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茶叶消费量和产量探析——《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数据辨误
1
作者 张宁 刘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茶业著作,但书中关于茶叶消费和产量数据存在各种错误。本文结合民国时期多种消费调查、产量调查和统计,辨析《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消费和产量数据的错误及存疑之处,进而结合销量统计和产量...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茶业著作,但书中关于茶叶消费和产量数据存在各种错误。本文结合民国时期多种消费调查、产量调查和统计,辨析《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消费和产量数据的错误及存疑之处,进而结合销量统计和产量统计两种方法,并对照新中国时期的人均茶叶消费量数据,估算出1934年的全国茶产量(商品量)大概在(以干毛茶计)233万市担到334万市担之间,实际产量水平更接近下限,大大低于民国时期各种调查和统计。因此,在利用民国时期的经济调查和统计时,必须经过认真辨析,多方比较,计算复核,才能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觉农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民国 茶叶产量 茶叶消费
下载PDF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2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0,共1页
《茶叶科学》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创刊于1964年,由朱德委员长题写刊名,目前为双月刊。ISSN:1000-369X,CN:33-1115/S,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农业... 《茶叶科学》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创刊于1964年,由朱德委员长题写刊名,目前为双月刊。ISSN:1000-369X,CN:33-1115/S,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农业核心等核心期刊,已被国外的Scopus、FSTA、EBSCO、CA、CABI等大型知名数据库收录,也被国内的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中教等各大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列同类期刊前列,茶叶类权威学术期刊,刊登国内外创新性、高水平茶叶科技论文,基金论文比达96%,据2024年公布数据显示,《茶叶科学》CJCR核心影响因子1.594,中国学术期刊核心影响因子3.02,期刊评价指标居茶叶类期刊第一,全国农业类期刊前列。2024年,《茶叶科学》荣获第三十三届浙江树人出版奖期刊奖;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优秀科技期刊特等奖及一等奖等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叶科学
下载PDF
小茶叶托起大产业
3
作者 张文萍 《农家致富》 2025年第4期16-17,共2页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坚持茶产业绿色发展方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培育知名品牌,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1906年,近代中国第一所官办茶叶科学研究机构江南植茶公所建立,后改名为江宁植茶试验场...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坚持茶产业绿色发展方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培育知名品牌,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1906年,近代中国第一所官办茶叶科学研究机构江南植茶公所建立,后改名为江宁植茶试验场。1910年,江宁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博览会增强了人们的茶叶品牌意识,活跃了茶叶市场。1969年,江宁实验茶场被正式确定为“雨花茶”主要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市场 茶叶品牌 科学研究机构 南洋劝业会 知名品牌 主要生产基地 茶叶品质 南京市江宁区
下载PDF
植茶年限对冰岛老寨茶园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罗义菊 赵陈龙 +2 位作者 浦滇 陶燕蓝 蓝增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茶年限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酶活性受植茶年限影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后减,脲酶、蔗糖酶活性先增后减再增,植茶80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及其他植茶年限的;不同年限的茶样内含成分具有差异性,茶多酚含量表现为40年>80年>10年>100年,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茶多糖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降低;植茶年限越长,茶叶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也越高;由电子鼻分析可知,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叶香气特征差距较大;茶叶感官审评得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11个土壤指标都与茶叶特征性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和pH值与茶多糖含量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咖啡碱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茶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全钾、有机质含量与茶多糖含量呈负相关。植茶时间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植茶年限可改变茶园土壤酶活性、茶叶理化性质和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茶年限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茶叶品质 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
下载PDF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特征、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青松 郭怡康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主要出口国。文章基于最新海关数据库HS编码,筛选并汇总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熟茶、黑茶、白茶、其他花茶和茉莉花茶8类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和出口量,重点分析中国各类茶叶的出口贸易特征、主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主要出口国。文章基于最新海关数据库HS编码,筛选并汇总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熟茶、黑茶、白茶、其他花茶和茉莉花茶8类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和出口量,重点分析中国各类茶叶的出口贸易特征、主要贸易伙伴和主要出口省份。研究发现,红茶和绿茶占据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地位,但其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黑茶、茉莉花茶和白茶则出现较快增长,各类茶叶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出口省份与茶叶自身属性紧密相关。当前中国面临新型贸易壁垒、茶叶标准体系不完善、茶企品牌建设滞后和产业规模大而不精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国茶叶出口。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促进绿色生产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品牌建设,提升中国茶企品牌知名度;推动全产业链数智一体化,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出口 茶类 海关 贸易壁垒
下载PDF
名优茶叶采摘坐标动态变化过程试验与分析
6
作者 郑应松 吴伟斌 +3 位作者 汪小名 韩重阳 唐婷 肖冠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探究名优茶叶在精准采摘过程中目标茶芽坐标动态变化的问题,设计一款茶梢摆动试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支撑架、同步带模组、高速摄像机系统、PLC控制系统、轴流式风机系统和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以风...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探究名优茶叶在精准采摘过程中目标茶芽坐标动态变化的问题,设计一款茶梢摆动试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支撑架、同步带模组、高速摄像机系统、PLC控制系统、轴流式风机系统和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以风速、温度和采摘时执行器的冲击速度为部分采摘条件,探究在3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茶梢坐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可采摘范围内各因素的阈值为温度31.25℃、冲击速度248.22 mm/s、风速3.42 m/s。在实际采摘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对茶梢坐标的影响尤为显著。其次,执行器触碰到茶梢叶片时,也会带来茶梢坐标明显的变化,而环境温度对茶梢坐标的影响最小。因此,影响茶梢坐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且茶稍个体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自然风力和采摘时的冲击速度对于茶梢坐标的影响极为显著,在名优茶叶精准采摘过程中,要极力克服以上两个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叶 采摘条件 坐标动态变化 因素分析 精准采摘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老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杜颖颖 林海裕 +5 位作者 张俊 谢思宇 谢细和 高海燕 苏小琴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和0.30。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类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的提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后,两年春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5%和3.05%,茶多酚含量提高0.67%和2.2%,茶氨酸含量提高0.08%和0.32%,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水浸出物、茶氨酸等含量的提升也有较显著影响。感官分析显示,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老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因此,酸化现象严重的老茶园可选用有机肥和生物炭配施,或者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的方式。文章为酸化老茶园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茶园 土壤 施肥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颜鹏 胡强 +8 位作者 冷杨 董雅洁 黄福印 罗莹 张洁 李征珍 张少博 付建玉 李鑫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14-19,共6页
开发并建立统一、标准的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体系,实现茶产业固碳减排,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加快茶产业生态价值转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围绕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介绍了当前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比较目... 开发并建立统一、标准的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体系,实现茶产业固碳减排,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加快茶产业生态价值转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围绕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介绍了当前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比较目前已经发布的茶叶碳足迹核算标准间的差异,指出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关键要点,明确后期应当开展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以期为规范化茶叶碳足迹核算提供技术指导,为茶园/茶叶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更好服务于我国茶产业生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茶叶 碳足迹 碳排放 碳清除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研究
9
作者 朱龙舜 郑旻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位算法,完成茶叶嫩芽的定位方法与采摘功能优化,并布置相应的试验机构,展开定位采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应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较普通定位方法而言,识别误匹配率可降低至4.01%,平均漏采率为3.20%,嫩芽采摘完整率达93.40%,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嫩芽的后续处理加工,是采摘茶叶嫩芽的品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嫩芽定位 双目视觉 立体匹配 采摘完整率 品质化
下载PDF
农业科研基地管理模式探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综合实验基地为例
10
作者 章剑扬 贾丙娟 +3 位作者 汪秋红 姚惠明 谷记平 朱俊峰 《南方农机》 2025年第6期46-49,共4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综合实验基地为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基地的基本情况、运营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综合实验基地为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基地的基本情况、运营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通过与国际先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包括完善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以期推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是试验基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精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主动的服务意识更是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实施科学的管理策略将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科研基地的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贡献力量。本研究不仅为嵊州综合实验基地的管理提供了实质性的改进建议,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农业科研基地在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服务质量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基地 管理模式 茶叶研究所 嵊州综合实验基地
下载PDF
唐代茶叶输入吐蕃研究
11
作者 赵国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长期以来,关于唐代时期茶叶向吐蕃的输入以及吐蕃使用茶叶的情况并不清晰,缺少系统研究。唐代时期茶叶输入吐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茶叶输入土蕃数量有限。从第二阶段起,茶叶输入量已经较大。第三阶段... 长期以来,关于唐代时期茶叶向吐蕃的输入以及吐蕃使用茶叶的情况并不清晰,缺少系统研究。唐代时期茶叶输入吐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茶叶输入土蕃数量有限。从第二阶段起,茶叶输入量已经较大。第三阶段出现了涉及当时茶叶输入和使用的较多的可以相互佐证的文献史料。当时吐蕃社会中的用茶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具有较大的茶叶使用量。除了以民间茶叶往来形式满足吐蕃茶叶需求之外,吐蕃还以官方形式从南诏获得茶叶,以“铁桥”为主构建的茶叶通道,逐渐从官方主导演化为民间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茶叶 金城公主 南诏
下载PDF
茶叶中22种元素含量分析
12
作者 秦鹏 张苗 +1 位作者 陈建文 王伟光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茶叶中限量元素的安全风险与所含相关元素的地理特征,为日照市场上供应茶叶中相关元素含量提供本底资料。方法:2023年10—12月随机采集120份茶叶样品,分别检测茶叶中铅、镉、汞、砷、铬、铝、锰、铜、钡、钒、硒、锑、镍... 目的:分析评价茶叶中限量元素的安全风险与所含相关元素的地理特征,为日照市场上供应茶叶中相关元素含量提供本底资料。方法:2023年10—12月随机采集120份茶叶样品,分别检测茶叶中铅、镉、汞、砷、铬、铝、锰、铜、钡、钒、硒、锑、镍、锡、锂、硼、锌、铁、锶、钼、钴和铷等22种元素含量。结果:120份茶叶样品所检的22种元素中有限量要求的铅、镉、汞、砷、铬和铜均未超出限量要求,日照茶叶与外地茶叶中镉、锰、钡、钒、镍、锂、铁、锶、钴和铷元素在数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照红茶与日照绿茶中所检22种元素含量在数值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日照辖区内市场上所销售的茶叶就所限制元素的限量要求而言,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元素 含量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鲜茶叶识别方法
13
作者 吴擎 韦润轩 +3 位作者 周乐 杨浩 刘婉茹 徐红梅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茶芽分类识别是名优茶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茶芽识别算法模型尺寸大、计算量大且无法区分采摘形态等问题,本研究以YOLOv5s为基线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鲜茶叶识别模型(YOLOv5s-SPCS)。首先,收集实验室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的鲜茶... 茶芽分类识别是名优茶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茶芽识别算法模型尺寸大、计算量大且无法区分采摘形态等问题,本研究以YOLOv5s为基线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鲜茶叶识别模型(YOLOv5s-SPCS)。首先,收集实验室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的鲜茶叶图像制作鲜茶叶数据集。其次,基于ShuffleNetV2思想构建Shuffle Block模块替换主干网络中的卷积模块,在减少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的同时提高特征提取速度。然后,在颈部网络引入部分卷积结构PConv和无参数注意力机制SimAM构建C3-PCS模块替换原C3结构,减少模型计算冗余和内存访问,提高识别精度。最后,采用SIoU作为边界框损失函数,提高预测框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试验结果表明,YOLOv5s-SPCS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权重文件大小分别为YOLOv5s模型的14%、14%和16%,对鲜茶叶识别准确率为81.8%、平均精度均值为82.4%,相较于原始模型,准确率提升了2.7个百分点,平均精度均值保持不变。此外,改进后的YOLOv5s-SPCS模型整体性能优于当前常用的Faster R-CNN、SSD、YOLOv3、YOLOv4等目标检测模型。本研究可为鲜茶叶识别分类及后续移动端部署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YOLOv5 轻量化 茶叶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以茶叶包装为例
14
作者 范韵 刘炜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包装设计》课程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元素相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本文以茶叶包装为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课程中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独特性、深远价值... 《包装设计》课程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元素相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本文以茶叶包装为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课程中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独特性、深远价值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高校设计类课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课程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思政元素 茶叶包装
下载PDF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15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98,共1页
《茶叶科学》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创刊于1964年,由朱德委员长题写刊名,目前为双月刊。ISSN:1000-369X,CN:33-1115/S,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农业... 《茶叶科学》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创刊于1964年,由朱德委员长题写刊名,目前为双月刊。ISSN:1000-369X,CN:33-1115/S,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农业核心等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核心期刊 ISSN 征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征稿启事
下载PDF
《茶叶科学》荣获第3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16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0,共1页
2024年年底,第3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获奖名单揭晓,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茶叶科学》荣列其中。“浙江树人出版奖”是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指导的省级出版奖,是浙江省出版领域最高奖项... 2024年年底,第3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获奖名单揭晓,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茶叶科学》荣列其中。“浙江树人出版奖”是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指导的省级出版奖,是浙江省出版领域最高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学会 出版领域 树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浙江
下载PDF
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李文彪 何正阁 +2 位作者 赵昊 胡英婕 程羽晴 《蚕桑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9-22,共4页
从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及出口贸易方式四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了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茶叶 出口贸易 困境 浙江省
下载PDF
湖南茶叶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成莹洁 《福建茶叶》 2025年第2期62-65,共4页
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茶叶供应链主要由茶农、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茶叶销售商、消费者等组成,主要模式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通过对湖南茶叶种植、加工、物流和营销现状的分析,发现... 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茶叶供应链主要由茶农、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茶叶销售商、消费者等组成,主要模式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通过对湖南茶叶种植、加工、物流和营销现状的分析,发现湖南茶叶供应链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信息不透明,质量安全不稳定,物流配送需要优化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力促进湖南茶叶供应链各个参与者协同合作,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引入新技术,提升湖南茶叶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并创新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供应链管理 对策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贸易中的商务英语功能与应用路径分析
19
作者 陈锐 《福建茶叶》 2025年第3期61-63,共3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能促进中外茶叶知识技术交流,推动茶叶贸易顺利进行,助力茶文化广泛传播。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应用存在的问题,商务英语译员应以正确的语法词汇翻译改善茶叶贸易的交流沟通,以...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能促进中外茶叶知识技术交流,推动茶叶贸易顺利进行,助力茶文化广泛传播。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应用存在的问题,商务英语译员应以正确的语法词汇翻译改善茶叶贸易的交流沟通,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翻译精度,通过学习中西方文化、合理运用多种翻译策略等,有效化解茶叶贸易中的文化差异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茶叶贸易 商务英语 功能 应用路径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0
作者 焦婷婷 赵远艳 +7 位作者 陈红艳 夏瑞萍 冯尚文 文勤枢 黄芬 李新园 苏小娟 刘春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以不施肥为对照,减施化肥、常规施肥、有机肥化肥配施为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季节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以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处理(T1)茶叶产量显著高... 以不施肥为对照,减施化肥、常规施肥、有机肥化肥配施为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季节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以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处理(T1)茶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处理和有机氮30%+无机氮70%处理T3能提高茶树新梢与成熟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茶树新梢和成熟叶碳氮比(C/N);与对照相比,T1处理能提高茶树新梢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T3处理使氨基酸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均有所提高,品质指标及其养分吸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有机碳(新梢)、全氮(新梢)含量与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减施化肥(T1)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减施化肥(T1)和70%无机氮肥配施30%有机氮肥处理(T3)均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茶叶产量 茶叶品质 碳氮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