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非物质文化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以凉州茯茶文化为例
1
作者 许春华 《福建茶叶》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为旅游者带来良好的文化审美体验,为此,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推进非物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茶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之间关系的分析,... 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为旅游者带来良好的文化审美体验,为此,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推进非物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茶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凉州茯茶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的互动为例,对依托凉州茯茶文化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及其保障措施开展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旅游产业 凉州茯茶 竞争力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郑涵予 高颖 +5 位作者 汪芳 陈建新 陈根生 金诗艺 杜琪珍 尹军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灵芝茯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茶汤内8种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灵芝茯茶... 为探究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灵芝茯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茶汤内8种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灵芝茯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果表明,茶水比、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均对灵芝茯茶茶汤的风味有明显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93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茶水比3∶150(g/mL)、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3 min条件下,茶汤的综合得分最高,为灵芝茯茶的最佳冲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茯茶 冲泡条件 汤风味 主成分分析 汤成分
下载PDF
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代谢产物特征分析
3
作者 夏飞 曹时玲 +2 位作者 邬培鸿 高悦华 成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58,共7页
为明确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及其代谢产物特征,研究分析了汽蒸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蛹虫草茯茶品质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8%蛹虫草与黑毛茶复配,汽蒸10 min制备的蛹虫... 为明确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及其代谢产物特征,研究分析了汽蒸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蛹虫草茯茶品质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8%蛹虫草与黑毛茶复配,汽蒸10 min制备的蛹虫草茯茶茶多酚含量为47.84±2.33 mg/g,显著低于传统茯茶;蛋白质含量达到233.89±4.30 mg/g,显著高于传统茯茶.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茯茶相比,蛹虫草茯茶有119种代谢物显著发生变化(VIP>2.0,p<0.05),其中72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增加,47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氨基酸类代谢物占比最多,且上调数量明显高于下调数量.代谢通路分析证实,蛹虫草茯茶与茯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通过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及精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产生.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并揭示了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特征.为促进茯茶产品多元化以及深入开发蛹虫草茯茶功能奠定物质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蛹虫草 加工工艺 代谢产物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以泾阳茯茶为例
4
作者 季雨璇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促进乡村经济水平提高、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具有独特自然地理优势和璀璨历史文化底蕴的泾阳茯茶亟需借此东风,做亮这张地理标志品牌名片,以顺应国茶振兴潮流,抢抓陕茶振兴机遇,复兴陕西...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促进乡村经济水平提高、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具有独特自然地理优势和璀璨历史文化底蕴的泾阳茯茶亟需借此东风,做亮这张地理标志品牌名片,以顺应国茶振兴潮流,抢抓陕茶振兴机遇,复兴陕西茯茶产业。文章基于泾阳茯茶发展现状,分析制约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赋能乡村振兴、提升泾阳茯茶品牌的建议,以此促进泾阳茯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地理标志 泾阳茯茶 品牌传播
下载PDF
茯茶山楂降脂含片的制备工艺及其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颖 王慧 +4 位作者 杨文娟 李楠 郝雨 周成东 杨盼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8,共8页
以茯茶多糖和山楂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压片法制备茯茶山楂降脂含片.通过预实验、体外降脂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主辅料配比;以片剂外观、口感、硬度和崩解时限作为综合评分指标对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茯茶山楂降脂含片的最佳配方为:... 以茯茶多糖和山楂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压片法制备茯茶山楂降脂含片.通过预实验、体外降脂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主辅料配比;以片剂外观、口感、硬度和崩解时限作为综合评分指标对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茯茶山楂降脂含片的最佳配方为:主药用量为15%(山楂∶茯茶=4∶1),填充剂用量为70%(可溶性淀粉∶甘露醇=1∶3),粘合剂为5%PEG6000和50%乙醇溶液,PVPP用量为10%,硬脂酸镁用量为0.8%,矫味剂用量为3%(山梨糖醇∶柠檬酸=2∶1).结果表明,产品的崩解时限均大于10 min,感官评价良好,茯茶山楂降脂含片对HepG2细胞的降脂和抗氧化作用良好,为降脂产品的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多糖 山楂提取物 含片配方 降脂作用
下载PDF
茯茶多糖的消化特性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旭霜 慕妍璐 +2 位作者 王凡 薛原野 孙玉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65,共8页
系统对比了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茯茶多糖的消化特性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酸提茯茶多糖、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分别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0、4 h和6 h过程中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高效凝胶渗... 系统对比了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茯茶多糖的消化特性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酸提茯茶多糖、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分别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0、4 h和6 h过程中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High-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图谱发现三种茯茶多糖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6 h后,多糖峰的保留时间均没有发生变化.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的酸提茯茶多糖、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均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主要表现在提高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吞噬能力,提高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力和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水平等,综合分析可知,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具有更优的免疫调节活性.该研究为解析茯茶多糖发挥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机制和茯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多糖 不同提取方法 消化特性 免疫调节活性
下载PDF
陕西泾阳茯茶文化艺术形式
7
作者 黄晓莲 《福建茶叶》 2023年第4期177-179,共3页
陕西泾阳茯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养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泾阳茯茶文化的背景描述,强调其功能价值,对泾阳茯茶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汇总。总结论述不同艺术形式下的茯茶文化表现方式,对泾阳茯茶文化做一... 陕西泾阳茯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养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泾阳茯茶文化的背景描述,强调其功能价值,对泾阳茯茶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汇总。总结论述不同艺术形式下的茯茶文化表现方式,对泾阳茯茶文化做一个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茯茶 茯茶文化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无果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洁 孙敏 +6 位作者 边文文 刘静 曾桥 赵文强 余郑绿 谷文军 刘国祥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8期4-8,共5页
为了解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对枸杞叶茯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分析发花完成后枸杞叶茯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所检测的主要活性成分除茶褐素含量上升外,其余成分均呈... 为了解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对枸杞叶茯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分析发花完成后枸杞叶茯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所检测的主要活性成分除茶褐素含量上升外,其余成分均呈下降趋势。体外抗氧化试验发现,当枸杞叶茯茶水提取物质量浓度为8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38.05%;当质量浓度10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64.04%;当质量浓度为3.20 mg/mL时,对于OH自由基的消除率可以达到31.02%,说明枸杞叶茯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茯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茯茶发花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9
作者 丁帅涛 刘凯利 +3 位作者 朱晓芳 陈桂梅 胡歆 梁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2-14,20,共4页
茯茶属于后发酵茶,发花工艺是茯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序。发花过程中茶叶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酶促作用下发生剧烈复杂变化,这些生化成分的综合变化和协调为茯茶独特品质风味和保健功效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响... 茯茶属于后发酵茶,发花工艺是茯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序。发花过程中茶叶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酶促作用下发生剧烈复杂变化,这些生化成分的综合变化和协调为茯茶独特品质风味和保健功效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响茯茶发花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发花工艺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合理调控茯茶发花提供探索方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发花工艺 冠突散囊菌 生化成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冯璞阳 白亚妮 +2 位作者 冯志珍 秦涛 陈卫锋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茶叶上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并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该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目前,利用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的研究备受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散茶发花工艺流程及原理、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冠突散囊菌的特性及其发酵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花工艺 冠突散囊菌 茯茶
下载PDF
科技力量助推泾阳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作者 郭华 《新西部》 2023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加快茯茶产业发展步伐,是西咸新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的重要抓手。泾河新城提出了“茯茶产业+商贸文旅”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并制定了力争到2026年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10家,建成茯茶产业重点项目10个,争取茯茶年产值突破40亿元,茯茶产业... 加快茯茶产业发展步伐,是西咸新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的重要抓手。泾河新城提出了“茯茶产业+商贸文旅”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并制定了力争到2026年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10家,建成茯茶产业重点项目10个,争取茯茶年产值突破40亿元,茯茶产业就业人口达到30000人,茯茶创新服务平台交易量突破100亿元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服务平台 重点项目 双轮驱动 就业人口 西咸新区 茯茶 龙头企业 交易量
下载PDF
黄金杜仲茯茶中氟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12
作者 章发盛 黄静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5期4-6,共3页
分析纯杜仲叶茯茶、黄金杜仲茯茶和纯黄金叶茯茶11批次试制样品中氟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判定黄金杜仲茯茶新产品质量,确保饮茶人群的身体健康。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附录A电极法测定砖茶含氟量,采用氟离子选... 分析纯杜仲叶茯茶、黄金杜仲茯茶和纯黄金叶茯茶11批次试制样品中氟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判定黄金杜仲茯茶新产品质量,确保饮茶人群的身体健康。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附录A电极法测定砖茶含氟量,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样品。纯杜仲叶茯茶氟平均含量21.65mg·kg^(-1),随着10%梯度增加黄金黑毛茶拼配而成的黄金杜仲茯茶,氟含量呈阶梯式上升,一直到氟平均含量131.21mg·kg^(-1),而没有添加杜仲叶的纯黄金叶茯茶中氟平均含量最高,达到298.42mg·kg^(-1)。11批次试制样品均符合《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标准要求,除了饮用纯黄金叶茯茶时每天不应超过5g外,其他10个类别试制茯茶一般不存在氟摄入过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 杜仲茯茶 氟含量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PacBio三代测序的茯茶加工过程真菌群落分析
13
作者 白亚妮 冯璞阳 +2 位作者 秦涛 冯志珍 陈卫锋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茯茶是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目前茯茶生产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变化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茯茶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为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茯茶生产过程中主要阶段的制品样品为研究对象... 茯茶是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目前茯茶生产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变化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茯茶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为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茯茶生产过程中主要阶段的制品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分析原毛茶、渥堆期、发花期、干燥期和陈化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样品测序获得的序列数范围从12771到13110,获得序列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54 bp。样品香农指数随着序列数的增加趋于平稳,覆盖率均达到1,测序结果反映了实际的群落组成,且测序深度已经基本覆盖到样品中的所有物种。从茯茶原毛茶到渥堆期,再到发花期,真菌群落多样性不断减少,干燥期和陈化期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与发花期基本相似,原毛茶时期表征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香农指数高达1.99,渥堆期降为1.06,而发花期、干燥期和陈化期分别为0.15、0.11和0.21。在群落组成方面,原毛茶比发酵茯茶含有相对丰度较高的节担菌纲种群(Wallemiomycetes),相对丰度约为27.3%。在渥堆期,银耳纲(Tremell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相比其他时期丰度增加。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包括发花期、干燥期、陈化期,主要优势菌种是冠突散囊菌(Eurotiomycetes)中的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达到98%以上,是这三个时期的生物标记种群。以上研究结果为茯茶标准化生产中微生物控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加工时期 PacBio测序技术 真菌群落 散囊菌
下载PDF
沱茶、六堡茶和机制茯茶三项国家标准样品顺利通过评审
14
作者 李文萃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3期8-8,共1页
4月22日,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在杭州召开国家标准样品评审会,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沱茶感官标准样品”(S2020043)、“六堡茶(散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S2020044)及“机制茯茶感官标准样品”(S2019275)... 4月22日,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在杭州召开国家标准样品评审会,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沱茶感官标准样品”(S2020043)、“六堡茶(散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S2020044)及“机制茯茶感官标准样品”(S2019275)三项国家标准样品通过专家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样品 六堡 叶研究所 评审会 专家评审 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 茯茶
下载PDF
关中茯茶发展嬗变史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翠英 崔艳玲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4-345,共2页
陕西泾阳是茯茶的发源地。本文首先概括了茯茶之名的两个起源,然后总结了陕西泾阳茯茶的发展演变史,接着分析了关中茯茶的文化特点,再后分析关中茯茶文化在物质条件、文化意象、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嬗变,最后指出关中茯茶文化发展存在的问... 陕西泾阳是茯茶的发源地。本文首先概括了茯茶之名的两个起源,然后总结了陕西泾阳茯茶的发展演变史,接着分析了关中茯茶的文化特点,再后分析关中茯茶文化在物质条件、文化意象、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嬗变,最后指出关中茯茶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泾阳 茯茶文化 嬗变
下载PDF
陕西茯茶包装的视觉传达与设计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敏 张姣 《绿色包装》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陕西泾阳茯茶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统工艺传承悠久,包装方式独特,在陕西茶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历史和现有的茯茶包装中研究茯茶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及其传播的重要性,结合陕西茯茶包装在当代茶叶发展的整体形势,挖掘... 陕西泾阳茯茶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统工艺传承悠久,包装方式独特,在陕西茶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历史和现有的茯茶包装中研究茯茶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及其传播的重要性,结合陕西茯茶包装在当代茶叶发展的整体形势,挖掘现阶段茯茶包装在设计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分析陕西茯茶包装中视觉传达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视觉传达对茯茶包装发展的影响,为陕西茯茶包装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包装 包装设计 视觉传达 茯茶文化
下载PDF
醇化时间对茯茶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黄静 钟妮 +1 位作者 刘武嫦 刘姝娟 《茶叶通讯》 2016年第2期34-37,共4页
为探究醇化时间对茯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湖南益阳某茶厂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生产的一级茯茶为原料,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等呈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 为探究醇化时间对茯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湖南益阳某茶厂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生产的一级茯茶为原料,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等呈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减少,黄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氨基酸含量则变化不明显。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醇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化时间 一级茯茶 茯茶品质 品质成分
下载PDF
茯茶辅助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肖文军 任国谱 +3 位作者 傅冬和 龚志华 萧力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以0.085g/kg·bw、0.170g/kg·bw、0.510g/kg·bw低中高三种速溶茯茶的剂量饲喂Wistar大鼠30d,结果表明茯茶具有降低Wistar大鼠体重、TC、TG以及升高HDL-C的作用。以茶水比为1:1000浸提茯茶1h制成茯茶饮料,以1000ml/d剂量... 以0.085g/kg·bw、0.170g/kg·bw、0.510g/kg·bw低中高三种速溶茯茶的剂量饲喂Wistar大鼠30d,结果表明茯茶具有降低Wistar大鼠体重、TC、TG以及升高HDL-C的作用。以茶水比为1:1000浸提茯茶1h制成茯茶饮料,以1000ml/d剂量进行人体试饮34d,结果显示,受试者TG下降显著,HDL-C上升显著,TC下降极显著,LDL-C亦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所制茯茶饮料在90d内稳定,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由此得出,茯茶具有很好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调节血脂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 被引量:36
19
作者 肖文军 傅冬和 +3 位作者 任国谱 龚志华 萧力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以提制的速溶茯茶为原料,采用药物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速溶茯茶对小鼠与大鼠的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茯茶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mg/kg·bw,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9600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 以提制的速溶茯茶为原料,采用药物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速溶茯茶对小鼠与大鼠的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茯茶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mg/kg·bw,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9600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0),Ames及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各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对雌雄鼠血像、雄鼠血生化各项、甘油三酯、尿素酐、血肌酐、血糖和雌雄鼠脾,体、肾,体比值、组织病理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茯茶实际属无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毒性试验 半致死量
下载PDF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黄浩 郑红发 +6 位作者 赵熙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