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苹果品种抗苹果绵蚜的漆酶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筛选
1
作者 李慧芳 滕子文 +4 位作者 范银君 李津洋 万方浩 周忠实 周洪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2-1214,共13页
【目的】明确不同苹果品种漆酶基因在抗苹果绵蚜过程中的差异表达模式,探索原核表达苹果漆酶蛋白的方法与条件。【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抗蚜品种新红星(Starkrimson)、小国光(Ralls Genet)与感蚜品种红富士(Red Fuji)3个苹果品种被... 【目的】明确不同苹果品种漆酶基因在抗苹果绵蚜过程中的差异表达模式,探索原核表达苹果漆酶蛋白的方法与条件。【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抗蚜品种新红星(Starkrimson)、小国光(Ralls Genet)与感蚜品种红富士(Red Fuji)3个苹果品种被苹果绵蚜为害0 h、12 h、5 d后漆酶基因的表达模式,筛选抗蚜候选漆酶基因;选择pET-28a(+)、pET-32a(+)、pGEX-TEV、pHAT24种载体,对4个漆酶基因MdLac23、MdLac6、MdLac7、MdLac2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验证,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以ABTS为底物分析其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苹果品种被害12 h、5 d后,苹果枝条中漆酶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27个。不同苹果品种的漆酶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抗蚜品种新红星及小国光漆酶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居多,感蚜品种红富士下调表达居多,新红星12个基因上调表达,无下调表达基因;小国光9个基因上调表达,3个基因下调表达;红富士10个基因下调表达,4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中新红星特有的上调表达基因数量为6个,小国光特有的上调表达基因为5个,红富士特有的下调表达基因为9个。在16℃、0.5 mmol·L-1IPTG,220 r·min-1诱导24 h的条件下,MdLac23、MdLac2漆酶基因在pET-28a(+)载体上清液中成功表达蛋白,WesternBlot检测到清晰目的蛋白条带,与对照相比均未发现其催化活性。利用pET-32a(+)、pGEX-TEV、pHAT2载体均未在上清液中诱导出目的重组蛋白。【结论】明确了不同苹果品种漆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原核表达所需表达载体与条件,为进一步探索不同苹果品种漆酶抗蚜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品种 漆酶 原核表达 抗虫防御
下载PDF
入侵性害虫--苹果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立宁 谭秀梅 +3 位作者 周洪旭 顾松东 郭建英 万方浩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822,共5页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从而计算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平均数量。分析指出,以计算法求得的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实际数量为指标,既考虑了苹果绵蚜虫落的数量和大小,也考虑了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活体数,并且把被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的僵蚜排除在外,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表示苹果绵蚜田间数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种群数量 调查方法 苹果绵蚜小蜂
下载PDF
苹果绵蚜与苹果绵蚜蚜小蜂种间关系的模拟研究——Ⅰ.两种群生物学的数量特征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唐业忠 赵万源 +3 位作者 况荣平 单访 钟宁 余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和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苹果绵蚜完成一世代的积温要求和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52... 本研究通过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和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苹果绵蚜完成一世代的积温要求和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52.19日度和375.5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2度和7.95度。因此,苹果绵蚜较其寄生蜂更适合于昆明地区的气候条件;(2)苹果绵蚜种群的增长能力大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内禀增长率在20℃下分别为0.1390和0.1146,在25℃下分别为0.2647和0.1628。这可能是昆明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不能控制苹果绵蚜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首次利用卡方密度函数对各种温度下的昆虫产卵的时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小蜂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冀中苹果园苹果绵蚜及其寄生性天敌发生消长动态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路子云 刘文旭 +2 位作者 冉红凡 屈振刚 李建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了明确苹果绵蚜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冀中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分析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害作用,本试验采用田间定点、定株调查统计了苹果树不同部位苹果绵蚜的虫落数量、虫落面积、虫落中的活蚜数及苹果绵... 为了明确苹果绵蚜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冀中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分析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害作用,本试验采用田间定点、定株调查统计了苹果树不同部位苹果绵蚜的虫落数量、虫落面积、虫落中的活蚜数及苹果绵蚜蚜小蜂的寄生率。结果表明,在河北中部苹果园苹果绵蚜和苹果绵蚜蚜小蜂发生的种群数量1年中均有2个高峰,在6月中下旬苹果绵蚜虫落数量达到第1个高峰期,树干、主枝、侧枝和新梢上虫落数量最高分别为123,95,20和36个;然后虫落数量逐渐减少,至8月10日左右最少,之后虫落数量又逐渐回升,9月21日达到第2个高峰,此时主干、主枝、侧枝和新梢上虫落的数量分别为40,62,21和3个。主干上第2个高峰虫落数量明显低于第1个高峰,主枝、侧枝的虫落数量均与第1个高峰差异不显著,新梢上仅6月底1个高峰。苹果绵蚜蚜小蜂种群数量的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27日和8月31日,其20个虫落中的平均数量分别为40.95和41.40头;7-10月中旬,苹果绵蚜蚜小蜂的田间自然寄生率在40%~70%左右,表明其在生长季节后期寄生率明显提高,对苹果绵蚜的危害可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小蜂 种群动态 控害作用
下载PDF
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苹果绵蚜有控制潜能的寄生蜂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明 郭建英 +3 位作者 谭秀梅 孙立宁 周洪旭 万方浩 《华东昆虫学报》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苹果绵蚜蚜小蜂是苹果绵蚜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综述了苹果绵蚜蚜小蜂的研究概况,包括该寄生蜂的引种与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控制效果与影响因素、重寄生蜂及合理利用等,指出应加快苹果绵蚜蚜小蜂的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其对苹果... 苹果绵蚜蚜小蜂是苹果绵蚜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综述了苹果绵蚜蚜小蜂的研究概况,包括该寄生蜂的引种与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控制效果与影响因素、重寄生蜂及合理利用等,指出应加快苹果绵蚜蚜小蜂的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小蜂 苹果绵蚜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影响苹果绵蚜发生扩散的内外因素的探析
6
作者 杨美霞 郭小侠 +3 位作者 崔俊峰 陈川 石勇强 曹军强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85-86,共2页
苹果绵蚜在陕西省每年发生14-15代,在22~25℃的气温条件下,每头雌虫一生平均产蚜65~68头。主要天敌有苹果绵蚜蚜小蜂(日光蜂)、瓢虫类和草蛉类,其中苹果绵蚜蚜小蜂、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在每年7月份对苹果绵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苹果绵蚜在陕西省每年发生14-15代,在22~25℃的气温条件下,每头雌虫一生平均产蚜65~68头。主要天敌有苹果绵蚜蚜小蜂(日光蜂)、瓢虫类和草蛉类,其中苹果绵蚜蚜小蜂、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在每年7月份对苹果绵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风及人为因素是苹果绵蚜远距离和近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小蜂 瓢虫
下载PDF
苹果绵蚜对不同苹果品种春梢生长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西存 于毅 +4 位作者 周洪旭 程在全 张安盛 门兴元 李丽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75-2081,共7页
为了筛选培育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的抗性品种,实现持续有效治理苹果绵蚜的目的,通过测定红富士、金帅、昭锦108、秦冠、红将军等5种不同苹果品种春梢生长期被苹果绵蚜危害前后枝条内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 为了筛选培育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的抗性品种,实现持续有效治理苹果绵蚜的目的,通过测定红富士、金帅、昭锦108、秦冠、红将军等5种不同苹果品种春梢生长期被苹果绵蚜危害前后枝条内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以及防御性酶的活性变化,探讨苹果生理指标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被害后可溶性糖含量除红将军外均有所上升,其中红富士上升达13.7%;蛋白质含量除红富士外均有所降低;氨基酸含量均有所上升,其中红将军变化明显,变化率达68.8%。酚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抗蚜物质,红富士、昭锦108、秦冠被害后总酚含量均升高,其中昭锦108、秦冠中总酚含量上升率约为红富士的2倍。红富士品种正常枝条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显著低于昭锦108,被害后各苹果枝条SOD活性均出现上升趋势,除红将军的PPO、POD活性降低外,其他品种均升高;金帅、红富士的CAT活性上升明显,分别为110.8%、45.5%。植物的防御性酶与其抗虫性有密切关系,苹果春梢生长期对苹果绵蚜的抗性与苹果体内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SOD、PPO、POD以及CAT活性均有关,而且不同苹果品种被害后生理指标的变化也与其抗蚜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品种 春梢 生理指标 抗虫性
下载PDF
苹果绵蚜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选择及与挥发物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平彦 亓玲美 +2 位作者 孙绪艮 孙垒光 曲若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95,共5页
为探讨苹果绵蚜与苹果树的互作关系,用Y形嗅觉仪测试该虫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嗅觉反应,顶空萃取枝条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对珊夏的趋向性最强,平均选择率为71.25%,其次是... 为探讨苹果绵蚜与苹果树的互作关系,用Y形嗅觉仪测试该虫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嗅觉反应,顶空萃取枝条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对珊夏的趋向性最强,平均选择率为71.25%,其次是短枝富士、乔纳金、腾木1号,平均选择率均在60%以上;对首红的最弱,平均选择率仅为56.75%。珊夏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E-3-己烯-1-醇、甲酸己酯)的相对含量(14.74%,9.52%)均多于其他品种;首红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的相对含量(16.37%,10.27%)均多于其他品种。初步确定,E-3-己烯-1-醇、甲酸己酯可能是对苹果绵蚜有较强引诱作用的重要物质;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不是引诱苹果绵蚜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枝条 Y形嗅觉仪 挥发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苹果绵蚜在我国的入侵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2
9
作者 武强 万方浩 李照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根据对部分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疫区的实地采样调查,以及地方植保部门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其在我国的入侵历史与现状、扩散方式与路线以及防治情况作了综合分析,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有效减... 根据对部分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疫区的实地采样调查,以及地方植保部门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其在我国的入侵历史与现状、扩散方式与路线以及防治情况作了综合分析,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有效减少该虫危害、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综合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生物入侵 扩散 疫区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河南省苹果绵蚜发生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定旭 陈根强 +2 位作者 李文亮 张志勇 司雨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河南省 苹果绵蚜 发生现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温度对苹果绵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波 况荣平 +2 位作者 单访 唐业忠 钟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1-56,共6页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是云南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检疫措施不严和防治工作跟不上,苹果绵蚜仍在蔓延。但云南过去未对苹果绵蚜生物学进行过系统研究。作者根据生产需要,对苹果绵蚜的有关生物学...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是云南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检疫措施不严和防治工作跟不上,苹果绵蚜仍在蔓延。但云南过去未对苹果绵蚜生物学进行过系统研究。作者根据生产需要,对苹果绵蚜的有关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生殖力 发育模型 温度
下载PDF
异色瓢虫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向永 赵雪晴 +3 位作者 龚声信 陈福寿 谭挺 谌爱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165-1168,共4页
异色瓢虫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敢昆虫,其在苹果园的初发期在2—3月,高蜂期在3—4月。异色瓢虫在生草园的初发生期与高蜂期均比清耕园提前了半个月至1个月,且活动时间延长。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Harmonias axyridis(Pallas)... 异色瓢虫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敢昆虫,其在苹果园的初发期在2—3月,高蜂期在3—4月。异色瓢虫在生草园的初发生期与高蜂期均比清耕园提前了半个月至1个月,且活动时间延长。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Harmonias axyridis(Pallas)对苹果绵蚜成虫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模型是Na=1.3868N/(1+0.01922N),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异色瓢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5.9头和22.5头,异色瓢虫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37.2P-0.1683。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苹果绵蚜 发生 捕食作用
下载PDF
苹果绵蚜密度及聚集度对日光蜂寄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宁 况荣平 +2 位作者 单访 唐业忠 余波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4期395-400,共6页
苹果绵蚜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是苹果绵蚜的主要寄生蜂。1879年L.O.Howard首次发现了这种寄生蜂。此后,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杂交育种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研究。利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生物... 苹果绵蚜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是苹果绵蚜的主要寄生蜂。1879年L.O.Howard首次发现了这种寄生蜂。此后,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杂交育种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研究。利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日光蜂世代历期、食性范围、寄生时期和绵蚜活动时期的重叠度、日光蜂自然增长率、日光蜂自身密度和环境适应能力等都会影响它的寄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日光蜂 寄生率 平均密度 经验模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江苏省苹果绵蚜发生概况与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8
14
作者 褚姝频 刘宗泉 +2 位作者 吴燕 胡婕 龚伟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8-129,共2页
苹果绵蚜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世纪80年代传入江苏省以来,对苹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组织开展对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辅以检疫措施... 苹果绵蚜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世纪80年代传入江苏省以来,对苹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组织开展对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辅以检疫措施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综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苹果绵蚜 发生规律 危害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苹果绵蚜首次在新疆发生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卫民 于江南 +2 位作者 徐毅 柳晓玲 茹可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苹果绵蚜 新疆 被害株率 苹果 新源县 伊犁州 落果
下载PDF
苹果绵蚜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强 罗万春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苹果绵蚜主要在我国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昆明一带局部发生 ,每年 5~ 6月和 9~ 1 0月为害虫发生盛期。近几年来 ,危害逐年加重 ,并不断扩展蔓延 ,对我国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介绍了苹果绵蚜在我国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 苹果绵蚜主要在我国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昆明一带局部发生 ,每年 5~ 6月和 9~ 1 0月为害虫发生盛期。近几年来 ,危害逐年加重 ,并不断扩展蔓延 ,对我国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介绍了苹果绵蚜在我国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 ,分析了其发生与危害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习性 苹果绵蚜 危害特点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及其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勤民 程二东 +2 位作者 王希国 卢增全 孙绪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5-2644,共10页
通过田间蚜块计数、黄色粘虫板诱集、室内镜检等方法统计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及其寄生性天敌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种群数量,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消长动态。利用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苹果绵蚜... 通过田间蚜块计数、黄色粘虫板诱集、室内镜检等方法统计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及其寄生性天敌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种群数量,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消长动态。利用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连续2a调查发现,苹果绵蚜种群在鲁西南地区全年发生两个高峰,其中5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第一高峰期,8月下旬-10月中旬为第二高峰期。有翅蚜发生在4月上旬-6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上旬。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在苹果树体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存在差异,上半年,苹果绵蚜在根、树干及主枝部位分布密集,发生危害较重;7月中、下旬之后,苹果绵蚜在根及树干部位基本不再发生或发生较轻,而在枝干部位,包括主枝、侧枝和新梢,发生危害较重。7月份之前,日光蜂滞后于苹果绵蚜的发生高峰,其控制作用不很明显,7月份以后日光蜂跟随现象才比较明显,与苹果绵蚜的第二个发生高峰前期基本吻合,可以很好地控制苹果绵蚜的危害。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低,群落稳定性差,发现天敌23种,捕食性天敌亚群落中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Linnaeus)和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aesmael等为优势种,特别是4、5月份,七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可以很好地弥补因日光蜂跟随滞后而对苹果绵蚜控制作用的影响。这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可持续控制苹果绵蚜危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群落结构 多样性 苹果绵蚜 日光蜂 天敌
下载PDF
昭通市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谌爱东 李迅东 +4 位作者 谭挺 龚声信 赵雪晴 陈福寿 张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苹果绵蚜在25℃条件下的产仔量最高。每头成蚜平均产仔数30.23头(5-95头),之后随温度上升产仔量逐渐下降;在15~28℃(RH70%)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和发育速度逐渐缩短和加快;建立产仔量(Y1)、发育历期(Y2)与温... 苹果绵蚜在25℃条件下的产仔量最高。每头成蚜平均产仔数30.23头(5-95头),之后随温度上升产仔量逐渐下降;在15~28℃(RH70%)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和发育速度逐渐缩短和加快;建立产仔量(Y1)、发育历期(Y2)与温度(X)的关系式:Y1=-99.7209+11.5439X-0.2589^2±2.9309。Y2=EXP(1.3403+29.0499X)±0.1080;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苹果绵蚜在昭通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C=5.86±1.24(℃)和K=235.16(日度);苹果绵蚜在6-9月份的发育历期最短(11.33-14.17d),发育速度也最快(0.0706-0.0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生物学特性 昭通市
下载PDF
黄足肥螋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向永 赵高慧 +3 位作者 石安宪 李云国 谭挺 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804N/(1+0.0108N),其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可达46.3头和19.9头。在15~30℃下,黄足肥螋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每头成虫在10、15℃、18℃、20℃、25℃和30℃下的取食量分别为3.3头、20.3头、23.8头、25.8头和27.0头。研究表明了黄足肥螋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足肥螋 发生 捕食作用 苹果绵蚜
下载PDF
检疫性害虫苹果绵蚜在山西发生危害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董锦花 程斌 +1 位作者 陆俊姣 马瑞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6-158,共3页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近年来入侵到山西省主要苹果产区,严重威胁果树产业。对苹果绵蚜在山西省的发生、危害及防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4区9地的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已经入侵到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和晋中市。其中,山西省...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近年来入侵到山西省主要苹果产区,严重威胁果树产业。对苹果绵蚜在山西省的发生、危害及防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4区9地的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已经入侵到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和晋中市。其中,山西省苹果重要产区的运城市已经分布到12个县(市、区)41个乡(镇)83个村,708.4 hm2果树发生疫情,建议采取积极措施防控该害虫在山西省的扩散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发生 分布 防治 运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