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准确性评价
1
作者 张黎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1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诊的100例HBV携带者,均行FQ-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比二者检测结果。结果100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模式1...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诊的100例HBV携带者,均行FQ-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比二者检测结果。结果100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模式1)”共24例,HBV-DNA含量平均为(8.24±1.12)copy/mL,阳性率为95.83%(23/24),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模式(P<0.05);100例HBV携带者中"小三阳(模式2)"共31例,HBV-DNA阳性率为83.87%(26/31),均显著高于3,4,5,6,7模式(P<0.05);而其他模式在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ELISA相比较,FQ-PCR更能定量反映HBV复制、感染状况,有助于早期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判断传染性质与监测病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乙型肝炎病毒 准确性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荧光定量PCR法在ALRTI患儿咽拭子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雪原 庞晓燕 +3 位作者 米智慧 门晶晶 冀小平 王晓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荧光定量PCR法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65份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病原体,比较两种方法病原体... 目的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荧光定量PCR法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65份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病原体,比较两种方法病原体检出率,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与金标准(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病原体检出率为52.3%(呼吸道合胞病毒21份、副流感病毒4份、衣原体病毒2份、腺病毒2份、鼻病毒2份、偏肺病毒3份、博卡病毒1份,其中1份为合胞病毒与鼻病毒混合感染),荧光定量PCR法病原体检出率为45.0%(呼吸道合胞病毒20份、副流感病毒3份、衣原体病毒2份、腺病毒1份、鼻病毒1份),两种方法病原体检出率比较,P>0.05。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阳性一致率为100.0%,阴性一致率为100.0%,准确率为100.0%;荧光定量PCR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阳性一致率为86.2%,阴性一致率为93.5%,准确率为90.0%。结论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病原体检出率无差异,但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能检测出病原菌混合感染,且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有高度一致性,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体检测方 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 荧光定量pcr法 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覃耐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61-0063,共3页
探究肺结核辅助诊断中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样本选取对象:疑似肺结核患者800例;以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诊断结果:800例疑似患者中,阳性324例,阴性476... 探究肺结核辅助诊断中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样本选取对象:疑似肺结核患者800例;以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诊断结果:800例疑似患者中,阳性324例,阴性476例。荧光染色检测:真阳304例、假阳29例、真阴447例、假阴2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真阳305例、假阳25例、真阴451例、假阴19例;联合:真阳314例、假阳1例、真阴475例、假阴10例。与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比,联合方式诊断准确性、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更高(P<0.05)。结论 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联合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肺结核 诊断准确性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杨园园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究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临床效果,并对之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将时间定为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纳入研究的参与对象为:上述时间段内,某医院收集的腹泻患者1286例资料。所有... 目的 探究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临床效果,并对之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将时间定为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纳入研究的参与对象为:上述时间段内,某医院收集的腹泻患者1286例资料。所有参与患者都进行了粪便采集和检测,检测方法为荧光定量PCR法和常规细菌鉴定法。对检测结果实施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所有粪便标本中,应用常规细菌检测出沙门菌21例,阳性率为1.63%,志贺菌50例,阳性率为3.88%;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沙门菌与志贺菌病例分别为23例、53例,阳性率分别为1.79%、4.11%。且将荧光定量PCR检测出的感染患者,应用常规细菌再次检测,检测结果完全相符,阳性率为100.00%。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直接将粪便中的DNA快速提取,对致病菌进行准确判断,同时操作快速、简单,是一种可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常规细菌鉴定 肠道致病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病毒DNA在鼻咽癌诊断上的价值 被引量:25
5
作者 曹素梅 高劲松 +4 位作者 刘晓东 洪明晃 肖锡宾 陈福进 闵华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EB病毒 DNA 鼻咽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pcr法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海雁 张桂花 +1 位作者 罗锦彬 黄舒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653例,先采用ELISA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模式定性检测,再采用FQ-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观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653例,先采用ELISA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模式定性检测,再采用FQ-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观察不同HBV-M模式检测结果。结果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97%和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大三阳(1、3、5模式)的HBV-DNA表达水平为(5.59×106±2.42×105),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联合HBV-M定性及HBV-DNA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 荧光定量pcr法 HBV-M 乙肝病毒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辉 吴冬生 +1 位作者 方敏 董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标志物呈阳性的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DNA复制。大三阳(HBs 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96.0%和3.12×10~8,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86.7%和5.88×10~5,HB-s Ab和HBeAg二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50.0%和6.01×10~4,HBsAb、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45.5%和2.30×10~4,其他血清标志物阳性组合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均较低。以大三阳的阳性率和HBV DNA含量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可真实反应HBV感染和复制状态,可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判断、治疗监测及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荧光定量pcr法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细胞株转录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卫东 祝怀平 +5 位作者 凌斌 孙敏文 陈纲 王群华 朱园园 陈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检测方法 ,以便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株转录因子表达强度。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引物 ,采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株总 RNA,逆转录获取 c DNA,通过荧光定量的方法...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检测方法 ,以便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株转录因子表达强度。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引物 ,采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株总 RNA,逆转录获取 c DNA,通过荧光定量的方法对各细胞株的转录因子 T-box expression in T cells( T-bet)、GATA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细胞株NK92、QBC93 9、K5 62、HO-891 0、A5 49、He La转录因子 T-bet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0 .90、1 .2 5、0 .96、0 .92、1 .1 1和 1 .1 7,GA-TA3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1 .2 3、1 .49、1 .3 0、0 .97、1 .0 5和 1 .3 4。结论 建立了肿瘤细胞株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较常规 PCR方法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肿瘤细胞 转录因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少珊 孙朝晖 +3 位作者 陈荣誉 杨永泉 唐玲玲 石玉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 目的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1085、.7×1075、.7×106和5.7×105 cfu/mL的A型C.perfringens菌液1 mL,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连续观察72 h,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存活时间及腹腔取样做细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细菌厌氧血平板厌氧培养、测序鉴定和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细菌镜检结果为5.7×109、5.7×108和5.7×107 cfu/mL浓度组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两头钝圆棒状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厌氧培养能培养出大量边缘粗糙的菌落;在5.7×1065、.7×105 cfu/mL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利用细菌培养法,5.7×106 cfu/mL组平均能培养出7个菌落,在5.7×105 cfu/mL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培养出任何菌落,克隆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C.perfringens16S rRNA[AB566417]完全一致。荧光定量PCR法在各浓度组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C.perfringen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验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荧光定量pcr法 肠道坏疽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食管癌外周血Survivin m-R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志英 何流 +4 位作者 何晓松 冯继峰 唐金海 潘良熹 张成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共93例食管良、恶性病变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Survivin m-RNA,分别观察其在食管良性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强度。结果Survivin m-...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共93例食管良、恶性病变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Survivin m-RNA,分别观察其在食管良性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强度。结果Survivin m-RNA在食管良性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均呈渐进性高表达,并与病期有关。结论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强度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食管癌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可方便食管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荧光定量pcr法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外周血
下载PDF
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抑癌基因MGMT、p16、CDH13和RASSF1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云华 李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建立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抑癌基因MGMR、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肺癌组,30例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改良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建立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抑癌基因MGMR、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肺癌组,30例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改良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受试者血清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对比两组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计算四项基因甲基化单独及联合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肺癌组受试者血清MGMT、p16、CDH13和RASSF1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GMT、p16、CDH13和RASSF1A四项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建立了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于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检测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抑癌基因 MGMT P16 CDH13 RASSF1A 肺癌早期诊断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倩 钟天鹰 张其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 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和母婴传播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 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或尿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 可疑或确 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 目的 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和母婴传播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 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或尿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 可疑或确 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 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 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母乳 荧光定量pcr法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健海 卓雪芽 +3 位作者 谢小梅 何娴 罗娜 黄星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575-1577,共3页
目的探讨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合理方式。方法依据Nordtest准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标本,收集2012年4~9月的HCV-RNA室内质控数据及2010~2012年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其批内... 目的探讨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合理方式。方法依据Nordtest准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标本,收集2012年4~9月的HCV-RNA室内质控数据及2010~2012年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其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系统偏倚变异系数,确定其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而计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同一天内12次HCV-RNA室内质控的检测批内变异系数为2.55%,2012年4~9月共155个工作日的HCV-RNA检测批间变异系数为5.80%;2010~2012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共30个检测数据的系统偏倚变异系数为5.04%,剔除8个检测为零的数据后重新计算变异系数为5.97%。批内、批间及系统偏倚的因素合成后,扩展不确定度为16.18%,剔除8个检测为零的数据后为17.16%。结论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利用现有室内外质控数据,无须额外测试,简单易行,是医学检验实验室较为实用的一种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式,但数据的纳入应考虑方法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HCV-RNA 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锦 潘建军 +2 位作者 何建凡 谢远辉 刘建军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 95 2份深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 ,应用HBV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 95 2份深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 ,应用HBV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乙肝标志物分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E抗原阳性的HBVDNA阳性对数均值为 6 . 4 9± 1 .2 9,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阴性的HBVDNA阳性对数均值为 4. 4 6± 1. 2 9,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 0 1) ,而不同性别和籍贯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 ;对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阳性 荧光定量pcr法 HBV 相关性 乙肝标志物 乙肝病毒感染 对数 结论 差异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PCR法及细菌培养法检测沙门菌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俊超 杜亚平 徐德顺 《浙江预防医学》 2009年第1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快速检测 沙门菌 细菌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扩散 乳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玉美 魏强 李凫坚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098-1099,共2页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由于结核杆菌(TB)的变异和耐药菌的增多,本病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导致诊断难度加大。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诊断 应用 肺外结核病 结核杆菌 临床表现 耐药菌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测定水中微囊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继影 吴昕贤 +2 位作者 徐恒省 刘孟宇 景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重组质粒pMD-18T-16S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1×102copies/mL~1.1×108copies/mL,所得标准曲线符合制备实时定量PCR标准曲线的要求,对标准品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 copies/mL。用该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16S RRNA 水质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立红 于红 +1 位作者 李莉莉 赵铭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41-142,144,共3页
①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淋病奈瑟菌基因 ,同时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为临床淋病的诊疗提供依据。②方法 采集 173例病人临床标本 ,以PE5 70 0全自动PCR扩... ①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淋病奈瑟菌基因 ,同时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为临床淋病的诊疗提供依据。②方法 采集 173例病人临床标本 ,以PE5 70 0全自动PCR扩增分析仪和淋病奈瑟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同时 ,用含PolyViteX的巧克力板对淋病奈瑟菌进行分离 ,用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APINH进行鉴定。③结果  173份临床标本中 ,荧光定量PCR法示 4 7例淋病奈瑟菌阳性 ,阳性率为 2 7.2 % ;细菌培养法示 4 1例淋病奈瑟菌阳性 ,阳性率为 2 3.7%。与细菌培养法相比 ,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度为 95 .5 % ,两者的符合率为 96 .5 %。④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定量准确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淋病 奈瑟菌感染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铮 黎明 沈霞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 :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定量检测 375例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及 70例正常人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 :血... 目的 :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定量检测 375例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及 70例正常人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 :血清HBsAg阳性组与HBeAg阳性组HBV -DNA的检出率及含量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和HBeAg阴性组 ,且HBeAg即使阴性 ,不论HBeAb阳性组或阴性组均仍有较高的HBV -DNA检出率。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中均有HBV -DNA的检出。结论 :定量PCR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 血清 免疫标志物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杜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乙肝病毒DNA实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2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临床选择血清学标志物的方法实施疾病检测后最终有效确诊。对所有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均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实施疾病检测,对... 目的探讨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乙肝病毒DNA实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2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临床选择血清学标志物的方法实施疾病检测后最终有效确诊。对所有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均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实施疾病检测,对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选择荧光PCR法以及血清学标志物方法实施疾病检测,最终获得的检测结果基本表现一致。临床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完成疾病检测后,最终获得的病毒DNA数据更为准确。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大三阳临床最终检测阳性率达到了96%;对小三阳,临床最终检测阳性率达到了69%;而对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以及Hbe Ab(-)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最终检测阳性率只为2.21%。对于大三阳患者以及小三阳患者的血清PCR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均表现出较高的拷贝数。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实施疾病检测,针对乙肝病毒以及相关数据完成检测后可以获得准确结果 ,从而证明对乙型肝炎患者在实施疾病检测的过程中,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以及乙肝病毒DNA方法均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临床均可以广泛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乙肝病毒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