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昔明透皮剂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1
作者 张剑旭 王禹霏 +7 位作者 徐诗瑶 张嘉斌 霍雨柔 赵琪 李波 杨玉洁 王凯 李乾学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体外透皮能力,以12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测定制剂在40和60℃的存储稳定性。建立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模型,通过对比所制透皮剂与灌胃制剂对感染模型的小鼠存活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对制剂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利福昔明透皮剂处方组成为:体系含利福昔明2%、氮酮4%、薄荷醇2%、丙酮缩甘油20%、二甲基亚砜30%、无水乙醇补至100%,该透皮剂配方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平均值在12 h达132.82μg/cm^(2)。制剂在60和40℃放置10 d后,药物含量分别为初始的89.78%和93.53%,较为稳定。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透皮治疗组和灌胃治疗组的各脏器载菌量均显著降低(P<0.05)。利福昔明透皮治疗组小鼠给药后3 d的存活率(91.67%)高于灌胃治疗组(83.33%)。治疗前后鼠盲肠病理切片变化明显,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2个治疗组的肠道黏膜下层水肿减轻,黏膜下层、肠隐窝及肠上皮层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完整性恢复明显,病变减轻。【结论】利福昔明透皮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能透过皮肤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透皮剂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新药临床前的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停 韩玲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386-1387,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新药临床前 中药新药 药效学评价 佐剂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药效学试验 关节炎模型 关节滑膜 申报资料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改进助孕3号丸提取工艺及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文欣 雷华平 +2 位作者 葛发欢 罗颂平 苏薇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4-337,共4页
本文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改进助孕3号丸提取工艺。分别采用了四种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以药效实验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并与原制剂工艺比较,比较了五种工艺的优劣。助孕3号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女贞子、白术、续断三味药经SFE萃... 本文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改进助孕3号丸提取工艺。分别采用了四种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以药效实验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并与原制剂工艺比较,比较了五种工艺的优劣。助孕3号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女贞子、白术、续断三味药经SFE萃取后,药渣再水提,另外黄芪等五味药材水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助孕3号丸 药效学评价 提取工艺条件 总黄酮含量 技术改进 萃取工艺 评价指标 药效实验 工艺比较 女贞子 SFE 水提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停 胡军 韩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655-1656,共2页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新药临床前 药效学评价 中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 微观结构 骨量减少
下载PDF
赤栀黄颗粒多种活性成分的提取优化及动物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浩 闵光涛 +1 位作者 蒋生祥 李玉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8,共5页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赤栀黄颗粒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优化,并以动物药效学方法评价优化结果.HPLC同时测定赤栀黄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对成分提取的影响;以异硫氰酸苯酯造大...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赤栀黄颗粒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优化,并以动物药效学方法评价优化结果.HPLC同时测定赤栀黄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对成分提取的影响;以异硫氰酸苯酯造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肝脏酶和胆红素,进行药效学评价.活性成分经水提取3次,每次20 min,可有效阻止异硫氰酸苯酯引起的大鼠肝脏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经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此活性成分的提取优化条件,有利地保证了赤栀黄颗粒临床疗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栀黄颗粒 多种活性成分 正交实验 提取优化 肝损伤 动物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中药抗AD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药效学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钱晓路 王懿 孙蓉 《中国药物评价》 201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总结Alzheimer'Disease(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提出适宜于中药抗AD药理学研究与药效学评价的思路与技术体系,为抗AD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在目前用于AD动物模型研究进... 目的:总结Alzheimer'Disease(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提出适宜于中药抗AD药理学研究与药效学评价的思路与技术体系,为抗AD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在目前用于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和药效学评价的技术体系。结果:由于AD病因、病机复杂,目前用于药理学研究及药效学评价的动物模型众多,基本针对单一病因、发病阶段和临床表现研制的,没有考虑到AD病因、病机、病程和临床表现等因素对模型研制的要求;中药药理学基本沿袭了上述方法。结论:完善基于AD病因、病机、病程和临床表现等多因素的动物模型,还要考虑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积极寻找客观、系统、反映中医病证本质与特点的评价指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症候为背景建立适合中药药理学研究和药效学评价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注重方法学研究和客观规范化评价,为更好、有效、快捷地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提供模型支持及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药理学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豆腐果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楠 杨红菊 +1 位作者 王艳华 张利生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豆腐果苷(Hilieidum)系从中国云南省野生植物山龙眼科萝b树(Helicia essatia Hook)的果实豆腐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与天麻素(gastrodin)相似。已有研究表明,豆腐果苷具有镇静、催眠和止痛作用,已经在临床上将其... 目的豆腐果苷(Hilieidum)系从中国云南省野生植物山龙眼科萝b树(Helicia essatia Hook)的果实豆腐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与天麻素(gastrodin)相似。已有研究表明,豆腐果苷具有镇静、催眠和止痛作用,已经在临床上将其用于缓解神经官能症的头痛、头昏及睡眠障碍等,但尚无该化合物对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报道。本实验观察了豆腐果苷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简称为CCI模型)和大鼠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用Von Frey纤维丝刺激足底法评价压力痛阈值,比较给药前后大鼠压力痛阈的变化。结果在CCI模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豆腐果苷 药效学评价 CCI模型 大鼠压力 治疗作用 神经官能症 野生植物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DL0309的药效学评价
8
作者 张天泰 张丹 +3 位作者 黄超 孙岚 刘睿 杜冠华 《中国药理通讯》 2010年第4期53-54,共2页
DL0309是从民族药滇白珠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前期初步的药效学及代谢研究发现,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且对胃肠道的副作用明显小于阿司匹林。追溯来源,发现滇白珠在我国西南地区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炎... DL0309是从民族药滇白珠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前期初步的药效学及代谢研究发现,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且对胃肠道的副作用明显小于阿司匹林。追溯来源,发现滇白珠在我国西南地区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疼痛等。为了进一步阐明DL0309的作用机制和药效作用,我们进行了基于NF-κB途径、炎性因子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药效学评价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性化合物 NF-ΚB 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 西南地区
下载PDF
酒精成瘾治疗药物药理活性筛选和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的研究
9
作者 梁建辉 《中国药理通讯》 2010年第3期24-24,共1页
酒精滥用与成瘾在我国已经是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然而,治疗酒精滥用与成瘾的药物非常有限,并且疗效欠佳。因此,建立酒精成瘾治疗药物药理活性筛选和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药效学评价 治疗药物 酒精成瘾 技术平台 活性筛选 药理 酒精滥用 医学问题
下载PDF
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天健 于明君 +3 位作者 钱帅 高缘 张建军 魏元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评价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行为。方法制备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口服给药后以对NO的抑制作用为药效学指标,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与大川芎片(混悬液)为对照,评价多元释药系统起效时间与药效作用维持时间。结果与... 目的评价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行为。方法制备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口服给药后以对NO的抑制作用为药效学指标,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与大川芎片(混悬液)为对照,评价多元释药系统起效时间与药效作用维持时间。结果与效应组分、大川芎片比较,多元释药系统可在0.5 h内迅速降低大鼠血浆NO水平,起效速度与提取物及大川芎片接近,抑制作用可维持10 h以上,显著长于后两者(约2 h左右)。结论从药效学角度而言,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具有速效、缓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川芎方 多元释药系统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创面用复方喷膜剂制备及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倩 孔佳 +4 位作者 孙润州 马畅 刘佳慧 杨玉莹 赵文英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41-46,51,共7页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盐酸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具有创面修复作用的喷膜剂。通过正交试验,以喷射效果、水蒸气透过性、膜维持时间、成膜时间和膜性状为评价指标,确定喷膜剂的最优处方,并对...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盐酸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具有创面修复作用的喷膜剂。通过正交试验,以喷射效果、水蒸气透过性、膜维持时间、成膜时间和膜性状为评价指标,确定喷膜剂的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和药效学评价。结果表明:壳聚糖盐酸盐2%、PVP-K30 3%、中药复方0.3%、乙醇浓度为25%时,喷膜剂以雾状喷出,成膜性良好。安全性试验中复方喷膜剂对于家兔皮肤无明显刺激性和毒性。药效学评价表明喷膜剂具有明显止痛、促愈合作用。创面用复方喷膜剂是一种使用方便,理化性能良好,同时具备止血止痛、促愈合功能的新型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膜剂 壳聚糖盐酸盐 聚乙烯吡咯烷酮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药动学和药效学评价生物制品:挑战与局限性(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Bernd Meibohm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89-1098,共10页
近年来,重组蛋白多肽和蛋白质已发展成为主流药物。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及治疗用药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理解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包括剂量-浓度-效应之间的关系,对于包括多肽和蛋白类在内的任何药物都是至关重要... 近年来,重组蛋白多肽和蛋白质已发展成为主流药物。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及治疗用药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理解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包括剂量-浓度-效应之间的关系,对于包括多肽和蛋白类在内的任何药物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奠定了优化给药方案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比起传统的基于小分子的疗法,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的药物暴露/效应评价往往由于下列因素而变得复杂:(1)与内源性多肽、蛋白及营养物质的相似性;(2)能在分子水平直接参与体内生理过程;(3)具有高分子特性及免疫原性;(4)由于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分子,目标物的分析和量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像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多肽和蛋白质口服后往往没有治疗活性。为选择最适当的给药途径,需要全面了解多肽和蛋白质理化性质以外的吸收特性,包括化学和代谢稳定性、吸收部位、免疫反应性、跨膜过程以及主动摄取和外排过程。肽和蛋白质的各种分布特性决定了其在靶器官能否达到适宜浓度从而发挥预期疗效,而结合现象和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取有可能使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消除过程作为药物全身暴露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是众多通路的综合,包括肾脏及肝脏代谢通路以及广义的蛋白水解作用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多肽和蛋白质为基础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研究常因其与内源性物质密切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理调节反馈机制而错综复杂。本文重点阐述了与大多数生物制品相关的一些主要动力学特性及过程,为具有药效特性的多肽和蛋白质疗法提供范例。理解了生物疗法和传统小分子药物之间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差异,将有助于从事药物研发的科学家以及医疗保健人员在药物开发和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用最适宜的方法去处理、评价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评价 生物制品 药动学 蛋白质疗法 蛋白类药物 小分子药物 蛋白多肽 治疗用药
下载PDF
动物模型在抗结核新药药效学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媛媛 陆宇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7年第4期306-310,共5页
当前结核病仍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而我国更是结核病大国,WHO估算2015年我国新发肺结核患者91.8万例,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位列全球第三。面对全球结核病严峻的防治形势,传统抗结核药物已不能满足需要,新型抗结核药物... 当前结核病仍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而我国更是结核病大国,WHO估算2015年我国新发肺结核患者91.8万例,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位列全球第三。面对全球结核病严峻的防治形势,传统抗结核药物已不能满足需要,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发现已成为迫切关注的问题。在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过程中,临床前试验可以降低治疗风险和减少经济成本,而动物模型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增强实验材料的可比性、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避免进行人体实验时所带来的风险,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以及研究疾病的病理过程,所以在新型药物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动物模型 药效学评价 全球性健康问题 印度尼西亚 应用 新药 实验材料
下载PDF
高原缺氧性脑病的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
14
作者 刘梦瑶 赵春阳 +2 位作者 商廿颍 王庆利 彭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5-1520,共6页
高原空气稀薄,属于低温、低氧、低压环境,人脑对缺氧最敏感,低压低氧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高原缺氧性脑病,临床上包括高原头痛和严重的高原脑水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生活在高原地区,开发抗高原缺氧性脑病药物具有很大... 高原空气稀薄,属于低温、低氧、低压环境,人脑对缺氧最敏感,低压低氧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高原缺氧性脑病,临床上包括高原头痛和严重的高原脑水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生活在高原地区,开发抗高原缺氧性脑病药物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非临床药效学评价是药物开发的基础环节,对提高临床转化成功率和降低临床研究风险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高原缺氧性脑病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以及用于评价药物药效的检测指标,旨在建立起规范的抗高原缺氧性脑病的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以期为广大药物研发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创新药物的临床转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性脑病 非临床药效学评价 新药研发 细胞模型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抗焦虑障碍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探索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兰嘉琦 赵春阳 +3 位作者 吴镭 冯新红 王庆利 彭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9-965,共17页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是常见的成人精神障碍,其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测量焦虑情绪水平和诱导焦虑情绪的动物模型,并广泛应用于抗焦虑药物筛选。本综述主要介绍了焦虑障...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是常见的成人精神障碍,其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测量焦虑情绪水平和诱导焦虑情绪的动物模型,并广泛应用于抗焦虑药物筛选。本综述主要介绍了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对典型的动物模型体系进行归纳,包括既可以测量焦虑情绪水平也可以诱导焦虑情绪的动物模型和只诱导焦虑情绪的动物模型。本文总结了规范化焦虑障碍动物模型在非临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抗焦虑药物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方案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评价 非临床药效学评价 新药研发
原文传递
载穿心莲内酯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涛 臧巧真 +2 位作者 龙凯花 王春柳 李晔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6-1191,共6页
采用3种方法制备了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选用其中1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 227.4 m2/g)和孔容积(0.67 m3/g)、介孔形状规则且孔径均一的NH2-MSN(称为M3)。该制品的平均粒径为(148.1±3.1... 采用3种方法制备了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选用其中1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 227.4 m2/g)和孔容积(0.67 m3/g)、介孔形状规则且孔径均一的NH2-MSN(称为M3)。该制品的平均粒径为(148.1±3.1)nm,?电位为(37.04±0.22)m V。用其与穿心莲内酯照1∶1的质量比投料制备纳米粒,结果载药量及包封率为(41.7±2.3)%和(80.7±4.7)%。建立了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初步评价该载药纳米粒的药效。结果表明,与穿心莲内酯混悬液及市售片剂相比,该载药纳米粒的抗炎作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氨基修饰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制备 表征 药效学评价
原文传递
高原环境缺氧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与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正平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我国是高原高山之国,从天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到喜马拉雅有长达3 500公里的高原国防线。我军的许多高山边防站和哨所都在海拔4 000m以上,如花石峡兵站(4 300m)、喀喇昆仑红旗拉甫边防站(4 300m)、唐古拉兵站(5 100m)和荣获中央... 我国是高原高山之国,从天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到喜马拉雅有长达3 500公里的高原国防线。我军的许多高山边防站和哨所都在海拔4 000m以上,如花石峡兵站(4 300m)、喀喇昆仑红旗拉甫边防站(4 300m)、唐古拉兵站(5 100m)和荣获中央军委"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的神仙湾哨卡(5 380m)。这些高山边防战士和反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药效学评价 防治药物 缺氧损伤 边防战士 喜马拉雅 中央军委 高山
原文传递
hPPARα转基因小鼠在吉非罗齐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岩 李晓岑 +5 位作者 陈晨 韩超 武鑫 李洋 李毅 何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4-948,共5页
目的:研究用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h PPARα)转基因小鼠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P)药物进行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h PPARα转基因小鼠6周,建立h PPARα转基因小鼠高脂模型。根据模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 目的:研究用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h PPARα)转基因小鼠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P)药物进行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h PPARα转基因小鼠6周,建立h PPARα转基因小鼠高脂模型。根据模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含量,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8只/组,另选择8只基础饲料喂养的h PPARα转基因小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分别灌胃(ig)纯化水和吉非罗齐4周。给药结束称量动物体重,取血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查,并检测人PPARα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组织表达。结果:给予高脂饲料6周,h PPARα转基因小鼠血清TG、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升高。给予吉非罗齐4周,动物体重未见异常;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葡萄糖(GLU),CHO,TG,LDL-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给药组小鼠血清CHO,TG,LDL-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其他肝肾功能指标各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组织分布结果显示:人PPARα基因在h PPARα转基因小鼠的心、肝、肾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结论:h PPARα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PP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评价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PPARΑ 药效学评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
原文传递
治疗性蛋白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评价
19
作者 道毅俊 焦正 +1 位作者 施孝金 钟明康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2546-2548,共3页
关键词 药效学评价 蛋白药物 治疗性 药动学 小分子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抗体 物理化学性质
原文传递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龙舰 赵春阳 +4 位作者 冯新红 兰嘉琦 唐婧姝 王庆利 彭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9-805,共1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发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 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上市的药物全部为对症治疗药物,无法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程,同时在研药物面临严峻的临床转化难题。因此,围绕AD展开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发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 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上市的药物全部为对症治疗药物,无法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程,同时在研药物面临严峻的临床转化难题。因此,围绕AD展开新药研发,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抗AD药物的研发进展,主要从动物模型和药效评价指标两个方面对抗AD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抗AD药物的非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行为学检测 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 新药研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