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白鲜碱和茵芋碱在人小肠的吸收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莲 王莹 杨秀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白鲜碱和茵芋碱的人小肠吸收情况。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观察白鲜碱和茵芋碱由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2...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白鲜碱和茵芋碱的人小肠吸收情况。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观察白鲜碱和茵芋碱由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2种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由AP端到BL端,白鲜碱和茵芋碱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59±0.14)×10-5cm.s-1和(3.19±0.09)×10-5cm.s-1;由BL端到AP端,白鲜碱和茵芋碱的Papp分别为(2.57±0.33)×10-5cm.s-1和(5.86±0.49)×10-5cm.s-1,与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基本一致。结论:白鲜碱和茵芋碱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吸收良好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单层 白鲜 茵芋碱 肠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 白藓碱进样量在0.20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 白藓碱进样量在0.205~2.05 μg(r =0.999 9)、茵芋碱进样量在0.199 6~1.996 μg(r =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藓碱和茵芋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0.57%)、99.49%(RSD=1.04%).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甘肃产竹叶椒根中白藓碱和茵芋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椒根 白藓 茵芋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青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锁兰 魏璐雪 +1 位作者 王动 高从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36-840,共5页
自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果皮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香柑内酯(bergamten),Ⅱ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Ⅲ为茵芋碱(skimmianine),Ⅳ为N-甲基-2-庚基-4-啉酮(N-methyl-2-heptyl-4-quinolone... 自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果皮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香柑内酯(bergamten),Ⅱ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Ⅲ为茵芋碱(skimmianine),Ⅳ为N-甲基-2-庚基-4-啉酮(N-methyl-2-heptyl-4-quinolone)。Ⅱ,Ⅲ,Ⅳ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Ⅳ是从植物中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青花椒碱(scllinifoline),结晶Ⅴ的结构待定。青花椒碱经药理试验,表明有选择性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茵芋碱 中药
下载PDF
药用花椒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锁兰 魏璐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花椒 茵芋碱 青椒 香柑内酯
下载PDF
花椒果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素珍 薛智 《中草药》 CAS 1985年第4期2-4,共3页
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皮中分得了五种结晶和一个白色固体。结晶Ⅰ为香草木宁(kokusaginine),结晶Ⅱ为茵芋碱(skimmianine),结晶Ⅱ为合帕洛平(Haplopine),结晶Ⅳ为2′-羟基-N-异丁基[反式... 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皮中分得了五种结晶和一个白色固体。结晶Ⅰ为香草木宁(kokusaginine),结晶Ⅱ为茵芋碱(skimmianine),结晶Ⅱ为合帕洛平(Haplopine),结晶Ⅳ为2′-羟基-N-异丁基[反式2,6,8,10]-十二烷四烯酰胺(2′-hydroxyl-N-isobytyl-[2E,6E,8E,10E]-dodecatetraenamide),结晶Ⅴ为脱肠草素(herniarin),白色固体为廿九烷(n-nonacos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香草木宁 茵芋碱 合帕洛平 2′-羟基-N-异丁基[反式2 6 8 10]-十二烷四烯酰胺 脱肠草素 廿九烷 杀虫
下载PDF
三叉苦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甘杰华 严萍 +2 位作者 马庆 韩正洲 詹若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515,共5页
目的建立三叉苦Melicope pteleifolia(Champion ex Bentham) T.G.Hartley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定性鉴别20批样品;《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HPLC法测定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茵芋碱、白鲜碱、吴... 目的建立三叉苦Melicope pteleifolia(Champion ex Bentham) T.G.Hartley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定性鉴别20批样品;《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HPLC法测定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茵芋碱、白鲜碱、吴茱萸春碱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20批样品中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范围分别为3.68%~8.83%、3.28%~7.29%、0.89%~1.41%、0.02%~0.13%;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96.95%~103.16%,RSD 1.60%~1.9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三叉苦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苦 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 茵芋碱 白鲜 吴茱萸春 TLC HPLC
下载PDF
刺花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丽娟 谢凤指 薛智 《中草药》 CAS 1986年第5期1-4,共4页
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根中以柱层析分离出八种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出其中七个已知成分。即化合物Ⅰ、Ⅱ、Ⅳ分别为l-细辛素(l-asarinin)、柄果脂素(plviatilol-... 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根中以柱层析分离出八种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出其中七个已知成分。即化合物Ⅰ、Ⅱ、Ⅳ分别为l-细辛素(l-asarinin)、柄果脂素(plviatilol-γ,γ-dimethylallyl ether)和piperitol-γ,γ-dimelhylallyl ether;V为七叶亭二甲醚(aesculetin dimethyl ether);Ⅶ和Ⅷ分别为茵芋碱(skimmianine)和丙酮基二氢白屈莱红碱(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Ⅱ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Ⅵ为油状物,分子式C12H14O3,其结构在进一步测定中。柄果脂素经药理筛选发现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花椒 芸香科 1-细辛素 柄果脂素 七叶亭二甲醚 茵芋碱 丙酮基二氢白屈莱红 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丽江吴萸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梦雯 潘争红 +3 位作者 程玲 宁德生 李祖强 罗蕾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对丽江吴萸(Evodia delavayi Dod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丽江吴萸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丽江吴萸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 目的对丽江吴萸(Evodia delavayi Dod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丽江吴萸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丽江吴萸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茵芋碱(3),7β-羟基吴茱萸次碱(4),吴茱萸果酰胺Ⅰ(5),吴茱萸果酰胺Ⅱ(6),negunfurol(7),schensianol(8),吴茱萸苦素(9),异鼠李素(10),7-ketositosterol(11),吴茱萸内酯醇(12)和β-谷甾醇(13)。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丽江吴萸中得到,其中化合物7、8、11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属 丽江吴萸 生物 结构鉴定 吴茱萸 吴茱萸次 茵芋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