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混播草地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对轮牧的响应
1
作者 王媛 米扬 +7 位作者 郭蓉 张雨 田霞 王占军 蒋齐 俞鸿千 季波 马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3,共13页
为探究轮牧对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及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人工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T1(无芒雀麦+新麦草+紫羊茅+苜蓿+菊苣)、T2(垂穗披碱草+... 为探究轮牧对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及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人工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T1(无芒雀麦+新麦草+紫羊茅+苜蓿+菊苣)、T2(垂穗披碱草+新麦草+早熟禾+苜蓿+鹰嘴紫云英)、T3(扁穗冰草+新麦草+蒙古冰草+苜蓿)3种混播组合模式,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轮牧影响下3种人工混播草地土壤AM真菌群落差异性研究,分析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壤-AM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连续2年轮牧对植被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与轮牧第1年相比,豆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降低,但禾本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分别增加了51.16%、81.25%和33.33%。土壤AM真菌中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为优势属;与轮牧第1年相比,连续轮牧2年后,T1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较第1年显著降低了12.35%,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数较第1年分别提升了20.73%、12.80%、7.69%和31.16%(P<0.05),说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的响应更加敏感。随轮牧年限增加,T1与T2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增加,T1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连续轮牧2年后,土壤养分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的作用强度减弱,但植被群落多样性和植被群落生物量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其组成的作用强度增强;驱动AM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由土壤有效磷(p=0.006)和碱解氮(p=0.016)转变为植被群落生物量(p=0.036)。综上所述,不同类型人工混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其中以T3混播组合处理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播草地 草地生态系统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轮牧
下载PDF
保山市草地资源调查报告分析
2
作者 张缘宏 张敏 +1 位作者 郭兴 杨应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107-0111,共5页
为获取保山市最新草地资源情况,以国土“三调”划定的草地为本底,叠加遥感影像数据、草地调查监测获得基础小班,对全市五县(市、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外业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全市现状草地25974.35hm2,主要分布在隆阳区和施甸县,其中其... 为获取保山市最新草地资源情况,以国土“三调”划定的草地为本底,叠加遥感影像数据、草地调查监测获得基础小班,对全市五县(市、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外业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全市现状草地25974.35hm2,主要分布在隆阳区和施甸县,其中其他草地最多,占82.40%;全市草地类以热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为主;全市58.25%的草地属于综合功能用途类草地,且草地利用率达76.86%。此次调查数据,摸清了全市草地资源基本概况,为草地资源保护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调查 草地 草地功能 利用方式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
3
作者 李莹 刘文昊 +7 位作者 靳瑰丽 魏秀红 宫珂 马建 刘智彪 王生菊 李嘉欣 王瑾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73,共13页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探寻其草地面积增减的规律和特点,摸清影响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掌握不同草地类型面积动态变化,对该地区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探寻其草地面积增减的规律和特点,摸清影响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掌握不同草地类型面积动态变化,对该地区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1990-2020年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30年间乌鲁木齐市:1)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31%,草地净减少595.47 km^(2),主要转出为未利用地;2)不同类型草地面积均发生变化,除了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他类型均呈增加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是温性荒漠类草地,净减少787.07 km^(2),主要发生在中北部,变化最小的是高寒草原草地,净增加0.36 km^(2),主要发生在南部;3)总播种面积与大多数草地类型面积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系数在0.995~0.998。可见,1990-2020年人为因素是导致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草地面积 草地类型 时空变化 驱动力 转移矩阵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治理策略
4
作者 张大为 陈靖 +3 位作者 魏玉红 惠娜娜 郭致杰 罗进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0,共9页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33~0.157与0.133~0.317,均低于中国周年繁殖区广东、广西、云南种群的0.157~0.819与1.033~7.705;所有种群的Tajima’s D中性检验和Fu’s F检验结果均为负值,表明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经历了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四川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显著,6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基因交流。陕西略阳、陕西宁强、甘肃徽县、甘肃成县种群的有效迁入个体数和有效迁出个体数之和分别为11 860.66、11 708.65、10 878.66和10 379.32,在中国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交流过程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表明陕南汉水谷地为中国草地贪夜蛾西线北迁入侵西北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COI基因 草地贪夜蛾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草地放牧饲养要素分析
5
作者 周道玮 刘钟龄 +3 位作者 赵成振 欧阳滔滔 李强 黄迎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导草地生产和保护性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草地生产率研究方法、适宜载畜率确定标准、划区轮牧区块数计算方法及间歇休牧期和放牧期确定方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基于土壤和气候,改善草地生产和饲草质量,制定适宜载畜率,确定合理放牧方式,满足放牧牲畜最佳生长需要,并维持草地健康,实现“双赢”或“三赢”。草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技术:放牧场或割草场施肥,调整适宜的载畜率,延迟放牧及间歇休牧,确切的划区轮牧体系,放牧场和割草场等量配置,二时段饲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产率 饲草质量 载畜率 放牧方式
下载PDF
中国半干旱与干旱地区草地资源的主要类型、特征与合理利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孙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89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我国半干旱及干旱地区的草地资源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其主要特征是草地生产力地区间、年度间差异很大,且季节间极不平衡。当前由于利用不合理,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今后重点应以草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主,并创造条件培育改良草... 我国半干旱及干旱地区的草地资源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其主要特征是草地生产力地区间、年度间差异很大,且季节间极不平衡。当前由于利用不合理,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今后重点应以草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主,并创造条件培育改良草地,逐步扩大人工草地的种植面积,以保畜牧业生产稳定、优质、高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草地生产力 草地利用 人工草地 草地退化 草地植被 草甸草原 草原化荒漠 天然草地 草地面积
下载PDF
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对草地贪夜蛾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黄丽丽 刘振东 +3 位作者 赵小英 杨志刚 郭前爽 杜永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171,共9页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Z11-16:Ac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Z11-16:Ac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蛾雄蛾的暗期活动时间延后,而雌蛾的活动节律则没有变化,雌雄蛾之间产生了活动节律的时间差。同时,雌雄交配率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交配日龄则显著延迟2 d。由于交配日龄延迟,产卵量及其孵化率也相应降低。性信息素喷射时间间隔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释放滴度有显著影响,当间隔时间为5、10、20 min时,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滴度显著下降,以5 min为最低。因此,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不仅影响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定向,对雌雄蛾间化学通讯和交配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求偶 交配
下载PDF
黄河源区高寒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
8
作者 李积兰 王苑 +2 位作者 李希来 刘慧 王晓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为了解黄河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的关键地形特征,利用2019年黄河源区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高寒“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 为了解黄河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的关键地形特征,利用2019年黄河源区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高寒“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海拔为3500~4000m,且在海拔3700~3800m时退化最严重;从坡向分析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主要发生于阳坡、半阳坡,从坡度分析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主要发生于缓坡地和滩地。聚类分析发现研究区草地类型为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半阳坡重度退化草地、阳坡-滩地轻度退化草地、半阳坡轻度退化草地、湿地轻度退化草地、阴坡未退化草地等6类。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减少;同一土层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在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和阴坡轻度退化草地中最高,阳坡极度退化草地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在重度、轻度退化草地较高,湿地轻度退化草地显著最低。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全钾含量、鼠害破坏率和鼠洞数最高,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全钾含量最低,与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差异显著(P<0.05);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和阴坡轻度退化草地均无鼠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退化草地 空间分布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海南州模式”——打造江河源区草地保护与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样板
9
作者 徐世晓 +5 位作者 王循刚 赵娜 赵亮 张骞 李珊珊 何生平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海南州模式”的打造实施,将着力推动传统草地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发展转变,有效助力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草地保护 草地畜牧业 青藏高原生态 先行区 江河源区 生态保护 海南州
下载PDF
人工草地种植策略下的草原生态变化仿真
10
作者 潘理虎 刘卉 +1 位作者 闫慧敏 王博宇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人工草地种植是实现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户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途径,也是草业生产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研究人工草地种植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生态调节效果,该文以锡林郭勒草原的镶黄旗作为研究区域构建APG-ABM模型,模拟了五种... 人工草地种植是实现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户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途径,也是草业生产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研究人工草地种植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生态调节效果,该文以锡林郭勒草原的镶黄旗作为研究区域构建APG-ABM模型,模拟了五种情景下未来30年的草地发展状况,分析了牧民收入以及生态压力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未种植人工草地的情况下,牧民分别以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优先时,牧民人均收入分别在35 000元及20 000元左右,前者压力指数在[0.8,1]区间内,后者压力指数稳定在0.5以下。种植人工草地后,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70 000元及55 000元左右,压力指数前者在[0.7,0.9]内波动,后者稳定在0.2左右。将50%的草地资源保护后,牧民人均收入处于45 000~50 000元,生态压力处于0.5以下的正常水平。因此,人工草地的广泛种植能够使生态压力得到明显缓解,并且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有利于加强中国草地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生态压力 基于代理的建模与仿真 草畜平衡 经济生态协调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地昆虫学》创新性实践探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11
作者 胡桂馨 崔晓宁 刘艳君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通过分析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草地昆虫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依托校内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协同推进相关教学实验内容,探索开展草地昆虫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学... 通过分析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草地昆虫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依托校内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协同推进相关教学实验内容,探索开展草地昆虫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立足生产实际,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形成多元联动的实践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强化思政元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新农科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昆虫学 实践教学 多元联动 综合性实验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12
作者 陈卓 徐海燕 +5 位作者 殊秋丽 张婷 康国慧 朱晓鹏 潘沁芸 李羽莹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53-59,65,共8页
土壤酶活性是催化各种生化过程的基本土壤成分,可用于评估土壤质量和健康。为了解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了祁连山4种草地类型下的5种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在不同草地类型... 土壤酶活性是催化各种生化过程的基本土壤成分,可用于评估土壤质量和健康。为了解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了祁连山4种草地类型下的5种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在不同草地类型下均差异显著。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相较于高寒荒漠,土壤pH值、总磷、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含水率、有机碳、总氮、碱性磷酸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且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差异显著;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含水率、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较差的植被覆盖情况下土壤碳、氮、磷含量较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较高,同时土壤酶活性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草地类型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2000—2020年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和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
13
作者 范君 颜安 +2 位作者 李靖言 卢前成 孙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以2000—2020年Landsat NDVI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时空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人类活动2方面对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地植被覆... 以2000—2020年Landsat NDVI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时空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人类活动2方面对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看,2000—2020年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北疆地区北部生态系统更脆弱,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疆地区草地在阳坡草地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草地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地形位置指数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山地,草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相对缺水、干旱的沙漠边缘等地区。从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看,2000—2020年北疆地区各草地退化等级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主要表现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向未退化草地的转移及重度退化向轻度退化转移,表明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现象进一步好转。北疆地区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降水量是主要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NDVI 草地植被覆盖度 草地退化 时空变化 北疆地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脱登峰 卢琦 +4 位作者 却晓娥 程磊磊 杨岩岩 高攀 崔桂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2,共8页
北方草地是我国天然草地主体部分,其生态功能对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北方草地生态功能分区基础上,开展2011—2015年不同功能区内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评估,探明其现状和空间格局,... 北方草地是我国天然草地主体部分,其生态功能对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北方草地生态功能分区基础上,开展2011—2015年不同功能区内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评估,探明其现状和空间格局,为北方草地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提供评估数据,也为推进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明:(1)北方草地防风固沙能力为32.44 t hm^(-2) a^(-1),防风固沙量为89.22亿t/a。半干旱草原区防风固沙能力和固沙量最大,分别为68.76 t hm^(-2) a^(-1)和29.16亿t/a,其固沙量占北方草地固沙总量的32.68%。(2)北方草地土壤保持能力为124.5 t hm^(-2) a^(-1),土壤保持量为243.59亿t/a。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较大,暖性灌草丛区土壤保持能力最大,为431.52 t hm^(-2) a^(-1);高寒草甸区土壤保持量最多,为105.36亿t/a,占北方草地土壤保持总量的43.19%。(3)北方草地水源涵养能力为93.03 m^(3) hm^(-2) a^(-1),水源涵养量为288.98亿m^(3)/a。高寒草甸区和高寒草原区水源涵养能力较大,分别为211.09 m^(3) hm^(-2) a^(-1)和118.04 m^(3) hm^(-2) a^(-1)。两个区域的水源涵养量也较多,分别为125.36亿m^(3)/a和72.13亿m^(3)/a,合占北方草地水源涵养总量的68.34%。整体上,北方半干旱草原区、暖性灌草丛区、高寒草甸区和高寒草原区对发挥我国草地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多功能效益、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功能评估 空间格局 北方地区
下载PDF
湖南52县草地资源的类型、等级及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虎成 王贤芳 +2 位作者 周清 闫景彩 揭雨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103,共13页
经过40年的发展,湖南省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草地调查的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草地资源现状,要科学地配置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首先需要摸清草地资源的家底。2018年项目组选择湖南52个县进行了草... 经过40年的发展,湖南省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草地调查的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草地资源现状,要科学地配置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首先需要摸清草地资源的家底。2018年项目组选择湖南52个县进行了草地清查,共设置3030个样地,调查每个样地的经纬度、海拔、坡向、坡位、草地类型、草地等级、盖度、草地产量、石漠化、退化、草地利用情况等。结果表明:52县中,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草地类,即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其中热性灌草丛样地数最大,占78.44%;其次是低地草甸类,占16.63%;暖性灌草丛和山地草甸类都较少,合计占4.93%。4个草地类包含了35个草地型,其中F05(白茅)、G01(芦苇)和G02(芦苇、藨草)草地型占比较大。天然草地处于海拔300 m以下的占94.47%,处于300~800 m的占4.54%,而海拔高于800 m的占0.99%。有76.83%的草地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有71.10%的草地分布在坡中部以上,有14.58%的草地位于河流、湖泊、水库和坑塘的滩涂地。天然草地以Ⅲ等草地为主,占76.15%;天然草地分为8级,1级草地最多,占全体天然草地样地数57.68%。草地利用率低,有67.78%的草地未利用。草地干草产量均较高,干草产量为1000~5000 kg·hm^(-2)的占42.78%,干草产量为5000~20000 kg·hm^(-2)的占41.40%,干草产量大于20000 kg·hm^(-2)有11.9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天然草地覆盖情况总体良好,平均覆盖度为81.53%。94.38%的草地样地无石漠化问题,石漠化区域集中分布在湘西武陵山片区、湘中衡邵盆地,以及湘南郴州、永州两市。草地退化面积约为12.73%,邵阳、永州、湘西、郴州、娄底、张家界和衡阳等7个市州存在草地退化问题。本次清查为湖南省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草地资源 草地类型 草地等级 利用现状
下载PDF
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雷会义 梁燕 +2 位作者 李龙兴 何仕荣 余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2017-2018年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类型、等级与利用现状,为其天然草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和紫云县具有代表性天然草地调查样地327个,调查分析2017-... 【目的】探明2017-2018年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类型、等级与利用现状,为其天然草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和紫云县具有代表性天然草地调查样地327个,调查分析2017-2018年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类型、等级与利用现状。【结果】安顺市天然草地总体上呈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盘江流域和打帮河流域的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寨周围和山坡脊岭上,天然草地类型有暖性灌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4个大类23个草地型,以热性灌草丛类草地面积最大,为6.26万hm^(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7.16%;暖性灌草丛类草地其次,为969 hm^(2),占1.50%;山地草甸类草地居第三,为778 hm^(2),占1.21%;低地草甸类草地最少,仅81.1 hm^(2),仅占0.13%。全市天然草地植被盖度为67.84%,各区(县)为63.12%~75.38%,依次为西秀区>平坝区>镇宁县>紫云县>普定县>关岭县;草层高度为40.53 cm,各区(县)为35.01~49.40 cm,依次为紫云县>平坝区>镇宁县>西秀区>普定县>关岭县;可食牧草干草产量为2553.24 kg/hm^(2),各区(县)为2118.13~2934.41 kg/hm^(2),依次为紫云县>关岭县>镇宁县>平坝区>西秀区>普定县。天然草地牧草质量大部分为Ⅲ等2~4级,占73.09%,天然草地资源综合评定为“中质中产”草地。【结论】安顺市天然草地总体呈零星分布,草地类型有暖性灌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4个大类,Ⅲ等草地占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的主导地位,Ⅲ等2~4级草地占73.09%,综合评定为“中质中产”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草地分布 草地 草地 草地评价 安顺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分析
17
作者 张学民 姜丽丽 +4 位作者 苏德荣 汪诗平 斯确多吉 李耀明 周华坤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草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则离不开人工草地。畜牧业是西藏自治区支柱产业之一,但天然草地面临超载过牧、退化沙化、生物量低、与家畜时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限制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人工草地由于增加了劳动、技术、资金...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草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则离不开人工草地。畜牧业是西藏自治区支柱产业之一,但天然草地面临超载过牧、退化沙化、生物量低、与家畜时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限制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人工草地由于增加了劳动、技术、资金要素的投入,使牧草产量增加,品质提高,缓解了高寒牧区牧草时空分布不平衡问题,是促进西藏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西藏人工草地发展历史出发,系统归纳西藏人工草地的面积变化、产量情况和栽培牧草品种,分析了限制西藏发展人工草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西藏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工草地 畜牧业
下载PDF
林下菊苣草地放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苏晗 孟林 +3 位作者 郭玉霞 郑明利 毛培春 田小霞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目的】比较分析林下菊苣草地放养与传统笼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相近的10周龄北京油鸡母鸡随机分为3组:传统笼养的对照组(CK)和林下菊苣草地放养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00只/667 m^(2... 【目的】比较分析林下菊苣草地放养与传统笼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相近的10周龄北京油鸡母鸡随机分为3组:传统笼养的对照组(CK)和林下菊苣草地放养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00只/667 m^(2)(T1)和120只/667 m^(2)(T2),采用草地放养与精料补饲相结合的方式,正试期95 d。试验结束后测定油鸡屠体性能和蛋肉品质,采集翅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液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相关指标。【结果】与CK组相比,T1和T2组的全净膛率分别提高21.0%和21.6%(P<0.05);胸肌必需氨基酸、胸肌肌苷酸(0.05<P<0.01)和蛋黄色泽、蛋黄重(P<0.05)等主要蛋肉品质指标均有提高趋势;血液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代谢指标均有降低趋势(0.05<P<0.1);T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免疫指标亦有提高趋势(0.05<P<0.1)。与CK组相比,T1组的蛋重、蛋黄色泽和蛋黄重分别提高25.34%、38.3%和53.2%(P<0.05)。此外,与T2组相比,T1组胸肌粗灰分含量提高4.9%(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8%和7.8%(P<0.05),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25.9%(P<0.05);鸡蛋蛋白高度提高55.5%、蛋黄色泽提高27.9%、蛋黄重提高40.6%(P<0.05)。【结论】林下菊苣草地放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均有积极影响,其中T1组改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草地放养 北京油鸡 蛋肉品质 脂质代谢 免疫性能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19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4 位作者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