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仑山北坡两种优势荒漠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
1
作者 张元梅 孙桂丽 +3 位作者 鲁艳 李利 张志浩 张栋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2,共9页
构建数学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中昆仑山北坡山前荒漠带常见的两种荒漠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采集植株,分别以株高(H)、冠幅面积(S)、植株体积(V... 构建数学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中昆仑山北坡山前荒漠带常见的两种荒漠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采集植株,分别以株高(H)、冠幅面积(S)、植株体积(V)为自变量,植株地上生物量(W_(1))、地下生物量(W_(2))、全株生物量(W_(3))为因变量,建立函数模型,选取决定系数(R^(2))、估计标准差(SEE)、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值)为评价指标,以P<0.001为前提,选取R^(2)尽量大、SEE尽量小的模型为红砂和合头草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红砂和合头草的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均为二次函数模型,合头草全株最优预测模型为一次函数模型除外。红砂植株体积(V)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R^(2)为0.820~0.920。合头草冠幅面积(S)与生物量相关性最高,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R^(2)为0.935~0.973。红砂和合头草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均通过(P<0.001)显著性检验,拟合率在84.1%~95.6%之间,可用于生物量估算,本研究为预测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和评价碳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生物量 预测模型 昆仑山
下载PDF
3种荒漠灌木的用水策略及相关的叶片生理表现 被引量:52
2
作者 许皓 李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09-1316,共8页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的3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对象,跟踪自然降雨过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3005植物水分压力室测定...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的3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对象,跟踪自然降雨过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3005植物水分压力室测定光合作用和叶水势的变化,以研究浅层土壤水分条件改变对荒漠灌木主要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并在原始生境中将植株根系完整地深挖取出,进行根系形态结构调查,以确定此3种灌木根系功能型与用水策略。当浅层土壤分别处在水分充足及匮缺的条件下时,测定3种灌木的光合作用响应曲线和日过程曲线,以及黎明前和正午叶水势,结果表明: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变化时,3种灌木的光合能力均没有显著改变;多枝柽柳的叶水势亦没有明显波动;而梭梭和琵琶柴的叶水势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两种功能型根中,多枝柽柳为深根型,生存和生理活动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地下水;而梭梭和琵琶柴为非深根型植物,主要水源是降水形成的浅层土壤水,其用水策略是根据水分条件有效调节根系和冠层生长,从而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即荒漠灌木在长期适应的过程中,已形成不同的根系功能型和用水策略;叶水势对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的种间差异性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同时,此3种荒漠灌木通过不同的个体适应策略都能够实现水分平衡和碳收支的有效调节,这主要体现为浅层土壤水分条件变化时光合响应的种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用水策略 光合作用 叶水势 根系功能型 适应策略
下载PDF
三种荒漠灌木根系的构形特征与叶性因子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49
3
作者 蒋礼学 李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8-1124,共7页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荒漠的三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梭梭和琵琶柴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调查其根系构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同时测定其比叶面积(SLA),比叶重(LM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结果...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荒漠的三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梭梭和琵琶柴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调查其根系构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同时测定其比叶面积(SLA),比叶重(LM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结果表明,三种荒漠灌木的根系分属不同的功能型,多枝柽柳是深根潜水性植物,琵琶柴是浅根性植物,而梭梭介于两者之间。而且,三种荒漠灌木随着根系分布的由深到浅,即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在叶性因子方面做了一定的适应性调整。这些事实表明,在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生境中,根系构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灌木的叶性策略。同时研究表明,荒漠灌木在抗旱和生长之间存在相对平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根系构型特征 叶性因子 干旱 适应性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灌木根际解磷菌多样性及其解磷和产铁载体能力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建宇 李蘅 +1 位作者 杨鸿儒 贾丽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14-2721,共8页
为深入挖掘解磷菌资源,采用无机磷和有机磷培养基对内蒙古荒漠灌木根际解磷菌(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PSB)进行分离筛选,以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分析PSB的分类地位;采用钼锑钪比色法和钒钼比色法分别测定菌株的解无机磷和有... 为深入挖掘解磷菌资源,采用无机磷和有机磷培养基对内蒙古荒漠灌木根际解磷菌(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PSB)进行分离筛选,以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分析PSB的分类地位;采用钼锑钪比色法和钒钼比色法分别测定菌株的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采用铬天青S(CAS)蓝色平板法筛选可产铁载体的菌株,根据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产铁载体能力.结果表明:从荒漠灌木根部共分离到62株解磷细菌,分属6纲和21属,其中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32.26%)为最优势菌纲,芽孢杆菌属(Bacillus,17.74%)为最优势菌属;其中23株菌可以使PVK培养基变色,解无机磷能力较强,为4.2~33.99 g/mL;32株菌可在有机磷培养基上生长,其解有机磷能力为0.30~191.03 IU;有22株菌具有产铁载体能力,其铁载体的相对含量(A_(s)/A_(r))范围为0.47~0.99.研究显示:内蒙古荒漠灌木根际PSB类群多样,且不同灌木间PSB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含有多种较高解有机磷能力和产铁载体能力的PSB菌株是多种植物根际促生菌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根际解磷菌 解磷能力 产铁载体能力
下载PDF
濒危荒漠灌木四合木的种群更新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兴富 方苏 +2 位作者 杜茜 雷茜 周立彪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四合木的种子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适应性以及克隆分株特性与其种群更新...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四合木的种子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适应性以及克隆分株特性与其种群更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四合木的种群更新与保护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四合木 种群更新 保护策略 适应性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灌木适应多样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和 斯琴高娃 +1 位作者 娜仁花 高润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1,共5页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灌木叶的形态类型、果实类型、水分生态型进行统计,并且对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沙(Reaumuria soonorica)、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膜果麻...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灌木叶的形态类型、果实类型、水分生态型进行统计,并且对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沙(Reaumuria soonorica)、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etina)等灌木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拉善荒漠灌木叶的形态类型以正常叶为主,占72.29%,变态叶次之,占27.74%(其中膜质叶占7.43%,肉质叶占10.81%,针刺叶占9.5%)。在11种果实类型中,以蒴果、瘦果居多,分别占17.6%和19.6%。其次为胞果、蓇葖果、浆果,分别占10.1%、9.5%、9.5%。在水分生态型中,以旱生灌木为主,占37.2%;其次为中生和强旱生灌木,分别占2.3%和16.9%。灌木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沙冬青对水的响应慢,敏感程度低。梭梭对水的响应快,敏感程度高。红沙、阿拉善沙拐枣、膜果麻黄对水的敏感程度介于沙冬青和梭梭之间。由此可见,阿拉善荒漠灌木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为:叶为膜质叶、肉质叶、针刺叶;果实以干果为主;水分生态型以旱生为主,灌木种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方式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荒漠灌木 适应多样性 种子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类群及其解磷和产铁载体能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建宇 郭慧琴 +2 位作者 贾丽娟 杨鸿儒 冯福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0-264,共5页
旨在揭示内蒙古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类群,为认识和利用荒漠植物内生促生菌提供基础。用无机磷、有机磷培养基分离筛选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解磷菌的菌群结构;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菌株的解无机磷能力;用钒钼比色法测... 旨在揭示内蒙古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类群,为认识和利用荒漠植物内生促生菌提供基础。用无机磷、有机磷培养基分离筛选荒漠灌木内生解磷菌;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解磷菌的菌群结构;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菌株的解无机磷能力;用钒钼比色法测定菌株的解有机磷能力;通过铬天青S(CAS)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结果表明,从荒漠灌木根部共分离得到12株解磷细菌,分属于4纲7属,其中芽孢杆菌纲(Bacilli,41.67%)为最优势菌纲,芽孢杆菌属(Bacillus,41.67%)为最优势菌属;8株菌可以使无机磷培养基(PVK培养基)变色,解无机磷能力较强,达5.32~23.99μg/mL;这8株菌中有6株菌可在有机磷培养基上生长,其解有机磷能力为2.01~96.15μg/mL;有5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其产铁载体的相对含量(A_(s)/A^(r))范围为0.47~0.87。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内蒙古荒漠灌木植物内生解磷细菌类群多样,可作为多种植物内生促生菌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内生解磷菌 解磷能力 产铁载体能力 芽孢杆菌
下载PDF
我国珍稀荒漠灌木半日花的适宜气候生态引种区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新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9,共4页
我国珍稀荒漠灌木半日花的适宜气候生态引种区的研究李新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StudyofClimaticSuitableEcotopesforIntroductionofChineseRare... 我国珍稀荒漠灌木半日花的适宜气候生态引种区的研究李新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StudyofClimaticSuitableEcotopesforIntroductionofChineseRareDesertificShrub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花 荒漠灌木 半日花 气候生态 引种区
下载PDF
热平衡茎流计在荒漠灌木植物耗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金红喜 刘左军 +3 位作者 王继和 徐先英 唐进年 张盹明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6期9-13,共5页
首先对茎流热平衡技术测定植株茎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4种干旱沙区常见造林灌木的日耗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同时观测的气象因子的分析,揭示植物耗水与太阳辐射、气温和大气湿度等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在西北干旱... 首先对茎流热平衡技术测定植株茎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4种干旱沙区常见造林灌木的日耗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同时观测的气象因子的分析,揭示植物耗水与太阳辐射、气温和大气湿度等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在西北干旱沙区,预测这4种植物蒸腾耗水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式热平衡茎流计 荒漠灌木植物 蒸腾耗水 干旱沙区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灌木果实类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庞立东 王天玺 +1 位作者 刘新霞 高润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对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21科44属82种灌木果实类型、形态、大小及扩散器进行了计测。结果显示,阿拉善荒漠灌木果实中,干果占果实类型的91.5%,居优势地位;肉果仅占果实类型的8.5%。干果中,裂果占34.1%,闭果占65.9%。阿拉善荒漠... 本文对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21科44属82种灌木果实类型、形态、大小及扩散器进行了计测。结果显示,阿拉善荒漠灌木果实中,干果占果实类型的91.5%,居优势地位;肉果仅占果实类型的8.5%。干果中,裂果占34.1%,闭果占65.9%。阿拉善荒漠灌木中果实形态以卵形、倒卵形、椭圆形、近球形和矩圆形为主,分别占果实形态的28.05%、9.75%、10.97%、8.54%、8.54%。阿拉善荒漠灌木果实中,36.58%的果实千粒重小于3g,且其形状近球形,67.1%的果实具有扩散器。以上结果表明:一方面,阿拉善荒漠灌木果实类型对荒漠环境的适应具有趋同性,表现为果实类型以干果为主,而且大部分果实具有扩散器,这有利于果实在风力作用下传播;另一方面,阿拉善荒漠灌木果实类型又表现出对荒漠环境适应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果实类型、果实形态、果实大小的多样性。不同的果实类型对阿拉善荒漠植被的更新起不同的生态作用,保证了阿拉善荒漠植被的多样性,从而为荒漠灌木生态位的分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荒漠灌木 果实 适应多样性
下载PDF
利用智能手机图像无损快速估测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以梭梭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洋洋 孙伟 +1 位作者 贾永倩 石洪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1-174,共4页
荒漠灌木是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至关重要,但野外测量难度较大。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区域内的荒漠灌木梭梭为例,利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拍照并获取梭梭高度(H)、侧面宽度(D)、侧面像元面积(S)等参数,建立基... 荒漠灌木是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至关重要,但野外测量难度较大。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区域内的荒漠灌木梭梭为例,利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拍照并获取梭梭高度(H)、侧面宽度(D)、侧面像元面积(S)等参数,建立基于这些参数组合的梭梭地上生物量拟合方程。结果表明,侧面像元面积(S)与梭梭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密切相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49。经检验,以梭梭灌木侧面照相面积(S)、侧面宽度(D)等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可用来快速估测灌木地上生物量,这为无损快速估测灌木地上生物量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生物量 数码相机 无损估测 荒漠灌木 地上生物量 野外调查 信息获取效率
下载PDF
干旱环境3种荒漠灌木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 被引量:8
12
作者 靳川 查天山 +4 位作者 贾昕 田赟 周文君 杨双宝 郭子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80,共9页
【目的】研究荒漠植物生理特征对自然环境波动下的响应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沙柳和杨柴3种荒漠灌木优势物种在春季干旱环境下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目的】研究荒漠植物生理特征对自然环境波动下的响应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沙柳和杨柴3种荒漠灌木优势物种在春季干旱环境下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旨在探讨荒漠灌木在干旱环境下PSII的光合生理状态以及其保护调节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0.08 m^3/m^3),3种荒漠灌木Fv/Fm、ΦPSII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P<0.01),沙柳Fv/Fm显著低于油蒿并且显著高于杨柴(P<0.01),杨柴ΦPSII显著低于油蒿和沙柳(P<0.01)。3种荒漠灌木ΦPSII和NPQ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且PAR、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对ΦPSII和NPQ均有影响。研究发现3种荒漠灌木PSII表现出不同受胁程度,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增加热耗散比例来抵御干旱下的环境胁迫。油蒿Fv/Fm能通过自身调节恢复到适宜状态值(约0.75),认为其反应中心损伤具有可恢复性。杨柴热耗散的光保护响应机制的敏感性较高,认为其受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大。【结论】综上得出油蒿可以作为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沙柳其次,杨柴不建议考虑。可见由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表征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可以充分体现荒漠灌木对环境波动的响应策略,可以作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 叶绿素荧光 干旱 荒漠灌木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数据荒漠灌木覆盖度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万新 李锦荣 +4 位作者 司前程 王茹 罗祥英 杨锋 李映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182,189,共9页
为了提高荒漠植被的提取精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东岸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见光波段荒漠灌木的光谱特性,从指数、阈值方法、影像分辨率角度,对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归一化绿... 为了提高荒漠植被的提取精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东岸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见光波段荒漠灌木的光谱特性,从指数、阈值方法、影像分辨率角度,对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红绿比值指数(RGRI)、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6种植被指数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荒漠灌丛研究区内,EXG和EXG-EXR指数直方图为双峰特征,其余均为非双峰特征。针对峰值特征,分别采用直方图阈值法和阈值迭代法计算阈值可行。VDVI,EXG-EXR和NGBDI的平均提取精度为98.11%,87.25%,84.73%,Kappa系数均大于0.7(K>0.61),适合提取荒漠灌木植被,其余植被指数提取精度均低于80%;在航拍影像出现明暗纹理不均一的情况下,除NGBDI指数灰度图外,其他指数灰度图均出现阴影纹理,但仅EXG指数提取精度受阴影纹理影响,精度由77.03%降低到64.88%;综合地面像素分辨率、影像拼接效果(明暗度、完整性)对提取精度的影响,40 m和50 m的飞行高度是野外调查的优先选择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植被指数 荒漠灌木 可见光数据
下载PDF
五种荒漠灌木密度与水热气候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泽龙 巴彦 +3 位作者 陈杰 秦美丽 杜文旭 徐小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以1994-2000年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高勒地区荒漠灌木的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6个时段分析了5种荒漠灌木种群密度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和0-20 cm、20-80 cm地温6个水热气候因子的关... 以1994-2000年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高勒地区荒漠灌木的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6个时段分析了5种荒漠灌木种群密度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和0-20 cm、20-80 cm地温6个水热气候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白刺与上年旺盛生长季降水量,霸王与上年生长季降水量有较大关联性,其它3个灌木种则与当年生长季降水量的关联性最大。当年全年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与刺叶柄棘豆和红砂,当年全年0-20 cm地温、日平均最低气温与短脚锦鸡儿,当年全年日平均最低气温和当年生长季0-20 cm地温与霸王,以及当年生长季日平均气温和0-20 cm地温与白刺的种群密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多数荒漠灌木种群密度与降水量的关联性大于热量因子(霸王除外),但由于生长、发育低温阈值偏高,日平均最低气温可能是荒漠灌木种群波动的基础性气候因子。此外,霸王作为荒漠灌木的优势种,对荒漠高温、少雨的干旱气候有着极强的适应性,这些研究结果对深入开展荒漠灌木种群生态与气候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水热因子 种群密度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西鄂尔多斯三种荒漠灌木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仪莹 杨紫萌 +4 位作者 李国芳 陈思瑜 赵心雨 冯金朝 石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5-31,共7页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是生长在西鄂尔多斯荒漠地区的三种蒺藜科灌木,其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三种植物的光合生...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是生长在西鄂尔多斯荒漠地区的三种蒺藜科灌木,其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三种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灌水后三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要小于灌水前,但三者的Pn在上午7:00和9:00时都有明显升高,且呈现出“双峰型”日变化。与灌水前相比,霸王和白刺的蒸腾速率日均值增大,而四合木的日均值减小;灌水后三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都高于灌水前。研究表明,霸王和白刺的蒸腾作用对土壤水分供给的响应比光合作用敏感,而四合木对水分条件的快速变化不敏感,其气孔导度甚至比灌水前要小。荒漠灌木能够通过改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其他生理特性来适应土壤水分的变化,但不同植物采用的策略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荒漠灌木林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名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锦林 王荣 +1 位作者 吴金霞 宗世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荒漠灌木林是我国荒漠化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荒漠灌木林虫害是荒漠灌木林重要威胁。在宁夏和内蒙两地采集和室内饲养寄生性天敌,共鉴定出5个科30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种。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寄生天敌 姬蜂 寄蝇 寄生蜂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绿洲交错带短命植物和荒漠灌木的光合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伍德彦 阴俊齐 +1 位作者 秦璐 阿娜尔.阿扎提 《新疆环境保护》 2017年第2期7-11,40,共6页
植被对荒漠绿洲交错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I-6400XT光合系统对准噶尔荒漠绿洲交错带的7种早春短命植物和7种典型荒漠灌木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 植被对荒漠绿洲交错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I-6400XT光合系统对准噶尔荒漠绿洲交错带的7种早春短命植物和7种典型荒漠灌木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观测的1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大,其中7种早春植物平均光合速率为29.6μmol CO_2/m^2·s;7种荒漠典型灌木的为11.2μmol CO_2/m^2·s;短命植物和荒漠灌木的Gs与Pn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9,Tr与Gs之间的响应趋势都存在正相关系;在适合的水分条件下,7种命植物的Pn要显著高于7种荒漠灌木的,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交错带 短命植物 荒漠灌木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阿左旗荒漠灌木林天敌昆虫种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琳 周会玉 +3 位作者 牛春花 胡晨阳 姚艳芳 徐利锋 《绿色科技》 2015年第2期9-13,共5页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荒漠灌木林天敌进行了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天敌8目14科58种,其中美妙细颚姬蜂(Enicospilus amoenus)和单斑细颚姬蜂(Enicospilus enicospil...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荒漠灌木林天敌进行了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天敌8目14科58种,其中美妙细颚姬蜂(Enicospilus amoenus)和单斑细颚姬蜂(Enicospilus enicospilus)为内蒙古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荒漠灌木 天敌 分布
下载PDF
新疆荒漠灌木林合理盖度和保护方式的探讨
19
作者 陆缤 何铁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灌木林是新疆重要的绿色宝库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新疆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了本世纪以来新疆灌木林面积的演变及其原因,对荒漠灌木林覆盖度结构和面积动态平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确认识荒漠灌木林盖度标准和... 灌木林是新疆重要的绿色宝库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新疆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了本世纪以来新疆灌木林面积的演变及其原因,对荒漠灌木林覆盖度结构和面积动态平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确认识荒漠灌木林盖度标准和进一步加强荒漠灌木林保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覆盖度 合理 新疆
下载PDF
荒漠灌木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20
作者 董清强 韩联胜 《农村科技》 2008年第7期51-51,共1页
一、发生特点 荒漠灌木林区绿地鼠类较多,以埂田鼠、大沙鼠、戈壁跳鼠为主,危害荒漠灌木林的最严重鼠害是大沙鼠,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荒漠地区。大沙鼠体大,体长20厘米左右,体宽约5厘米左右,整体呈土黄色,略夹杂有黑色、白色,腹部为白色... 一、发生特点 荒漠灌木林区绿地鼠类较多,以埂田鼠、大沙鼠、戈壁跳鼠为主,危害荒漠灌木林的最严重鼠害是大沙鼠,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荒漠地区。大沙鼠体大,体长20厘米左右,体宽约5厘米左右,整体呈土黄色,略夹杂有黑色、白色,腹部为白色,有长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综合防治技术 灌木 鼠害 大沙鼠 发生特点 荒漠地区 新疆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