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重参数化的复杂背景下天然草地植物图像轻量级分类识别方法
1
作者 王亚鹏 曹姗姗 +1 位作者 李全胜 孙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野外环境下天然草地植物种类的准确快速识别对草地资源调查、科学实验和教学科普等应用场景至关重要,目前多采用人工现场判别等方式,耗时耗力且受限于专家经验。以新疆干旱区天然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复杂背景下的整株天然草地... 野外环境下天然草地植物种类的准确快速识别对草地资源调查、科学实验和教学科普等应用场景至关重要,目前多采用人工现场判别等方式,耗时耗力且受限于专家经验。以新疆干旱区天然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复杂背景下的整株天然草地植物图像数据集。引入非对称卷积并结合结构重参数化方法优化RepVGG网络,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兼顾识别精度、并行度和效率的自然复杂背景下天然草地植物图像轻量级分类识别模型(RepVGG_ACB),并与主流的经典网络模型(VGG系列和ResNet系列)以及轻量级模型(MobileNetV2和ShuffleNetV2)的识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结构重参数化的RepVGG_ACB系列模型A0_ACB、A1_ACB和B0_ACB对天然草地植物的识别准确率为90.7%、92.4%和95.6%,模型有效且识别效果显著。(2)优化后的RepVGG_ACB网络在训练阶段采用多分支结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9%~4.2%,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在推理阶段采用并行度更高的单路结构,减少了FLOPs和参数量,降低了模型复杂度。(3)与经典网络模型相比,在准确率相当的情况下推理速度提升了1.3~3倍;与轻量级模型相比,推理速度虽略不及但准确率提高了2.1%~3.2%。结果表明:RepVGG_ACB系列网络在识别精度、并行度和效率方面取得均衡,具有其他网络所不具备的优势,可应用于无人机机载传感器网络或智能手持终端等边缘计算环境,为野外植物自动化高精度智能分类识别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分类 自然复杂背景 植物图像识别 结构重参数化 轻量级网络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的菌根与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影响的分析
2
作者 韦文敬 石兆勇 +2 位作者 张梦歌 杨爽 杨文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114,共11页
为了探究菌根状态和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对横跨4大洲的27个全球分布的草地站点进行施肥处理,包括对照及氮(N)、磷(P)、钾(K)的全因子组合,在添加养分3~4年后测定每个地块优势物种的叶片N、P、K含量和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 为了探究菌根状态和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对横跨4大洲的27个全球分布的草地站点进行施肥处理,包括对照及氮(N)、磷(P)、钾(K)的全因子组合,在添加养分3~4年后测定每个地块优势物种的叶片N、P、K含量和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并根据已发表文献确定了植物的菌根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势物种的构成,将草地植物分为禾本科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进一步分析两种植物类群对不同菌根状态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菌根状态是影响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非确定菌根(non-obligately mycorrhizal,NOM)植物的叶片养分含量显著高于确定形成菌根(obligately mycorrhizal,OM)的植物;对于非禾本科和草地植物而言,OM植物和NOM植物的叶片性状同样表现出差异性,但总体并不显著。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其叶片N、P、K含量,对SLA的影响较小。路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叶片养分含量与施肥呈显著正相关,SLA与施肥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草地OM和NOM植物的叶片性状均受到气候因素和处理年限的显著影响。综上,菌根状态显著影响禾本科植物的叶片性状,施肥显著提高草地植物叶片养分含量,气候因素和处理年限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同样值得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状态 叶片性状 施肥 草地植物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蔡晓布 钱成 +2 位作者 彭岳林 冯固 盖京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9-864,共6页
对西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建群种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之间无相关性;不同海拔条件下温度、降水量等的显著变化对草地植物AM真菌的发育和侵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质地对AM真菌的影... 对西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建群种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之间无相关性;不同海拔条件下温度、降水量等的显著变化对草地植物AM真菌的发育和侵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质地对AM真菌的影响亦较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孢子密度随土壤pH、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分别呈显著增加(r=0.5319,n=20)和下降趋势(r=-0.1973,n=20),菌根侵染率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间则分别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和正相关;高磷土壤环境对AM真菌的产孢和侵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适AM真菌发育和产孢的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范围分别为8.0~8.7、3.8~4.8g·kg和7.8~10.1mg·kg-1;中度特别是重度退化草地对AM真菌的繁殖和侵染均具有不利影响,适度放牧对AM真菌关键种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AM真菌对沙生苔草、矮生嵩草和扁穗莎草根系均具有良好的侵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草地植物 环境因子 西藏高原
下载PDF
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樊江文 钟华平 +2 位作者 杜占池 韩彬 梁飚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对草地植物竞争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目前常见的植物竞争模型和竞争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在草地植物竞争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草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光照、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 对草地植物竞争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目前常见的植物竞争模型和竞争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在草地植物竞争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草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光照、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与植物竞争的关系以及植物组织构件的竞争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 竞争 综述
下载PDF
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植物高度的异质性变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德利 滕星 +1 位作者 王涌鑫 程志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通过对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主要植物的高度异质性受奶牛放牧率的影响,以及高度异质性的季节动态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黑麦草等禾草占优势的人工草地上,每次放牧前后草地植物的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  通过对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主要植物的高度异质性受奶牛放牧率的影响,以及高度异质性的季节动态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黑麦草等禾草占优势的人工草地上,每次放牧前后草地植物的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从草地植被总体看,放牧使草地植物高度的异质性提高;2)草地植物的高度异质性特征与家畜的放牧率密切相关,高放牧率条件下,由于奶牛对植物的采食选择性的降低,黑麦草与白三叶的高度异质性较低,相反在低放牧率条件下,它们的高度异质性较高;3)草地植物高度的异质性存在着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对任何一种植物,高度异质性在生长季中期达到最高,生长初期全都大于生长后期.本实验有关植物高度异质性的分析对于草地与放牧管理具有实用价值,即通过控制或调整草地高度异质性易变区对应的放牧率,可能实现对草地的均衡与最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 高度异质性 放牧率 奶牛 人工草地 受控放牧实验 放牧生态学
下载PDF
施氮对几种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6
6
作者 祁瑜 黄永梅 +2 位作者 王艳 赵杰 张景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121-5129,共9页
为了研究施氮对不同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以及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对氮素的响应,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站,以4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L.)、羊草(Leymuschin... 为了研究施氮对不同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以及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对氮素的响应,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站,以4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L.)、羊草(Leymuschinensis T.)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 L.)为材料,进行了3种氮素水平[对照、中氮(30 gN/m2)和高氮(60 gN/m2)]的盆栽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了4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积累,紫花苜蓿在中氮水平地上生物量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4.8%,高丹草、羊草、小叶锦鸡儿在高氮水平地上生物量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5.6%、39.3%和72.2%。4种植物在中氮水平地下生物量最大,而细根(直径≤2mm)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减少。羊草根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显著降低了4种植物的根冠比,紫花苜蓿的根冠比在中氮水平时最小,为1.62,高丹草、羊草、小叶锦鸡儿的根冠比在高氮水平时最小,分别为0.57、1.02和0.41。随施氮量的增加,植物地下部分特别是细根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地上部分分配比例显著增加。不同植物对施氮水平的响应不同,相比豆科植物,施氮显著促进禾本科植物生物量积累,并使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草地植物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蔡晓布 冯固 +1 位作者 钱成 盖京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72,共10页
采用三室隔网装置,就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cte对2种高山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对草地植物的侵染和生长均具显著效应,植株地上部、根系干物重以及含磷量、... 采用三室隔网装置,就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cte对2种高山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对草地植物的侵染和生长均具显著效应,植株地上部、根系干物重以及含磷量、吸磷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株吸磷的贡献率达47.8%-69.5%。其中,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分别对穗序剪股颖、紫羊毛吸收土壤磷索更具促进作用。(2)各接种处理中室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边室土壤,但边室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是细菌、真菌的平均增幅均远高于中室土壤,表明菌根际、菌丝际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差异趋于明显缩小,微生物区系构成得以平衡与改善;解磷细菌(芽孢杆菌)亦呈同一趋势。(3)2—1 mm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构成中占有绝对比重,菌根菌丝对距根表不同距离处2—1 mm团聚体形成的贡献率均在70%以上,但距根表2—4cm处菌根菌丝贡献率明显低于0-2、4-6cm处,并未表现出随菌丝密度增加而提高的趋势;5—2mm水稳性团聚体仅距根表较远处有少量形成(菌丝贡献率达100%),0-2、2—4cm处则未见分布。(4)同一、不同AM真菌对不同或同一草地植物的侵染及所产生的菌根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穗序剪股颖各接种处理普遍优于紫羊毛,紫羊毛+Glomus mosseae、穗序剪股颖+Glomus intraradices优于同组其他接种处理的趋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草地植物 菌根效应 土壤微生物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草地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金花 潘浩文 王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52-355,共4页
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克隆繁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营养繁殖方式。本文综述了草地种子植物的生殖分配及生殖投资,克隆生长以及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群繁殖的影响。植物种群生物量、能量和养分生殖分配是植物种群生殖分配... 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克隆繁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营养繁殖方式。本文综述了草地种子植物的生殖分配及生殖投资,克隆生长以及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群繁殖的影响。植物种群生物量、能量和养分生殖分配是植物种群生殖分配的重要内容,不同植物在结实期营养元素及能量的配置上有着显著的区别,这可能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殖对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在种群水平上,中等强度以上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植物的克隆生长,但有性生殖减弱。草原植物发达的营养繁殖或克隆生长方式是对放牧的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对策 克隆生长 放牧 草地植物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蔡晓布 彭岳林 +1 位作者 钱成 冯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26,共5页
于西藏高原中部地区就土壤因子对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强度无相关性;土壤质地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壤类型,壤土、粉砂土中AM真菌对植物根系的侵染率高于砂壤土;土壤pH... 于西藏高原中部地区就土壤因子对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强度无相关性;土壤质地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壤类型,壤土、粉砂土中AM真菌对植物根系的侵染率高于砂壤土;土壤pH与植物根固土壤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正相关,与菌根侵染强度则呈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AM真菌孢子密度呈负相关,菌根侵染效果则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高磷土壤环境对AM真菌产孢和侵染均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植物菌根侵染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而呈显著下降;AM真菌对莎草科植物矮生嵩草、扁穗莎草根系具有良好的侵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西藏高原 草地植物 AM真菌
下载PDF
基于WebGIS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琦 胡业翠 王其兵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1340,共10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东北草地面积骤减,濒危珍稀植物种类增多,草地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草地植物资源大数据,多格式,难共享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平台开发环境为MyEclipse2014,系统环境为Microso...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东北草地面积骤减,濒危珍稀植物种类增多,草地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草地植物资源大数据,多格式,难共享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平台开发环境为MyEclipse2014,系统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7,编程语言为Java,依托WebGIS技术,以强大的空间数据服务为基础,运用ArcServer提供的成熟地图服务,详细设计了平台功能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在优秀的前端开发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平台提供了专题地图制作的功能,开发了属性查询、数据分析、专题应用、系统管理和更新与维护五大应用模块,实现了草地植物资源在时空上的统计分析、畜牧承载力和草地质量等专题应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东北 草地植物 ArcServer JAVA
下载PDF
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宏 刘洋 +2 位作者 蔡化 张鹤山 王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45-8947,共3页
对当前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方法、模型和竞争系数进行了简要说明,对影响草地植物竞争的因素如温度、养分、水分、光照、刈割和植物构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草地植物 竞争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碳、氮同位素技术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喜明 王媛 +2 位作者 马丽娜 尚占环 郭瑞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概述了碳、氮同位素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评价了新型的同位素应用技术,如同位素探针、同位素包膜技术、同位素复合标记技术、同位素生态建模等。并提出加强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环境变化检测、草地退化与恢复过程、草地... 概述了碳、氮同位素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评价了新型的同位素应用技术,如同位素探针、同位素包膜技术、同位素复合标记技术、同位素生态建模等。并提出加强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环境变化检测、草地退化与恢复过程、草地植物进化演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营养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草地环境 物种进化 草地管理
下载PDF
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草地植物资源调查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福锦 吴文荣 +5 位作者 钟声 付春明 李乔仙 王馨 杨国荣 黄必志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云南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草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草地植物37科119属143种。其中,人工种植牧草2科7属10种,野生植物37科114属133种。经多年的放牧演替,人工草地以东非狼尾草—白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白三叶两种草地型为主,... 对云南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草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草地植物37科119属143种。其中,人工种植牧草2科7属10种,野生植物37科114属133种。经多年的放牧演替,人工草地以东非狼尾草—白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白三叶两种草地型为主,草地植被盖度达95%以上,鲜草产量24-32 t/hm2,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天然草地包括草丛草地和灌草丛草地2个类型。草丛草地形成了以鼠尾粟+毛花雀稗、知风草+刺芒野古草2种类型为主,植被盖度75%-85%,鲜草产量9-12 t/hm2,牧草品质中等,为较好的天然放牧草地。灌草丛草地以地盘松—扭黄茅型和川梨—白茅型草地为主,植被盖度65%-75%,鲜草产量5-9 t/hm2,牧草品质和适口性均较差,采食率较低。利用不同放牧家畜采食习性的差异,肉牛放牧系统中引入山羊等家畜充分利用草地植物,是有效提高放牧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资源 调查 利用 研究
下载PDF
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非破坏性估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玉勋 李建东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羊草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存在良好的复相关关系(R=0.9316),所获多元回归方程可用于该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估测。通过对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群落植冠红光(0.63-0.69μm)和近红外辐射(0.76-0.90μm)反射率实测数... 羊草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存在良好的复相关关系(R=0.9316),所获多元回归方程可用于该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估测。通过对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群落植冠红光(0.63-0.69μm)和近红外辐射(0.76-0.90μm)反射率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些群落的光谱反射率比IR、IR/R和VI与地上生物量呈高度的指数相关关系,其中由VI和IR/R所获各群落不同生长时期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的估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群落 地上生物量 估测方法
下载PDF
影响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分布的环境因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岳林 蔡晓布 +1 位作者 薛会英 张永清 《农业网络信息》 2006年第6期155-157,162,共4页
就环境因子对西藏高原中部地区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中AM真菌孢子密度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草甸土>高寒草甸土的趋势;土壤质地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壤类型,轻砂... 就环境因子对西藏高原中部地区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中AM真菌孢子密度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草甸土>高寒草甸土的趋势;土壤质地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壤类型,轻砂土植物根围土壤孢子密度最高平均达55个/100g土;土壤pH(6.0~8.7)与植物根围土壤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n=17)和正相关(r=0.28,n=17),与菌根侵染强度和植物根系丛枝丰度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土壤有机质与AM真菌孢子密度呈负相关(r=﹣0.4,n=17);土壤有效磷含量在7.8~10.1mgkg-1范围时,各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在52~94个/100g土之间;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时,孢子密度则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强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草地植物 环境因子 西藏高原
下载PDF
草地植物根系类型划分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立群 陈世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1-13,共3页
正确划分草地植物根系类型,是草地植物根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现行草地植物根系类型划分原则中容易引起质疑的相关问题。提出应以植株成龄期的根系形态解剖特征为标准,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相关性,形成适用于科学研究... 正确划分草地植物根系类型,是草地植物根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现行草地植物根系类型划分原则中容易引起质疑的相关问题。提出应以植株成龄期的根系形态解剖特征为标准,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相关性,形成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 植物根系类型 植株成龄期 形态解剖特征 理论体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藏北高寒草原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娜 贾钧彦 蔡晓布 《西藏科技》 2008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研究以西藏高原最为重要的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地理与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对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强度、丛枝丰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西藏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草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的理论研究与实... 本研究以西藏高原最为重要的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地理与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对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强度、丛枝丰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西藏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草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草地植物 环境因子 藏北高原
下载PDF
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分类研究概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6-69,共4页
通过对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分类研究的对象、性质、作用和目的讨论,提出了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分类的依据、理论基础、原则、方法和系统,简述了分类研究的历史和前景。
关键词 草地植物 经济类群 分类研究 草地资源 牧草
下载PDF
放牧与草地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6
19
作者 彭祺 王宁 张锦俊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6-79,96,共5页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 ,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 ,并且...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 ,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 ,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 ,提高草地产量 .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 ,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草地植物 放牧强度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生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树晶 郑群英 +1 位作者 干友民 泽柏 《草业与畜牧》 2016年第3期1-4,17,共5页
放牧是草地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方式。草地植被的群落特征,如盖度、高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Shannon-weiner指数)、丰富度(Richness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等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并在轻度或适度放牧的条件... 放牧是草地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方式。草地植被的群落特征,如盖度、高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Shannon-weiner指数)、丰富度(Richness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等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并在轻度或适度放牧的条件下达到最优化,符合Connell等提出的"中度干扰假说"的发展规律,而草地植物通过调解资源的重新分配、光合作用和渗透、内源激素等方式,促进植物降低高度、改变生殖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内含物质和抗逆激素,增加对采食的耐受性,以提高种群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形成对放牧压力的进化对策,以保证种群的延续。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土壤及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背景下,草地植被的生理变化与群落特征之间的变化关系产生差异。因此,关于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的生理指标与植被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草地植物 生理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