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慧洁 邱荃 冯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71-72,共2页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感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机体发生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的综合征。...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感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机体发生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的综合征。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对维持免疫耐受及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当 HIV 进入人体后,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使机体缺乏有效的防御,因此它发挥了免疫抑制和促进感染的作用。但随着 HIV 在体内的持续感染,因 CD4^+CD25^+调节性T 细胞表达 CD4,所以它也容易被 HIV 所感染、杀伤,最终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会因细胞毒作用而导致大量死亡。相反,这会利于增强机体对抗 HIV 感染的能力,起到了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本文拟对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与 HIV 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调节性 T 细胞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感染
下载PDF
静脉吸毒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亚型的分析
2
作者 陈亮 姚航平 吴南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混合HI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abbott公司的MurexHCVSerotyping16Assay检测12例单纯HCV感染者及25例静脉吸毒导致HIV1感染者(其中重叠HCV感染的患者12例)...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混合HI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abbott公司的MurexHCVSerotyping16Assay检测12例单纯HCV感染者及25例静脉吸毒导致HIV1感染者(其中重叠HCV感染的患者12例)HCV不同亚型的抗体,确定HCV的基因亚型。结果12例单纯HCV感染者中HCV1型7例(58.3%),3型2例(25%),4+6型1例(8.33%),6型(包括重叠4型)2例(16.67%)。12例静脉吸毒者中HCV1型7(58.33%),6型4例(33.3%),1+3型1例(8.33%),3型(包括重叠1型)3例(25%)。结论单纯HCV感染者和合并HIV1感染的HCV感染者体内HCV以1型为主,并且均存在2种亚型共感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吸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 HIV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亚型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阳性病人二次宫外孕手术治疗的护理
3
作者 冯梅 马晓梅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11期3099-3100,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IV阳性 二次宫外孕 手术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护理 出入境人员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滕春玲 张萍 欧林荣 《中外医疗》 2025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20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为期一个月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3±0.95)分,高于对照组的(5.67±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6,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HIV/AIDS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成都市2014年-2015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抗病毒治疗耐药性及耐药株亚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杨 袁丹 +3 位作者 龚芳红 苏玲 高钰双 裴晓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679-2681,2685,共4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4年-2015年HIV-1抗病毒治疗耐药性和耐药病毒亚型分布及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和2015年成都市接受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且病毒载量超过1 000 copies/ml的患者血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测序,确定...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4年-2015年HIV-1抗病毒治疗耐药性和耐药病毒亚型分布及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和2015年成都市接受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且病毒载量超过1 000 copies/ml的患者血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测序,确定耐药位点和病毒亚型,比较两年耐药情况。结果 2014年的98份血浆中,63例(64.29%)出现耐药;2015年的303份血浆中,225例(74.26%)出现耐药。2015年耐药比例与2014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EFV和NVP耐药率最高,均为57.14%;2015年仍然是EFV和NVP耐药率最高,均为50.22%,两年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和2015年最常见的突变病毒亚型均为CRF01-AE和CRF07-BC。结论应对HIV-1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性和突变位点进行长期监控,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防控策略,避免耐药毒株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 耐药 病毒治疗 耐药突变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流行特点及心理状态 被引量:5
7
作者 阮叶 熊杨 王红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10-2012,共3页
目前公开报道的年龄最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为94岁〔1〕。近年来老年AIDS病毒感染者(PLWHA)越来越多,2005年全球约有4 000万老年PLWHA,其中老年人约280万,占7%〔2~4〕。由于年龄老化、生理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 目前公开报道的年龄最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为94岁〔1〕。近年来老年AIDS病毒感染者(PLWHA)越来越多,2005年全球约有4 000万老年PLWHA,其中老年人约280万,占7%〔2~4〕。由于年龄老化、生理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感染AIDS后在流行特点与心理状态方面会与青壮年有所不同,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感染者(PLWHA)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或/和梅毒感染对单核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娜 粟斌 +3 位作者 姜太一 汪雯 吴昊 张彤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8-312,共5页
近年来,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为感染重点人群。HIV-1合并梅毒共... 近年来,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为感染重点人群。HIV-1合并梅毒共感染,两种病毒相互影响,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加速了疾病进展,也导致了临床症状不典型及治疗失败,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困难。了解HIV-1合并梅毒共感染的免疫机制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并为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单核细胞作为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也参与了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本文分别阐述了在HIV-1或/和梅毒感染时,单核细胞各亚群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梅毒 单核细胞 免疫
原文传递
益艾康胶囊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明霖 梁未雯 +1 位作者 刚永桂 雷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确诊为HIV...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确诊为HIV/AIDS的患者118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粒0.5g)、每日3次]者为中西药组,共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HIV—BREF)评分和CD4+、CD8+T淋巴细胞数以及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WHOQOLHIV—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中西药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缓慢(分:82.57±8.76比70.53±9.45,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病毒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0g/mL:3.57±0.82比3.89±1.32,p〈0.05);而中西药组治疗后CD4+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个mL:413.67±187.39比376.65±206.51)、病毒载量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0g/mL:3.14±0.76比3.81±1.27);中西药组治疗后CD4+明显高于对照组(413.67±187.39比382.72±194.82),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14±0.76比3.57±0.82),两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可能通过提高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病毒载量,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艾康胶囊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家庭关怀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
10
作者 吴勇英 吴登强 +1 位作者 覃琼芬 吕日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0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家庭关怀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 目的:观察家庭关怀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关怀。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关怀应用于HIV/AIDS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家庭关怀 依从性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机体病理改变概述
11
作者 俞冲 王忠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138-143,共6页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波及全国各省市。本文基于国内外HIV病毒的研究现状,就人感染HIV后,体内HIV生命周期...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波及全国各省市。本文基于国内外HIV病毒的研究现状,就人感染HIV后,体内HIV生命周期、宿主免疫反应、靶细胞病理改变、免疫激活状况作一概述,并对HIV/AIDS治疗理念的更新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激活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自我检测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瑶 何小庆 +3 位作者 鲁雁秋 万妍 张露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自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重庆地区招募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自检相关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自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重庆地区招募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自检相关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的影响因素。结果201名纳入研究的男男性行为者中,79.6%(160/201)最近1年进行过HIV自检,报告了受教育程度的受试者中89.6%(138/154)为大专/本科及以上,报告了性行为特征的受试者中近半数(45.6%,52/114)近期无固定性伴侣,且50.7%(69/136)对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未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近3个月有药物滥用是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地区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对HIV自我检测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高。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近3个月有药物滥用的男男性行为者更倾向于使用HIV自检试纸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并发症及致盲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翠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类型,分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为防治视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HIV/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致盲原因;所有患者常规进...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类型,分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为防治视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HIV/AIDS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致盲原因;所有患者常规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病患者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实验室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者行血/尿液巨细胞病毒载量(CMV-DNA)检测。 结果247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200例(81.0%),共310眼,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发病率最高[35%(70/200)],其次是角膜炎[12%(24/200)]、干眼[10.5%(21/200)]等。有13.2%(41/310)眼为盲眼,主要由CMVR引起;绝大多数CMVR患者(65例,92.9%)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病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时高发[77.1%(54/70)]。结论充分认识HIV/AIDS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可提高诊断率;CMVR是AIDS晚期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快建立健全CMVR筛查机制,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并发症 致盲
原文传递
免疫缺陷综合征儿童的特点与护理
14
作者 李雪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儿童死亡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20世纪90年代 护理 AIDS 儿童发展 儿童感染 流行病 HIV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趋势及疾病负担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蒙 马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9,共6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疾病流行现状、负担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预测2020—2030年HIV/AIDS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探讨1990—2019年中国HIV/AIDS疾病的流行现状,通过Joinpoint回归拟...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疾病流行现状、负担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预测2020—2030年HIV/AIDS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探讨1990—2019年中国HIV/AIDS疾病的流行现状,通过Joinpoint回归拟合其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采用集成嵌套拉普拉斯近似(INLA)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HIV/AIDS发病和死亡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男性HIV/AIDS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15~19岁、20~24岁标化发病率总体呈增长趋势,75~79岁标化发病率变化幅度最大。1990—2019年中国HIV/AIDS标化发病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归因于危险性行为的标化DALYs率最高。BAPC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中国男性HIV/AIDS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中国青少年HIV/AIDS发病风险持续增加,老年群体死亡风险也不容忽视;HIV/AIDS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危险性行为是首要危险因素。未来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时间趋势 预测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精细分型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袁瑞 胡文佳 +5 位作者 桂希恩 严亚军 冯玲 柯亨宁 熊勇 杨蓉蓉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84-91,共8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免疫细胞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在不同疾病分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21年8月17日至2022年9月14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73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免疫细胞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在不同疾病分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21年8月17日至2022年9月14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73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研究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检测,分别与108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期,比较HIV/AIDS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计量资料中各类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各类淋巴细胞均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7±105)个/μl、(128±25)个/μl和(176±16)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t=8.508、P<0.001,t=8.265、P<0.001,t=18.552,P<0.001)。研究组患者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23±25)个/μl和(170±48)个/μl(t=28.522、P<0.001,t=5.820、P<0.001),百分比分别为84.86%和35.4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583、P=0.011,t=12.806、P<0.001)。研究组患者CD3^(+)CD8^(+)HLA-DR^(+)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分别为(476±129)个/μl和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135±98)个/μl和22.38%],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8.482、P<0.001,t=34.651、P<0.001)。研究组患者初始和记忆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76±9)个/μl和(152±12)个/μ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3、P<0.001,t=20.815,P<0.001)。随着疾病进展,研究组患者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由(540.77±165.54)个/μl和(452.57±135.65)个/μl降至(13.56±33.63)个/μl和(102.96±30.47)个/μl,且CD3^(+)CD8^(+)HLA-DR^(+)细胞百比由(36.00±17.79)%升至(58.29±13.27)%。结论HIV/AIDS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且AIDS进展后期患者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和异常免疫激活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8^(+)人类白细胞DR抗原^(+) CD28^(+)T淋巴细胞 初始/记忆CD4^(+)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文传递
2016—2022年临沂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莉 杜明庆 +2 位作者 王子夫 王燕 李印邦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临沂市2016—2022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影响因素,为临沂市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临沂市2016—2022年新报告的1764例HIV/AIDS患者。通过艾滋病防治基... 目的:分析山东省临沂市2016—2022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影响因素,为临沂市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临沂市2016—2022年新报告的1764例HIV/AIDS患者。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和抗病毒治疗历史卡片,关联后形成数据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764例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时率为50.23%,不同年份抗病毒治疗及时率呈增长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人群分类、样本来源、临沂市发现报告、首次CD4细胞计数是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论:临沂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30 d内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低年龄段人群、首次CD4计数较高人群、羁押人群、商业服务人群和外市报至本市的HIV/AIDS患者的随访和检测工作,完善信息沟通和转介流程,缩短从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从而进一步提高临沂市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 病毒治疗 及时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与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18
作者 匡宁 刘超 +2 位作者 计然然 蒋华春 许翼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42例HIV/AIDS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10)和无效组(n=3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3期患者比例高于有效组(P<0.05)。miR-21、miR-223、治疗前WHO分期3期是影响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21、miR-223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治疗无效患者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微小RNA-21 微小RNA-223
下载PDF
HIV感染期间持续性免疫激活与肠道微生物易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丹 王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0,62,共5页
由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是复杂、多方面的,其中感染过程中导致免疫激活和疾病进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微生物易位,在胃肠道表现较早,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人类和动物感染SIV后,导致细菌易位形成的主要因素包... 由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是复杂、多方面的,其中感染过程中导致免疫激活和疾病进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微生物易位,在胃肠道表现较早,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人类和动物感染SIV后,导致细菌易位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胃肠黏膜上皮屏障破坏和持续性免疫激活。以下就HIV感染期间持续性免疫激活与肠道微生物易位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微生物易位 免疫激活
原文传递
一例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损害赔偿案评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宗璋 《临床误诊误治》 2001年第6期403-405,共3页
关键词 输血疗法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诊断 艾滋病 案例AIDS剖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