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3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莪术不同比例配伍后莪术4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
1
作者 谭喜莹 刘顺 +2 位作者 陆媛 孙程 张忠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究黄芪莪术不同配伍比例中,莪术挥发油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单味莪术及黄芪莪术配伍比例为1∶1、2∶1、3∶1、5∶1、1∶2中β-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新莪术二... 目的:探究黄芪莪术不同配伍比例中,莪术挥发油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单味莪术及黄芪莪术配伍比例为1∶1、2∶1、3∶1、5∶1、1∶2中β-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新莪术二酮的含量。采用HP-5气相色谱柱,程序升温法,进样口温度为250℃,FID检测器温度为280℃;内标物质是水杨酸甲酯。结果:β-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新莪术二酮4种挥发油分别在0.0030~0.1920 mg·mL^(-1)(r=0.9969)、0.0233~2.9790 mg·mL^(-1)(r=0.9993)、0.0059~0.3760 mg·mL^(-1)(r=0.9994)、0.0175~1.1180 mg·mL^(-1)(r=0.9943)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芪、莪术以2∶1的比例配伍时,各成分溶出量最高。结论:随着黄芪莪术配伍比例的不同,挥发油中抗肿瘤成分含量有所变化,以2∶1、3∶1的配伍比例为佳,为临床应用和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GC-MS分析大莪术根茎挥发油成分
2
作者 张娜 翁伟锋 +2 位作者 黄淳 魏坤盛 刘敬 《化工管理》 2024年第8期59-61,65,共4页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由于不同干燥方法加工大莪术根茎挥发油的组分绝大部分相同,但是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验证明,大莪术根茎主要含有表莪术呋喃烯酮、β-榄香烯、β-桉叶醇、吉马酮、莪术双环烯酮、蓬莪术环氧酮、莪术烯、β-石竹烯等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根茎 挥发性成分 GC-MS 中医药 药理药效
下载PDF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影响
3
作者 杜利莉 王钢 +5 位作者 梁研 赵凡 应佳辉 尹刚 唐德才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分为M0组(PMA处理)、M2组(PMA+IL-4处理)、M2+黄芪-莪术-重楼组(PMA+IL-4+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处理)。CCK-8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冻干粉对巨噬细胞活力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干预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即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结果与M0组相比,M2组IL-10、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巨噬细胞分泌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与M2组相比,M2+黄芪-莪术-重楼配伍组IL-10、CD206、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CCK-8和Transwell结果显示,与M0-CM组相比,M2-CM组促进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P<0.01,P<0.001),M2+黄芪-莪术-重楼-CM组较M2-CM组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迁移数显著减少(P<0.01,P<0.001)。结论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代谢关键酶GLS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 结直肠癌 迁移 巨噬细胞极化 GLS
下载PDF
基于PD-1介导NF-κB通路探讨莪术-三棱抗肝癌的机制
4
作者 郭洪麟 李静 +4 位作者 张琦 崔闻宇 蒋希成 李文兰 张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79-1185,共7页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介导NF-κB通路探究莪术-三棱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检测各组药物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率、脏器指数的影响;对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介导NF-κB通路探究莪术-三棱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检测各组药物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率、脏器指数的影响;对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运用免疫组化观察瘤组织NF-κBp65、Bcl-2以及Bax蛋白阳性表达。MTT法检测莪术醇、三棱内酯B二者单用及联用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联合应用对PD-1、NF-κB、Bcl-2、κB抑制因子激酶α/β(inhibitor ofκB kinaseα/β,IKK-α/β)以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瘤质量,能够抑制TNF-α、IL-1和IL-6的表达(其中联合用药高剂量组TNF-α、IL-1和IL-6下降显著),能够抑制瘤组织中NF-κBp65、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高表达Bax蛋白。体外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抑制PD-1、Bcl-2及IKK-α/β蛋白表达,促进NF-κB及IκB-α蛋白表达。结论: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抑制分泌炎症因子,降低或升高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拮抗肝癌细胞增殖。莪术醇以及三棱内脂B联合应用能够提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这一作用可能与PD-1介导的NF-κB通路调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三棱 肝癌 NF-ΚB PD-1
下载PDF
黄芪-莪术对Lewis肺癌小鼠NF-κB通路及肿瘤自噬的干预作用研究
5
作者 于泓洋 李潇 +1 位作者 田培裕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90-96,101,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配伍抑制NF-κB通路及诱导Lewis肺癌小鼠肿瘤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腋窝皮下接种肺癌Lewis细胞悬液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每组各1...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配伍抑制NF-κB通路及诱导Lewis肺癌小鼠肿瘤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腋窝皮下接种肺癌Lewis细胞悬液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每组各10只。在建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顺铂组给予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次/3 d,共6次,并每天予灭菌双蒸水灌胃(8.2 g/kg);中药组每日予黄芪-莪术浓煎液灌胃(8.2 g/kg),1次/d,连续18 d,并腹腔注射稀释液[2 mg/(kg·3 d)];中药+顺铂组按照以上给药方法予中药和顺铂;模型组每日予等体积灭菌双蒸水灌胃并腹腔注射稀释液剂量同上。期间观察小鼠毛发、动态及进食、饮水情况,每2 d测量小鼠体质量、每4 d测算小鼠肿瘤体积。在造模20 d后,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NF-κBp65、p-NF-κB p65、IκB-α、p-IκB-α、LC3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肿瘤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形态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顺铂组、中药+顺铂组体质量明显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3-II/LC3-I及Beclin-1/β-actin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F-κB p65/NF-κB p65及pIκBα/IκBα值、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比较,中药+顺铂组肿瘤体积值无明显差异(P>0.05)、Beclin-1/β-actin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F-κB p65/NF-κB p65及pIκBα/IκBα值及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II/LC3-I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组比较,中药+顺铂组体质量较轻(P<0.01),肿瘤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clin-1/β-actin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TNF-α和IL-1β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II/LC3-I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可以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减少其降解,达到抑制NF-κB活化,并改善肿瘤炎性微环境,同时上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诱导细胞自噬,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 NF-ΚB 自噬 肿瘤
下载PDF
黄芪-莪术对C5a介导JAK2/STAT3通路调控Lewis肺癌小鼠Th17/Treg细胞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田培裕 于泓洋 +2 位作者 李潇 闫梓乔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425-432,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影响C5a介导JAK2/STAT3通路调控肿瘤微环境中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阐明其在此途径抑制肿瘤进展的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干预组、阳性对照药(PMX53)组,...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影响C5a介导JAK2/STAT3通路调控肿瘤微环境中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阐明其在此途径抑制肿瘤进展的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干预组、阳性对照药(PMX53)组,每组各10只。腋下接种Lewis细胞建立肺癌小鼠模型,于接种后第3天开始,中药干预组按8.2 g/kg剂量给予中药浓煎液灌胃,模型对照组和PMX53组予等容积灭菌双蒸水灌胃,连续14 d;PMX53组分别于第3、6、9、12、15天按1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PMX53,模型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同时腹腔注射等容PBS溶液。每2 d测算各组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第15天处死,剖取瘤块,ELISA法检测血清C5a、IL6、IL-10、IL-17、TGF-β等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并计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Th17/Treg细胞比例,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和PMX53组肿瘤生长较缓慢,补体C5a、JAK2和STAT3蛋白及mRNA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Treg占比均降低,SOCS3蛋白及mRNA水平、Th17/Treg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莪术可降低补体C5a进而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并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h17/Treg平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补体C5A JAK2/STAT3通路 TH17/TREG 黄芪-莪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配伍在卵巢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李鸿博 石丹宁 +2 位作者 张杜娟 张璐 李翡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药对在辅助治疗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收集自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卵巢癌相关靶点收集自Genecard数据库。上述靶点取交集后,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药对在辅助治疗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收集自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卵巢癌相关靶点收集自Genecard数据库。上述靶点取交集后,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应用R及Cytoscape软件整合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同时,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并通过Cytoscape/CluGO进行KEGG通路聚类分析。综合分析各网络,获取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活性成分后应用Autodock vina及Pymol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研究。结果:本研究在三棱-莪术药对中,共获得8个活性成分,164个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得1540个符合条件的卵巢癌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27个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的潜在靶点。分析PPI网络并获取关键靶点为CASP3、ESR1、JUN、PTGS2、AR、MAPK14、PGR、CASP8、CASP9、CAS及PPARG。GO及KEGG分析表明相关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凋亡、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乙肝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核心成分芒柄花黄素、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元与关键靶点结合性良好,其中各活性成分与PTGS2结合最佳,结合能均小于-9.0 kcal/mol。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的药理机制,这为后期探究该药对及其所在复方治疗卵巢癌提供了较为系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三棱 莪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及其7种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张海霞 宋肖桦 +5 位作者 李千 程水清 文佳 王璇 王旭星 李向日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实证模型,再分别给予热性药、寒性药、生莪术、醋莪术、生郁金的水煎液治疗。通过观测比较大鼠在造模和给药的全过程中体质量、肛温、进食量、大便粒数和质地的变化,比较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结果:温莪术醋制前后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明显;温莪术挥发油中1,8-桉叶素、樟脑、龙脑、吉马酮、莪术二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上述成分的含量(P<0.01)。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对胃寒导致的腹泻治疗效果弱于热性药的治疗效果,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表现为脾胃温性,温郁金的生品会加重腹泻,但致泻效果较寒性药致泻效果弱,温郁金表现为脾胃弱寒性。结论:1,8-桉叶素、樟脑、吉马酮、莪术二酮4种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温热药作用一致,且其含量高低与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寒热药性变化一致,推测这4种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发挥寒热药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莪术 挥发油 寒热药性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机制
9
作者 于路航 于泓洋 +1 位作者 田培裕 窦永起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TCMSP)检索并获取黄芪-莪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基因卡、OMIM、TTD、药物GKB数据库和药物库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TCMSP)检索并获取黄芪-莪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基因卡、OMIM、TTD、药物GKB数据库和药物库数据,发现肺癌血管正常化的相关靶点,Met细胞景观插件ClueGO平台用于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及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打分,Pymol软件进行对接结果的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筛选出486个黄芪-莪术生物活性成分和184个黄芪-莪术与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相关的靶点;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7-O-甲基异脲醇、芒柄花黄素、毛芯异黄酮可能是黄芪-莪术调控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活性成分,而RB1、MAPK1、EGFR、ESR1、AKT1、HIF1A、TP53、STAT1和CCND1是潜在的起效靶点;根据富集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与STAT1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JAK2/STAT1通路可能是黄芪-莪术调控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主要作用通路。结论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是IFN-γ-JAK2/STAT1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莪术 肿瘤血管正常化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探讨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刘曾晶 张蝶 +2 位作者 蒙秋霞 王慧丰 胡艳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探索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HERB及PubChem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莪术及三棱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作用靶点;运用Therapeutic Targets、OMIM及GeneCard等数据库检索卵巢癌的疾病靶点。运用C... 目的探索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HERB及PubChem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莪术及三棱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作用靶点;运用Therapeutic Targets、OMIM及GeneCard等数据库检索卵巢癌的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9.0构建PPI网络图,进而使用Cytoscape中MCODE插件筛选出排名前10的核心靶点;使用R 4.2.2对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 Dock Vina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出了72种活性成分、760个作用靶点,莪术-三棱药对与卵巢癌共同靶基因有617个。核心成分为多梗白菜菊素、天人菊内酯、大花旋覆花素、山奈酚,PPI网络揭示了其主要的靶点,包括MAPK1、MAPK3、JAK1、JAK3、STAT3、MAP2K1、IL6、TYK2、KRAS以及SRC。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涉及186条通路,根据P<0.05提取与卵巢癌关联紧密的30条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展现出良好的结合亲和性。结论三棱及莪术药对在卵巢癌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的特征,为该药对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莪术 三棱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丹参-莪术药对治疗癌性厌食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张甜 宋萌萌 +1 位作者 贾文文 乔元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08-513,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丹参-莪术治疗癌性厌食(cancer-related anorexia,C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PharmMapper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出靶点基因,并运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对CA的...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丹参-莪术治疗癌性厌食(cancer-related anorexia,C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PharmMapper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出靶点基因,并运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对CA的对应靶点进行获取筛选。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8.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再将从String数据库得出的交集基因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利用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得到丹参靶点126个、莪术靶点54个,共同靶点25个,CA靶点1893个,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14个。蛋白互作结果显示MAPK1、ESR1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中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对有机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反应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药物成分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丹参-莪术通过MAPK1、ESR1核心靶点入手,调节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达到治疗C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莪术 癌性厌食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张蝶 刘曾晶 +2 位作者 蒙秋霞 王慧丰 胡艳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目的探究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基于HERB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莪术-三棱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PCa疾病靶... 目的探究莪术-三棱药对治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基于HERB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莪术-三棱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PCa疾病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莪术-三棱活性成分与PCa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g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 1.5.7等软件对核心靶点和药物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得到72种药物活性成分和760个有效活性成分靶点,PCa疾病相关靶点13001个,交集靶点为659个。药物关键核心成分为莪术双环烯酮、无患子皂苷B、花椒麻素、(2s)-3',4'-亚甲二氧基-5,7-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天人菊内酯、山奈酚、三棱酸、脱甲氧姜黄素以及5,7,2',3'-四羟基黄酮。PPI网络分析得到SRC、TP53、MAPK3、MAPK1、STAT3、HSP90AA1、AKT1、PIK3R1、RHOA、GRB2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莪术-三棱治疗PCa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信号转导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力。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莪术-三棱抗PCa的关键活性成分及其与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凸显了其多成分、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特性,为深入研究莪术-三棱治疗PCa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三棱 药对 前列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13
作者 秦聪聪 杜沁圆 +1 位作者 展照双 王加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莪术挥发油为中药莪术发挥药用价值的主要活性部位,总结有关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发现目前从莪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成分130余种,包括萜类(单萜、倍半萜)、酮(醛)类、醇(酚)类、烷(烯)烃类、酸(酯)类、醚类、芳香族等化合物,其... 莪术挥发油为中药莪术发挥药用价值的主要活性部位,总结有关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发现目前从莪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成分130余种,包括萜类(单萜、倍半萜)、酮(醛)类、醇(酚)类、烷(烯)烃类、酸(酯)类、醚类、芳香族等化合物,其中萜类为其主要化合物成分。莪术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血栓、保肝、保护神经、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目前,莪术挥发油所开发出的莪术油注射液、复方莪术油栓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对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莪术挥发油在临床用药、制剂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萜类
下载PDF
莪术、郁金及近缘品种UPLC特征图谱研究
14
作者 张玉玮 张金龙 +1 位作者 李广华 张明娟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方法,对莪术、郁金及近缘品种进行鉴别。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Luna Omega C_(18)色谱柱(150 mm×2.1 mm,1.6μm),流速0.3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方法,对莪术、郁金及近缘品种进行鉴别。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Luna Omega C_(18)色谱柱(150 mm×2.1 mm,1.6μm),流速0.3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方法,共识别出6个特征峰,可根据特征峰的多少及相对峰面积的大小对各品种进行鉴别。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方法特征性强,稳定性及重复性好,为莪术、郁金及近缘品种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郁金 近缘品种 超高效液相色谱 特征图谱
下载PDF
莪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江远 熊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药典2000年版 多年生草本植物 肝病 治疗 广西莪术 莪术提取物 ROSC Lee 莪术 莪术 温郁金 莪术 抗病毒 抗凝血 抗氧化 莪术
下载PDF
蓬莪术挥发油及其中3种成分抗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彭炳先 周欣 +1 位作者 石京山 李章万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3,共2页
目的对中药蓬莪术挥发油及其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莪术烯醇、莪术酮和异莪术烯醇进行抗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研究。方法用MTT法测定其抗肝癌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的活性。结果和结论一定浓度的蓬莪术挥发油及其中3种主要成分莪术烯醇、... 目的对中药蓬莪术挥发油及其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莪术烯醇、莪术酮和异莪术烯醇进行抗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研究。方法用MTT法测定其抗肝癌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的活性。结果和结论一定浓度的蓬莪术挥发油及其中3种主要成分莪术烯醇、莪术酮和异莪术烯醇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莪术烯醇 莪术 莪术烯醇 肝癌 子宫内膜癌 二甲基偶氮唑
下载PDF
活性天然产物莪术烯的全合成
17
作者 郭晶晶 袁长春 +4 位作者 傅凯 荀苗苗 马文兵 王志强 李志春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4,共6页
莪术烯(Curzerene)是从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分离提取的萜烯呋喃类天然产物,具有抗炎、抗癌、抗利什曼病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以商业化试剂(+)-马鞭草烯酮(6)为手性原料,首先通过已知的3步反应得到关键酮化合物(4);4再与1,1-二甲氧基丙酮... 莪术烯(Curzerene)是从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分离提取的萜烯呋喃类天然产物,具有抗炎、抗癌、抗利什曼病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以商业化试剂(+)-马鞭草烯酮(6)为手性原料,首先通过已知的3步反应得到关键酮化合物(4);4再与1,1-二甲氧基丙酮发生由TiCl4-Et_3N介导的用于构建丁烯酸内酯的串联环化反应,分别以56%和20%的收率得到天然产物isogermafurenolid(2)及其异构体8-epi-isogermafurenolid(2');最后,2与2'经DIBAL-H还原、酸促进脱水呋喃化一锅反应,以82%的收率合成了目标天然产物莪术烯.该合成路线共5步,总收率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榄香烯型倍半萜 莪术 全合成
下载PDF
莪术及其有效成分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伟 陈翰翰 王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859-18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莪术及其有效成分对实验性肝纤维化(HF)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收集建库起至2020年1月期间所有关... 目的:系统评价莪术及其有效成分对实验性肝纤维化(HF)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收集建库起至2020年1月期间所有关于莪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实验性HF的中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干预组干预措施包括莪术水煎剂、醋莪术、莪术提取物、莪术多糖、莪术醇、姜黄素、β-榄香烯等。结局指标包括肝功能、肝纤四项、肝指数及相关理化指标。由2名研究员共同筛选后,用RevMan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1个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样本量196只。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HF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可有效降低ALT(MD-0.58,95%Cl为-1.29~-0.04;P=0.33;n=4,I^(2)=12%)、AST(MD-0.83,95%Cl为-1.39~-0.27;P=0.29;n=4,I^(2)=20%),升高TP(MD8.36,95%Cl为6.20~10.51;n=2,I^(2)=0%)、ALB(MD2.19,95%Cl为1.39~2.98;P=0.25;n=4,I^(2)=27%),改善肝功能;2)肝纤四项指标改善优于模型组,HA(MD-177.45,95%Cl为-187.81~-167.09;n=3,I^(2)=0%)、LN(MD-1.57,95%Cl为-2.37~-0.77;n=2,I^(2)=0%)、PCⅢ(MD-4.54,95%Cl为-5.90~-3.18;n=2,I^(2)=0%)、Ⅳ-C(MD-2.23,95%Cl为-3.11~-1.35;n=2,I^(2)=0%);3)有效降低肝指数(MD-6.79,95%Cl为-8.75~-4.83;n=2,I^(2)=0%),并通过调节相关理化因子(α-SMA、HYP、MDA、TGF-β_(1)、SOD)的表达,起到抗实验性HF作用。结论:莪术及其有效成分可有效改善实验性HF,对临床试验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有效成分 动物实验 肝纤维化 莪术提取物 莪术 莪术多糖 姜黄素
下载PDF
我国姜黄属植物的研究——Ⅶ.莪术中四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章菽 余竞光 +2 位作者 陈毓亨 方洪钜 陈建民 《中草药》 CAS 1986年第6期6-7,共2页
莪术(Curcuma aeruginosa)是中药莪术(根茎)和郁金(块根)原植物之一。本文从该种根茎挥发油分得四种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莪术烯醇(curcumenol)(Ⅰ),异莪术烯醇(isocurcumenol)(Ⅱ),吉马酮(germacrone)(Ⅲ)和莪术酮(curzerenone)(Ⅳ)。
关键词 姜黄属 莪术 莪术烯醇 莪术烯醇 吉马酮 莪术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微纳囊中莪术醇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慧慧 何正有 +3 位作者 戚冯展 沈平孃 刘志远 蓝闽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复方莪术油软胶囊 气相色谱法测定 莪术 毛细管 Β-榄香烯 莪术油微球 姜科植物 广西莪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