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贺学礼 陈烝 +1 位作者 荣心瑞 赵丽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2010年7月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选择多伦、黑城子、二羊点、元上都和正蓝旗5个样地,按0~50cm土层分别采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蒿(Artemisia...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2010年7月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选择多伦、黑城子、二羊点、元上都和正蓝旗5个样地,按0~50cm土层分别采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羊柴(Hedysalum leave)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等4种植物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与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对不同样地各个宿主植物双网无梗囊霉进行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每个菌株都出现了1 000,540,480bp条带;进一步测得了18S到28S间的DNA片段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后,不同菌株间遗传距离最大只有0.008,DNA序列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的碱基差异主要出现在28S区域.发现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对双网无梗囊霉遗传特征无明显影响.说明双网无梗囊霉分布具有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无梗囊霉 遗传特征 荒漠生境
下载PDF
荒漠生境拟步甲科指示性昆虫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迎运 张大治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干旱荒漠草原区、干旱草原沙生植被区及流沙人工封育区3类生境共9个样地,于2012年4月—9月以巴氏罐诱法对拟步甲科昆虫多样性及其对生境的指示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标... 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干旱荒漠草原区、干旱草原沙生植被区及流沙人工封育区3类生境共9个样地,于2012年4月—9月以巴氏罐诱法对拟步甲科昆虫多样性及其对生境的指示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标本3737号,计10属17种。Rarefaction曲线接近渐进线,表明采集强度基本反映了该地区拟步甲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尖尾东鳖甲Anatolica mucronata(占总个体数的29.27%)和阿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alashanica(占25.82%)的个体数量最多,波氏东鳖甲Anutolica potanini(占15.68%)和谢氏宽漠王Mantichorula semenowi(占12.44%)次之,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干旱草原沙生植被区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1.671),相应的群落多样性各指数也都最高,其次是流沙人工封育区,干旱荒漠草原区最低。利用指示值法筛选了不同生境的特征指示种,结果显示泥脊漠甲Pterocoma vittata hedini(指示值为98.36%)、突角漠甲Trigonocnera pseudopimelia(指示值为100%)和莱氏脊漠甲Pterocoma reitteri(指示值为85.71%)对干旱荒漠草原区具有指示作用。蒙古漠王Platyope mongolica(指示值为100%)、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指示值为71.43%)和多毛宽漠甲Sternoplax setosa(指示值为91.91%)对干旱草原沙生植被区具有指示作用。谢氏宽漠王(指示值为94.41%)对流沙人工封育区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步甲 荒漠生境 物种多样性 指示种
下载PDF
两种荒漠生境条件下泡泡刺水分来源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海 赵文智 何志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83-2092,共10页
泡泡刺通常以灌丛沙堆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在防风固沙、抗旱耐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但是水分条件仍然是限制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泡泡刺在不同荒漠生境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了河西走廊临泽绿洲边缘沙... 泡泡刺通常以灌丛沙堆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在防风固沙、抗旱耐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但是水分条件仍然是限制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泡泡刺在不同荒漠生境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了河西走廊临泽绿洲边缘沙质和砾质生境下泡泡刺的水分来源季节动态特征以及对不同降雨事件的响应程度.测定了两种生境下泡泡刺茎水和不同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氧稳定同位素(δ^(18)O)值,结合Iso Source模型计算了不同水源对泡泡刺水分来源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下泡泡刺茎水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都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沙质生境下泡泡刺在降水较少的春季和秋季主要利用地下水,其贡献率可达50%以上;而砾质生境下的泡泡刺无法利用深达11.5 m地下水,其水分来源受降水控制,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异性.两种生境下的泡泡刺对降水响应显著,但是降水过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快速减小,沙质生境下的泡泡刺转而以丰富的地下水为主要水分来源,而砾质生境下的泡泡刺只能利用降水入渗至较深层土壤的较少水分.因此,两种生境下泡泡刺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是导致其生长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表明泡泡刺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境 降水变化 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泡泡刺
原文传递
新疆荒漠盐碱生境柽柳盐分分泌特点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阳 王贺 +2 位作者 张福锁 郗金标 何奕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1-518,共8页
通过对生长于新疆盐碱生境下泌盐植物柽柳的泌盐效率,水分盐分含量和蒸腾强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内外因子对柽柳盐分分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柽柳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峰谷出现在光照最强、温度最高的中午。柽柳体内含... 通过对生长于新疆盐碱生境下泌盐植物柽柳的泌盐效率,水分盐分含量和蒸腾强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内外因子对柽柳盐分分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柽柳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峰谷出现在光照最强、温度最高的中午。柽柳体内含水量和含盐量在日间变化不明显。但盐腺对盐分的分泌效率却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与8:00—10:00对较高的泌盐率相比,在光照较强和温度较高的10:00—20:00其分泌作用有所降低,在20:00—22:00光照和温度降低时泌盐率却有回升的趋势。通过对泌盐量与诸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柽柳在日间对钠、钾、钙、镁,硫,氯离子的分泌量与大气湿度呈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盐腺在白天对各离子的分泌作用强于夜间。柽柳泌盐量与叶片含盐量的关系则表现出尽管柽柳叶片钠、硫元素的含量高于钙、钾、镁、氯元素,但对钠、氯离子的分泌作用却强于其它离子。与叶含盐量相比,盐腺对氯离子的相对分泌作用最强,对钠离子其次,对钾,硫离子的相对分泌作用较弱,对钙,镁离子的分泌最低。因此,柽柳对盐分的分泌作用受到植物体盐分含量及外界环境条件共同影响,其盐腺对不同离子的分泌作用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荒漠盐碱生境 盐分分泌 蒸腾作用 含水量 含盐量 大气湿度
下载PDF
荒漠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的种群动态调节与模拟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彩琳 李自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15-1420,共6页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 ,研究了荒漠一年生植物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种群动态与调节机制 ,试验结果表明 :1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的续存与其种子库中种子的分批萌发对策密切相关 ;2同一个生...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 ,研究了荒漠一年生植物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种群动态与调节机制 ,试验结果表明 :1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的续存与其种子库中种子的分批萌发对策密切相关 ;2同一个生长季内 ,制约小画眉草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随降水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即当环境适宜度较小时 (干旱胁迫 ) ,非生物因子 (降水 )限制种群数量 ;当环境适宜度较大时 ,密度依赖的竞争作用调节种群大小 ;3在较长的生态时间尺度上土壤特性 (结皮厚度、养分含量 )也是影响小画眉草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4小画眉草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 C型 ,说明该种是较为典型的 r-对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植物 小画眉草 种群动态调节 模拟 荒漠生境 时间尺度 生活史
下载PDF
宁夏白芨滩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娇 李岳诚 张大治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择荒漠草原区、人工固沙林地和流动一半流动沙地3类生境7个样地,利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拣法采集土壤动物,研究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2门3纲8目18科土壤...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择荒漠草原区、人工固沙林地和流动一半流动沙地3类生境7个样地,利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拣法采集土壤动物,研究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2门3纲8目18科土壤动物,跗线螨科、步甲科和叶蝉科为3类生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荒漠草原区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人工固沙林地和流动一半流动沙地(P〈0.05),人工固沙林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荒漠草原区和流动一半流动沙地(P〈0.05);在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5cm土层各指数均达到最高值,表聚性较为明显;在不同生境下相同深度土层中的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荒漠草原区〉人工固沙林地〉流动一半流动沙地,说明伴随着生境异质性的增加,土壤动物多样性趋于复杂;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动物多样性对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植物多样性反应较为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表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影响深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境 土壤动物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学对荒漠生羊肚菌的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振西 杨梅 +2 位作者 王国庆 夏占峰 徐彪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2018年4—5月期间,新疆阿拉尔地区部分荒漠果园中发现野生羊肚菌。该物种个体形态差异较大,菌盖呈卵圆形至近球形,顶端凸出或呈钝锥形,偶有近圆形;表面凹坑不规则,灰棕色至棕黄色;菌柄中空,基部膨大,表面分布白色至淡黄色颗粒;子囊圆柱... 2018年4—5月期间,新疆阿拉尔地区部分荒漠果园中发现野生羊肚菌。该物种个体形态差异较大,菌盖呈卵圆形至近球形,顶端凸出或呈钝锥形,偶有近圆形;表面凹坑不规则,灰棕色至棕黄色;菌柄中空,基部膨大,表面分布白色至淡黄色颗粒;子囊圆柱形,透明,常见8个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透明,无油滴。基于ITS、LSU、rpb1、rpb2和ef1-α序列,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采自荒漠果园的野生羊肚菌属黄色羊肚菌支系(EsculentaClade),与泛美羊肚菌(Morchellaamericana)聚为同一支,支持率为97%/1.00(BS/BPP)。该物种在荒漠生境中发现,表明其生态适应较广,可为实现羊肚菌本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羊肚菌 荒漠生境 形态特征 分子系统发育
下载PDF
干旱沙漠生活的塔里木兔肾脏中水通道蛋白7的高表达
8
作者 李永乐 罗生杰 +2 位作者 张刘凯 史瑞军 张建萍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塔里木兔肾脏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了AQP7在塔里木兔和家兔肾脏中mRNA和...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塔里木兔肾脏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了AQP7在塔里木兔和家兔肾脏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特征及定位,探讨AQP7在塔里木兔适应极端干旱环境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AQP7基因序列编码区长度为1032 bp,共编码343个氨基酸,塔里木兔AQP7与家兔AQP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5.63%,塔里木兔中的差异氨基酸丙氨酸和脯氨酸的积累可能有助于其适应极端干旱环境。塔里木兔肾脏中AQP7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家兔;AQP7在塔里木兔近端小管曲部主细胞刷状缘和近端小管直部主细胞顶质膜分布。AQP7的高表达表明塔里木兔肾脏近端小管对水和甘油的重吸收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兔 肾脏 AQP7 适应性 荒漠生境
下载PDF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的竞争调节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兮之 张景光 +1 位作者 施溯筠 王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0-243,共4页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 ,利用定点样方观测种群数量变化和定株测定植株生长的方法 ,研究了荒漠植物中是否存在竞争的问题 ,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①在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荒漠生境中 ,当降水...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 ,利用定点样方观测种群数量变化和定株测定植株生长的方法 ,研究了荒漠植物中是否存在竞争的问题 ,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①在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荒漠生境中 ,当降水相对多时植物个体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②在种群水平上 ,种内竞争的数量调节作用表现为将变化幅度很大的初始密度调节为变化范围很小的终局密度。③在个体水平上 ,竞争制约着可塑生长过程 ,植株平均重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④当种群初始密度大时小画眉草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境 小画眉草 竞争作用 人工固沙区 种群数量 一年生植物
下载PDF
气候梯度下潜在蒸散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安宁 刘任涛 杜灵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8,96,共7页
在荒漠、半荒漠生境,选择气候梯度下的榆阳区、盐池县和沙坡头区为研究样地,利用各研究样地气象站点11 a(2008-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空间... 在荒漠、半荒漠生境,选择气候梯度下的榆阳区、盐池县和沙坡头区为研究样地,利用各研究样地气象站点11 a(2008-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相对湿度空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均呈地带性特征分布,而平均风速呈非地带性分布。2)全年、春季和秋季潜在蒸散表现为榆阳区和沙坡头区显著>盐池县(P<0.05),夏季潜在蒸散表现为沙坡头区显著>榆阳区和盐池县(P<0.05),冬季潜在蒸散无显著变化(P>0.05)。3)相关分析表明,潜在蒸散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全年、春季和秋季潜在蒸散受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综合控制,而夏季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影响,冬季受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潜在蒸散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受到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综合影响。但是,季节变化会改变气象因子的贡献率,夏季会削弱平均风速的贡献率,使夏季潜在蒸散的地带性特征明显,而冬季会提升相对湿度的贡献率,使冬季潜在蒸散分布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主导因子 空间分布 荒漠荒漠生境
下载PDF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冬青资源储量调查及保护利用
11
作者 吴正强 厚正芳 +5 位作者 王瑞霞 边玉民 蔺永和 付双军 王俊 马瑞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3期15-18,共4页
采用数量调查监测新方法——样圆调查法,结合无人机航拍调查,较准确地估算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野生沙冬青的资源储量。结果表明:野生沙冬青资源储量约为9.35万丛;并探讨了野生沙冬青自然更新能力差的原因,... 采用数量调查监测新方法——样圆调查法,结合无人机航拍调查,较准确地估算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野生沙冬青的资源储量。结果表明:野生沙冬青资源储量约为9.35万丛;并探讨了野生沙冬青自然更新能力差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期为林业调查监测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资源储量 荒漠生境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荒漠植物:各有生存妙招
12
作者 刘夙 钱小华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6年第7期32-36,共5页
拟南芥:比夏花更灿烂 面对残酷的荒漠生境,有些弱小的植物选择了躲避的策略。在一年中大部分天气恶劣的日子里,你是见不到这些植物的。这时候,它们要么只是种子,要么只是像洋葱那样的膨大地下茎,深深埋藏在贫瘠的土壤里“睡大觉”。
关键词 荒漠植物 荒漠生境 植物选择 拟南芥 地下茎
原文传递
比较形态学、聚丙酰胺凝胶电泳与二代测序在AM真菌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斌 许伟 +2 位作者 胡从从 贺学礼 赵丽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0-1178,共9页
采集内蒙古荒漠草原沙化梁地羊柴Hedysarum laeve根围土样,采用形态学方法、聚丙酰胺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羊柴根围AM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采集内蒙古荒漠草原沙化梁地羊柴Hedysarum laeve根围土样,采用形态学方法、聚丙酰胺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羊柴根围AM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应用NGS共鉴定AM真菌3纲4目10科18属,DGGE鉴定2纲2目2科5属,形态学鉴定1纲2目2科3属。AM真菌分类等级越低,NGS、DGGE和形态学鉴定结果差异越大,尤其在属水平上差异显著。与NGS技术相比,形态学和DGGE方法所反映AM真菌种类主要为优势菌种,显著低估了AM真菌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分子测序是对形态学分类的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形态学方法 二代测序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荒漠生境
原文传递
不同地下水位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水分来源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宁 周海 +2 位作者 任珩 种培芳 陈国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6,共8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中亚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植物,长期被作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在降水严重匮乏的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对梭梭的正常生长具有关键作用。选择黑河中游临泽绿洲边缘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区域,选择生长沙丘和丘间低地...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中亚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植物,长期被作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在降水严重匮乏的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对梭梭的正常生长具有关键作用。选择黑河中游临泽绿洲边缘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区域,选择生长沙丘和丘间低地相同林龄的梭梭,对植物茎水及其他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值进行了测定,并结合IsoSource模型计算了梭梭在沙丘和丘间低地不同微地形条件下的水分来源比例。结果显示:分布于沙丘顶部和丘间低地的梭梭茎木质部水δ18O值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沙丘顶部梭梭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丘间低地的梭梭。沙丘和丘间低地地下水埋深条件的差异对梭梭主要水分来源以及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程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分布于沙丘顶部的梭梭利用地下水的比例为60.6%;而丘间低地梭梭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为86.4%。沙丘和丘间低地分布的梭梭的水分利用策略发生变化,沙丘梭梭在降水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而丘间低地梭梭对降水的利用不显著,夏季的严重干旱胁迫致使沙丘和丘间低地梭梭都增加了对地下水的利用,说明梭梭对地下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调节自身水分利用模式以适应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境 沙丘和丘间低地 稳定同位素 植物水分来源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