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莒文化背景下的山东“莒国古城”场所精神营造
1
作者 王荣梅 张巧然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莒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三足鼎立。在历史上,莒文化是连接莒地人民与莒城之间的纽带,如今是莒国古城建设主要的精神来源。通过对莒国古城的地理环境、都城形制、建筑肌理、空间结构以及民俗文化... 莒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三足鼎立。在历史上,莒文化是连接莒地人民与莒城之间的纽带,如今是莒国古城建设主要的精神来源。通过对莒国古城的地理环境、都城形制、建筑肌理、空间结构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的分析,从而得出莒文化的故城文化、科举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在莒国古城场所精神营造中的运用,最后得出莒国古城的建设中能够体现地方历史文脉的营造手法,为其他古城的规划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莒国古城 场所精神 营造
下载PDF
春秋姬密地望考──兼论姬姓密国存灭年代及莒国姓氏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书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5,共5页
春秋姬密地望考──兼论姬姓密国存灭年代及莒国姓氏问题周书灿《左传·僖公十七年》记载:"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由于文献... 春秋姬密地望考──兼论姬姓密国存灭年代及莒国姓氏问题周书灿《左传·僖公十七年》记载:"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由于文献记载不足,春秋密姬生地若明若暗,长期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姓 《春秋》经传 秋姬 莒国 河南 地望 春秋时期 齐桓公 甘肃境内 姓氏
下载PDF
莒国亡年辨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勇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15-116,128,共3页
在莒文化研究中,学界对于莒国灭亡的年代,有亡于楚简王元年和齐威王时期两种不同的说法。经深入考析有关文献和金文资料,证明莒亡于楚简王元年(前431)的文献记载是可靠的,而莒亡于齐威王时期的说法则不可信据。
关键词 文化 莒国 灭亡年代
下载PDF
莒国史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逄振镐 《东岳论丛》 CSSCI 1999年第4期99-103,共5页
莒是古东夷少昊部落后裔建立的古国之一。如果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算起,至战国初期楚灭莒止,莒国至少有1600余年的文明史。莒是东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莒建国前有着高度发达的东夷史前文化,特别是发达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 莒是古东夷少昊部落后裔建立的古国之一。如果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算起,至战国初期楚灭莒止,莒国至少有1600余年的文明史。莒是东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莒建国前有着高度发达的东夷史前文化,特别是发达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建国后,在发达的东夷文化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发达的莒文化:发达的青铜文化,陶器制造业,金、石、漆器制造业。莒国大量成批、成套乐器的出土,反映了莒国音乐学的发达。在我国广泛流行于商周奴隶制时代青铜器上的传统纹饰———云雷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昊 莒国 文化
下载PDF
从随葬铜器墓看周代莒国贵族埋葬制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伟华 《文博》 2009年第3期3-11,共9页
莒国是先秦时期东夷少昊部落建立的国家,其贵族埋葬制度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集中反映在随葬铜器墓中。莒国随葬铜器墓可以分为四期。据此,莒国贵族的埋葬制度相应的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形成期、鼎盛期、消亡期,其年代为:西周中... 莒国是先秦时期东夷少昊部落建立的国家,其贵族埋葬制度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集中反映在随葬铜器墓中。莒国随葬铜器墓可以分为四期。据此,莒国贵族的埋葬制度相应的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形成期、鼎盛期、消亡期,其年代为: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莒国贵族的埋葬制度吸收东夷文化的因素,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受到了齐、楚等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墓 周代 莒国 贵族埋葬制度
下载PDF
莒国族姓考辨
6
作者 张富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古莒国的历史可以一直推溯到史前,因相传其族出于嬴姓的东夷少昊集团,故后世多称其国为嬴姓。古籍或又称其国为曹姓,实是以曹地为中心的一种地域性的划分,大抵相当于曹氏,不是莒国本来的姓号。史书又明确记载西周以来的莒国为己姓,此说... 古莒国的历史可以一直推溯到史前,因相传其族出于嬴姓的东夷少昊集团,故后世多称其国为嬴姓。古籍或又称其国为曹姓,实是以曹地为中心的一种地域性的划分,大抵相当于曹氏,不是莒国本来的姓号。史书又明确记载西周以来的莒国为己姓,此说应是有根据的,其根源即在莒国与纪国通婚,相因于古代从母姓之俗,用纪国本来的日名"己"表姓,故有己姓之称。所以,对于古莒国公族的姓这一问题,需要联系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的演变来具体分析,不宜作简单的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国 嬴姓 曹姓 己姓
下载PDF
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雅静 《管理观察》 2015年第35期60-62,共3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更多的人想要体验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所以文化旅游随之出现。文化旅游的产业关联性极强,所以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文化旅游的进步离不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更多的人想要体验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所以文化旅游随之出现。文化旅游的产业关联性极强,所以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文化旅游的进步离不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内涵的挖掘。莒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是开发利用的比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文化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论沂水纪王崮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兼谈嬴秦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之东夷文化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5,共7页
不同文化的随葬车马不但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反映了文化内涵之差异。随葬车马也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年代的标志,反映着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山东沂水纪王崮遗址出土... 不同文化的随葬车马不但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反映了文化内涵之差异。随葬车马也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年代的标志,反映着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山东沂水纪王崮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之内涵。通过比较,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的随葬车马坑与该时期以洛阳王畿地区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为代表的周人贵族墓随葬车马坑有很大的差异,揭示出其文化因素颇不相同。而与此相反,莒国贵族墓的随葬车马坑与嬴秦贵族墓以及殷商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暗示出莒文化与秦文化及殷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反映出嬴秦文化与当时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春秋时期莒国作为东夷古国,其贵族墓与嬴秦贵族墓在随葬车马坑上的高度相似性不仅揭示出其文化因素上的密切关联,并且还暗示出两者在族属方面的共同因素,这恰好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和传世历史文献里关于秦之先人被西迁、莒与秦皆为嬴姓、同属东夷的记载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传世历史文献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记载相契合、与考古发掘资料相印证的多重证据,昭示着嬴秦源自东方,秦文化中有明显的东夷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莒国贵族墓 嬴秦贵族墓 随葬车马坑 东夷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论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的随葬车马坑 被引量:1
9
作者 印群 《三代考古》 2015年第1期425-432,共8页
随葬车马坑在一定意义上是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墓的一种等级标志,春秋时期的一些大贵族墓如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1]、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2]和山西太原晋国赵卿墓等[3]都有随葬车马坑。本文拟对有关的随葬车马坑进行比较研究,... 随葬车马坑在一定意义上是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墓的一种等级标志,春秋时期的一些大贵族墓如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1]、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2]和山西太原晋国赵卿墓等[3]都有随葬车马坑。本文拟对有关的随葬车马坑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随葬车马坑之特点及相关诸文化因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马坑 沂水 山东 莒国 店子
原文传递
山东莒国故城出土莒刀陶范窖藏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兆庆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2-72,共1页
山东莒国故城出土莒刀陶范窖藏苏兆庆1979年春,莒县莒国故城内曾出土一些刀币、残陶范和铜渣,1987年4月,又在故城二城残垣北侧下发现一处刀币陶范窖藏。此地应为一处铸钱遗址。窖穴残长1.5、宽0.95、深0.6米。穴... 山东莒国故城出土莒刀陶范窖藏苏兆庆1979年春,莒县莒国故城内曾出土一些刀币、残陶范和铜渣,1987年4月,又在故城二城残垣北侧下发现一处刀币陶范窖藏。此地应为一处铸钱遗址。窖穴残长1.5、宽0.95、深0.6米。穴内陶范多平放,排列整齐,同出尚有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国故城 陶范 铸钱 背文 钱模 铜渣 大汶口 东夷 岳石文化 阴刻
原文传递
论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
11
作者 印群 《三代考古》 2013年第1期260-267,共8页
以山东省沂水刘家店子[1]和莒南大店[2]殉人墓为代表的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是山东已发现的该时期较为重要的殉人墓。山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古文化区,该地现已公开发表具体资料的春秋时期其他殉人墓还包括滕州薛国故城殉人墓[3]、曲阜鲁国... 以山东省沂水刘家店子[1]和莒南大店[2]殉人墓为代表的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是山东已发现的该时期较为重要的殉人墓。山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古文化区,该地现已公开发表具体资料的春秋时期其他殉人墓还包括滕州薛国故城殉人墓[3]、曲阜鲁国故城殉人墓[4]及临沂凤凰岭东周殉人墓[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岭 沂水 山东 曲阜 莒国 故城
原文传递
莒城·莒墓·莒鼎——莒文化三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兴林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莒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 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莒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故城西的"莒子墓",时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有待考订。现藏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传世"莒太史申鼎",可能是春秋早期的莒器,流传有序,是莒国和莒文化研究中的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国故城 子墓 太史申鼎
下载PDF
莒南大店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 被引量:50
13
作者 吴文祺 张其海 《考古学报》 1978年第3期317-336,398-405,共28页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城(十字路)北19公里、莒县城南26公里,为大店公社所在地。北濒浔河,东依群山,西距沭河约4公里。一九七五年春,大店公社老龙腰大队和花园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了两座莒国殉人墓(编号为莒·大·一号墓和二号...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城(十字路)北19公里、莒县城南26公里,为大店公社所在地。北濒浔河,东依群山,西距沭河约4公里。一九七五年春,大店公社老龙腰大队和花园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了两座莒国殉人墓(编号为莒·大·一号墓和二号墓;图一)。同年六、七月间,我们组成文物工作组进行清理,两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为研究春秋时期的阶级斗争及古代莒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殉人墓 图版 莒国 随葬器物 出土 墓葬形制 考古学 钮钟 墓主
原文传递
两周金文与莒史补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敬明 徐鹏志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45-50,共6页
两周金文与莒史补孙敬明,徐鹏志莒为山东先秦东夷古国,其于春秋时期曾一度与齐、鲁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对其历史的研究,不但对于探讨先秦时期中国东方濒海地区东夷文化的面貌与内涵,而且对于科学地认识当时古国族之间文化交流和互... 两周金文与莒史补孙敬明,徐鹏志莒为山东先秦东夷古国,其于春秋时期曾一度与齐、鲁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对其历史的研究,不但对于探讨先秦时期中国东方濒海地区东夷文化的面貌与内涵,而且对于科学地认识当时古国族之间文化交流和互为影响的关系,以及对建立起山东古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金文 莒国 青铜器铭文 春秋时期 郭沫若 山东古 青铜文化 墓葬 西周中期 西周早期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莒史新征》序
15
作者 孙敬明 《管子学刊》 1999年第2期82-84,共3页
莒乃先秦古国,传称为少昊之后,如此则应是东夷古国的典型。关于莒国之姓,有己或嬴或先己而后嬴之说。于其所封或谓在西周武王时期。莒处泰沂山脉东半部,其都先在介根,后又迁之今莒县。其与齐、鲁、陈、晋、楚诸国都有过交往。战国... 莒乃先秦古国,传称为少昊之后,如此则应是东夷古国的典型。关于莒国之姓,有己或嬴或先己而后嬴之说。于其所封或谓在西周武王时期。莒处泰沂山脉东半部,其都先在介根,后又迁之今莒县。其与齐、鲁、陈、晋、楚诸国都有过交往。战国初年为楚伐灭,后其地又归并入齐。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文化 考古工作 陵阳河 海岱地区 莒国 大汶口文化 甲骨文 《文心雕龙》 汉魏时期
下载PDF
“齐灭莒”说
16
作者 宋爽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8-80,共3页
在莒国及文化研究中,对莒国亡国问题至今学界仍无定论,把视野放归当时历史环境,结合相关史料,对《史记》记载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认为《史记》所载楚国灭莒一说并不可信。是时齐、越相征,莒与越国结盟,这为齐国灭莒提供了口实;灭国... 在莒国及文化研究中,对莒国亡国问题至今学界仍无定论,把视野放归当时历史环境,结合相关史料,对《史记》记载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认为《史记》所载楚国灭莒一说并不可信。是时齐、越相征,莒与越国结盟,这为齐国灭莒提供了口实;灭国后,莒地归齐,侧面证明了齐国灭莒;与《史记》“简王元年,北伐灭莒”的简约记述相比,《墨子》《战国策》等所载“齐灭莒”一说更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国 《史记》
下载PDF
莒齐联姻 作器以铭
17
作者 何绪军(文/图) 钱建礼(文/图) 《大众考古》 2021年第9期45-47,共3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莒文化分布地域范围内陆续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种类丰富,造型奇特,纹饰精美,具有鲜明的莒文化特色。其中,铸铭青铜器数量众多,不仅有铸“莒”字铭文的莒国青铜器,还有来自齐、鲁、诸、莱、陈、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莒文化分布地域范围内陆续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种类丰富,造型奇特,纹饰精美,具有鲜明的莒文化特色。其中,铸铭青铜器数量众多,不仅有铸“莒”字铭文的莒国青铜器,还有来自齐、鲁、诸、莱、陈、黄等14国(族)的铸铭青铜器,反映出当时莒国与各国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莒国 青铜器 铸铭 地域范围 文化 铭文
下载PDF
论伯益族的历史贡献和地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60-65,共6页
伯益部落是东方以鸟为图腾族团中的重要一支 ,系嬴姓少昊的后裔。伯益在舜帝时任掌管山泽的“虞”官 ,政绩突出 ,又佐禹治水 ,造福于民。舜帝以其功封于秦 (今河南范县 )。他在皋陶卒后 ,又被推举为禹的继位人 ,地位显赫。夏启夺位称王... 伯益部落是东方以鸟为图腾族团中的重要一支 ,系嬴姓少昊的后裔。伯益在舜帝时任掌管山泽的“虞”官 ,政绩突出 ,又佐禹治水 ,造福于民。舜帝以其功封于秦 (今河南范县 )。他在皋陶卒后 ,又被推举为禹的继位人 ,地位显赫。夏启夺位称王后 ,伯益子孙被封立数国。其中秦、赵两国势力较大 ,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横扫六国 ,建立主宰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制王朝 ,为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佃族 历史贡献 赢姓 皋陶 东方鸟胰 莒国
下载PDF
军机是如何泄漏出去的
19
作者 吕志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5年第10期44-44,共1页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著名丞相,一次,他随同国君齐桓公到高台上,向远处眺望查看。两人在此密谋,准备攻打莒国。齐桓公站在高台上,有时面对莒国的方向,指手比划,说话时嘴张得很大,显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这项攻打莒国的军事机密,只有齐桓...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著名丞相,一次,他随同国君齐桓公到高台上,向远处眺望查看。两人在此密谋,准备攻打莒国。齐桓公站在高台上,有时面对莒国的方向,指手比划,说话时嘴张得很大,显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这项攻打莒国的军事机密,只有齐桓公和管仲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桓公 军事机密 管仲 高台 东郭 莒国 春秋 发音
下载PDF
两周时期的莒齐两国关系
20
作者 张同旭 《春秋》 2020年第1期66-68,共3页
两周时期,莒国曾与齐、鲁、晋、楚、越等诸侯国发生许多外交关系,其中,莒、齐关系对于莒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外交关系,并且始终左右着莒国的外交策略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莒国,嬴姓,一说己姓,子爵,是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诸侯国... 两周时期,莒国曾与齐、鲁、晋、楚、越等诸侯国发生许多外交关系,其中,莒、齐关系对于莒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外交关系,并且始终左右着莒国的外交策略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莒国,嬴姓,一说己姓,子爵,是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诸侯国。西周初,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裔兹舆期为莒国国君,定都介根,即今山东胶州;西周末或春秋初迁都于莒,即今山东莒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时期 诸侯 莒国 家大政方针 关系 外交关系 外交策略 少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