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验证
1
作者 杨斌 原丽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205-211,I0001-I0004,共11页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小建中汤中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白芍、饴糖6种中药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类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及方向。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小建中汤中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白芍、饴糖6种中药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类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及方向。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小建中汤6种中草药的相关化学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搜索活性化学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靶点和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靶点;筛选出疾病主要症状、疾病和药物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Version 3.7.2软件绘制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共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出可能的关键基因;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分析治疗的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及Pymol对关键靶点与相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实验验证小建中汤对靶点蛋白、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分析得到小建中汤具有128个活性化学成分作用于75个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靶点,其中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胱天蛋白酶3(CASP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为核心靶点;而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核心活性成分是儿茶素、羟黄酮、芍药内苷C、拟雌内酯、草果甲素等;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脂筏、膜微结构域、膜区、细胞小凹等细胞区域,作用于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磷酸酶结合等分子功能,重要的是具有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氧化应激反应。生物学通路则主要集中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胃癌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主要核心成分与其对应靶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小建中汤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的作用机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实验验证小建中汤可下调靶点蛋白IL-6的表达,抑制肠上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分子对接模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红景天苷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龚舒 甘淋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红景天是生长于北半球海拔1 800-2 500 m高寒、干燥、缺氧、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照射、无污染环境中生命力旺盛的珍稀野生植物,是我国传统藏医临床中的常用药和国际公认植物适应原之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 红景天是生长于北半球海拔1 800-2 500 m高寒、干燥、缺氧、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照射、无污染环境中生命力旺盛的珍稀野生植物,是我国传统藏医临床中的常用药和国际公认植物适应原之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现代实用本草》记载红景天的主要药理作用有中枢兴奋、抗疲劳、强心、抗炎、抗过氧化、抗微波辐射、降血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衔接蛋白质类 信号转导 综述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帅 李娜 +6 位作者 沈江立 柳越冬 吴宪树 王磊 盛天骄 徐红俊 安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二次致炎法结合束缚法建立UC气滞血瘀模型。正常组大鼠在造模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并与其他组大鼠进行同步抓取、固定,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药液0.54 g/kg灌胃、低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0.837 g/kg、标准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1.674 g/kg灌胃、黄芪药液1.8 g/kg、红花药液0.9 g/kg,均为1次/d,均灌胃14次。采用高精度透射电镜观察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VEGFA、T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及其益气、活血组分可有效降低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益气组分、活血组分通过协同调节结肠组织中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瘀气滞 大鼠 优化溃结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郜晨静 罗亚萍 +1 位作者 张宁 郝梦桃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500-505,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BD)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甘草泻心汤中七味药材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作用靶点基因...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BD)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甘草泻心汤中七味药材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作用靶点基因加以注释和整合。通过GeneCard、PharmGkb、TTD、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BD疾病靶点,并与药物作用靶点取交集。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R×644.0.5软件和脚本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对核心靶点及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甘草泻心汤236个成分、3480个靶点,986个BD疾病靶点,63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筛选出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黄芩甙元、富马碱、汉黄芩素7个核心成分,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白细胞介素18(IL-18)、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7个核心靶点。共得到1804个GO条目,106条KEGG通路,包含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核心成分与疾病核心靶点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甘草泻心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甘草泻心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照阳 陈茜 魏伟 《河北中医》 2022年第5期846-853,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消风散所有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en Cards)、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 G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消风散所有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en Cards)、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 Ge NET)和疗效药靶标数据库(TTD)筛选出AC的相关靶点;并利用Venn软件获取化合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在线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Swiss Dock进行目标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消风散中共筛选出治疗AC的主要活性成分23个和共同靶点49个,PPI网络发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6(IL-6)、JUN、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可能是消风散治疗AC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免疫反应、内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炎性反应、调节血压、T淋巴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IBD)信号通路等,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消风散防治AC的活性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Quercetin)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消风散干预AC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和深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炎 变应性 消风散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共伴侣分子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复合体解离中ATP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曹帆帆 张登海 +3 位作者 徐莉敏 池永斌 王莹 李波静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7-AAG)、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的Cdc37含量,并分别与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单纯由ATP结合导致还是依赖ATP水解;(2)用FCM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后复合体中Cdc37和其他共伴侣分子中S期激酶关联蛋白1 G2等位基因抑制因子(Sgt1)、HSP70相互作用蛋白(HIP)、FK-506结合蛋白(FKBP5)、应激诱导蛋白1(STIP1)、热休克蛋白90腺苷三磷酸酶同系物1激活剂(AHSA1)的变化情况,并用IP-westernblot(IP-WB)进行验证,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其他共伴侣分子解离;(3)用IP-WB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组复合体中HSP90、Cdc37及共伴侣分子Sgt1的磷酸化水平;用FCM检测对照组、ATP组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组复合体中的Cdc37及Sgt1的含量。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HSP90、Cdc37及其他共伴侣分子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Cdc37含量显著下降,而ADP、AMPPNP及17-AAG处理对Cdc37无影响;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导致复合体中Cdc37解离,伴随复合体共伴侣分子Sgt1含量降低;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后,复合体中Cdc37、Sgt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在HSP90复合体中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后,会阻断ATP导致的Cdc37及Sgt1与复合体解离。结论HSP90复合体中ATP导致Cdc37解离的可能机理是:(1)ATP结合HSP90导致该复合体构象改变;(2)ATP导致Sgt1与该复合体解离,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Cdc37与Sgt1的磷酸化增加。特异性抑制Cdc37和HSP90结合,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方向之一,研究Cdc37与HSP90解离机制是此类药物开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热休克蛋白质类 腺苷三磷酸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免疫沉淀法 解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庄丽 马子风 +4 位作者 蒋雨薇 黄星 张惠勇 鹿振辉 吴显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基因靶点。基于Uniprot数据平台对靶点的基因名称进行整理与规范,在STRING 11.0数据平台上生成“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与网络构建。结果:最终筛选到的“芩部丹”有效化学成分共计116个,作用靶点含有199个。“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涉及到潜在靶点82个,关键的作用靶点有TP53、IL6、AKT1、VEGFA、EGFR、PTGS2、JUN、CASP3、STAT3、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73条,分子功能66条,细胞组分3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8条信号通路,关系最密切的为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P值均<0.001),其余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P值均<0.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解释了中药组方“芩部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肺结核治疗机制,为后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草药 数据挖掘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壮腰通络方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凯 朱立国 +4 位作者 魏戌 银河 李秋月 秦晓宽 杨博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37-4446,共10页
背景壮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有效方剂,但该方化学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壮腰通络方水提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延缓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 背景壮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有效方剂,但该方化学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壮腰通络方水提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延缓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壮腰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基于质谱分析的壮腰通络方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同时,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得LIDD疾病靶点。采用韦恩图分析获得壮腰通络方治疗LIDD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网络信息,并提取其网络中的核心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UPLC-Q-TOF-MS/MS技术获得壮腰通络方中129种化学成分。随后,将203个药物靶点与LIDD疾病靶点映射共获得96个交集靶点。PPI分析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蛋白(INS)、白介素6(IL-6)、原癌基因蛋白(FOS)、胱天蛋白酶3(CASP3)等是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1022条生物过程信息、28条细胞组成信息、51条分子功能信息。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98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HIF-1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壮腰通络方包含的化学成分及其延缓LIDD的药效靶点、生物途径及作用机制,为深入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壮腰通络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
下载PDF
生化汤抑制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李影影 申屠乐 裴亚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613-618,I0001,I0002,共8页
目的研究生化汤抑制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炎症损伤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筛选出LPS最佳作用时间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模型组、生化汤组、对照组的白细胞... 目的研究生化汤抑制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炎症损伤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筛选出LPS最佳作用时间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模型组、生化汤组、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表达量变化;以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为基础,探索生化汤作用靶点,利用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系统,筛查与子宫内膜炎有关的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建立药物-疾病靶点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子宫内膜炎靶位蛋白的生物学过程开展研究,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形成生化汤活性物质-子宫内膜炎靶点-KEGG通路多维研究的相互关系图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6、12 h的模型组中IL-1β(7.972±0.035、26.083±0.070)、IL-6(3.475±0.054、5.525±0.028)、IL-8(5.783±0.060、11.013±0.018)均提高(P<0.01);3 h模型组中IL-1β(5.054±0.005)、IL-8(3.008±0.052)提高(P<0.05)。生化汤组和模型组对比:3 h时IL-1β(1.000±0.004、5.054±0.005)、IL-6(0.811±0.014、1.450±0.045)减少(P<0.05);6 h时IL-6(1.794±0.028、3.475±0.054)、IL-8(3.880±0.028、5.783±0.060)下降(P<0.01),12 h时IL-8(8.978±0.012、11.013±0.018)下降(P<0.01)。通过检测,共找到31个生物活性成份及236个药物的潜在靶点。其中,川芎哚、豆甾醇、甘草酚、槲皮素、山奈酚等能够干预子宫内膜炎的形成。共采集到了65个疾病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核心网络共包括51个蛋白质,关键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受体4(TLR4)、IL-1β、IL-10、半胱天冬酶(CASP3)等。GO生物过程分析筛查并确定包括光动力疗法诱导的核因子(NF)-κB存活信号、对LPS的反应、凋亡信号通路、TNF反应等生物分析过程;KEGG富集筛选出8条通路,主要涉及到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基化终未产物(AGE)-糖基化终未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等。结论生化汤抑制子宫内膜炎可能是通过抑制AGE-RAGE、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进一步抑制IL-6、IL-1β、IL-8等细胞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汤 子宫内膜炎 脂多糖类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蓝绍航 唐秋媛 +5 位作者 李娜娜 陶然 廖南盛 蒙荫杰 何草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08-2315,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中7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利用R语言获...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中7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利用R语言获取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筛选到小柴胡汤中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柚皮素等193种主要化学成分和247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RELA、MAPK1、TP53、ESR1、EGFR、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612条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的调节;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74条通路富集结果,主要涉及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均较强,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稳定。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小柴胡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小柴胡汤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补肾活血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天卫 李若颀 +4 位作者 环大维 李泰贤 石佳勇 高润子 沈计荣 《中医正骨》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network computational research platf...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network computational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预测、筛选补肾活血汤组方中14味中药的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CTD和OMIM数据库查询SONFH的疾病靶点。根据获取的药物靶标和疾病靶点,进一步利用TCMIP v2.0中医药关联网络分析模块构建"药物靶标-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根据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补肾活血汤治疗SONFH的核心作用靶点。利用GO和KEGG数据库,采用富集算法挖掘上述方剂核心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和通路信息。结果:共获得891个补肾活血汤药物靶标和365个SONFH疾病靶点。经"药物靶标-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最终筛选出31个补肾活血汤治疗SONFH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富集出生物过程532条、分子功能29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出相关通路共12条,主要涉及炎症免疫调节(chemokine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血管新生及血液循环调节(VEGF signaling pathway)、神经系统调节(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和细胞功能调节(apoptosis,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等方面。结论:结合SONFH的病理机制,排除缺乏特异性的信号通路,我们推测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调节TLR4/NF-κB和VEGF信号通路发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功效,这可能是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补肾活血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荷叶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靖悦 赵恒侠 +1 位作者 陈宇阳 连李荣 《河北中医》 2021年第11期1904-1910,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荷叶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enCard数据库等检索荷叶碱及PCOS的靶点成分,并取交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荷叶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enCard数据库等检索荷叶碱及PCOS的靶点成分,并取交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取荷叶碱与PCOS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核心靶点蛋白与荷叶碱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荷叶碱有效靶点83个,PCOS疾病靶点2575个,成分-疾病共同靶点36个;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为SLC6A4、DRD2、MAOA、OPRM1、SLC6A3;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1230个条目,其中分子功能(MF)77个,生物过程(BP)1115个,细胞组成(CC)3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荷叶碱对PCOS的作用主要涉及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等;分子对接表明荷叶碱与SLC6A4、DRD2、MAOA、OPRM1、SLC6A3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过程体现了荷叶碱治疗PCOS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荷叶碱治疗PCO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荷叶碱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碧莲 文亦磊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721-724,728,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预测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3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各大数据库获取龙血竭成分及靶点、溃疡性结肠炎靶点,筛选出二者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预测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3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各大数据库获取龙血竭成分及靶点、溃疡性结肠炎靶点,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并加以处理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龙血竭有14种化合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SMAD3等90个靶点蛋白,经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上述靶点中共有54个条目和富集在25条信号通路以此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了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 溃疡性结肠炎 龙血竭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青风藤治疗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忠林 权浩浩 +1 位作者 张晓凤 程小红 《河北中医》 2021年第4期674-679,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青风藤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收集青风藤的活性成分;运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联合瑞士靶标预测...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青风藤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收集青风藤的活性成分;运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联合瑞士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青风藤的作用靶点;在疗效药靶标数据库(TTD)、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药物数据库(Drug Bank)及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 Ge NET)筛选HUA的基因,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 Prot)对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平台(Omicshare)和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DAVID)对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取26个活性成分和58个潜在靶标。GO功能富集显示,青风藤可以影响尿酸生成和炎症因子的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青风藤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和cAMP相关通路保护肾脏发挥治疗HUA作用。结论HUA与多种常见的成年人炎性疾病有关,青风藤主要抗炎成分青藤碱(Sinomenine)可能通过作用于HPRT1和PTGS2关键靶标调控PI3K-Akt和cAMP信号通路,减少尿酸生成和调控炎性反应保护肾脏而发挥治疗HU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高尿酸血症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车前子多糖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冯娜 刘芳 +2 位作者 郭会彩 曹阿芳 王素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车前子多糖(PSP)对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和大鼠随机各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PS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致大...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车前子多糖(PSP)对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和大鼠随机各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PS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探讨PSP的抗炎作用。称体质量测定各组小鼠耳的炎症肿胀程度及肉芽增生水平,用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洗涤液中的伊文思蓝含量、滑膜炎渗出液容积、渗出液中的白细胞(WBC)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渗出液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车前子多糖能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较阴性对照组还能明显减少渗出液容积,降低渗出液中WBC、MDA、TNF-α含量及血清中MDA水平,并能提高渗出液和血清中SOD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SP能够减轻各期炎症形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渗出、消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计数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车前子多糖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玲 卢岳虹 +9 位作者 宋策 谭玉萍 梁爱武 杨益宝 杨红梅 梁炜 姚平 冯玉青 罗美群 苏齐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7-61,共5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银杏叶提取物(GBE)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其能对抗大鼠肺纤维化,且安全性高。该文对GBE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具体有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细胞... 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银杏叶提取物(GBE)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其能对抗大鼠肺纤维化,且安全性高。该文对GBE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具体有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因子网络(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系统平衡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银杏 植物提取物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鹏飞 廖丽君 谭玉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06-191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累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其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COP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医诊疗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累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其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COP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医诊疗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关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COPD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概述,为临床GBE治疗COPD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叶 李媛媛 +4 位作者 徐建 陈曦 王彬 付雷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氧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步探讨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2、4、8倍于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H37Rv标准株24h,应用荧光探... 目的通过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氧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步探讨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2、4、8倍于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H37Rv标准株24h,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前后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的活性氧含量水平变化。以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5株对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均耐药、3株对氯法齐明耐药但对吡法齐明敏感、1株对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均敏感(编号13385)的结核分枝杆菌及H37Rv标准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并对吡法齐明药物处理浓度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性氧含量水平测定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在经不同浓度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24h后,各浓度药物处理样本的荧光强度值均值排序分别为1MIC(6668.5)>8MIC(2751.5)>2MIC(2572.0)>4MIC(2015.0),8MIC(2637.5)>4MIC(2297.0)>2MIC(2085.5)>1MIC(1896.0),菌体内积累的活性氧含量均高于无药物刺激的阴性对照样品(H37Rv标准株+DCFH-DA,878.5)至少2倍;且在各浓度吡法齐明处理的菌株中,菌株测定的荧光强度值与药物浓度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976,P<0.001),经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92.576,P=0.011)。菌株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氯法齐明耐药菌株的过氧化氢酶平均活性(0.87U/10^4cell)是其敏感菌株(0.48U/10^4cell)的近2倍;而吡法齐明耐药菌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值(0.88U/10^4cell)略高于其敏感菌株(0.71U/10^4cell),但与氯法齐明耐药菌株均值相近。结论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后均会引起菌体内活性氧含量的积累,两药可能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高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对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药物评价 临床前 氯法齐明 吡法齐明
下载PDF
姜黄素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泽元 王科深 +3 位作者 任彦先 罗长江 曹宏泰 焦作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0-904,共5页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及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它参与调控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多条相关信号通路及癌基因表达,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针对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及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它参与调控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多条相关信号通路及癌基因表达,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针对姜黄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姜黄素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杜仲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刚 许波 +2 位作者 梁学振 骆帝 刘金豹 《中医正骨》 2018年第9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杜仲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杜仲所有成分数据,筛选和预测杜仲... 目的:探讨杜仲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杜仲所有成分数据,筛选和预测杜仲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挖掘靶点数据库、药物银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遗传关联数据库、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5大疾病数据库中已知与骨关节炎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杜仲入血活性成分及已知与OA相关靶点的相互关系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杜仲防治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采用Clue 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杜仲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TCMSP检索出119个杜仲相关成分,利用TCMSP模型预测出7个入血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丁子香萜、刺痛灵、麦儿茶素、皮树脂醇)和116个作用靶点,且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之间形成271条对应关系;从5大疾病数据库检索出168个已知与骨关节炎相关的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202个杜仲防治OA的关键节点,其中疾病与药物直接映射靶点有17个; Clue 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杜仲作用于骨关节炎的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被富集于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以及炎症、代谢、其他疾病相关等60条信号通路。结论:杜仲防治骨关节炎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丁子香萜、刺痛灵、麦儿茶素、皮树脂醇。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不仅表现为直接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调节骨代谢平衡;还表现为间接通过调节炎症、免疫和其他全身系统等,影响骨与软骨微环境,具有多通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骨关节炎 网络药理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