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7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ICU获得性感染的Meta分析
1
作者 郭玲玲 吴晓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中的有效性。方法 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外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总体质... 目的 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中的有效性。方法 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外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总体质量,并应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预防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FMEA方法降低了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OR=0.40,95%CI(0.31~0.51),P<0.0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OR=0.29,95%CI(0.17~0.51),P<0.01]、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OR=0.28,95%CI(0.18~0.46),P<0.01]、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OR=0.46,95%CI(0.37~0.58),P<0.01]、ICU医院感染发病率[OR=0.46,95%CI(0.37~0.59),P<0.01],提高了ICU患者及家属满意度[OR=2.34,95%CI(1.72~3.17),P<0.01]。结论 FMEA能有效预防ICU获得性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ICU获得性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META分析 医院感染
下载PDF
ASA分级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研究
2
作者 王君 王郝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关系,分析ASA分级对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关系,分析ASA分级对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ICU收治的1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资料,根据ASA分级分为ASAⅡ级组和ASAⅢ级组,其中ASAⅡ级组男性32例,女性51例;中位年龄87岁;ASAⅢ级组男28例,女35例;中位年龄86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A分级与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ASA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46例患者,其中发生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者13例,发生率为8.90%。与ASAⅡ级组比较,ASAⅢ级组患者的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更高、住ICU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SA分级可以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770(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ASAⅢ级者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住ICU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ASA分级对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医院获得性感染
下载PDF
脑损伤患者康复入院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3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4 位作者 胥甜甜 周芸 赖敏芳 宋小玲 陈瑾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4期83-8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损伤患者401例,分为HAI组和无感染组,单因素...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损伤患者401例,分为HAI组和无感染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特征信息,分析HAI的风险因素,并以患者住院时间、神经功能和生活指数为指标,评价HA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HAI者53例,平均年龄(56.68±16.29)岁,无感染者348例,平均年龄(48.06±16.19)岁。单因素回归分析后提示年龄>65岁、男性、心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治疗在HAI组和无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HAI的风险因素。HAI组患者住院时间比无感染组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I组神经功能损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康复治疗时,可能发生HAI,应注意侵袭性操作,并加强患者的康复治疗,避免HAI带来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脑损伤 康复 风险因素 预后分析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感染诊疗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显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10期13-15,共3页
人类与病原体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抗感染药物不断发展和应用,但感染性疾病仍是危害人类的一大杀手。按发病地点分社区获得性感染(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I)和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I)。... 人类与病原体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抗感染药物不断发展和应用,但感染性疾病仍是危害人类的一大杀手。按发病地点分社区获得性感染(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I)和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I)。近几年来,因医疗界对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视,控制力度的加强,其泛滥势头基本得到控制,而CAI却出现显著增长和日趋复杂多变的现象,已超越HAI成为医院治疗的主要感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感染 PNEUMONIA 医院获得性感染 院内获得性感染 诊疗 感染药物 感染性疾病 控制力度
下载PDF
医院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苗强强 朱占兰 +1 位作者 秦伟 孙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ICU收治的1 312例患者临床资料,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征。结果 1 312例ICU住...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ICU收治的1 312例患者临床资料,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征。结果 1 312例ICU住院患者中128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感染率为9.76%。128例感染者共发现203处感染部位,其中67例属多部位感染。经单因素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是否机械通气、是否中心静脉插管、入住ICU前是否经历手术、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使用时间均为ICU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影响因素。128例共分离出致病菌211株,革兰阴性菌141株占比66.83%,革兰阳性菌57株占比27.01%,真菌13株占比6.16%。128例患者中64例感染耐药致病菌,耐药致病菌感染率为50.00%;211株致病菌中共有耐药致病菌89株,致病菌耐药性占比为42.18%,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革兰阳性菌16株。耐药菌株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为100.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于90.00%;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的耐药性均高于80.00%,对头孢哌酮、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及红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60.00%,所有耐药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医院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明显特征性,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应结合高危因素进行环境管理和防护,同时应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和针对性干预;对于已经发生感染人群应做好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依据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ICU 病原菌 耐药性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择期手术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分析
6
作者 贾佳佳 史丰豪 +1 位作者 申梦丽 于丽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基于细菌耐药状况分析心脏瓣膜择期手术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10年,近3个月胸闷加重”入院,其心脏彩超示二尖瓣重度狭窄合并轻度... 目的:基于细菌耐药状况分析心脏瓣膜择期手术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10年,近3个月胸闷加重”入院,其心脏彩超示二尖瓣重度狭窄合并轻度返流+三尖瓣重度返流,遂诊断为心脏瓣膜病,考虑择期手术;在入院的第2天和第15天,患者都出现了发热和感染指标异常的情况,且血培养都检出了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根据其药敏结果先后建议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美罗培南,之后患者好转;入院第43天(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感染指标再次明显异常,且发生感染性休克,遂经验性予美罗培南;之后行痰培养,检出产酸克雷伯菌,药敏试验显示其对美罗培南耐药,且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阳性,故临床药师建议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治疗;10 d后,患者感染指征消失,痰培养连续2次回报阴性。结果:临床药师在对感染患者开展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明确感染的病原菌,还应尽量掌握其耐药特点,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感染治疗 大肠埃希菌 产酸克雷伯菌 耐药检测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卫华 陈洁 +4 位作者 汪丽 毛雄英 吕婉飞 许小敏 邓在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比较耐消毒剂基因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流行状态。方法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SAU和MRSA菌株,将其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两组,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 目的比较耐消毒剂基因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流行状态。方法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SAU和MRSA菌株,将其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两组,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并对组间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SAU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52.2%和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0.05);23株医院获得性SAU中,MRSA占73.9%,16株社区获得性感染SAU中,MRSA占43.8%;医院与社区获得性MRSA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出率分别为58.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9,<0.01)。结论医院获得性感染SAU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SAU,这可能是由于医院环境中消毒剂选择压力和(或)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菌株在医院内水平传播速度较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消毒剂基因
下载PDF
831例心脏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
8
作者 刘洁玲 倪豪波 +5 位作者 田巧玲 夏艳杰 肖花蕊 谢玲玲 王雪 郭貔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831例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564例,女性26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831例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564例,女性26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4例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感染率8.9%。经医院获得性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年龄≥50岁、住院时间≥15 d、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评分≥Ⅲ级和留置尿管≥7 d是引起心脏外科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院应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医院获得性感染 相关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乔昀 张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1-783,共3页
目的比较耐消毒剂基因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流行状态。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菌株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2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并对组间检出率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耐消毒剂基因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流行状态。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菌株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2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并对组间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40株医院获得性感染MRSA中qacA/B阳性19株,20株社区获得性感染MRSA中qacA/B阳性2株,2组耐消毒剂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7.5%和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获得性感染MRSA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M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社区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 耐消毒剂基因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临润 蔡捷 史美甫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 发生率 流行病学 并发症 预后 转归
下载PDF
ICU医院获得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鹏 《医学文选》 2006年第3期563-566,共4页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先进的设施,但也造成了一些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据报道,外科ICU的医院感染率(15.9%...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先进的设施,但也造成了一些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据报道,外科ICU的医院感染率(15.9%)明显高于普通病房(5.4%),北京某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检测资料表明,ICU院内感染率高达到50%以上,甚至达100%,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医院内感染不仅会引起病人病情的恶化,还会造成病人治疗费用的上涨,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可见ICU病房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分析,阐述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获得性感染 感染分析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预防 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 医院感染 危重症患者 病人病情 医疗护理质量
下载PDF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比较
12
作者 王卫华 陈洁 +4 位作者 汪丽 毛雄英 吕婉飞 许小敏 邓在春 《浙江检验医学》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的流行状态。方法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SA和MRSA菌株,将其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两组,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并... 目的比较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的流行状态。方法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SA和MRSA菌株,将其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两组,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并对组间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SA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52.2%(12/23)和18.8%(3/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0.05);23株医院获得性SA中,MRSA占73.9%(17/23),16株社区获得性SA中,MRSA占43.8%(7/16)。医院与社区获得性MRSA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出率分别为58.8%(10/17)与0.0%(0/7),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99,【0.01)。结论医院获得性感染SA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高于社区获得性SA,这可能是由于医院环境中消毒剂选择压力和/或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菌株在医院内水平传播速度较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消毒剂基因
下载PDF
32例低出生体重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析
13
作者 李丽 张成元 张芳 《小儿急救医学》 2005年第5期403-403,共1页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低出生体重儿 病原菌分析 院内获得性感染 制院内感染 新生儿科 侵入性操作 生命支持 诊疗技术
下载PDF
不同探视制度对ICU患者ICU获得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雨晨 姜变通 +6 位作者 丁楠楠 张志刚 张彩云 魏花萍 王国强 田金徽 靳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比较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和限制性探视制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住院时间、获得性感染及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探寻ICU最佳探视模式。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 目的比较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和限制性探视制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住院时间、获得性感染及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探寻ICU最佳探视模式。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研究,截止日期2019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13篇中文,5篇英文;8项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10项研究为类实验研究。总样本量4728例。将纳入研究按照研究设计和探视时间长短分亚组,森林图结果显示,与限制性探视相比较,非限制性探视制度能有效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OR=0.19,95%CI(0.15,0.24),P<0.001]、减少ICU患者焦虑[MD=-1.60,95%CI(-1.67,-1.54),P<0.001]和抑郁[MD=-1.63,95%CI(-2.76,-0.49),P=0.003]等不良心理状态,并能有效提高ICU患者家属对ICU医护工作的满意度[OR=3.56,95%CI(2.32,5.48),P<0.1];同时,非限制性探视并不会增加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OR=0.82,95%CI(0.55,1.21),P=0.31]、ICU病死率[OR=0.61,95%CI(0.21,1.79),P=0.37]和住院时间[MD=-0.40,95%CI(-1.29,0.50),P=0.39]。不考虑纳入研究设计,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可降低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OR=0.65,95%CI(0.51,0.82),P=0.004],并且探视时间越长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反而越低[OR=0.75,95%CI(0.61,0.91),P=0.004]。结论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可以在不增加ICU获得性感染、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危重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提高ICU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限制性探视 限制性探视 ICU获得性感染 META分析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医院感染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的分布对比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方平 潘晓龙 +2 位作者 周东升 吴同生 吴祥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医院感染(H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在病原菌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及产生β-内酰胺酶概率的差异性,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收集铜陵地区5所医院2003年10月1日~2004年9月30日。所有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医院感染(H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在病原菌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及产生β-内酰胺酶概率的差异性,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收集铜陵地区5所医院2003年10月1日~2004年9月30日。所有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作为受试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采用三维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MBL。结果 356株革兰阴性杆菌HI267株,占75.0%,CAI89株,占25.0%;HI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或气管分泌物(53.9%),CAI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34.8%);CAI组敏感率普遍高于HI组,356株革兰阴性杆菌检出产ESBLs和AmpC酶77株,总检出率为21.6%,HI69株,检出率25.8%,CAI8株,检出率9.0%。结论 铜陵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严重,HI组敏感率明显低于CAI组,且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亓春花 姜永杰 +2 位作者 吕荣菊 周宝琴 柴同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ICU住院时间>48h的150例患者进行ICU获得性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150例ICU患者中发生了106例次获得性感染,感染率为70.7%;肺炎(35.4%)和...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ICU住院时间>48h的150例患者进行ICU获得性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150例ICU患者中发生了106例次获得性感染,感染率为70.7%;肺炎(35.4%)和败血症(18.2%)是主要的感染;大肠埃希菌(32.4%)和铜绿假单胞菌(27.0%)是分离到最常见病原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ICU住院时间(>7d)(OR:7.02,95%CI:2.80~17.56);作为入ICU的一个主要原因的呼吸衰竭(OR值:3.7,95%CI:1.41~9.70);镇静药物的应用(OR值:3.34,95%CI:1.27~8.79);手术(入ICU之前和之后)(OR值:2.56,95%CI:1.06~6.18)。结论该研究提示了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率,明确ICU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黎毅敏 黄红川 +4 位作者 刘晓青 何为群 袁锦萍 杨灵 唐英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微生物和临床资料,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收集ICU环境和ICU医护人员的标本,监测可能的环境传染源。用K—B法...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微生物和临床资料,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收集ICU环境和ICU医护人员的标本,监测可能的环境传染源。用K—B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ICU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由非暴发期的18.0%上升到暴发期(2004年5月~7月)的40.0%(P=0.000;OR值3.037;95%可信区间1.672,5.516)。随机选取从不同ICU患者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PFGE分型,共获得6种PFGE分型,12株为A型,同源性完全相同,其中11株分离自暴发期,该克隆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采取防治措施后,2004年8月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降至基线水平(15.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可发生克隆株在ICU患者的交叉感染,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呈多药耐药,应控制该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获得性感染 流行病学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齐志丽 刘培 +1 位作者 庄海舟 段美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院内感染上报共363人次,分离出271例菌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6.97%)、鲍曼不动杆菌(13.28%)、铜绿假单胞菌(12.18%)、屎肠球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5.9%)。居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5.7%)、血液(17.6%)、腹部盆腔内组织(9.9%)。2016年较2015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近两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分布 肺炎克雷伯杆菌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瑾 刘培 +1 位作者 刘冲 段美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134例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设计统一病例观察表,记录年龄、性别、既往存在慢性疾病、外科疾病、脏器衰竭数目、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感染部...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134例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设计统一病例观察表,记录年龄、性别、既往存在慢性疾病、外科疾病、脏器衰竭数目、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及致病菌等;记录死亡例数,分析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ICU病死率为32.8%(44/134),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46.3%,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39.2%。死亡者年龄、心功能Ⅳ级比例、脏器衰竭数、脓毒性休克比例、呼吸道感染比例、住院时间均大于存活者(P均<0.05)。年龄≥80岁和脏器功能不全≥3个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社区获得性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ICU内病死率高,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最常见为革兰阴性菌;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80岁和脏器功能不全≥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社区获得性感染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兵 刘秋焕 +4 位作者 王荣 李京京 程洪亮 陈芳 吕京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33-335,共3页
加强疫苗、结核病新药和诊断方法研究是当前"遏制结核病策略"之一。为此,国家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其中包括结核病防治课题。而在展开结核病防治研究的过程中,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获得性感染 事件分析 实验室 重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结核病 诊断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