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大比例尺微沟系测量样品粒级试验——以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保善东 谢祥镭 +3 位作者 王亚栋 徐云甫 张新远 曾彪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58,共11页
青海省天峻县锲墨格山地区属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地表发育宽300~500 m、断续延伸达7 km的伟晶岩带。目前勘查工作已发现了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了能够在后续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中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锲墨格山地区开展了... 青海省天峻县锲墨格山地区属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地表发育宽300~500 m、断续延伸达7 km的伟晶岩带。目前勘查工作已发现了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了能够在后续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中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锲墨格山地区开展了大比例尺微沟系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方法的样品粒级试验和有效性研究。本次通过1∶2.5万地球化学测量,选取-4~+20目、-4~+40目、-10~+40目和-10~+60目采样截取粒级,在伟晶岩脉发育地段进行试验研究,分析Cu、W、Sn、Be、Li、Nb、Rb、Zr、La、Y元素含量。结果显示,Be、Li、Nb、Rb、Zr稀有元素选取-4~+40目和-10~+40目采样截取粒级,La、Y等稀土元素选择-10~+40目采样截取粒级,Cu、W、Sn等有色金属元素选择-10~+60目采样截取粒级时,元素富集离散特征更明显,地球化学分布与地质矿产特征吻合度更高,证明该技术方法可以在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工作中获得显著的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万地球化学 微沟系 锂铍稀有矿 粒级 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 锲墨格山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樊连杰 马生明 +2 位作者 岑况 郭志娟 艾金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1124,共8页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由于风成砂等的覆盖,导致常规地球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找矿中受到限制。在内蒙古东乌旗1017高地进行了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和铁锰氧化物态测量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由于风成砂等的覆盖,导致常规地球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找矿中受到限制。在内蒙古东乌旗1017高地进行了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和铁锰氧化物态测量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圈出地球化学异常,而且3种方法圈定的异常吻合程度很好。相比较而言,土壤热磁组分测量能够显著提高异常强度,有利于发现微弱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显示出该方法在草原景观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磁组分测量 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 铁锰氧化物态测量 草原景观 内蒙古中东部
下载PDF
黄土高原草原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斌 张金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景观斑块形状指数和分形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草原景观斑块的形状以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45种草原景观斑块形状指数相差悬殊,垂穗披碱草(Form. Elymus nutans Griseb.)草甸草原和川...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景观斑块形状指数和分形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草原景观斑块的形状以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45种草原景观斑块形状指数相差悬殊,垂穗披碱草(Form. Elymus nutans Griseb.)草甸草原和川青锦鸡儿(Form. Caragana tibetica Kom.)草原的斑块圆环度指数之差达到20.8460,反映出黄土高原草原景观斑块的边界率相差较大,表明草原景观斑块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活跃程度相差较大。草原斑块的形状明显偏离于圆形和方形,为不规则形,这与黄土高原地区破碎的地形密切相关。不同类型草原景观斑块分维数变化较大,早熟禾(Form. Poa sphondylode Trin. ex Bunge)草甸草原的分维最大,其格局是最为复杂的。多根葱、大苞鸢尾(Form. Allium polyrhizum Turcz. ex Regel and Iris bungei Maxim.)草原的分维最小,其格局是最简单的。这些都反映出黄土高原地区草原景观异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形状指数 分形分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定居游牧、草原景观与东蒙社会政治的构建(1950-1980)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建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80,共10页
清代蒙人的定居游牧只是局部存在,并没有对整个蒙古社会构成影响。从1950年到1980年期间,我国政府推广定居游牧,使蒙古基层社会发生了极大改变。伴随着许多固定建筑物和设施的建设,定居游牧导致了人与畜的相对固定,而人畜固定则为政权... 清代蒙人的定居游牧只是局部存在,并没有对整个蒙古社会构成影响。从1950年到1980年期间,我国政府推广定居游牧,使蒙古基层社会发生了极大改变。伴随着许多固定建筑物和设施的建设,定居游牧导致了人与畜的相对固定,而人畜固定则为政权网络向下延伸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清代的蒙旗制度体系中,旗的政权功能简单,基层几乎不存在权力空间;在定居游牧下,苏木政权具有了权力的空间和复杂化的功能。与此同时,蒙古人民的草原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任意游牧,被动地适应草原生态,过渡到人为地改造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居游牧 草原景观 蒙古社会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乌云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707-714,共8页
本研究将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空间分析模型相结合,以植被类型做为景观划分基础,计算并比较了锡林郭勒草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这一区域尺度上,景观多样性以典型... 本研究将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空间分析模型相结合,以植被类型做为景观划分基础,计算并比较了锡林郭勒草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这一区域尺度上,景观多样性以典型草原区最高,草甸草原区次之,荒漠草原区最小.进一步分析景观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的关系,得出景观多样性与气候多样性、地貌多样性的线性叠加具有相应的适应性,反映出景观多样性的形成是多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景观 多样性 空间变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草原景观及其欣赏经验:一种环境美学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泽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中国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草原"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千百年来得到不同民族赋予它的审美文化想象。草原景观是构成草原文化的环境基础,从当代环境美学视角看,草原景观环境打破了人与世界对立的主客... 中国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草原"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千百年来得到不同民族赋予它的审美文化想象。草原景观是构成草原文化的环境基础,从当代环境美学视角看,草原景观环境打破了人与世界对立的主客二分的传统静观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审美"游观"模式,以建构一种兼容人文与自然的的总体性景观美学。草原生态-景观审美以环境哲学、草原信仰等为思想基础,更须借助现代生态伦理学知识,遵循科学认知主义路径,从而更大地激发草原景观的内在意蕴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草原景观 环境美学 科学认知主义 生态主义
下载PDF
包头市草原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华 王戈 +3 位作者 杨斓 刘晓希 于强 岳德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6-203,共8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研究区,选取包头市2016年夏季成像的Landsat OLI影像解译并结合外业调查,提取全域内草原景观斑块共28 009个。利用原始影像计算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根据研究区NDVI,把草原景观分为12级,构建草原景观网络。...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研究区,选取包头市2016年夏季成像的Landsat OLI影像解译并结合外业调查,提取全域内草原景观斑块共28 009个。利用原始影像计算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根据研究区NDVI,把草原景观分为12级,构建草原景观网络。在景观水平上选取25个指数、类型水平上选取24个指数,对草原景观的空间格局、形状特征、聚集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包头市全域内景观相似临近百分比指数和散布与并列指数较高,景观分割指数较低。在类型尺度上,1~7级面积所占比例较高,斑块密度较低,聚合度较高; 8~12级面积所占比例较低,景观分割指数高,景观破碎,连通性差。利用度及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分析草原景观网络特点发现,该草原景观网络的度为6的节点有5个,度最大值为8的节点有2个,平均路径长度为1. 606 1,草原景观网络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 草原景观 景观格局指数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8
作者 范红科 温银维 +1 位作者 姜羡义 朱亚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9,共6页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选择B层-5~+40目粗粒级段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成沙的干扰,突出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文中介绍了该景观条件下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分析了白音查干矿区、油房西矿...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选择B层-5~+40目粗粒级段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成沙的干扰,突出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文中介绍了该景观条件下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分析了白音查干矿区、油房西矿区和小东沟矿区的化探异常特征和找矿成果。认为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已取得了明显的化探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 岩屑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效果 内蒙古中东部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景观动态数据库及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乌兰巴特尔 庞立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利用ASP技术结合SQL Server 2000数据库、web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浏览、检索、维护和添加功能的锡林郭勒草原景观的动态数据库及信息服务系统。完成了锡林郭勒草原草地景观动态监测的各种指标、数据、图像及其信息化管理,并将信息以图文... 利用ASP技术结合SQL Server 2000数据库、web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浏览、检索、维护和添加功能的锡林郭勒草原景观的动态数据库及信息服务系统。完成了锡林郭勒草原草地景观动态监测的各种指标、数据、图像及其信息化管理,并将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数据库 信息服务系统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草原景观区土壤测量样品加工粒级对比研究——以金达莱钼矿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青松 杨奇 《矿产勘查》 201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内蒙古东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巨大。由于风成砂土等的影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通常表现是异常弱,矿化指示作用不强。针对这一问题,选择金达莱钼矿为试验区,通过分析数据统计参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手段,开展了... 内蒙古东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巨大。由于风成砂土等的影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通常表现是异常弱,矿化指示作用不强。针对这一问题,选择金达莱钼矿为试验区,通过分析数据统计参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手段,开展了土壤测量样品加工粒级对比试验,目的是优选出更有效的分析测试物质组分和元素,起到强化异常的作用。结果表明,金达莱试验区-20~+60目土壤粒级组分较-120目粒级组分中元素含量变化程度大,元素异常更明显,有效的指示元素有Mo、Cu、Zn、Ag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草原景观 土壤测量 样品加工粒级 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振兴 陈浩 《有色金属文摘》 2015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前,地球化学勘查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于找矿工作,还可以为解决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分布有广泛草原,具有很好成矿地质条件。本文主要对我国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目前,地球化学勘查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于找矿工作,还可以为解决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分布有广泛草原,具有很好成矿地质条件。本文主要对我国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东部 草原景观 多金属矿 地球化学 勘查方法
下载PDF
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草原景观格局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颜洁 蒙仲举 党晓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56-59,共4页
通过查阅放牧、旅游、围封等3种人为干扰方式对荒漠草原景观格局影响的相关文献,归纳其主要研究结果,认为放牧会导致草原斑块化现象发生,不同的放牧方式使草原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得复杂化,较大尺度斑块被割裂,植物群落株丛趋向于小丛... 通过查阅放牧、旅游、围封等3种人为干扰方式对荒漠草原景观格局影响的相关文献,归纳其主要研究结果,认为放牧会导致草原斑块化现象发生,不同的放牧方式使草原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得复杂化,较大尺度斑块被割裂,植物群落株丛趋向于小丛化,进而导致草原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与复杂化;旅游破坏了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导致植物多样性减少,其中旅游道路表现出强烈的分割作用,被分割后的草原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呈现出具有多种要素分布的格局状态;围封促使围栏内植被状况逐渐好转,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得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形成由于植被覆盖度空间差异所引起的辐射状景观格局,但长时间围封会使景观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旅游 围封 荒漠草原景观格局
下载PDF
科技创新打造草原新景观
13
作者 于竹筱 毕可雷 《环境教育》 2024年第2期88-89,共2页
通过观察鸡的取食,发现鸡主要采食豆科植物,而且对比牧鸡样地和牧牛样地,发现养鸡的样地植物高度显著高于养牛样地,说明养鸡对土地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草原景观你一定非常熟悉,也是大多数人对... 通过观察鸡的取食,发现鸡主要采食豆科植物,而且对比牧鸡样地和牧牛样地,发现养鸡的样地植物高度显著高于养牛样地,说明养鸡对土地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草原景观你一定非常熟悉,也是大多数人对草原的固有印象。草地与沙地的纠缠(问题)我国草原面积辽阔,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等,它们曾是一片片水草丰美之地,既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也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具有重要的观光价值和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草低见牛羊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草原面积 野生动植物 新疆伊犁 高寒草原 草原景观
下载PDF
近二十年内蒙古西乌珠穆沁草原景观结构变化及驱动力浅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庞立东 刘桂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160,共6页
以1987和2005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RS与GIS技术,提取西乌珠穆沁草地信息,对其景观进行分类,共分为10种景观类型并形成景观分类图。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总体两个层次上,从景观异质性、景观类型面积比例、... 以1987和2005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RS与GIS技术,提取西乌珠穆沁草地信息,对其景观进行分类,共分为10种景观类型并形成景观分类图。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总体两个层次上,从景观异质性、景观类型面积比例、斑块数量、斑块周长面积比和结合度等方面进行景观结构分析。借助Arc/view和Arc/Info软件,计算景观转移矩阵分析西乌珠穆沁草原景观结构变化。通过研究表明:西乌珠穆沁草原景观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土地沙化退化趋势明显,人工景观比例增加,草地景观仍占主导地位(86%),但有减少趋势。从景观总体来看,景观整体破碎度加剧,连通性降低,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随着人口和载畜量增长,人类活动强度加剧,对自然景观特别是草地景观占用和开垦等情况突出,过度放牧弃耕等行为使草地景观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沙化。气候因素如气温变暖和干燥度加大是景观整体结构发生变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结构变化 驱动因子 西乌珠穆沁
原文传递
草原内陆河流域梯级生态带蒸散发及影响因子研究
15
作者 张桂馨 王怡璇 +4 位作者 段利民 褚少杰 孙金 张波 刘廷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7,共10页
蒸散发是全球水-碳-能量耦合循环的纽带,是量化水文循环的关键过程。然而,由于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实地观测有限,导致针对不同景观群落蒸散发研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本文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2021年和202... 蒸散发是全球水-碳-能量耦合循环的纽带,是量化水文循环的关键过程。然而,由于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实地观测有限,导致针对不同景观群落蒸散发研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本文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2021年和2022年草原内陆河流域典型梯级生态带上4种代表性景观群落的蒸散发,探讨了生态带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带蒸散发变化年内呈季节性,干湿年间差异显著。随高程的降低,景观由荒漠沙丘、山坡草地逐渐向河谷湿地、河流漫滩转变,伴随着蒸散发由减到增的变化特征,具体为:河谷湿地苔草群落(HG)>河流漫滩芨芨草群落(HM)>山坡草地针茅群落(SD)>荒漠沙丘灌木群落(SQ)。HM、SD、SQ群落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降水,其次为辐射和气温;HG群落受地下水补给,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水分,其次是辐射和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景观群落 蒸散发 降水 FAO Penman-Monteith
下载PDF
甘肃康乐草原景观
16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15年第7期74-79,共6页
康乐草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离张掖60公里(康乐乡政府所在地榆木庄向东10公里),草原总面积268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被誉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境内有丹霞地质风光区、马场滩草原、康隆寺、雪山探险旅游区... 康乐草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离张掖60公里(康乐乡政府所在地榆木庄向东10公里),草原总面积268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被誉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境内有丹霞地质风光区、马场滩草原、康隆寺、雪山探险旅游区、石窝会址等旅游景区。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交通通讯便利,已建成集度假、娱乐、观光、领略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完备的草原风光旅游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探险旅游 石窝 草原总面积 森林面积 乡政府所在地 丹霞 交通通讯 榆木 表演活动
原文传递
白音锡勒牧场草原景观
17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15年第8期70-74,共5页
白音锡勒牧场始建于1950年,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东南50公里,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牧场饲养的马、绵羊都是有名的优良品种,其经营管理、科技水平都较高。野生动植物品种众多,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精华部... 白音锡勒牧场始建于1950年,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东南50公里,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牧场饲养的马、绵羊都是有名的优良品种,其经营管理、科技水平都较高。野生动植物品种众多,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精华部分。白音锡勒草原生态旅游区属典型草原,保护区内水草丰美、植被繁茂,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植被类型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精华部分 野生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品种 植被类型 草原生态 内面积 优良品种 经营管理 研究站
原文传递
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一人文景观 被引量:31
18
作者 侯甬坚 周杰 王燕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使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北魏时期(AD386-534)历史文献记录进行断代考证研究,参用研究精度较高的第四纪地质实验分析资料,围绕鄂尔多斯高原景观问题按地理要素展开探讨,取得的结果是本时段内库布齐沙漠沙深,面积... 通过使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北魏时期(AD386-534)历史文献记录进行断代考证研究,参用研究精度较高的第四纪地质实验分析资料,围绕鄂尔多斯高原景观问题按地理要素展开探讨,取得的结果是本时段内库布齐沙漠沙深,面积广大,毛乌素沙地已有风成沙丘,植被不丰,干燥气候条件下多个季节仍有雨雪冷湿天气,高原上呈现沙草并存的荒漠-荒漠草原景观,居住其上的人民在套上黄河支流发育地段务农,牧民和载畜量由北向南增多,东南缘边最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大夏国 统万城 鄂尔多斯高原 荒漠草原景观 地理要素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下载PDF
遥感与GIS技术在草地景观分类与制图中的应用——以西乌珠穆沁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庞立东 刘桂香 刘建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09,共6页
本文以西乌珠穆沁草原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与GIS技术,以TM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地形图、数字高程图等地理图件建立解译标志,提出草原区景观生态分类方法,并制作2005年西乌珠穆沁草原景观类型图。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景观分类系统具有动态开... 本文以西乌珠穆沁草原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与GIS技术,以TM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地形图、数字高程图等地理图件建立解译标志,提出草原区景观生态分类方法,并制作2005年西乌珠穆沁草原景观类型图。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景观分类系统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适用于西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系统景观类型的划分,并可以类推到其它草原区分类研究中,为今后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景观 生态分类 遥感 GIS 西乌珠穆沁
下载PDF
元上都遗址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力军 宝音陶格涛 +2 位作者 苏金华 布仁图雅 万志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06-914,共9页
草原文化遗址是草原民族文化的灵魂之一,加强对草原文化遗址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了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 草原文化遗址是草原民族文化的灵魂之一,加强对草原文化遗址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了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指标对元上都遗址区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是元上都遗址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间段内面积波动变化;2)近30年,元上都遗址草地、林地、农田之间相互转化频繁,伴随着景观指标的不断变化;3)2000–200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林地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速率最高;4)景观整体比较脆弱,越来越多样化、破碎化,但已逐渐趋于稳定;生态建设工程的大力开展以及农牧民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维持草原类型的面积和草原景观的稳定性,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遗址 遥感技术 土地利用动态 草原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