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探析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多成分多药效关系
1
作者 聂斌 杜建强 +4 位作者 余日跃 陈银芳 杜玉文 李海针 杨琴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意义分析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实验数据,证实多成分多药效关系。方法/过程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别探析配伍药味、煎煮液的药物成分、血液的药物成分与药效指标的关系。结果/结论配伍药味与药效指标之间、煎煮液的药物成分与... 目的/意义分析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实验数据,证实多成分多药效关系。方法/过程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别探析配伍药味、煎煮液的药物成分、血液的药物成分与药效指标的关系。结果/结论配伍药味与药效指标之间、煎煮液的药物成分与药效指标之间、血液的药物成分与药效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作用关系。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呈现多成分多药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 药效指标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腈吡螨酯对扁豆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陈秀 方朝阳 +3 位作者 高永东 黄兰淇 赵莉 张颂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二斑叶螨是扁豆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较重时可降低扁豆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评价了30%腈吡螨酯悬浮剂对扁豆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及其对扁豆的安全性。田间使用有效成分量67.5、90、112.5 g/hm2,药后1 d三地的田间防效66.5%~85.9%、药后3 d 82.... 二斑叶螨是扁豆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较重时可降低扁豆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评价了30%腈吡螨酯悬浮剂对扁豆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及其对扁豆的安全性。田间使用有效成分量67.5、90、112.5 g/hm2,药后1 d三地的田间防效66.5%~85.9%、药后3 d 82.1%~92.3%、药后7 d 86.9%~95.2%、药后14 d 80.9%~96.1%,能有效防控扁豆二斑叶螨,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良好的持效性。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30%腈吡螨酯悬浮剂对扁豆安全。建议登记30%腈吡螨酯悬浮剂防治扁豆二斑叶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67.5~112.5 g/hm^(2)(制剂量15~25 mL/667m^(2)),于二斑叶螨发生初期施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豆 二斑叶螨 腈吡螨酯 田间药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3
作者 胡长效 曹丹 +1 位作者 王昊晗 张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时防效最佳,第1、2、3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氯氟醚菌唑 醚菌酯 生物活性 田间药效
下载PDF
以药动学/药效学模型为基础的多种比阿培南 给药方案对于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效果
4
作者 宋媛媛 江华东 孙莹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以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模拟,针对重症感染患者的个体差异,设计比阿培南个性化用药方案以改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重症患者比阿培南药动学参数,以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 目的以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模拟,针对重症感染患者的个体差异,设计比阿培南个性化用药方案以改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重症患者比阿培南药动学参数,以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株,引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报告中比阿培南对常见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布,通过调整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滴注时间等方法制订不同给药方案,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各目标菌株不同给药方案的药效学获得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评估各给药方案治疗重症感染的抗菌效果。结果当MIC<0.125 mg/L时,比阿培南对5种目标菌株所有给药方案PTA值均>90%;当MIC≥4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值均<90%;比阿培南对大肠埃希杆菌所有治疗方案CFR值均>90%,对鲍曼不动杆菌CFR值均<30%。结论比阿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治疗可采用传统给药方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可选择600 mg q6 h延时滴注3 h为最佳治疗方案,或根据MIC值优化给药方案;对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应考虑换用或联用其他抗菌药物以达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蒙特卡洛模拟 药动学 药效 重症患者 给药方案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药效评价
5
作者 胡颖慧 卜海东 +5 位作者 于文全 顾广军 杨悦 刘畅 程显敏 盖禹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为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防控金纹细蛾,连续2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牡丹江市苹果园金纹细蛾成虫发生进行动态监测,并选择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评价,明确金纹细蛾在黑龙江省寒地苹果产区的发生规律以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 为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防控金纹细蛾,连续2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牡丹江市苹果园金纹细蛾成虫发生进行动态监测,并选择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评价,明确金纹细蛾在黑龙江省寒地苹果产区的发生规律以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黑龙江省一年可发生3~4代,成虫羽化受气温和降雨量的影响不同年份有所差异,两年均在5月始见越冬代成虫羽化,2021年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成虫羽化高峰;2022年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初出现成虫羽化高峰。第1代、第2代成虫发生量最多,且世代重叠。30%阿维·灭幼脲、6%阿维·氯苯酰和25%蝽蚜蛾畏均可有效防治金纹细蛾,药后5 d防效在85%以上,25%蝽蚜蛾畏和6%阿维·氯苯酰持效性优于30%阿维·灭幼脲,药后15 d防效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药效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评价
6
作者 邵欣欣 张建 +2 位作者 李波 闫振领 王恒亮 《河南农业》 2024年第5期42-43,共2页
丝瓜炭疽病,也称瓜类刺盘孢,由瓜类炭疽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及果实。丝瓜生长期均可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感染,病斑初为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导致染病部位干枯,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它是丝瓜种植中常... 丝瓜炭疽病,也称瓜类刺盘孢,由瓜类炭疽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及果实。丝瓜生长期均可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感染,病斑初为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导致染病部位干枯,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它是丝瓜种植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等种植区发病频繁,严重影响产量和瓜农的收入。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正式登记用于防治丝瓜炭疽病的药剂,为了探索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喷雾对丝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于2022年度在河南省新乡市、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黄冈市三地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为其在丝瓜上的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炭疽病 茎蔓 真菌性病害 河南省新乡市 高温高湿 田间药效试验 江苏省南京市 田间药效评价
下载PDF
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7
作者 钟文 王小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情况。方法10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感冒清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情况。方法10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感冒清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指标(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痊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发热、咽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乏力)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咽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乏力评分分别为(0.83±0.24)、(1.12±0.30)、(1.07±0.29)、(1.03±0.32)、(1.05±0.33)、(1.09±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6±0.37)、(2.31±0.58)、(2.14±0.52)、(2.25±0.63)、(2.36±0.61)、(2.42±0.65)分(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1.03±0.34)d、退热时间(1.56±0.40)d、止咳时间(4.35±0.68)d、痊愈时间(6.63±1.26)d均短于对照组的(2.32±0.57)、(2.63±0.74)、(7.24±1.16)、(9.38±1.72)d(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2.11±0.56)mg/L、TNF-α(19.34±2.20)μg/L、IL-6(4.02±0.5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4.83±0.69)mg/L、(25.89±2.73)μg/L、(6.13±0.62)ng/L(P<0.05)。结论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证候,加快症状缓解速度,提高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 感冒清热片 磷酸奥司他韦 药效
下载PDF
31%硝磺·烟嘧·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药效试验
8
作者 宋伟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明确31%硝磺·烟嘧·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1%硝磺·烟嘧·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418.5~465.0 ... 为明确31%硝磺·烟嘧·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1%硝磺·烟嘧·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418.5~465.0 g·hm^(-2)的有效成分用量下,施药15 d后对本氏蓼、反枝苋、稗草的株防效最高可达95.27%、93.65%和97.06%;施药30 d后对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96.91%、96.02%和97.98%,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药后7和15 d对玉米药害等级均为1.0,未见对玉米产生明显药害,增产率相比于人工除草为-6.03%~-1.93%。综合用药成本及效果考虑推荐有效成分使用量为418.5~465.0 g·hm^(-2)。31%硝磺·烟嘧·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能够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并对玉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磺草酮 烟嘧磺隆 特丁津 杂草 药效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区大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药效评价
9
作者 沈煜洋 王仙 +7 位作者 陈利 郭小玲 苗雨 董裕生 陈智军 方伏荣 向莉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药后50 d,20%双氟·氟氯酯WG 19.50 g/hm^(2)、10%双唑草酮OD 37.5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 210.00 g/hm^(2)、22%氟吡·双唑酮OD 165.00 g/hm^(2)、50%2甲·氯·双氟SC 450.00 g/hm^(2)、87.5%2,4-滴异辛酯EC 577.50 g/hm^(2)、25%辛酰溴苯腈EC 562.50 g/hm^(2)和75%苯磺隆WG 22.50 g/hm^(2)对阔叶杂草灰绿藜和卷茎蓼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0.87%~96.02%和94.15%~98.08%,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0%双氟·氟氯酯WG、10%双唑草酮OD、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22%氟吡·双唑酮OD、50%2甲·氯·双氟SC、87.5%2,4-滴异辛酯EC、25%辛酰溴苯腈EC和75%苯磺隆WG可防除大麦田灰绿藜、卷茎蓼等阔叶杂草,且对大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大麦 阔叶杂草 除草剂 药效评价
下载PDF
利福昔明透皮剂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10
作者 张剑旭 王禹霏 +7 位作者 徐诗瑶 张嘉斌 霍雨柔 赵琪 李波 杨玉洁 王凯 李乾学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体外透皮能力,以12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测定制剂在40和60℃的存储稳定性。建立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模型,通过对比所制透皮剂与灌胃制剂对感染模型的小鼠存活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对制剂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利福昔明透皮剂处方组成为:体系含利福昔明2%、氮酮4%、薄荷醇2%、丙酮缩甘油20%、二甲基亚砜30%、无水乙醇补至100%,该透皮剂配方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平均值在12 h达132.82μg/cm^(2)。制剂在60和40℃放置10 d后,药物含量分别为初始的89.78%和93.53%,较为稳定。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透皮治疗组和灌胃治疗组的各脏器载菌量均显著降低(P<0.05)。利福昔明透皮治疗组小鼠给药后3 d的存活率(91.67%)高于灌胃治疗组(83.33%)。治疗前后鼠盲肠病理切片变化明显,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2个治疗组的肠道黏膜下层水肿减轻,黏膜下层、肠隐窝及肠上皮层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完整性恢复明显,病变减轻。【结论】利福昔明透皮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能透过皮肤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透皮剂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中药龙胆草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分析
11
作者 魏苗伊 吴世海 +9 位作者 杨富琳 余宸昀 孙志刚 刘馨媛 徐媛媛 梁冰冰 李复煌 孙鸿 刘晓晔 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5-796,共12页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鸽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鸽的死亡,给养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临床上防控鸽毛滴虫病的药物多为化药,药物使用周期较短,毒副作用大。为更好地开发临床天然抗寄生虫用药,本文研究了中药...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鸽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鸽的死亡,给养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临床上防控鸽毛滴虫病的药物多为化药,药物使用周期较短,毒副作用大。为更好地开发临床天然抗寄生虫用药,本文研究了中药龙胆草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为养鸽业鸽毛滴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策略。通过对鸽毛滴虫的分离、鉴定、纯化,获得稳定用于后续试验的虫株,在体外测定龙胆草水提物对鸽毛滴虫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和最低有效浓度;为进一步观察药效,作者将不同剂量浓度的龙胆草水提物加入基础日粮中,在体内测定龙胆草水提物对患病肉鸽体重、存活率、鸽毛滴虫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此来评价中药龙胆草体内外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龙胆草水提物作用12 h杀灭全部虫体的最低有效浓度(MEC)为50 mg·mL^(-1),具有较强的体外抗鸽毛滴虫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龙胆草水提物对体重降低的病鸽有恢复体重的作用并能够提高患鸽生存率;龙胆草水提物杀虫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P<0.05),与甲硝唑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龙胆草500 mg·只^(-1)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甲硝唑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LT/AST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种炎症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与甲硝唑组相似。龙胆草水提物对治疗鸽毛滴虫病具有显著的临床药效,其药效作用达到了化药甲硝唑的疗效,且无显著的毒副作用,因此,龙胆草可以用作抗鸽毛滴虫病潜在的天然药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龙胆草 鸽毛滴虫 甲硝唑 临床药效分析
下载PDF
蓝靛果多酚提取物保肝、保肾的药效研究
12
作者 杨智惠 李嘉欣 +4 位作者 王金宏 宋辉 宗政 胡扬 李文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18,31,共11页
研究蓝靛果多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_(4))、顺铂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为蓝靛果多酚提取物保肝保肾作用以及蓝靛果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CCl_(4)诱导小鼠肝损伤、顺铂诱导小鼠肾损伤动... 研究蓝靛果多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_(4))、顺铂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为蓝靛果多酚提取物保肝保肾作用以及蓝靛果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CCl_(4)诱导小鼠肝损伤、顺铂诱导小鼠肾损伤动物模型,灌胃蓝靛果多酚提取物,检测各组小鼠组织形态学、脏器指数、血清中肝、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蓝靛果多酚提取物能够降低肝、肾损伤小鼠的组织损伤程度,改善肝、肾细胞病理现象,调节肝、肾相关功能,提高抗氧化指标.因此,蓝靛果多酚提取物具有保肝、保肾的作用,对于健康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多酚 提取物 保肝 保肾 药效研究
下载PDF
苏葶宣肺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初步药效研究
13
作者 叶晨雨 周丽玲 +2 位作者 姜德 兰卫 张海英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12-618,共7页
目的优选苏葶宣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并探讨其对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法,以迷迭香酸和黄芩苷的含量以及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水倍量对苏葶宣肺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苏葶宣... 目的优选苏葶宣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并探讨其对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法,以迷迭香酸和黄芩苷的含量以及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水倍量对苏葶宣肺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苏葶宣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制粒情况、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及溶解度为评价指标,对辅料种类和药辅比例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制剂成型工艺。制备大鼠离体气管环后浸泡于K-H液,采用BL-420S生物机能系统测定其张力变化,分别观察苏葶宣肺颗粒对大鼠正常离体气管和磷酸组胺(His)、乙酰胆碱(ACh)致痉的大鼠离体气管张力的影响,计算解痉率。结果苏葶宣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30 min,提取2次,每次提取60 min。3批正交验证实验综合评分均数为92.07,RSD为0.51%。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糊精、淀粉按3∶2.5∶4的比例制成软材,用10目筛网制成颗粒。苏葶宣肺颗粒对大鼠正常离体气管平滑肌具有舒张作用,对ACh和His致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均有一定的解痉作用。结论本文建立了苏葶宣肺颗粒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为后续的研发、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苏葶宣肺颗粒对离体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组胺和抑制胆碱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葶宣肺颗粒 迷迭香酸 黄芩苷 制备工艺 正交实验 药效研究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14
作者 程安达 艾晓辉 +1 位作者 于江 杨移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明显提高斑点叉尾[鱼回]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Ⅲ期临床中发现黄芪多糖不仅可增强斑点叉尾[鱼回]免疫,提高其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还可促进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效果最优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安全性临床评价发现每日投喂20 mg/kg鱼体重的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无害。上述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中,建议饲料中每日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 药效 安全性 临床评价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15
作者 惠梦雨 刘平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基于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现状,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体系及探索建立合适的PK-PD结合模型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量-时-效间关系,有望为中药研究及其合理应用、开发以及确定剂量、剂型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动学 药效 PK-PD结合模型 效应成分 量效关系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16
作者 姚荣妹 毛鑫 +5 位作者 徐英莉 高英杰 包蕾 鲍岩岩 孟凤仙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00、300、150 mg·kg^(-1)。通过家兔左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入MSU的方式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给药5天后收集关节液,检测关节腔积液中的白细胞数,测定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采血检测血尿酸值,给药前后血清中尿素(urea,UREA)、胆固醇(cholesterol,CHO)、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血糖(glucose,GLU)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结果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5 d后关节腔内白细胞数均有所下降,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剂量组有降低血尿酸的趋势;土藤草颗粒对家兔血清中UREA、CHO、Cre、GLU及TG含量均无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IL-6、IL-8、TNF-α及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高、中、低剂量组的IL-6、TNF-α含量,高、中剂量组IL-8含量及中剂量组PGE2含量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关节液中IL-1β含量。结论土藤草颗粒对MSU致急性关节炎家兔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减少动物关节腔内白细胞数量、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藤草颗粒 微晶型尿酸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药效 大耳白兔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痛舒方凝胶膏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药效学评价
17
作者 柳嘉 杨雪 +3 位作者 刘婧 关枫 王佳婧 王艳宏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本文旨在优选痛舒方凝胶膏剂中4味药材的提取工艺,并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L_(9)(3^(4)) 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延胡索乙素、乌药醚内酯、芍药苷、粉防己碱含量以及提取干膏率为评价标准,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对痛舒... 本文旨在优选痛舒方凝胶膏剂中4味药材的提取工艺,并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L_(9)(3^(4)) 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延胡索乙素、乌药醚内酯、芍药苷、粉防己碱含量以及提取干膏率为评价标准,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对痛舒方凝胶膏剂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为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痛经软膏组[为阳性对照,0.5 g/(kg·d),3cm×3cm]、痛舒方凝胶膏剂组[含生药量13.65 g/(kg·d),3 cm×3 cm]。通过进行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试验和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2α(PGF_(2α))、前列腺素(PGE_(2)),血清中雌激素(E_(2))和β-内啡肽(β-EP)含量,评价痛舒方凝胶膏剂治疗痛经的疗效。结果表明,痛舒方凝胶膏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80%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制备的痛舒方凝胶膏剂,能减少痛经大鼠扭体数、延长扭体潜伏时间(P <0.01)。在痛舒方凝胶膏剂作用下,大鼠子宫组织中PGF_(2α)含量降低,PGE_(2)含量升高(P <0.01),血清中E_(2)含量降低(P<0.01),β-EP含量升高(P<0.05)。优选的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且简单可行。本研究表明,痛舒方凝胶膏剂对于寒凝血瘀症痛经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有镇痛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舒方凝胶膏剂 痛舒方 提取工艺 痛经 药效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抗肿瘤新靶点MTH1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研究
19
作者 刘康博 张万存 顾月清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靶点人MutT同源体1蛋白(Human MutT Homolog-1,MTH1)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构建药效团筛选模型筛选潜在的MTH1抑制剂。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 3.0软件包中分子共同特征药效团HipHop算法,使... 目的:研究抗肿瘤靶点人MutT同源体1蛋白(Human MutT Homolog-1,MTH1)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构建药效团筛选模型筛选潜在的MTH1抑制剂。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 3.0软件包中分子共同特征药效团HipHop算法,使用14个已知MTH1抑制剂分子作为训练集构建药效团模型,并通过Decoy Set验证准确性。结果:获得富集率为13.1的HipHop药效团模型,通过分子对接验证虚拟筛选出的75个候选化合物,得到先导化合物GK01945和HTS07767,能与受体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结论:构建的药效团模型可以作为筛选模型,筛选出的MTH1潜在抑制剂,为抗肿瘤药物MTH1抑制剂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MutT同源体1抑制剂 抗肿瘤靶点 虚拟筛选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20
作者 何云凤 翁飚育 +3 位作者 马艳馨 喻枢玮 徐翔 王学贵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防效好的杀虫剂,在再生稻田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防控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防效好的杀虫剂,在再生稻田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防控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4 d防效仍能保持在>75%;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效略低,第14 d防效达分别达到71.59%和69.25%;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低,第14 d防效达仅达到64.63%和61.56%。综上,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防控稻纵卷叶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试验 速效性 茚虫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