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陆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静 李晓亮 +3 位作者 高宁 王宇 匡海学 梁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商陆是我国传统峻下逐水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入药部位为根部,具有利尿泻下、抗炎、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等药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肾炎、肝硬化腹水、乳腺增生、银屑病等疾病。通过对商陆提取物和化学成分药理作... 商陆是我国传统峻下逐水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入药部位为根部,具有利尿泻下、抗炎、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等药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肾炎、肝硬化腹水、乳腺增生、银屑病等疾病。通过对商陆提取物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今后商陆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 药理作用 三萜皂苷 多糖 抗炎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静 何牟 +1 位作者 李玲 张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889,共9页
白术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白术的主要有效部位,在白术根茎中的含量约为1.4%~2.5%,其化学成分复杂,共有约78种萜类、5种脂肪族、3种芳香族、1种甾体类和1种生物碱类,主要由苍术酮、β-桉叶醇、γ-榄香烯、白术内酯Ⅰ~Ⅲ等组成,并具有调... 白术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白术的主要有效部位,在白术根茎中的含量约为1.4%~2.5%,其化学成分复杂,共有约78种萜类、5种脂肪族、3种芳香族、1种甾体类和1种生物碱类,主要由苍术酮、β-桉叶醇、γ-榄香烯、白术内酯Ⅰ~Ⅲ等组成,并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抗消化道炎症、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白术挥发油的相关文献,针对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对其燥性、稳定性等问题做出讨论,以期为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挥发油 化学成分 炮制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志伟 李季文 +3 位作者 马新换 杜伟锋 边娜 毕映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 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盐等药效部位及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药效成分;在当归头、当归身及当归尾等不同药用部位中,上述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均匀、区别不大,但含量及相关比例差异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含量、比例差异可能是导致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存在较大药理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差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对应的药理作用研究,找寻当归不同药用部位间存在的“成分-效用”关系,以期为历代医家将当归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入药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为当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当归头 当归身 当归尾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抗电离辐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帅 李航 +4 位作者 王闯闯 赵孟楠 李祎亮 侯文彬 周福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724-732,共9页
中药具有高效、低毒、多靶点、特异性强等特点,其在辐射防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基于辐射对机体中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细胞及其通路损伤,以及DNA损伤和抗氧化应激,本文论述了近十年来中药及其复方抗辐射药理作用及机制... 中药具有高效、低毒、多靶点、特异性强等特点,其在辐射防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基于辐射对机体中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细胞及其通路损伤,以及DNA损伤和抗氧化应激,本文论述了近十年来中药及其复方抗辐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新型辐射防护剂的中药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辐射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矿物类中药治疗失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柴士伟 范栢爽 +1 位作者 宋学姣 庄朋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矿物类中药发挥重镇安神作用治疗失眠时疗效显著,通过检索相关著作和文献,发现治疗失眠的矿物药共16种。临床常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糖尿病相关失眠、抑郁性失眠,顽固性失眠等多种形式引起的慢性失眠。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异常表达... 矿物类中药发挥重镇安神作用治疗失眠时疗效显著,通过检索相关著作和文献,发现治疗失眠的矿物药共16种。临床常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糖尿病相关失眠、抑郁性失眠,顽固性失眠等多种形式引起的慢性失眠。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异常表达,减少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的释放,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的分泌,延长慢波和快速动眼睡眠期等发挥治疗作用。现对矿物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矿物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药 失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海强 周千瑶 +1 位作者 李冰琪 王瑶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柴胡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柴胡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梳理近年来柴胡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阐述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晓娟 左冬冬 于孙婉琪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应用历史悠久。本文查阅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钩藤主要含有生物碱类、三萜类、酚类、甾醇类、黄酮类、醌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炎症...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应用历史悠久。本文查阅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钩藤主要含有生物碱类、三萜类、酚类、甾醇类、黄酮类、醌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炎症因子及其相关通路、降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纤维化、抗抑郁、抗癌和调整肠道菌群等作用,主要作用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RhoA/ROCK1、ERK/MAPK、p38MAPK/MAPK、JNK/MAPK、Akt/eNOS、PI3K/Akt、ERK1/2、p27Kip1、PI3K/Akt/GSK-3β、Src/STAT3和HIF-1α/EM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肺纤维化等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苦参碱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毕珺辉 张静怡 修俭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心肌细胞纤维化、抗柯萨奇病毒、改善心衰等心血管作用,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日益凸显。结论:通过对苦参碱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的讨论,以期为今后以苦参碱为基础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心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檗碱抗脑瘤和头颈部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小檗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抗炎、抗感染、降血糖、调血脂、心脏保护等作用外,对胃癌、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等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该文主要围绕小檗碱对甲状腺癌、鼻咽癌、口腔鳞癌、舌癌、喉癌、腺样... 小檗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抗炎、抗感染、降血糖、调血脂、心脏保护等作用外,对胃癌、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等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该文主要围绕小檗碱对甲状腺癌、鼻咽癌、口腔鳞癌、舌癌、喉癌、腺样囊性癌等头颈部肿瘤和脑癌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小檗碱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脑瘤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黄芪黄酮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嘉郡 秦晨 +5 位作者 贺廉清 王盼盼 曹惠妍 刘维丽 刘秀波 马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黄芪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药用价值高等特点。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黄芪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药用价值高等特点。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效果显著,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广泛研究的热点。文章对黄芪黄酮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检索、查阅、归纳与整理,并进行系统概括与总结,以期为黄芪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吴娇 仝芳超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黄芪自古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皂苷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和治疗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免疫力、保护脑和心脏、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神经保护、抗... 黄芪自古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皂苷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和治疗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免疫力、保护脑和心脏、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神经保护、抗衰老、抗溃疡以及保护肝脏和肾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治疗应用
下载PDF
返魂草的药理作用及东北地区人工栽培技术
12
作者 刘岩 《新农业》 2024年第2期22-23,共2页
返魂草是一种菊科千里光属植物,有宽叶返魂草和变种单叶返魂草两类。返魂草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有广泛种植,其生叶花期枯落,矩圆状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上部叶狭长,厚纸质,两面有短粗毛,中脉粗... 返魂草是一种菊科千里光属植物,有宽叶返魂草和变种单叶返魂草两类。返魂草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有广泛种植,其生叶花期枯落,矩圆状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上部叶狭长,厚纸质,两面有短粗毛,中脉粗壮,头状花序排列成复伞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魂草 千里光属植物 人工栽培技术 椭圆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 上部叶 药理作用 伞房状
下载PDF
药用水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贾荟瑾 许宏 +3 位作者 黄英 杨明华 杨秀娟 赵素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66,共5页
水蛭,俗名蚂蟥,生长繁殖于内陆淡水水域,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部分水蛭的干燥全体泡制后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瘀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药用价值高,因此被称为药用水蛭。近年来,随着药用水蛭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在临... 水蛭,俗名蚂蟥,生长繁殖于内陆淡水水域,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部分水蛭的干燥全体泡制后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瘀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药用价值高,因此被称为药用水蛭。近年来,随着药用水蛭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有关合理高效利用药用水蛭鲜见相关报道,文章综述了药用水蛭的化学成分及相关的药理作用,为科学合理应用药用水蛭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药用水蛭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制剂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存玉 曹小霞 +5 位作者 王先林 周易 崔英 张晗 李霖 张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川芎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其中挥发油是主要药效成分,一直是川芎研究工作的重点。早期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定及定量分析。近年来研究者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展了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差异分析... 川芎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其中挥发油是主要药效成分,一直是川芎研究工作的重点。早期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定及定量分析。近年来研究者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展了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差异分析,比较了加工制备方法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研究人员除了对川芎挥发油镇痛镇静、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血管功能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外,新的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还具有骨保护、抗肿瘤、抗抑郁等药理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围绕川芎挥发油性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总结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提取方法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并综述了川芎挥发油制剂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川芎挥发油自然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制剂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马勃类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臧二欢 崔卉芸 +5 位作者 毕雅琼 刘宇超 刘倩 张春红 李旻辉 詹志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99,共11页
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是一种常用的真菌类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广泛用于多种传统处方中,应用前景广阔。马勃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类、酚类、挥发性、氨基酸类等,其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类、多糖、多肽类等,其中麦角甾醇是真菌... 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是一种常用的真菌类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广泛用于多种传统处方中,应用前景广阔。马勃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类、酚类、挥发性、氨基酸类等,其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类、多糖、多肽类等,其中麦角甾醇是真菌类的特征甾醇,本文的化学成分总结为《中国药典》后续马勃指标成分的规定提供理论依据。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马勃具有抗肿瘤、止血、抑菌、止咳、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3种基原植物以及脱皮马勃属、秃马勃属的马勃类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为马勃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四逆散药理作用及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毅 胡娜 胡兰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四逆散为《伤寒论》中记载的经典名方,至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适用于少阴病症,临床多以手足不温、泄利下重、腹痛、脉弦等为辨证要点,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中医认为该方剂治疗病症与阳衰阴盛有本质的区别,该证属外邪传经入里,... 四逆散为《伤寒论》中记载的经典名方,至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适用于少阴病症,临床多以手足不温、泄利下重、腹痛、脉弦等为辨证要点,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中医认为该方剂治疗病症与阳衰阴盛有本质的区别,该证属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失于疏泄,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所致,为阴中涵阳、惟气不宣通而致四肢逆冷。四逆散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各系统疾病均可以该方剂为基础方进行辨证施治,尤其是现临床对四逆散的研究更加深入,其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也进一步被拓展,可广泛用于治疗胃肠肝胆疾病、精神类疾病、肿瘤疾病等。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四逆散的应用文献,总结其药理和治疗作用,为临床对四逆散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推动该方剂在临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和解剂 药理作用 肝脾不和证 抗炎 抗抑郁 保肝
原文传递
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宁 杨媛媛 +4 位作者 曲彤 任慧 胡静 崔小敏 陈志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5-1262,共8页
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结构多样,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神经保护、抗菌、抗氧化、抗糖尿病、雌激素、酶抑制等,且较多集中在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活性,其中大部分的研究集中... 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结构多样,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神经保护、抗菌、抗氧化、抗糖尿病、雌激素、酶抑制等,且较多集中在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活性,其中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体外研究,体内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较少。已有报道的异戊烯基黄酮大部分来自桑科和豆科,异戊烯基的存在增加了化合物对生物膜的亲和力以及对靶蛋白的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物化学研究价值。本文就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此类化合物的潜在机制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该类成分的合理药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基黄酮 药理作用 结构类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路平 史汶龙 +3 位作者 杨思雨 孟祥辉 夏瑜桢 张红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6-1254,共9页
茯苓为菌类中药,药用价值较高,临床应用广泛,配伍率高,是众多药方的组成部分,如参苓白术散、茯苓四逆散、茯苓六君子汤等,故其素有“十方九苓”之说。且茯苓也是药食同源中药,日常生活中可以做成茯苓糕或茯苓汤食用,其做为保健品食用,... 茯苓为菌类中药,药用价值较高,临床应用广泛,配伍率高,是众多药方的组成部分,如参苓白术散、茯苓四逆散、茯苓六君子汤等,故其素有“十方九苓”之说。且茯苓也是药食同源中药,日常生活中可以做成茯苓糕或茯苓汤食用,其做为保健品食用,能够延年益寿安神,可见茯苓的市场价值很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含三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茯苓多糖和三萜类为主,具有利水渗湿、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肾炎、结肠炎、泌尿感染、肝炎等疾病。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为该药材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何首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汪明金 陈雯清 +4 位作者 袁伟博 杜婧璇 左文明 李锦萍 刘力宽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3个方面综述何首乌的研究进展。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抗炎镇痛、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何首乌引起肝毒性的化学成分探讨主...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3个方面综述何首乌的研究进展。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抗炎镇痛、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何首乌引起肝毒性的化学成分探讨主要集中于3类,即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及鞣质类。加大何首乌肝毒性成分、肝毒性机制研究的力度,加强中药安全用药知识宣教,规范其炮制及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何首乌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肝损伤 中药毒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闫晓慧 姜思亮 +2 位作者 刘雪晴 梁军 夏永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灵芝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药食两用真菌,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地研究和栽培。灵芝多糖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保护肝脏、调节中枢神经等作用。本文通过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 灵芝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药食两用真菌,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地研究和栽培。灵芝多糖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保护肝脏、调节中枢神经等作用。本文通过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3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归纳和阐述,以期为灵芝多糖的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构效关系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