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防口服液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劲松 齐云华 +4 位作者 贺蕊 刘慧 谭维国 张守峰 崔景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荆防口服液在体外可以完全抑制小于80TCID50流感病毒所致细胞病变作用,在5mg/ml浓度可阻止或延缓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体内研究小鼠po大于10g/kg剂量时。
关键词 荆防口服液 流感病毒 风寒感冒 药效
下载PDF
ZTC1+1澄清剂法与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贺蕊 刘葆琴 +1 位作者 钟红玲 陈雨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34-735,共2页
采用澄清剂法及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口服液色泽、澄明度及质量均符合该产品的标准;澄清剂法与水醇法相比,具有沉淀速度快、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
关键词 澄清剂 荆防口服液 水醇法
下载PDF
荆防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贺蕊 钟红玲 +2 位作者 张新 陈雨安 赵黎明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荆芥穗、防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挥发油中主要成分l胡薄荷酮(lpulegone)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荆防口服液 l-胡薄荷酮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荆防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蕊 钟红玲 +1 位作者 张新 陈雨安 《沈阳部队医药》 1999年第4期332-334,共3页
为确定荆防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荆芥穗、防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主要成分1-胡薄荷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荆防口服液 1-胡薄荷酮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荆防口服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5
作者 贺蕊 刘葆琴 +1 位作者 崔书玲 方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6-26,共1页
风寒感冒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临床治疗各种类型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对于风寒感冒而引起的各种症状疗效不够理想.为此,我们研制了荆防口服液用于临床,经86例风寒感冒患者服用本药疗效观察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处方荆芥穗250g,防风200g... 风寒感冒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临床治疗各种类型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对于风寒感冒而引起的各种症状疗效不够理想.为此,我们研制了荆防口服液用于临床,经86例风寒感冒患者服用本药疗效观察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处方荆芥穗250g,防风200g,蜂蜜50g,蔗糖50g,吐温802.5ml,苯甲酸钠1.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口服液 风寒感冒 临床应用 苯甲酸钠 临床治疗 吐温80 治疗结果 肢体酸痛 教研室 荆芥穗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理论正交试验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提取工艺 被引量:5
6
作者 唐林 彭颖 +3 位作者 雷昌 乔勇 朱坤 夏新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91-95,共5页
目的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转移率、升麻素苷转移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转移率、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信息熵理论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 目的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转移率、升麻素苷转移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转移率、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信息熵理论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0倍量,提取时间为1.0 h,回流提取2次。结论本研究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为荆防小儿口服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小儿口服液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信息熵
下载PDF
SPE-HPLC法同时测定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中升麻素苷和连翘苷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莉 夏新华 谭喜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荆芥、防风、连翘和苦杏仁等)中升麻素苷和连翘苷的方法。方法以升麻素苷和连翘苷的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氧化铝柱和洗脱剂种类和用量。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ODS1(250mm×4.6mm,5μm)色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荆芥、防风、连翘和苦杏仁等)中升麻素苷和连翘苷的方法。方法以升麻素苷和连翘苷的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氧化铝柱和洗脱剂种类和用量。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ODS1(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min,16%乙腈;15~50min,22%乙腈),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77nm,柱温30℃。结果氧化铝柱层析条件是用中性氧化铝干法装柱,洗脱剂为50%乙醇,洗脱体积为40mL。升麻素苷在0.0936~0.702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2.18%(n=6);连翘苷在0.1104~0.828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55%,RSD为2.43%(n=6)。结论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中升麻素苷和连翘苷的含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 升麻素苷 连翘苷 氧化铝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中总皂苷含量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莉 夏新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建立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和纯化口服液中三萜类总皂苷,以桔梗皂苷D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比色法于476nm处测定口服液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在... 目的:建立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和纯化口服液中三萜类总皂苷,以桔梗皂苷D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比色法于476nm处测定口服液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在0.0516~0.3096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0%,RSD为1.48%,且该方法在60min内稳定。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小儿止咳口服液 总皂苷 AB-8型大孔树脂 UV法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9
作者 罗花彩 潘旭东 +3 位作者 黄燕 林雄 吴晖 廖海伟 《海峡药学》 2021年第11期28-31,共4页
目的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料液比、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总量及胡薄荷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料液比、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总量及胡薄荷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0.5 h,水蒸气蒸馏提取3 h。结论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感冒口服液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胡薄荷酮
下载PDF
荆防败毒口服液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康二勇 郭群 赵锁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26-27,共2页
根据中国兽药典荆防败毒散的组方,经现代中药提取技术配制而成荆防败毒口服液,分别用低剂量(0.25mL/L)、中剂量(0.5mL/L)和高剂量(0.75mL/L)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攻毒后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三组试验鸡群连续口服用药5d,阳性对... 根据中国兽药典荆防败毒散的组方,经现代中药提取技术配制而成荆防败毒口服液,分别用低剂量(0.25mL/L)、中剂量(0.5mL/L)和高剂量(0.75mL/L)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攻毒后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三组试验鸡群连续口服用药5d,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不用药。结果表明中等剂量和高剂量组对病鸡有显著的治愈作用,由此证实,荆防败毒口服液对低致病性禽流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口服液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荆防感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伟洪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0期111-111,共1页
目的制备荆防感冒口服液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水煮、蒸馏法制备荆防感冒口服液,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荆芥、防风进行定性鉴别,同时进行色谱分析。结果荆芥、防风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回归方程为Y=3.995×104X+6.318×106,r... 目的制备荆防感冒口服液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水煮、蒸馏法制备荆防感冒口服液,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荆芥、防风进行定性鉴别,同时进行色谱分析。结果荆芥、防风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回归方程为Y=3.995×104X+6.318×106,r=0.9997,荆芥在0.404-2.424p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荆防感冒口服液制备工艺科学合理,鉴别方法可靠,可以用于荆防感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感冒口服液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荆防感冒口服液与荆防感冒茶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洪 赖晓虹 王浩强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8期43-43,135,共2页
目的:比较本院制剂荆防感冒口服液与荆防感冒茶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根据临床效果作出研究和分析,从而比较出荆防感冒口服液与荆防感冒茶治疗感冒的优劣。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患者3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15... 目的:比较本院制剂荆防感冒口服液与荆防感冒茶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根据临床效果作出研究和分析,从而比较出荆防感冒口服液与荆防感冒茶治疗感冒的优劣。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患者3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150例(服用荆防感冒口服液)、对照组150例(服用荆防感冒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比较荆防感冒口服液与荆防感冒茶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见效时间,从而找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最佳方法。结果:对所选300例流行性感冒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40例痊愈,5例好转,5例显效,治愈率为94%;对照组中135例痊愈,5例好转,10例显效,治愈率为90%;两组比较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感冒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优于荆防感冒茶,荆防感冒口服液安全有效,对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感冒口服液 荆防感冒茶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荆防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洪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6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荆防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本院荆防感冒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本院制剂荆防感冒茶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为150... 目的:探讨荆防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本院荆防感冒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本院制剂荆防感冒茶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为150例,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为130例,有效率为8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有5例出现胃部轻微不适感,对症护理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有3例出现嗜睡,4例出现轻微不适感,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362,P<0.05)。结论:荆防感冒口服液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抗流行性感冒的口服中药制剂,可为临床治疗流行性感冒提供一种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感冒口服液 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荆防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及研究
14
作者 陈景坚 罗瑜 李学明 《北方药学》 2021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究荆防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蒸馏法和水煮法对荆防感冒口服液进行制备,并在薄层色谱法下对方中的防风、黄芩及柴胡进行定性鉴别,并进行色谱分析。结果:防风、黄芩和柴胡的斑点清晰且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黄芩苷在一定... 目的:探究荆防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蒸馏法和水煮法对荆防感冒口服液进行制备,并在薄层色谱法下对方中的防风、黄芩及柴胡进行定性鉴别,并进行色谱分析。结果:防风、黄芩和柴胡的斑点清晰且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黄芩苷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为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2%,RSD为1.12%。结论:在制备荆防感冒口服液时,制备工艺合理且科学,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较好的稳定性,可用于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感冒口服液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采用LC-ESI/MS方法同时测定荆防败毒口服液中4个有效成分含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雪 高玉乔 +2 位作者 范琼瑛 苏军华 赵宝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89-1496,共8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防败毒口服液中4个有效成分(升麻素苷、紫花前胡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的LC-ESI/MS方法。方法:通过优化,建立了如下方法同时测定荆防败毒口服液中4个有效成分(升麻素苷、紫花前胡苷、二氢欧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防败毒口服液中4个有效成分(升麻素苷、紫花前胡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的LC-ESI/MS方法。方法:通过优化,建立了如下方法同时测定荆防败毒口服液中4个有效成分(升麻素苷、紫花前胡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欧当归内酯A):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柱温为30℃,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90%A→0%A;10~11 min,0%A→90%A;11~13 min,90%A),流速0.2 m L·min^(-1),分析时间为13 min,进样量1μL;采用ESI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应用Masslynx V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升麻素苷、紫花前胡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欧当归内酯A能够在13 min内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日内精密度RSD为0.19%~0.68%,日间精密度RSD为0.74%~1.9%,重复性RSD为0.11%~1.9%,稳定性RSD为3.3%~8.6%,加样回收率在97.7%~102.3%(RSD为0.50%~2.7%);测得的4批样品中升麻素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紫花前胡苷和欧当归内酯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27~2.52、6.35~7.06、143.14~180.534和0.076~0.186μg·m L^(-1)。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荆防败毒口服液中4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荆防败毒口服液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升麻素苷 紫花前胡苷 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 欧当归内酯A
原文传递
荆防解感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玉叶 刘光斌 王艳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制定荆防解感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荆防解感口服液中的防风、黄芩(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柴胡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该制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Inertsil O... 目的制定荆防解感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荆防解感口服液中的防风、黄芩(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柴胡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该制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0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3∶57),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防风、黄芩(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柴胡的TLC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且阴性无干扰。黄芩苷的回归方程为:Y=3.060 534×10^(-5)X-0.009 654 083,r=0.999 9,说明黄芩苷在8.8~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1%,RSD为0.99%。结论本研究制定的荆防解感口服液的定性与定量鉴别方法结果准确,专属性、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解感口服液 黄芩苷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