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6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 陈滟铭 王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6,共10页
【目的】在界定农民获得感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说。【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与县域宏观匹配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是否对农民获得感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内生性和多种稳健... 【目的】在界定农民获得感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说。【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与县域宏观匹配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是否对农民获得感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内生性和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1)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客观获得的维度,而非农民主观获得感的维度;2)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强化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客观获得的正向影响;3)数字乡村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群体获得感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确保农民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民客观获得与主观获得感的双提升。同时,还需注重农民的心理建设,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精准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获得感 客观获得 主观获得感 农民获得
下载PDF
中国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2
作者 伍如昕 赵慧敏 +1 位作者 蔡嘉欣 杨燕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等多种统计分析;利用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构建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包括支持条件、健康基础、自我认知3个维度共12个条目。研究编制的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信效度良好,各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832~0.870之间,整体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0;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为2.214,CFI、NFI、TLI等拟合数据基本在0.9以上,RMSEA值为0.051,所有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在0.7以上,各维度的组合信度CR值都在0.8以上、AVE值均在0.5以上,居民健康获得感与校标变量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289,P<0.01)。结论:编制的3维度12题项测量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较好反映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可作为测量我国居民健康获得感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获得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
作者 张正 高严 骆建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为67%、46%、35%、36%。高校应聚焦问题激发学生需求,强化思政课认同感;围绕学生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获得感 学生参与 教学要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理论模型与量表编制
4
作者 邓彩艳 金盈楹 +3 位作者 高舒雅 杨倩颖 刘伟方 王瑛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旨在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编制适合的获得感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初测问卷题项,然后分别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 目的:旨在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编制适合的获得感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初测问卷题项,然后分别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并确定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正式量表。结果:(1)本研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人民获得感的5个因子: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社会获得感、文化获得感、生态获得感,累积解释总变异的65.008%;(2)正式量表包含5个维度30个题项,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人民获得感五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93,P<0.001,TLI=0.923,CFI=0.930,RMSEA=0.057);(3)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57,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97、0.838、0.896、0.801、0.913,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4)量表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小于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各维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致性,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正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评估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的获得感,对提升人民获得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自贸港建设 人民获得感 理论模型 量表编制
原文传递
学情视角下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探究
5
作者 金辉 李支东 周潇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于对497名江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既正向调节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又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因素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 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
下载PDF
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6
作者 韩悦 周正 周静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作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持续动力,乡村青年教师承担着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任。切实的获得感是增进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坚定乡村青年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研究通过修正德尔菲法与层次... 作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持续动力,乡村青年教师承担着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任。切实的获得感是增进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坚定乡村青年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研究通过修正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构了包含“生存保障获得感”“关系归属获得感”“自我发展获得感”3个一级指标、“物质经济获得感”“政策保障获得感”“社会交往获得感”“公共文化获得感”“社会声望获得感”“专业成长获得感”“职业成就获得感”7个二级指标及28个相应三级指标的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提升理路:完善物质保障,推进差异化教师激励政策;整合关系归属,锚定人性化社会需要;保持自我发展,合理规划未来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青年教师 获得感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高品质生活实现路径研究
7
作者 黄新华 吴小彤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的安全感。探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转化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生活 获得感 幸福 安全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8
作者 吴素红 陈庆宾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和美好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发力点和教育效果的检验器。教育实践主体性和交互性发挥不充分,教育内容供给思想力与感召力表达不平...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和美好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发力点和教育效果的检验器。教育实践主体性和交互性发挥不充分,教育内容供给思想力与感召力表达不平衡,教育队伍建设专业化与时代化体现不明显,教育环境多维化与多元化融合不顺畅等是影响获得感提升的现实困境。应从教育供给、教育环境和教育队伍建设出发,构建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生态,破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以提升大学生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提升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9
作者 耿雪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想要实现高质量改革,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而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帮助高校妥善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的锚点。对此,建议高校基于新媒体打造自主驱动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参与过...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想要实现高质量改革,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而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帮助高校妥善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的锚点。对此,建议高校基于新媒体打造自主驱动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参与过程的愉悦感;利用网络平台塑造热点分析学习模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感;培育学生新媒体信息识别能力,满足学生参与结果的实在感;教学优化的过程重视学生意见,满足学生作为学生的被尊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获得感 思政获得感
下载PDF
民营企业家获得感对投资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萍 王磊玲 隗斌贤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2,F0003,共12页
民营经济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基础力量,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与信心对其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691位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探讨民营企业家获得感对未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家获... 民营经济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基础力量,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与信心对其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691位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探讨民营企业家获得感对未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家获得感越强,越愿意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投资积极性越高;受教育程度较高、担任政协委员和行会商会代表的企业家,其获得感对一年期投资积极性的作用更加突显;信心和幸福感是获得感影响投资积极性的两个中介因素,民营企业家获得感越强,经营发展信心越大,幸福感越高,未来越倾向于扩大企业投资。未来应着力在增强民营企业家获得感、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信心 共同富裕 民营企业家
下载PDF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参保者获得感的影响——基于CSS2019数据的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洪波 周心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6-122,共17页
获得感已成为新发展阶段人们衡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使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截面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参保者获得感的影响进行准实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获得感已成为新发展阶段人们衡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使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截面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参保者获得感的影响进行准实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能够显著提升参保者的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以此三个维度衡量的参保者整体获得感也有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类别的参保者的获得感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女性参保者比男性参保者的获得感低,年龄越大的参保者获得感越低,学历越高的参保者的政治获得感越强,城市户口参保者比农村户口参保者的获得感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参保者的获得感更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参保者的获得感,建议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待遇以进一步提升参保者的经济获得感,改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水平以进一步提升参保者的政治获得感,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以进一步提升参保者的社会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 经济获得感 政治获得感 社会获得感
下载PDF
山地城市公交服务感知与出行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获得感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贠艺涵 赵航 +1 位作者 熊仁江 刘思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1,共10页
将幸福感理论与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相结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山地城市居民公交服务质量感知与出行幸福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公交资源获得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公交服务质量感知与出行幸福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将幸福感理论与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相结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山地城市居民公交服务质量感知与出行幸福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公交资源获得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公交服务质量感知与出行幸福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出行幸福感呈现出边际递减特征;2)山地城市居民公交资源获得感在公交服务质量感知与出行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公交服务质量感知对出行幸福感的正向影响随公交资源获得感的增强而减弱;3)山地城市公交资源获得感对出行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城市公交“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的制度改革提供启发,利于提高山地城市居民公交出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非线性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 山地城市公交 出行幸福 获得感
下载PDF
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胡琦 张丽虹 +1 位作者 王惠群 徐宁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影响因素,以期为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家宁夏样本医院门诊的60... 目的:通过对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影响因素,以期为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家宁夏样本医院门诊的600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探索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总体得分为(38.90±9.06)分,就医获得感各维度得分排序分别为就医安全获得感、就医有效获得感、就医价廉获得感、就医方便获得感。影响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家庭年收入、就诊医生级别、是否下级医疗机构转诊(P<0.05)。结论: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有上升空间;相关部门应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搭建信息化平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通过培养高水平卫生人才等手段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获得感 影响因素 宁夏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我国居民获得感实现研究
14
作者 王鹤桦 李玉梅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获得感是检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中,以“获得感”为主题的841篇文献为研究样本,梳理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关于获得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对获得感的时代内涵、测量维... 获得感是检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中,以“获得感”为主题的841篇文献为研究样本,梳理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关于获得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对获得感的时代内涵、测量维度、生成机制和提升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已呈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但大多是以心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支撑的定量研究,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定性研究还有待加强。基于此,未来研究要在科学开发获得感量表的基础上,借助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不同群体的获得感生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情境下居民获得感的多重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时代内涵 测量维度 生成机制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贫困生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15
作者 卢颖 饶品欢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69,87,共4页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其获得感水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阐述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内涵,探讨影响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主客观因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塑造阳光心态,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完善自我意识,培育积极人格特质;...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其获得感水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阐述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内涵,探讨影响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主客观因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塑造阳光心态,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完善自我意识,培育积极人格特质;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三方面提升高职贫困生获得感,从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 贫困生 获得感
下载PDF
新高考选科改革的学生获得感研究——基于福建省高三学生的调查
16
作者 刘华强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2期22-31,76,共11页
文章以894名福建省高三年级毕业生为样本,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学生在选考科目改革中的获得感现状与特点。经过施测与分析,形成具有优势发展、多元发展、理解认同3个维度的选科获得感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选科获得感较高;教育发达... 文章以894名福建省高三年级毕业生为样本,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学生在选考科目改革中的获得感现状与特点。经过施测与分析,形成具有优势发展、多元发展、理解认同3个维度的选科获得感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选科获得感较高;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与其他地区学生的选科获得感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控制学业水平的影响后,是否来自一级达标中学与学生选科获得感水平无关,且未造成学生选科获得感的显著差异;相较“分数为导向”,以“兴趣为导向”选科的学生拥有更高的获得感,在高考成绩上未处于弱势。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高考改革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选科获得感水平随着生涯教育水平的提升而升高,从实证角度支持了“新高考改革目标初步达成”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新高考 选考科目 获得感
下载PDF
基于学生获得感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研究
17
作者 喻梅凌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期323-329,共7页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出发,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将教师、思政元素、思政实施策略定义为影响学生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出发,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将教师、思政元素、思政实施策略定义为影响学生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对课程思政教学给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获得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获得感与基层服务意愿现状分析
18
作者 申小雪 李美曼 +4 位作者 宁艳花 郭亚红 吕兄兄 孔维娟 刘海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获得感与基层服务意愿现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19个医学专业各层次、各年级1个班共45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为所在专业和学历层次就业情... 目的了解医学生获得感与基层服务意愿现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19个医学专业各层次、各年级1个班共45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为所在专业和学历层次就业情况、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意愿是其影响因素(P<0.05);75.8%的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医学生获得感与基层服务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提高医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其服务基层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获得感 基层服务意愿
下载PDF
大学生获得感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地区高校为例
19
作者 仲洁 王鑫 《知识经济》 202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南通地区高职院校为样本院校,通过采用以定性分析法为主、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等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系统剖析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制约因素,揭... 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南通地区高职院校为样本院校,通过采用以定性分析法为主、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等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系统剖析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制约因素,揭示基于“获得感”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大学生获得感视域下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路径,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高职院校 获得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村居民获得感的影响
20
作者 杜秀予 李芬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文章基于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村居民获得感的作用,并对其收入异质性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农村居民获得感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村不同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存在不同的... 文章基于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村居民获得感的作用,并对其收入异质性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农村居民获得感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村不同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3)社会公平感作为调节变量,其在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农村居民获得感中的调节作用得到了部分检验。由此提出:应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以公共服务满意度为依托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以社会公平感为抓手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满意度 农村居民获得感 收入异质性 调节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