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比较
1
作者 江宏燕 陈世春 +2 位作者 陈亭旭 廖姝然 王晓庆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茶小绿叶蝉在我国各茶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2021-2023年,分别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田间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11.8%甲维盐·唑虫酰胺SC 1 500倍液、50 g·L^(-1)双丙环虫酯DC 1 800倍液、10... 茶小绿叶蝉在我国各茶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2021-2023年,分别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田间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11.8%甲维盐·唑虫酰胺SC 1 500倍液、50 g·L^(-1)双丙环虫酯DC 1 800倍液、10%虫螨·茚虫威SC 1 5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SC 3 000倍液和30%丁醚·茚虫威SC 1 500倍液等5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校正防效均超过85%,药后14 d校正防效在78%~95%;2) 5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应急药剂,其中双丙环虫酯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具有杀虫效果好、对生态友好、健康风险低等特点,适用于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和抗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双丙环虫酯 田间药效
下载PDF
非化防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效果
2
作者 程长松 洪迪甫 +7 位作者 杨荷花 饶漾萍 饶趁明 丁坤明 陈国庆 冯伟华 李罡 洪海林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生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农业防... 本文研究了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生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农业防治措施中,以茶园轻修剪、第7 d防治效果最优,达60.02%;物理防治措施中,以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第21 d防治效果最优,达75.00%;生物防治措施中,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和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均达73.00%以上。上述几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可优先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学防治 不同处理 茶小绿叶蝉 防控效果
下载PDF
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黄萍 李小兵 +2 位作者 张继新 余浩文 武怀恒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38-39,45,共3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40 mL/667m^(2)和30 mL/667m^(2)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均达80%以上;根据农药减量化控害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推广中,推荐使... 采用不同剂量的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40 mL/667m^(2)和30 mL/667m^(2)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均达80%以上;根据农药减量化控害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推广中,推荐使用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30mL/667m^(2);在大发生时期,可选用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40 mL/667m^(2)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 茶小绿叶蝉 防效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粘样蛋白EfML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
4
作者 何雪怡 雷雨欢 +7 位作者 宋仕月 夏露霞 王世宇 马成文 魏可欣 王梦馨 潘铖 韩宝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目的】探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粘样蛋白EfMLP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PCR克隆获得4条EfML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检测EfMLP基因在茶小绿叶蝉... 【目的】探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粘样蛋白EfMLP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PCR克隆获得4条EfML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检测EfMLP基因在茶小绿叶蝉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和初羽化雌雄成虫)及初羽化成虫不同组织(体壁、脂肪体、唾液腺、肠道、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量;通过饲喂法利用RNAi沉默茶小绿叶蝉5龄若虫EfMLP2和EfMLP4,生物测定分析EfMLP基因沉默后茶小绿叶蝉的存活率。【结果】获得4条茶小绿叶蝉EfMLP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EfMLP1(GenBank登录号:OR504428),EfMLP2(GenBank登录号:OR504429),EfMLP3(GenBank登录号:OR504430)和EfMLP4(GenBank登录号:OR504431),这4条EfMLP基因编码蛋白均具有O-联糖基化位点形成粘蛋白结构域(mucin domain, MD)且该结构域包含高度重复的串联重复序列,其中EfMLP3和EfMLP4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保守的2型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domain, CBD)。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EfMLP被分到两个不同的分支上,属于两种不同的MLP类型,该结果与昆虫的分类地位无相关性,猜测可能与其功能分化相关。EfMLP1和EfMLP2在茶小绿叶蝉初羽化雌雄成虫和初羽化成虫唾液腺中均特异性高表达,而EfMLP3和EfMLP4的表达在卵、若虫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和初羽化成虫脂肪体等多个组织中均可被检测到。与饲喂dsGFP对照组比较,饲喂dsEfMLP2和dsEfMLP4可分别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体内EfMLP2和EfMLP4的表达量,并可显著降低茶小绿叶蝉的存活率。【结论】EfMLP在茶小绿叶蝉取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作为开发基于RNAi的叶蝉防治技术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粘样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RNA干扰
下载PDF
基于PCA-LDA-SVM算法的茶小绿叶蝉识别
5
作者 吴鹏 刘金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0,共6页
为提高茶小绿叶蝉病虫害的识别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CA-LDA-SVM的茶小绿叶蝉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茶叶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缩放后的图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全局特征,降低特征数据的维度,从而... 为提高茶小绿叶蝉病虫害的识别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CA-LDA-SVM的茶小绿叶蝉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茶叶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缩放后的图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全局特征,降低特征数据的维度,从而减少后续的计算时间;再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寻找特征数据的最优投影空间,使类内散布距离最小,类间散布距离最大,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精确度;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PCA-LDA-SVM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6%,精确度达100%,召回率达92%,整体识别性能优于SVM,BP,KNN,PCA-SVM模型,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病虫害识别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支持向量机(SVM)
下载PDF
4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6
作者 蔡珊红 朱腊民 +4 位作者 綦征 方东光 杨卫华 任小娟 夏振洲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研究了浠水县茶园常用4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42%丁醚脲·茚虫威综合表现最好,药后1~5 d, 42%丁醚脲·茚虫威35 mL/667m^(2)防效均大于80%;22%丁醚脲·... 本文研究了浠水县茶园常用4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42%丁醚脲·茚虫威综合表现最好,药后1~5 d, 42%丁醚脲·茚虫威35 mL/667m^(2)防效均大于80%;22%丁醚脲·呋虫胺50 mL/667m^(2)药后3 d防效最高达到了92.34%;17.5%联苯·呋虫胺防效随天数增加药效呈下降趋势,35 mL/667m^(2)浓度在药后1 d防效最高,为82.51%。生产中建议在茶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每5~7 d施药一次,并注意轮换用药,以减缓抗药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杀虫剂 消长规律 防效 复配剂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及防效比较
7
作者 赵建伟 田厚军 +2 位作者 邱良妙 刘其全 姚凤銮 《武夷科学》 202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筛选出生产上较为科学、合理的药剂推荐剂量或组合剂量,本研究采用浸梢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并对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效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4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8%虫螨腈...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筛选出生产上较为科学、合理的药剂推荐剂量或组合剂量,本研究采用浸梢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并对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效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4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8%虫螨腈微乳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2.5%联苯菊酯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8.305 mg·L^(-1)、3.840 mg·L^(-1)、53.060 mg·L^(-1)、3.607×10^(7)孢子·L^(-1)、21.006 mg·L^(-1).除4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外,供试药剂的平均防效在药后第7 d达到最高.高剂量氟啶虫酰胺速效性和持效性俱佳,联苯菊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也比较好,虫螨腈、高剂量球孢白僵菌和呋虫胺持效性较好,但球孢白僵菌和低剂量的呋虫胺速效性较差.在生产上,推荐持效性和速效性优势明显的上述5种杀虫剂轮换或搭配使用防治茶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药剂 高效 防效
下载PDF
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及其原因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佳婷 郭宇航 +5 位作者 边磊 罗宗秀 李兆群 修春丽 付楠霞 蔡晓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4-552,共9页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成虫防效不佳的原因。结果显示,田间...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效;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成虫防效不佳的原因。结果显示,田间对若虫防效很好的化学农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室内研究显示,以田间施药浓度甚至更低的浓度喷施整株茶梢时,成虫死亡率均为100%。当茶梢中部着药时,成虫死亡率最高,为63.33%~71.67%;但茶梢顶部着药时,成虫死亡率仅为20.00%~28.33%。当茶梢顶部着药时,通过增加茶梢周围的遮光范围或降低茶梢顶部的光照强度,可增加成虫的死亡率。这些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成虫活动范围主要在茶梢中部应是化学农药不能在田间对其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且成虫这一习性与光强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一发现为田间茶小绿叶蝉成虫的防治提供了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化学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成虫 化学农药 防治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调查方法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变化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迪 李敏妮 +4 位作者 彭英传 李黄开媚 马蕊 古能平 安丰轩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广西南宁市茶区三种茶园为调查对象,分别探讨了采用黄板观察法、振落法、百叶数虫法调查茶小绿叶蝉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板观察法能有效检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情况,应用黄板检测的发生高峰期与百叶数虫法检测的发... 以广西南宁市茶区三种茶园为调查对象,分别探讨了采用黄板观察法、振落法、百叶数虫法调查茶小绿叶蝉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板观察法能有效检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情况,应用黄板检测的发生高峰期与百叶数虫法检测的发生高峰期相似,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份和5月中下旬,而在6月中下旬也出现一个与5月中下旬发生高峰期较低的发生高峰期。从统计结果来看,阴天或者雨天后进行茶小绿叶蝉的检测数据波动会大一些,茶园修剪、除草等农事活动后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明显降低。黄板检测的茶小绿叶蝉虫口数量与振落法调查的虫口数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百叶数虫法检测的虫口数量与振落法调查的虫口数量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黄板观察法 振落法 百叶数虫法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相关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吴淑华 毛凯权 +5 位作者 陈家铭 黎健龙 薛璟花 曾兰亭 羊玉花 辜大川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6-822,共17页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茶小绿叶蝉侵害显著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果胶等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降低茶鲜叶嫩度和成品茶碎茶率,影响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氨酸的浸出率。并且,除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这些滋味物质的浸出和茶鲜叶的嫩度均与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后茶叶滋味品质代谢物的浸出规律,从茶叶采摘、加工和冲泡饮用3个方面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品质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细胞壁物质 嫩度 浸出率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茶小绿叶蝉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刘迪 黄尚乔 +4 位作者 周亚男 蒋琴杰 陈恩海 唐鑫 鲍遵宇 《茶叶》 2023年第4期218-222,共5页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茶小绿叶蝉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茶小绿叶蝉”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知识...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茶小绿叶蝉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茶小绿叶蝉”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发文情况呈上涨趋势;发文作者建立了较稳固的核心作者群,作者间交流较密切;机构之间连线密度较低,主要发文机构的发文占比偏低。通过对茶小绿叶蝉相关文献数据的深入剖析,更加直观地揭示了国内茶小绿叶蝉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变化,进一步提高跟踪茶小绿叶蝉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效率,更加有效获得相关的信息,也为日后的茶小绿叶蝉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联双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期58-60,共3页
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具有全新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它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开展了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4 d,15.00 g/hm^(2... 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具有全新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它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开展了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4 d,15.00 g/hm^(2)和18.75 g/hm^(2)药剂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90.23%和92.17%。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15.00~18.75 g/hm^(2),使用时间为阴天或晴天下午4:00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 茶小绿叶蝉 50g/L双丙环虫酯 防效
下载PDF
四种生物农药对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美菁 徐杰 +2 位作者 曹士先 蔡小勇 冯卫虎 《福建茶叶》 2023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开展了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30%茶皂素、0.6%苦参碱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剂或复混剂共6个处理进行防治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单剂或复混剂对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 本文开展了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30%茶皂素、0.6%苦参碱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剂或复混剂共6个处理进行防治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单剂或复混剂对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药后3 d时,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30%茶皂素混施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好;药后7 d和14d时,对照生物农药0.6%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 生物农药 茶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浅谈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误区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宝明 李频道 李秀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35-136,138,共3页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叶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茶小绿叶蝉防治过程中,茶农通常存在习惯仅对茶树进行喷药、习惯仅对茶树叶片正面进行喷药、习惯喷施单一药剂、习惯在成虫盛发期喷药、忽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忽视对天敌的保护、忽视统...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叶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茶小绿叶蝉防治过程中,茶农通常存在习惯仅对茶树进行喷药、习惯仅对茶树叶片正面进行喷药、习惯喷施单一药剂、习惯在成虫盛发期喷药、忽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忽视对天敌的保护、忽视统防统治、忽视加强茶园管理等防治误区。为实现对茶小绿叶蝉的科学防治,必须重视农业管理措施的应用、重视物理杀虫方法的应用、重视生物防治手段的应用、科学施用化学农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防治误区 农业管理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博落回水浸液对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玉杰 耿其明 +1 位作者 刘松 王凡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76-78,82,共4页
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均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为了实现这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选用博落回水浸液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博落回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田间防治效果提高。其中:当博落回水浸液浓度为250 g/L... 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均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为了实现这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选用博落回水浸液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博落回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田间防治效果提高。其中:当博落回水浸液浓度为250 g/L时,药后7 d对灰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78.42%和90.30%;当博落回水浸液浓度为200 g/L时,药后7 d对灰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79.27%和90.17%,与浓度为250 g/L时防效差异不显著。因此,为实现降本增效,可以选用浓度为200 g/L的博落回水浸液田间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茶小绿叶蝉 博落回 水浸液 田间防效
下载PDF
理化诱控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海林 洪迪甫 +7 位作者 周玲玲 丁坤明 李罡 李伦 张敬锋 杨姣 程长松 陈国庆 《湖北植保》 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明确性诱剂及黄板在茶园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指导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笔者在咸宁市茶园进行了性引诱剂及黄板对茶小绿叶蝉诱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累计诱虫量在处理后21 d基本达到诱虫高蜂;日均诱虫量以处理后3 d、7 d、10 d较高... 为明确性诱剂及黄板在茶园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指导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笔者在咸宁市茶园进行了性引诱剂及黄板对茶小绿叶蝉诱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累计诱虫量在处理后21 d基本达到诱虫高蜂;日均诱虫量以处理后3 d、7 d、10 d较高,诱虫效果较好;性诱杀及黄板诱杀对天敌的杀伤力小。性诱剂诱杀及黄板诱杀在茶小绿叶蝉发生较重时,单独使用时防治效果较差,但组合使用能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防效可达64.46%。在生产中,当茶小绿叶蝉发生较重时,建议组合使用黄板诱杀与性诱杀,确保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杀 黄板诱杀 茶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初探
17
作者 徐建陶 石磊 王欣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24-125,共2页
为探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和对茶树生产的安全性,特进行了该药剂不同剂量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施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00、120 g对茶树茶小绿叶蝉... 为探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和对茶树生产的安全性,特进行了该药剂不同剂量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施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00、120 g对茶树茶小绿叶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期间未见药剂对茶树的长势、叶色等有明显影响。建议于茶树茶小绿叶蝉始发期,每667 m^(2)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20 g均匀喷雾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50%丁醚脲悬浮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四种药剂对广西群体种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比较
18
作者 秦兴华 陈国帅 +9 位作者 陆家明 罗红卫 陈凤祥 何松榆 陈春帆 李靖同 陈艳艳 王磊 韦思肖 黄川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为筛选出防治茶小绿叶蝉安全高效的药剂,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比较了4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天敌虫口数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小绿叶蝉天敌虫口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1... 为筛选出防治茶小绿叶蝉安全高效的药剂,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比较了4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天敌虫口数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小绿叶蝉天敌虫口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1)0.5%苦参碱水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药后14 d防治效果仍在97.0%以上,且对小绿叶蝉天敌虫口数没有显著影响;2)4.5%联苯菊酯水乳液药效稳定,药后14 d更是达到100.0%,然而其会导致天敌虫口数持续下降,药后14d降为0头;3)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速效性稍差,而持效性好,药后14d防治效果仍高于95.1%;4)硅氧团簇分子水剂速效性好,药后14d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仍能保持在85.2%以上。5)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硅氧团簇分子水剂药后均显著降低了天敌虫口数,但7d后恢复到药前水平。6)相对于对照,4种药剂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茶鲜叶产量,药后7 d增产分别为134.7%~206.9%,药后14d则进一步增加至189.4%~280.0%,且均以0.5%苦参碱水剂处理增产最优。7)综合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天敌数量及产量的影响,推荐苦参碱作为广西群体种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的首选药剂,同时可根据茶叶生产用药标准合理搭配选择以上其他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药剂 广西群体种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普洱地区茶小绿叶蝉发生规律
19
作者 李艳华 冯彦波 +2 位作者 苏红飞 赵远艳 石尚 《蚕桑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25-28,31,共5页
为了预测预报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和虫口高峰始期,调查了茶小绿叶蝉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中还发现,蜘蛛对茶小绿叶蝉有跟随效应。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发生规律 蜘蛛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诱捕板颜色和悬挂方式对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诱集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黄静 陈海生 +3 位作者 农玉琴 骆妍妃 陶涛 陈远权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了优化茶园虫害防治实践中诱捕板的选择及悬挂方式,减少茶园农药的使用,本研究进行了诱捕板颜色及悬挂方式对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诱集试验。结果显示,黄色诱捕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蓝色诱捕板(P<0.05),而蓝色诱捕... 为了优化茶园虫害防治实践中诱捕板的选择及悬挂方式,减少茶园农药的使用,本研究进行了诱捕板颜色及悬挂方式对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诱集试验。结果显示,黄色诱捕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蓝色诱捕板(P<0.05),而蓝色诱捕板诱捕茶黄蓟马的效果显著高于黄色诱捕板(P<0.05)。根据诱集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广西地区夏季茶小绿叶蝉为害高峰期为5月中旬,而茶黄蓟马集中在5月上旬。就悬挂方式而言,外部悬挂蓝板和中间悬挂黄板的组合方式对诱捕茶园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防治 茶小绿叶蝉 黄蓟马 诱捕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