冲突与英雄的成长,其塑造的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英雄的铮铮铁骨和顽强意志,展现了民族精神和国家实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主流价值观,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家国叙事 英雄形象
下载PDF
百年中国电影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典型问题
12
作者 丁亚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137,共8页
中国电影即时地反映现实人生,真切地表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多维方式塑造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且在不断追求变化和创新的艺术观点指导下,创造出了日趋丰富... 中国电影即时地反映现实人生,真切地表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多维方式塑造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且在不断追求变化和创新的艺术观点指导下,创造出了日趋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可谓收获颇丰。从电影发展史的角度,在缤纷光影中辨别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艺术观念,思考作为“熟悉的陌生人”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典型论”理论内涵的不断丰富的过程,并对其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做出新的读解和阐释,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英雄形象 典型论
下载PDF
拓展与重塑:改革开放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嬗变研究
13
作者 严万祺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5-222,共8页
英雄人物拥有超凡智慧和胆识,是人类理想的化身。改革开放以来,在消解精英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国产动画电影实现了英雄的类型拓展与形象重塑,传统英雄形象完美性建构模式的逐步解体,折射出国产动画电影中英雄群像随时代... 英雄人物拥有超凡智慧和胆识,是人类理想的化身。改革开放以来,在消解精英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国产动画电影实现了英雄的类型拓展与形象重塑,传统英雄形象完美性建构模式的逐步解体,折射出国产动画电影中英雄群像随时代变迁所表现出的新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国产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向反传统转变的多元性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电影 改革开放 英雄形象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英雄形象的建构与局限——以电影《万里归途》为例
14
作者 杜鹤鹤 杜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6,共4页
新主流电影“是相对主流电影的困境而提出的战略性创意”。新主流电影指出,面临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竞争,我们更应该考虑制作低成本的有新意的国产电影。应该发挥国产电影的“主场”优势,利用中国本土或者传统的文化“俚语环境”,有效地解... 新主流电影“是相对主流电影的困境而提出的战略性创意”。新主流电影指出,面临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竞争,我们更应该考虑制作低成本的有新意的国产电影。应该发挥国产电影的“主场”优势,利用中国本土或者传统的文化“俚语环境”,有效地解放电影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英雄形象 主流电影 好莱坞电影 创造力 低成本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演变刍议
15
作者 简圣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20世纪中叶至今,当代中国电影市场里的英雄形象相继出现过几种模式,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凝聚着特定历史时段的审美意识形态。早期诞生了作为模范形象的“楷模型英雄”,他们在为社会大众树立道德标杆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改... 20世纪中叶至今,当代中国电影市场里的英雄形象相继出现过几种模式,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凝聚着特定历史时段的审美意识形态。早期诞生了作为模范形象的“楷模型英雄”,他们在为社会大众树立道德标杆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外来电影的涌入给中国观众带来新的英雄形象,包括给内地观众带来新奇感受的港式“草莽型英雄”,以及带来“大片”观感的美式“孤胆型英雄”和充满温情的韩式“士兵型英雄”,这些外来英雄形象给内地电影制作带来重要启发。近年来,重视个体视角和强调生命体验的“凡人型英雄”开始成为主流英雄形象,他们成为英雄的过程更加贴近大众的日常认知,故而也更能让大众产生内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当代中国 电影作品 “楷模型英雄 “凡人型英雄
下载PDF
战争电影《长津湖》中英雄形象的塑造
16
作者 李林 《今传媒》 2023年第1期87-89,共3页
中外战争题材的电影中都少不了英雄人物的存在,这是因为鲜明的英雄形象能够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故事的主题。对新时代的战争电影来说,讲好英雄故事、塑造好英雄形象是一项重要使命,面临着如何创新突破的挑战。相比较于以往的战争电影,电... 中外战争题材的电影中都少不了英雄人物的存在,这是因为鲜明的英雄形象能够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故事的主题。对新时代的战争电影来说,讲好英雄故事、塑造好英雄形象是一项重要使命,面临着如何创新突破的挑战。相比较于以往的战争电影,电影《长津湖》塑造了一群可信、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对战争电影《长津湖》中英雄形象的塑造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解读现代影视精品如何塑造生活化、个性化和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以此引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拓展战争英雄的丰富内涵以及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电影 英雄形象 抗美援朝 塑造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英雄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研究——以《中国奇谭》为例
17
作者 谢仪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8期3351-3359,共9页
动画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系列动画《中国奇谭》中的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为分析对象,在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运用修改后的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 动画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系列动画《中国奇谭》中的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为分析对象,在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运用修改后的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析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传统英雄形象和以小猪妖为代表的平民英雄形象,探索该动画对中国英雄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多模态策略,发现其在构建人物形象上的优势与字幕翻译中的不足,以期助推中国形象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英雄形象 《中国奇谭》
下载PDF
论国家叙事视角下新主流电影中英雄形象的表达
18
作者 刘凯玥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7期247-249,共3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主流电影创作也进入新的时期。新主流电影是塑造英雄形象和彰显国家气质的重要载体,通过塑造英雄形象,能够给人们带来榜样的力量,进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文章基于对主流电影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主流电影创作也进入新的时期。新主流电影是塑造英雄形象和彰显国家气质的重要载体,通过塑造英雄形象,能够给人们带来榜样的力量,进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文章基于对主流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分析,以中国电影中英雄形象为研究对象,从视角和维度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演变,分析英雄形象的建构特点,并以国家叙事为切入点,对新主流影片中英雄人物的价值取向进行解读,以期对中国电影中英雄人物的艺术形态及文化价值进行探究。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潮泛滥,西方一些思潮在新媒体平台上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构建我国英雄形象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增强国人自信心的同时,建构国家记忆,传达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价值理念。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既要探寻中国主题影片中英雄形象的演变过程,又要坚持多元化运用叙事策略,坚持宏观与微观统一,坚持多维度彰显英雄精神,以电影文本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生命的重大转折点和民族历史的重要时刻相契合,从个体生活的微观角度展示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而使民族的宏观叙述得以在微观层面上进行,在全球化视野下通过影片中的英雄叙述,更好地表达爱国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英雄形象 国家叙事 形象建构 集体主义
下载PDF
刘慈欣《三体》三部曲中的英雄形象研究
19
作者 李政鸿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4期87-91,共5页
刘慈欣作为当前我国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对中国科幻登上世界舞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的《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科幻批评家严锋曾评价他以单枪匹马之姿,将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文学的水平。刘慈欣的《三体》... 刘慈欣作为当前我国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对中国科幻登上世界舞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的《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科幻批评家严锋曾评价他以单枪匹马之姿,将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文学的水平。刘慈欣的《三体》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其具有正直、勇敢、善良等品质,与传统视野里的英雄具有共性。他笔下的英雄既有传统主流文学英雄主义的部分特质,又有科学理性照进人文后展现出的独特气质。刘慈欣在塑造英雄人物时擅长将宏大和渺小相结合,他偏爱宏大书写,对宇宙充满深深的敬畏感,又将宇宙的宏大和人类的渺小进行对比,凸显出人类力量在宇宙规则面前的渺小。虽然刘慈欣的小说中渗透着技术至上主义者对宇宙的尊奉,但他也肯定人的力量。渺小的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宏大的宇宙,能用自己的“小逻辑”撬动宇宙的“大逻辑”,能够触摸到那扇隐秘的“真理之门”,这是刘慈欣心中朴素的人文情怀在作品中的投射。文章对《三体》中的罗辑、云天明、程心三个角色进行分析,梳理他们具有的英雄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英雄形象 《三体》
下载PDF
“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形象不容抹黑
20
作者 法志 《山东农机化》 2023年第5期49-49,共1页
一、基本案情该案由2013年第11期《炎黄春秋》杂志刊发洪某某撰写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一文以及相关文章(以下简称“案涉文章”)所引起。案涉文章发表后,“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之子葛长生、宋学义之子宋福宝认为,《细... 一、基本案情该案由2013年第11期《炎黄春秋》杂志刊发洪某某撰写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一文以及相关文章(以下简称“案涉文章”)所引起。案涉文章发表后,“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之子葛长生、宋学义之子宋福宝认为,《细节》一文,以历史细节考据、学术研究为幌子,以细节否定英雄,企图达到抹黑“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形象和名誉的目的。据此,葛长生、宋福宝分别起诉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洪某某停止侵权、公开道歉、消除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狼牙山五壮士 葛振林 宋学义 消除影响 历史细节 停止侵权 公开道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