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生物利用度遗传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泽 李新城 朱伟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对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药物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权重进行优化,同时运用遗传算... 目的对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药物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权重进行优化,同时运用遗传算法强大的搜寻功能,得到特定条件下模型的最优解。并以药物分子体积(V)、分子折射率(R)、脂水分配系数(lgPC)、水合能(H)、分子极化度(P)、前线轨道能量EHOMO和ELUMO为网络输入参数,以药物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网络输出参数,建立了药物生物利用度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经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生物利用度的预测精度为95.9%。结论该模型可以用于药物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药物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自微乳释药系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楠 周宏兵 全东琴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全球大概有40%-70%的新的化学实体由于水溶性差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对于这些化学实体而言,吸收的限速步骤是在胃肠道内的溶出。20世纪70年代,科研工作者们应用自微乳释药系统,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自微乳化... 全球大概有40%-70%的新的化学实体由于水溶性差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对于这些化学实体而言,吸收的限速步骤是在胃肠道内的溶出。20世纪70年代,科研工作者们应用自微乳释药系统,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是由表面活性剂、油相、助表面活性剂有时还含有促过饱和物质等形成的固体或液体释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利用度 自微乳释药系统 助表面活性剂 机理 药物传递系统 化学实体 溶出速率 科研工作者
下载PDF
小肠寡肽转运蛋白在改善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冬翠 陈艳 崔振双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556-1558,共3页
1994年首次从兔小肠中克隆到了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侧的寡肽转运蛋白(peptidetransporter,PEPT1),接着又成功克隆了人、小鼠、大鼠、牛、
关键词 寡肽转运蛋白 小肠上皮 药物生物利用度 应用 口服 细胞刷 克隆
下载PDF
肠道细胞色素P450和P-糖蛋白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宏明 连传宝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7期724-728,共5页
目的综述肠道细胞色素P450和P-糖蛋白(P-gp)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包括CYP450、Pgp的作用及CYP与Pgp的联合作用。方法收集、阅读并分析近十年来关于肠道细胞CYP450和Pgp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文献。结果 CYP450和Pgp在胃肠道... 目的综述肠道细胞色素P450和P-糖蛋白(P-gp)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包括CYP450、Pgp的作用及CYP与Pgp的联合作用。方法收集、阅读并分析近十年来关于肠道细胞CYP450和Pgp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文献。结果 CYP450和Pgp在胃肠道均具有高表达,且两者的底物具有显著的重叠性,所以肠道细胞CYP450对已吸收药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和肠道细胞中Pgp对已吸收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结论肠道细胞CYP450和Pgp对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 细胞色素P450 P-糖蛋白
下载PDF
纳米载体在提高难溶性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申清波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3期82-84,共3页
很多药物在体外具有良好药理活性,因溶解度差,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无法应用到临床上。近年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公布于世。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研成果大多是基于纳米科技。本文对提高难溶... 很多药物在体外具有良好药理活性,因溶解度差,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无法应用到临床上。近年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公布于世。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研成果大多是基于纳米科技。本文对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技术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利用度 难溶性 纳米载体 应用 口服 药理活性 纳米科技 溶解
下载PDF
世界脂质药物释放系统在增强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开发应用新进展
6
《中国制药信息》 2014年第10期3-5,共3页
药物溶解性差仍然是目前制剂开发中面临的挑战。“难溶性药物往往是大公司通过建立化合物库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组合化学技术)和/或使用的高通量筛选确定潜在的候选药物,”Capsugel公司的剂型胶囊的解决方案业务部的高级经理EduardoJ... 药物溶解性差仍然是目前制剂开发中面临的挑战。“难溶性药物往往是大公司通过建立化合物库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组合化学技术)和/或使用的高通量筛选确定潜在的候选药物,”Capsugel公司的剂型胶囊的解决方案业务部的高级经理EduardoJule博士和资深科学家HywelWilliams博士解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释放系统 应用 脂质 世界 组合化学技术 高通量筛选 难溶性药物
原文传递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7
作者 冯静波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7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吉他霉素 速康素 胃溶性 肠溶性
下载PDF
药物剂型与生物利用度
8
作者 卫志军 《同煤科技》 1994年第4期29-29,共1页
药物剂型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临床要求设计的。按照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把药物剂型分为消化道给药和非消化道给药两大类。糖浆、片剂、胶囊等属消化道给药剂型。非消化道给药剂型有注射剂、软膏等。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剂型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临床要求设计的。按照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把药物剂型分为消化道给药和非消化道给药两大类。糖浆、片剂、胶囊等属消化道给药剂型。非消化道给药剂型有注射剂、软膏等。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快,作用迅速,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但使用不便,注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剂型 药物生物利用度 生物药剂学
全文增补中
冰片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魏雪芳 陈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06-1108,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利用 冰片 药物生物利用度 龙脑香科植物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 化学方法 历代医家 研究发现 现代医学 加工品 艾纳香 松节油 佐使药 国内外 梅花 唐代
下载PDF
什么叫生物利用度?
10
《中老年保健》 2006年第11期36-36,共1页
生物利用度是指不同剂型的药物吸收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与给药量的比值,即生物利用度=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给药量×100%。也就是说,生物利用度越高,药物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越多,药物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反之越少,作用也较小。口... 生物利用度是指不同剂型的药物吸收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与给药量的比值,即生物利用度=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给药量×100%。也就是说,生物利用度越高,药物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越多,药物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反之越少,作用也较小。口服难吸收的药物及首剂消除强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均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物因制备过程、制备技术、制成药物颗粒大小不同等原因,吸收率也有差异,生物利用度可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颗粒大小 体循环 制备过程 制备技术 吸收后 药量 吸收率
下载PDF
药物共晶技术在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盼盼 谷君 +2 位作者 许峥嵘 左丽娟 任卫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作为2型糖尿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在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诸多药物都存在稳定性不佳、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差以及不良反应多等成药性问题。共晶技术作为一种绿色且极具潜力的技... 作为2型糖尿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在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诸多药物都存在稳定性不佳、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差以及不良反应多等成药性问题。共晶技术作为一种绿色且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在改善药物成药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药物共晶技术基于“超分子化学”的理念,通过巧妙的共晶设计,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的作用,将活性药物成分(API)与相应的共形成物(CCF)形成共晶。针对药物的各种成药性缺陷,共晶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CCF与API共结晶,进而改善药物稳定性、提升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减弱药物的不良反应、实现药物的优化组合和拓展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共晶技术 药物研发 药物稳定性 药物溶解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冶闽 李范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鼻腔给药是指在鼻腔内使用,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鼻腔给药可避开“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可提高生物利用度,部分药物生物利用度可接近于静脉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关键词 鼻腔给药 药物微球 蛋白多肽类 药物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 患者依从性 高分子材料 给药系统
下载PDF
清凉饮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13
作者 尚文森 王秀珍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6年第1期34-34,共1页
生病吃药人生难免,科学服药有利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清凉饮料进入千家万户,逐渐取代了传统单一的开水和茶水。不少人在吃药时也以饮料代水,有的家长甚至用饮料诱导患儿服药,这是十分有害的。
关键词 清凉饮料 碳酸氢钠 药物的相互作用 溶解 磺胺类药物 阿托品 碱性尿 药物生物利用 碱性药物 血药浓
下载PDF
给药时间与药物效应
14
作者 李锡岩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4年第7期32-32,共1页
近年的临床研究证明,某些药物由于给药时间不同,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而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或排泄等都有其昼夜节律性的改变。因此,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时间,对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有其重要意义。现将某些药... 近年的临床研究证明,某些药物由于给药时间不同,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而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或排泄等都有其昼夜节律性的改变。因此,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时间,对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有其重要意义。现将某些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简要介绍如下。 抗菌药物:1.庆大霉素:国外最近的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在每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日量1次给药,药物的体内外杀菌活性和疗效均优于多次给药,且肾、耳毒性也低于1日多次给药或持续静脉给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给药时间 血药浓 不良反应 昼夜节律性 药物生物利用 多次给药 杀菌活性 药物效应 抗菌药物 用药时间
下载PDF
吲达帕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洁娜 赵志娟 +2 位作者 丁红 张文静 谢茵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764-765,共2页
吲达帕胺(IDP)是一种具有利尿和钙离子拮抗双重作用的新型降压药,降压平稳且持久,毒副作用小,同时对心肌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尤其适宜中老年患者用药[1].但本品几乎不溶于水[2],解决其溶出速率成为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本研究采... 吲达帕胺(IDP)是一种具有利尿和钙离子拮抗双重作用的新型降压药,降压平稳且持久,毒副作用小,同时对心肌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尤其适宜中老年患者用药[1].但本品几乎不溶于水[2],解决其溶出速率成为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本研究采用聚维酮(PVPK30)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吲达帕胺固体分散体,测定其体外溶出速率,并采用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法和红外光谱法(IR)初步探讨了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为制备理想的吲达帕胺缓释制剂提供基础研究.目前尚未见有吲达帕胺固体分散体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吲达帕胺 体外溶出特性 制备 药物生物利用度 体外溶出速率 固体分散技术 中老年患者
下载PDF
现代中药制剂开发中药用新辅料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华庆 肖树雄 《药品评价》 CAS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药用辅料 制剂开发 新辅料 现代中药 药物生物利用度 聚乙烯吡咯烷酮 制药工业发展 高分子化合物 聚丙烯酸树脂 聚丙交酯
下载PDF
新型pH敏感性材料及其给药系统在现代药剂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平 闫兆伟 高钟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pH敏感性材料是指随着外界pH的变化而产生自身体积、形态改变或发生化学键断裂的一类材料,其分子内部都含有对H^+或OH^-敏感的基团,使其能够随着外界pH的变化而产生聚合物分子内或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从而表现出宏观上各种性质的改变... pH敏感性材料是指随着外界pH的变化而产生自身体积、形态改变或发生化学键断裂的一类材料,其分子内部都含有对H^+或OH^-敏感的基团,使其能够随着外界pH的变化而产生聚合物分子内或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从而表现出宏观上各种性质的改变。机体的许多生理或者病理过程都会涉及pH的变化,如胃肠道的pH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基于胃肠道的pH变化和不同的给药目的,设计了适合口服给药的pH敏感性给药系统,将药物特异性递送到胃内或肠内,以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性 给药系统 现代药剂学 材料 药物生物利用度 应用 pH变化 药物特异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谦 赵媛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靶向治疗 药物生物利用度 不能手术切除 正常组织 药物选择 治疗效果 靶向给药 毒副作用 病变部位
下载PDF
扑热息痛滴鼻剂的试制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丽华 窦吴 陈淑敏 《中国药业》 CAS 1997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扑热息痛 滴鼻剂 临床疗效 解热作用 鼻腔粘膜 药物生物利用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 保定市 首过效应
下载PDF
环糊精的性质及在药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小霞 刘岩峥 +1 位作者 朱建礼 张有明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S1期83-85,共3页
环糊精(Cycloclextrin,简称CD)早在1891年就由Vilers〔1〕发现,它们是由软化芽胞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形成的,是由6、7、8或更多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2-1.4糖苷键连... 环糊精(Cycloclextrin,简称CD)早在1891年就由Vilers〔1〕发现,它们是由软化芽胞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形成的,是由6、7、8或更多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2-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分别称为:α-CD、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合物 环糊精 岩白菜素 刺激性 大蒜油 药物生物利用 中药制剂 挥发油 溶解 齐墩果酸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