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兰喀斯特森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2 位作者 蒙惠理 徐获 邓碧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2008年7月至9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5 728只,隶属3门7纲23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 2008年7月至9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5 728只,隶属3门7纲23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蜘蛛目2类,稀有类群为原尾目、石蛃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包含幼虫)、缨翅目、综合纲8类;两个优势类群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50.93%,3种植被类型的优势度:乔木林大于乔灌混交林大于草坡;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原文传递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岩石溶蚀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龙健 吴求生 +4 位作者 李娟 廖洪凯 刘灵飞 黄博聪 张菊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碳酸盐岩溶蚀是喀斯特山区主要成土方式,研究碳酸盐岩溶蚀对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保护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类型小生境(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石面)为研究... 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碳酸盐岩溶蚀是喀斯特山区主要成土方式,研究碳酸盐岩溶蚀对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保护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类型小生境(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石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溶蚀试片法于小生境内进行野外溶蚀试验,观察溶蚀速率、溶蚀形态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溶蚀速率与小生境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微生物的关系,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溶蚀与成土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蚀时间介于0.5~2年,置于生境表面的岩石试片中,石槽的试片溶蚀速率最大,其次是土面,再次是石面,石沟轻微溶蚀,石洞、石缝未见明显溶蚀;总体上,埋于生境土壤以下的岩石溶蚀速率较置于生境表面高。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小生境类型是影响试片溶蚀速率的首要因子,土壤含水率、pH分别显著促进、抑制试片溶蚀。在溶蚀速率明显变化的生境中,溶蚀形态随着溶蚀时间增加而愈发明显。研究结果证实了小生境类型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 碳酸盐岩 溶蚀速率 溶蚀形态 成土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桑园土壤昆虫初步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杨茂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4-56,共3页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幼虫、弹尾目、蜚蠊目、半翅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是喀斯特森林环境下土壤昆虫的主体;此外,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土壤昆虫 群落 茂兰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撂荒地时空演变、机制及其植被恢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阳兵 罗光杰 黄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3,共7页
本研究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本数据源,运用Arcmap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茂兰自然保护区弃耕撂荒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的弃耕地主要集中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从2005年到2015年,弃耕地的空间分布范围明... 本研究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本数据源,运用Arcmap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茂兰自然保护区弃耕撂荒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的弃耕地主要集中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从2005年到2015年,弃耕地的空间分布范围明显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加;2005年和2010年,撂荒地数量与距聚落距离呈正相关,2015年,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距聚落<200 m、600~800 m和>1 000 m的缓冲范围;弃耕地植被恢复型演替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研究结果为全面反映保护区的人地关系演变和生态恢复情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 撂荒地 时空演变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钱正敏 冉景丞 +3 位作者 容丽 兰洪波 申秋秀 令狐克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85-3487,3523,共4页
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4711.42kg/hm^2,其中落叶量(3028.13kg/hm^2)和落枝量(748.02kg/hm^2)分别占64.27%... 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4711.42kg/hm^2,其中落叶量(3028.13kg/hm^2)和落枝量(748.02kg/hm^2)分别占64.27%和15.88%。常绿树种落叶量为2144.78kg/hm^2,落叶树种落叶量为883.35kg/hm^2。总凋落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5、11和12月出现3个比较明显的峰值。落叶量最大值在11月,落枝量在1—2月出现峰值,落花果量主要集中在5和8月,其他量于5月出现全年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凋落物 动态研究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石斛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卢文芸 乙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我国中亚热带保存较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报道了茂兰现有药用石斛属植物资源4种:钩状石斛(D.aduncumWall.exLind1.)、流苏石斛(D.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环草石斛(...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我国中亚热带保存较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报道了茂兰现有药用石斛属植物资源4种:钩状石斛(D.aduncumWall.exLind1.)、流苏石斛(D.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环草石斛(D.loddigesiiRolfe)和矮石斛(D.bellatulumRolfe.),指出了其主要品种、别名、产地、生境、分布及性味功效,分析了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潜力和意义,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石斛属 药用植物 植物资源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准 刘方 +3 位作者 陈祖拥 卜通达 邓为难 张玲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阔叶林区、农业区、城镇居民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茂兰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山区林地地下水离子主要为H... 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阔叶林区、农业区、城镇居民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茂兰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山区林地地下水离子主要为HCO3-、SO42-、Ca2+、Mg2+,其分别占离子总量的66.77%、9.68%、17.38%、5.46%。从林地-农用地-城镇居民地的变化过程中,NH4+、NO3-、SO42-、Cl-、PO43-浓度出现显著增加,Ca2+、HCO-占离子总量的百分数呈明显的下降,而SO2-占离子总量的百分数则出现明显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组成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不同生境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研究(腹足纲:前鳃亚纲;肺螺亚纲)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泰昌 黎道洪 +1 位作者 黎艳 陈德牛 《贵州科学》 2003年第4期53-58,共6页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不同生境陆生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定量调查和采集,共获得4950号标本。经鉴定,得87个种(含15个待定种),隶属于2目14科36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取值范围在1.421~7.345之间。多...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不同生境陆生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定量调查和采集,共获得4950号标本。经鉴定,得87个种(含15个待定种),隶属于2目14科36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取值范围在1.421~7.345之间。多样性指数D的取值范围是0.662~0.850,均匀度Jsi为0.670~0.956。根据不同生境物种的相似性系数CC进行系统聚类,5种生境在相似性系数为0.226水平时已被归并为两组,即原生森林组和次生环境组。次生环境组内的物种数量与原生森林组相比平均减少88.4%。原生森林一旦被垦为农田或为建筑物所占据,其内原有的陆生贝类物种数量将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物种多样性 生长环境 陆生软体动物 相似性系数 腹足纲 前鳃亚纲 肺螺亚纲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沼泽湿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3 位作者 姚雾清 姚正明 王万海 蒙惠理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5期64-66,共3页
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 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半翅目、寄螨目等15类;稀有类群有12个类群;2种沼泽湿地中,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捕食性>植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土壤动物 群落 茂兰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种类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会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摸清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本底,以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测工作,1994以来笔者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目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以积累的3000多号标本为基础,报道其区系27科82属144种,其中... 为摸清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本底,以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测工作,1994以来笔者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目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以积累的3000多号标本为基础,报道其区系27科82属144种,其中有9个茂兰保护区特有种;常见科为园蛛科和跳蛛科;优势种有中华褛网蛛Psechrussinensis、大腹园蛛Araneusventricosus等,其发生量较大。蜘蛛群落组成分为森林、灌丛、草丛、农田、洞穴、房屋等类型,喀斯特洞穴系统有利于特有种类的演化。初步认为该保护区蜘蛛区系有种类丰富、数量大、生态分布广的特点,特有种类在种质保存和物种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蜘蛛 种类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万海 兰洪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5期203-203,209,共2页
经调查,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植物有369种,分属118科279属;脊椎动物124种,隶属5纲19目48科。通过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资源现状、潜在的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湿地保护建议,以期为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湿地 资源现状 潜在威胁 保护建议 茂兰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蕨类植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万海 兰洪波 +1 位作者 姚雾清 吴夕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4期65-66,70,共3页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有蕨类植物24科50属97种。其中,凤尾蕨科、碗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卷柏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毛蕨属、双盖蕨属,构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蕨类植物的主体。药用蕨类植物...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有蕨类植物24科50属97种。其中,凤尾蕨科、碗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卷柏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毛蕨属、双盖蕨属,构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蕨类植物的主体。药用蕨类植物有11科13属13种,观赏蕨类植物有14科15属1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资源 茂兰喀斯特森林 湿地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13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8-1530,1534,共4页
通过调查和鉴定,从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种,隶属11科,其中,蜻科25种,春蜓科4种,蟌科7种,蜓科6种,扇蟌科5种,大蜻科2种,色蟌科3种,溪蟌科4种,丽蟌科2种,隼蟌科4种,山蟌科1种;跳长尾蜓、黑尾灰蜻、黑丽翅蜻、红痣绿色蟌、大溪... 通过调查和鉴定,从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种,隶属11科,其中,蜻科25种,春蜓科4种,蟌科7种,蜓科6种,扇蟌科5种,大蜻科2种,色蟌科3种,溪蟌科4种,丽蟌科2种,隼蟌科4种,山蟌科1种;跳长尾蜓、黑尾灰蜻、黑丽翅蜻、红痣绿色蟌、大溪蟌、点斑隼蟌、白腹小蟌属于贵州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溪流 蜻蜓目 调查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的蝶种及组成
14
作者 马归燕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29,共2页
在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区蝶种数量、蝶类的科属种和区系分布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
关键词 蝶种 区系分布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 数量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呼吸与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明江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廖洪凯 刘灵飞 赵畅 华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340,共8页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优势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凋落物(L)和对应的森林土壤(S)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温度(400℃、600℃)下将凋落物制成生物质炭(BC400、BC600),设置土壤(S)、土壤+凋落物(S+L)、土壤+B...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优势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凋落物(L)和对应的森林土壤(S)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温度(400℃、600℃)下将凋落物制成生物质炭(BC400、BC600),设置土壤(S)、土壤+凋落物(S+L)、土壤+BC400(S+BC400)、土壤+BC600(S+BC600)4个处理进行室内培养(1 kg土中加12.5 g生物质炭),在培养过程中动态监测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和pH,分析青冈凋落物与其生物质炭对森林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12.5 g/kg的条件下,25℃培养180 d后,与对照组相比,3组添加不同物质的处理S+L、S+BC400、S+BC600中碳的净释放量分别增加了34.98%、42.45%、9.83%,青冈凋落物与其生物质炭的添加均对土壤呼吸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对培养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发现,低温生物质炭(BC400)的添加促进了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转化,而高温生物质炭(BC600)作用相反,从短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固碳作用,为生物质炭在喀斯特森林土壤碳固定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原始森林土壤 土壤呼吸 有机碳 茂兰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凋落叶分解动态 被引量:6
16
作者 窦百强 容丽 +1 位作者 俞国松 李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特征,为喀斯特森林区石漠化防治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 mm网孔孔径分解袋,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树种凋落叶(落叶和常绿叶)在不同坡位的分解状况进行为期18个月的观测研... [目的]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特征,为喀斯特森林区石漠化防治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 mm网孔孔径分解袋,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树种凋落叶(落叶和常绿叶)在不同坡位的分解状况进行为期18个月的观测研究。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凋落叶失重率和干重残留率动态变化、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凋落叶分解过程呈现"快—慢—快"的周期变化,春夏季分解速度快于秋冬季,落叶树种凋落叶分解速度快于常绿树种凋落叶,不同坡位凋落叶的分解速度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利用Olson模型对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进行估测,发现落叶树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0.95~1.66 a和4.13~7.19 a,常绿树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1.14~1.69 a和4.92~7.30 a,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凋落叶分解速率低于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但比同区域喀斯特次生林与人工林高。落叶树种凋落叶和常绿树种凋落叶的N元素释放模式为富集—释放模式,C含量随分解时间的波动差异显著,总体在不断减少,而C/N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结论]由于不同树种凋落叶初始养分含量和叶片理化结构的差异,落叶比常绿叶具有更快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对促进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鸾 龙翠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地形差异性,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选取3种地形(坡地、槽谷和漏斗)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 【目的】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地形差异性,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选取3种地形(坡地、槽谷和漏斗)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通过Canoco 4.5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C、N、P、K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最小为0.12(C∶N),最大仅为0.55(C∶K),均在0.10~1.00范围内,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研究区土壤C、N、P和K元素含量水平整体较高,其均值分别为102.78、9.41、3.99和9.30 g/kg。不同地形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及C∶N、C∶P、C∶K、N∶K和P∶K均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全P含量表现为槽谷>漏斗>坡地,全K含量表现为槽谷>坡地>漏斗。RDA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对土壤C、N、P、K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比的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对容重影响显著(P<0.05,下同),而对pH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与有机C、全N含量及C∶P、C∶K和N∶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K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有机C、全N含量及C∶K和N∶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P含量、C∶P和P∶K呈显著负相关;pH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不具相关性。【结论】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内土壤有机C含量相对较高,N和P养分含量丰富;自然含水量是影响土壤C、N、P、K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 地形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自然含水量 驱动因子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乔木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8
作者 覃弦 龙翠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33-38,共6页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层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对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I、I_δ、M*、M*/M、C_A、K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樟叶槭和革叶铁榄在整个演替序...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层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对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I、I_δ、M*、M*/M、C_A、K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樟叶槭和革叶铁榄在整个演替序列的胸径形状均为L型,其中樟叶槭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泊松分布-随机分布,革叶铁榄除了演替中期的分布格局接近泊松分布外,演替早期和晚期都是聚集分布;香港四照花的胸径形状在整个演替阶段均为间歇型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柿树和青冈栎的胸径形状均为演替早期L型,演替中期和晚期为间歇型,柿树的分布格局是聚集分布-泊松分布-随机分布,青冈栎整个演替阶段都是聚集分布;轮叶木姜子除演替晚期胸径形状为间歇型外,演替早期和中期均是L型,其分布格局在整个演替阶段都是聚集分布;石岩枫演替早期和晚期的胸径形状为逆J字型,演替中期为间歇型,其分布格局为泊松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狭叶润楠除演替早期胸径形状为间歇型外,演替中期和晚期均为L型,其分布格局除演替晚期为随机分布外,演替早期和演替中期都为聚集分布;齿叶黄皮的胸径形状为演替早期和晚期都是间歇型,演替中期逆J字型,分布格局为泊松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乔木种群 演替阶段 茂兰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不同海拔大型土壤动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卫文 兰洪波 +1 位作者 宋丽莎 白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70-172,共3页
2013年7—10月,对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15 808只,隶属于3门,7纲,20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 2013年7—10月,对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15 808只,隶属于3门,7纲,20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鞘翅目2类,稀有类群为寡毛类、缨翅目、等翅目、石蛃目、鳞翅目、革翅目6类;优势度方面,海拔最高的样地最大,海拔最低的样地最小;各样地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海拔 多样性 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四药门花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组成
20
作者 覃池萍 兰洪波 +3 位作者 姚雾清 杨婷婷 费仕鹏 柳华富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80-84,共5页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布特点及群落内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为:四药门花分布于石灰岩次生灌丛和常绿落叶阔叶林内阴坡中部至山顶处,海拔较高,分布区域坡度大;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62种...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布特点及群落内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为:四药门花分布于石灰岩次生灌丛和常绿落叶阔叶林内阴坡中部至山顶处,海拔较高,分布区域坡度大;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62种,隶属73科124属;群落优势科为蔷薇科、大戟科、樟科、山茶科、桑科、芸香科、茜草科、五加科、苏木科和紫金牛科;四药门花群落科属复杂,其区系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67.57%,主要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为主,而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3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药门花 濒危植物 调查 茂兰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