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谷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1
作者 王雪松 曲浩 +6 位作者 罗梓文 李晓霞 龚雪娜 玉香甩 罗美云 龙丽雪 龙亚芹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o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o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触角 扫描电镜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2
作者 罗梓文 龚雪娜 +3 位作者 玉香甩 王雪松 申时全 龙亚芹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大于高龄幼虫,且显著大于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蠋蝽3,5龄若虫对茶谷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蠋蝽5龄若虫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最强,日最大捕食量最大;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蠋蝽与茶谷蛾不同密度比下的捕食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蠋蝽的平均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3~4龄幼虫的田间防效与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而蠋蝽成虫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对3~4龄幼虫。蠋蝽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茶谷蛾的天敌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3
作者 龚雪娜 罗梓文 +7 位作者 玉香甩 曲浩 王雪松 龙丽雪 张东 梁晓静 陈林波 龙亚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6-1075,共10页
为了探索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害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 为了探索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害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不同虫龄茶谷蛾都有捕食作用,总体呈现出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高龄幼虫,成蝽对高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低龄幼虫;对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h)最强(30.2886),日最大捕食量(1/Th)最大(28.6588头)。对不同虫龄茶谷蛾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了叉角厉蝽密度、不同虫龄茶谷蛾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该蝽的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田间控害试验表明:4~5龄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5~6龄幼虫,在第7 d时,对1~2龄幼虫的防效达42%;成蝽对3~4龄幼虫的防效较好,在第7 d时达到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下载PDF
不同生物农药对茶谷蛾三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
4
作者 龙丽雪 龚雪娜 +4 位作者 王雪松 罗梓文 玉香甩 李晓霞 龙亚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70-73,77,共5页
为探索适合防治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生物农药,采用浸叶法,选用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种生物农药对... 为探索适合防治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生物农药,采用浸叶法,选用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统计24、48、72、96 h后茶谷蛾死亡虫数,计算药剂不同处理下,茶谷蛾的死亡率、校正死亡率、LC50、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5种生物药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均有毒杀效果,500倍稀释液处理下,72~96 h其毒杀活性大小表现为苜核·苏云菌>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推荐苏云金杆菌、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下一步田间药效验证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 浸叶法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茶谷蛾幼虫捕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龚雪娜 玉香甩 +3 位作者 王雪松 龙丽雪 李晓霞 龙亚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探讨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幼虫的捕食行为特性,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龄期叉角厉蝽若虫对茶谷蛾幼虫的搜索和捕食效率。结果表明,叉角厉蝽若虫通过触角摆动搜索猎物,捕杀和取食工... 探讨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幼虫的捕食行为特性,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龄期叉角厉蝽若虫对茶谷蛾幼虫的搜索和捕食效率。结果表明,叉角厉蝽若虫通过触角摆动搜索猎物,捕杀和取食工具为其喙部可伸缩的口针,对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具有龄期选择性,高龄叉角厉蝽若虫的捕食效率更高。其中,5龄叉角厉蝽若虫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率最高,平均5 min左右能搜索到猎物,13 min左右能刺吸成功并开始取食,45~60 min能吸干1头幼虫;二者密度对其捕食能力具有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 捕食行为
下载PDF
茶谷蛾幼虫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概况
6
作者 梁建球 邵玉茜 +3 位作者 陈义勇 颜英 梁沃亮 农红艳 《广东茶业》 2023年第5期7-11,共5页
为明确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的情况,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平市两地选取金萱和鸿雁12号两个茶树品种,对茶谷蛾幼虫发生情况和感菌情况进行标准的调查。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 为明确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的情况,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平市两地选取金萱和鸿雁12号两个茶树品种,对茶谷蛾幼虫发生情况和感菌情况进行标准的调查。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掌握茶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幼虫聚集可能是受其生活习性影响,因为每条雌虫可产卵百余粒。空间分布格局为α=2.617>0,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β=1.02>1,幼虫在茶园里呈现聚集分布。金萱Ⅰ试验地茶谷蛾幼虫的真菌感染率为20%,是鸿雁12号Ⅱ试验地的茶谷蛾幼虫感染率的两倍,其他试验地的1倍。不同品种茶树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之间互相吸引,以个体群的方式存在。研究结果以期为茶谷蛾幼虫的预警监测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幼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虫生真菌
下载PDF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龙亚芹 任国敏 +9 位作者 王雪松 罗梓文 龙丽雪 李金龙 曲浩 李晓霞 玉香甩 李云娜 汪云刚 陈林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58,共7页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 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 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 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 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 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为害状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茶谷蛾成虫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龙亚芹 罗梓文 +6 位作者 王雪松 龙丽雪 玉香甩 李金龙 曲浩 汪云刚 陈林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3-563,共11页
为筛选茶谷蛾嗅觉相关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茶谷蛾触角转录组37708条unigenes。通过同源性比对,在NR数据库成功注释16027条unigenes;有11701条unig... 为筛选茶谷蛾嗅觉相关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茶谷蛾触角转录组37708条unigenes。通过同源性比对,在NR数据库成功注释16027条unigenes;有11701条unigenes得到GO注释,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三大类40亚类;有6047个unigenes得到KOG注释,按照功能分为25类;根据KEGG数据库,有12009条unigenes注释到283个通路。根据注释信息,挖掘到238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08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55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26个味觉受体基因、25个离子型受体基因、1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4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4个感官知觉基因、4个化学感受受体基因和1个气味降解酶基因。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12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9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4个信息素结合蛋白、3个味觉受体基因、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和1个离子型受体蛋白基因。本研究获得了茶谷蛾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谷蛾的基因功能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触角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基因注释 嗅觉相关基因
下载PDF
茶谷蛾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分析
9
作者 曲浩 王雪松 +3 位作者 罗梓文 王凯博 龙亚芹 陈林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触角上表达的嗅觉相关基因是其交配、寻找食物来源、寻找产卵地、避免有害化合物等行为的重要分子基础。为了研究茶谷蛾触角的嗅觉机制,分析了雌雄蛾触角功能差异,并筛选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本研究...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触角上表达的嗅觉相关基因是其交配、寻找食物来源、寻找产卵地、避免有害化合物等行为的重要分子基础。为了研究茶谷蛾触角的嗅觉机制,分析了雌雄蛾触角功能差异,并筛选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茶谷蛾雌、雄蛾触角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共注释到37666个基因,其中雌、雄蛾共有的表达基因数目为34720个,雌蛾特有表达基因有1739个,雄蛾特有表达基因有1207个。在雌、雄蛾触角中共鉴定到170个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包括33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dorant binding protein genes,OBPs),42个味觉受体基因(gustatory receptor genes,GRs),12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hemosensory protein genes,CSPs),52个嗅觉受体基因(olfactory receptor genes,ORs),27个离子型受体基因(ionotropic receptor genes,IRs),4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genes,SNMPs)。OBP蛋白基因中16个聚集在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heromone-binding protein genes,PBPs)亚家族,14个聚集在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eneral odorant-binding protein genes,GOBPs)亚家族,3个聚集在触角结合蛋白基因(antennal binding protein genes,ABPs)亚家族。本研究为茶谷蛾嗅觉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为茶谷蛾嗅觉机制的研究以及茶谷蛾绿色防控药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触角 转录组 嗅觉相关基因 气味结合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茶谷蛾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0
《中国茶叶》 1974年第6期6-10,共5页
茶谷蛾属谷蛾科,亦有主张属埋沙蛀蛾科。此虫在我国台湾省有发生记录。在国外曾是东北印度的主要害虫。此虫目前在海南地区发生普遍,是为害成叶和老叶的主要害虫;部份初孵幼虫蛀嫩梢为害,使嫩梢生长停滞甚至枯萎;大发生时亦为害嫩叶。
关键词 茶谷蛾 虫口密度 人工栽培 敌敌畏 幼虫期 生活史 虫态历期 研究初报
下载PDF
4种化学杀虫剂对茶谷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雪娜 王雪松 +4 位作者 罗梓文 陈洪云 汪云刚 龙亚芹 陈林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有效防控云南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筛选防治茶谷蛾的适用药及适用量,指导科学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24~96 h 4种不同稀释倍数杀虫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虫剂对3龄茶谷蛾... 为有效防控云南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筛选防治茶谷蛾的适用药及适用量,指导科学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24~96 h 4种不同稀释倍数杀虫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虫剂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毒力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24~72 h时,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15%茚虫威乳油(EC)>15%唑虫酰胺SC>24%虫螨腈SC;96 h时,6%乙基多杀菌素SC>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15%唑虫酰胺SC。6%乙基多杀菌素SC与15%茚虫威EC具有较强毒杀力及速效性,可作为应急防治茶谷蛾的推荐药剂;24%虫螨腈SC发挥作用较缓,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区茶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乙基多杀菌素 茚虫威 唑虫酰胺 虫螨腈 室内毒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