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菌群与抗肿瘤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娜 韩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932-938,共7页
抗肿瘤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但药物响应率有限及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药物微生物组学”概念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微生物菌群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 抗肿瘤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但药物响应率有限及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药物微生物组学”概念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微生物菌群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三方面综述微生物菌群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涉及免疫调节、激素水平调节、代谢物水平调节、药物生物转化及跨膜转运调节等,并对可改善抗肿瘤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微生物菌群调控策略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微生物组学 微生物菌群 抗肿瘤药物 药物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苏比努尔·居热提 付真彦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911-6916,共6页
遗传变异导致了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尽管有研究表明几种候选基因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相关,但尚未出现指导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测试,本文以可能与他汀抵抗相关的基因做一综述。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他汀 心血管疾病 药物疗效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晓蓉 廖卫平 +4 位作者 邹欣 黎冰梅 邓宇虹 常好会 民福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疗效。方法对2006年-2008年在我院癫痫中心就诊的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1989年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对患者的起病情况、发作形式...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疗效。方法对2006年-2008年在我院癫痫中心就诊的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1989年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对患者的起病情况、发作形式、脑电图、影像学特点、药物疗效以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其中难治性癫痫29例,非难治性11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且以颞叶癫痫多见。脑电图以局灶性放电为主,头部MRI主要表现为脑萎缩和局灶性软化。药物疗效以左乙拉西坦(LEV)有效率最高。经正规抗癫痫治疗,仍有45%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结论脑炎是继发性癫痫的重要病因,其癫痫以颞叶癫痫最为常见,LEV疗效较好,患者长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病毒性脑炎 药物疗效
下载PDF
吸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疗效、副反应及血药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岳英 徐一峰 +2 位作者 宋立升 易正辉 卢卫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后血药浓度、治疗效应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10/2005-01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其分部、徐汇区及卢湾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按入...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后血药浓度、治疗效应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10/2005-01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其分部、徐汇区及卢湾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氯丙嗪组37例(吸烟者14例,非吸烟者23例),氯氮平组37例(吸烟者16例,非吸烟者21例),分别给予氯氮平及氯丙嗪治疗,一二周内逐渐达到治疗剂量。于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分析氯氮平、氯丙嗪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治疗第8周末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应用副反应量表、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服用氯丙嗪过敏而脱落,2例患者因服用氯氮平严重影响白细胞水平而脱落,进入结果分析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分别为36例和35例。①血药浓度:第8周末氯丙嗪组吸烟者显著低于非吸烟者犤(73.50±35.53),(106.82±48.38)μg/L,(t=2.219,P<0.05)犦。在第4周末、第8周末氯氮平组吸烟者均显著低于非吸烟者犤(248.19±104.62),(273.06±120.52)μg/L;(521.68±275.30),(500.74±198.21)μg/L,(t=4.001,4.008,P<0.01)犦。氯氮平组女性非吸烟者在第8周末显著高于男性犤(621.50±199.44),(414.00±158.84)g/L,(t=2.461,P<0.05)犦。②副反应量表评分:氯丙嗪组、氯氮平组非吸烟者在第4周末、第8周末显著高于吸烟者(t=2.034~2.637,P<0.05)。③不自主运动评分:氯氮平组非吸烟者在第4周末、第8周末显著高于吸烟者(t=2.093,2.101,P<0.05)。结论:吸烟可降低氯氮平、氯丙嗪在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出现的更快更明显,但能够减轻氯氮平和氯丙嗪的副反应及由药物引起的不自主运动。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变化还具有有性别差异特征,女性的用药剂量应较低一些,避免因药物浓度过高而增加药物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氯丙嗪 氯氮平血药浓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 药物副反应 非吸烟者 药物疗效 精神卫生中心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种药物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德旺 刘俊 谢宁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38-39,45,共3页
目的观察对比垂体后叶素、奥曲肽及生长抑素十四肽三种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垂体后叶素组(A组)98例,奥曲肽组(B组)94例,生长抑素十四肽组(C组)126... 目的观察对比垂体后叶素、奥曲肽及生长抑素十四肽三种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垂体后叶素组(A组)98例,奥曲肽组(B组)94例,生长抑素十四肽组(C组)126例,三组患者先予常规剂量治疗24 h,若出血未止则加大剂量至两倍继续治疗,血止后减半量再维持治疗48 h停药。判断止血情况,对比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C三组止血显效率分别为45.9%、70.2%、75.4%,总有效率为66.3%、89.4%、9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1%、12.8%、5.6%,死亡率为18.4%、5.3%、3.2%,B、C组止血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垂体后叶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临床应用较为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药物疗效 对比
下载PDF
5-FU相关的药物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魏嘉 王立峰 刘宝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89-1893,共5页
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肿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分别以mRNA的表达和DNA基因型的分析为参数,从DNA/... 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肿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分别以mRNA的表达和DNA基因型的分析为参数,从DNA/RNA水平上对药物的有效性、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针对不同个体选择药物,使真正意义上的化疗成为可能.本文着重论述了几个5-FU的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的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他们在指导化疗药物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效 毒性预测 分子研究 5-FU 药物基因组学 遗传学研究 5-氟尿嘧啶 实体肿瘤 mRNA
下载PDF
浅议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方 黄泰康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 ,汇总、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的成因。结果与结论 :影响药物正常发挥疗效的直接原因是不良用药行为 ,而加强对药品的流通管理和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非处方药物管理机制、对... 目的 :探讨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 ,汇总、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的成因。结果与结论 :影响药物正常发挥疗效的直接原因是不良用药行为 ,而加强对药品的流通管理和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非处方药物管理机制、对临床药师的培养监督机制及不良用药行为的干预机制 ,可规避不良用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效 社会因素 不良用药行为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和药物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韩晓 王哲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4-1087,共4页
0引言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癌症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75%~85%,2/3确诊时已属晚期,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学亚型 化疗 靶向治疗 药物疗效
下载PDF
肿瘤靶向药物疗效及毒性与基因多态性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健 秦超 殷长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1-163,168,共4页
肿瘤的治疗历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其疗效及毒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研究发现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基因多态性有关。作者就国内外有关基因多态性与... 肿瘤的治疗历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其疗效及毒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研究发现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基因多态性有关。作者就国内外有关基因多态性与各种常见靶向药物的疗效及毒性间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靶向治疗 药物疗效 药物毒性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加药物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道华 陈鹭颖 +1 位作者 曾昭全 刘锡钧 《海峡药学》 2002年第5期104-106,共3页
探讨药物疗效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 ,分析用药不依从的现状、原因、主要表现及后果 ,提出了用药依从性的监测方法及增加用药依从性的措施 。
关键词 药物疗效 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注意饮酒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昭全 魏文树 刘锡钧 《海峡药学》 2002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 分析饮酒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寻乙醇和常用药物配伍情况及临床发生的症状。结果 解热镇痛药服用期间饮酒,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可危及生命;而无节制地大量饮酒对药物疗效影响甚大,适量饮量对一般药物疗效影响不大且有... 目的 分析饮酒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寻乙醇和常用药物配伍情况及临床发生的症状。结果 解热镇痛药服用期间饮酒,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可危及生命;而无节制地大量饮酒对药物疗效影响甚大,适量饮量对一般药物疗效影响不大且有利身体健康。结论 服药期间饮酒影响疗效,影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效 酒精 临床药学 影响
下载PDF
药物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小云 付丽娜 +1 位作者 张翠利 王政伟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89-89,96,共2页
一种药物以不同的剂型给药,或者其剂型使用不当都会产生不同的药效。文章探讨了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对药物疗效产生的影响,为设计合理的剂型和科学的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物剂型 使用方法 药物疗效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杰 陈孝 《药品评价》 CAS 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
目的:根据细胞色素CYP450基因多态性的分子调控、种族差异及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方法:对相关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论。结果: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人肝脏有2... 目的:根据细胞色素CYP450基因多态性的分子调控、种族差异及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方法:对相关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论。结果: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人肝脏有20多个CYP450亚家族,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该遗传多态性具有明显种族差异。结论: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和临床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多态性 基因突变 药物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鑫 于利 王东玉 《当代医学》 2019年第8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药物疗效。方法对46例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在46例患者中,难治性癫痫为29例,非难治性癫痫为17例。... 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药物疗效。方法对46例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在46例患者中,难治性癫痫为29例,非难治性癫痫为17例。其中急性期出现癫痫发作的有39例,有27例在急性期出现癫痫持续状态,23例(85.2%,23/27)在后遗症期表现为难治性癫痫。主要脑电图特点为局灶性放电,部分出现多灶性放电或泛化性放电,放电形式主要以尖慢波、棘慢波、局限性慢波为主。头部MRI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脑萎缩,以颞叶萎缩为主;其次为弥漫性脑萎缩,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软化灶现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针对非难治性癫痫患者使用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较多,而难治性癫痫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使用药物治疗最多,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抗癫痫药物疗效分析中,LEV治疗效果最好,有效率为90.0%,其中LEV、PB、TMP、LTG、CBZ与VPA有效率明显高于PH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主要表现在病毒感染10 d内,最常见为全面发作形式,大多数患者处于非持续状态。脑电图显示局部病灶放电为主,不同类药的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临床特点 药物疗效
下载PDF
儿童房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思 钟家蓉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药物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2016年收治的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109例房性心动过速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及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回... 目的:分析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药物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2016年收治的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109例房性心动过速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及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疾病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109例患儿中男62例,女47例,发病年龄0~13.4岁。心肌炎组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总有效率最高,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以洋地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先天性心脏病组、心肌病组的各药物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儿47例,随访时间10~73(32.4±15.3)个月,心肌炎组、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的总有效率较高,<3岁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3岁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药物疗效欠佳的房性心动过速患儿行射频消融术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房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应用洋地黄的疗效较好,心肌炎患儿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较好;绝大部分房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最终预后良好,其中以心肌炎、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小年龄组患儿更佳;药物疗效不佳者建议行射频消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儿童 药物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常见抗肿瘤药物疗效相关基因与个体化化疗之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慧艳 谢贤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28,共3页
循证研究已证明,仅有部分癌症患者能从化疗中获益,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处于“陪衬”的角色。怎样选择能够受益的患者进行化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几年对一些常见抗肿瘤药物的疗效相关基因如ERCC1、
关键词 个体化化疗 抗肿瘤药物 相关基因 药物疗效 癌症患者 ERCC1
下载PDF
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方 黄泰康 《中国药事》 CAS 2005年第6期355-358,共4页
本文在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对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汇总。说明影响药物发挥正常疗效的直接原因是药物使用中的不良行为,并对如何规避这些不良行为提出建议。
关键词 药物疗效 社会因素 不良用药行为
下载PDF
药物疗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饶邦复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药物疗效 临床评价 钙拮抗剂 降压药 硝苯地平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苍鸿 谢娟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药物疗效 细胞色素P450 心血管 药物代谢酶 遗传药理学 药物靶标 个体差异
下载PDF
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萍丽 潘冬辉 《酿酒科技》 2020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本研究拟在分析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提高中药的药物疗效。采用统计特征分析方法分析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促进因素和影响效能,测试人体的代谢反馈特征系数;采用分组样本测试方法构建药物疗效的量化分析值,结合质谱(ESI-MS... 本研究拟在分析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提高中药的药物疗效。采用统计特征分析方法分析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促进因素和影响效能,测试人体的代谢反馈特征系数;采用分组样本测试方法构建药物疗效的量化分析值,结合质谱(ESI-MS)、红外谱(IR)分析方法,进行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量化评估;使用大数据信息融合方法进行黄酒送服中药与人体健康素养的关联性评估,建立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影响关系模型,实现药物疗效的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具有P>0.5的显著度水平,摄入一定量的黄酒,对中药的药物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药物疗效能力。结论:黄酒送服中药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需要根据重要的药物成分和患者的身体体征进行量化调节,提高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送服 中药 药物疗效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