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添加物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蕾 魏甲乾 +3 位作者 郭瑞 赵玉卉 杨阿丽 路等学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期96-98,共3页
为研究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组分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灵芝菌丝体的产率,试验在PD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添加物(甘油、麦芽糖、木屑煮水、脱脂乳粉等),通过测定灵芝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菌球直径等方... 为研究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组分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灵芝菌丝体的产率,试验在PD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添加物(甘油、麦芽糖、木屑煮水、脱脂乳粉等),通过测定灵芝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菌球直径等方法,分析其对灵芝菌丝体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煮水和麦芽糖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日平均生长速度达到0.6 cm/d和0.74 cm/d,且菌丝较为粗壮;脱脂乳粉和甘油对提高灵芝菌丝体生物量的作用最为显著;不同添加物的组合更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菌丝体产率,最佳组合为0.5%麦芽糖+3%脱脂乳粉,菌丝体产率达到2.88 g/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菌丝体生物量 影响
原文传递
硒对液体培养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连玉 更尕求卓 +1 位作者 唐德华 米琴 《食用菌》 2018年第3期12-14,共3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亚硒酸钠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富硒培养适宜浓度为0.80 mmol/L;适宜添加硒时间为培养时间的第4天;培养时间5~8 d,硒促进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7 d时显著提高菌丝体生物量(P&...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亚硒酸钠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富硒培养适宜浓度为0.80 mmol/L;适宜添加硒时间为培养时间的第4天;培养时间5~8 d,硒促进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7 d时显著提高菌丝体生物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蜜环菌 菌丝体生物量 液体培养
下载PDF
香魏蘑高菌丝生物量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
作者 暴增海 孙文博 +2 位作者 孔德平 王增池 马桂珍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4-216,共3页
对香魏蘑进行液体摇瓶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为筛选指标,得到影响香魏蘑菌丝体生物量最佳的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牛肉膏0.2%、KH_2PO_4 0.25%、MgSO_4 0.15%。
关键词 香魏蘑 菌丝体生物量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弱磁场对樟芝液态发酵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郭丹钊 赵杨 +2 位作者 葛璐 马海乐 李振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8,共7页
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弱磁场对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ATCC 200183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1,6-dipheny-1,3,5-hexatriene,DPH)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樟芝菌丝体细胞膜,优化DPH荧光标记条件,测定不同弱... 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弱磁场对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ATCC 200183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1,6-dipheny-1,3,5-hexatriene,DPH)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樟芝菌丝体细胞膜,优化DPH荧光标记条件,测定不同弱磁场强度(30、60、90、120mT和180mT)下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各向异性及荧光偏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DPH标记细胞膜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324nm和453nm,DPH最佳标记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和45min;磁场强度为30mT时,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荧光各向异性与对照组(未粘贴铷铁硼磁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磁场强度为60、90、120mT和180mT时,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荧光各向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90、120、180mT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供试弱磁场强度下,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胞膜流动性变化趋势相似,在磁场强度为90mT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230g/L),显著高于不加磁场的对照处理(3.11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温度 标记时间 菌丝体生物量 荧光偏振度 荧光各向异性
下载PDF
秀珍菇深层培养条件及菌丝体氨基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梅 沈炎芬 +2 位作者 石磊 陈凌华 王丽雅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2,共2页
通过对秀珍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秀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佳发酵条件为:pH5.0,接种量10%;以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适发酵周期为4 d。秀珍菇菌丝体中... 通过对秀珍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秀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佳发酵条件为:pH5.0,接种量10%;以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适发酵周期为4 d。秀珍菇菌丝体中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54.92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24%;发酵液中含有11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5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氨基酸总量为3.97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5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液体深层培养 最佳条件 菌丝体生物量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茶新菇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建树 皮照兴 +2 位作者 孟庆国 赵洁 陈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8-59,共2页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最终发酵目的,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筛选出茶新菇深层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玉米粉3%、蛋白胨1%、KH2PO40.3%、MgSO40.1%,初始pH值为6时生物量最大,干重可达18.6~19.0g/L,接种量以增殖期的5%~10%为宜。
关键词 茶新菇 深层发酵 碳源 氮源 菌丝体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碳源、氮源对香魏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暴增海 邱传庆 +2 位作者 孙文博 王增池 马桂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3,共2页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香魏菇液体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魏菇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其中碳源以葡萄糖较好;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牛肉膏为较佳氮源。
关键词 香魏菇 液体菌种 碳源 氮源 菌丝体生物量
下载PDF
两种真姬菇摇瓶发酵产生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成荣 邓百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9期287-292,共6页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0.4%、vitB110mg/100ml、KH2PO40.1%、MgSO4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0.4%、vitB110mg/100ml、KH2PO40.1%、MgSO4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92、8.83mg/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mg/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摇瓶培养 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多糖
下载PDF
白玉菇液体发酵菌丝体生长和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璐 齐秋月 +1 位作者 李滨 贾泽峰 《山东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24-31,64,共9页
白玉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可为白玉菇工业扩大培养提供基础资料。以葡萄糖、酵母粉、KH2PO4和MgSO4为主要因素,选择胞外多糖含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为试验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通过抽滤分离菌丝体,烘干... 白玉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可为白玉菇工业扩大培养提供基础资料。以葡萄糖、酵母粉、KH2PO4和MgSO4为主要因素,选择胞外多糖含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为试验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通过抽滤分离菌丝体,烘干称重,计算菌丝体生物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试验测得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确定了白玉菇液体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葡萄糖3%、酵母粉0.15%、KH2PO40.30%、MgSO4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多糖 正交试验 加权评分法
下载PDF
天麻提取物及其3种主要成分对灰树花产胞外漆酶和菌丝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芦红云 吴天祥 +1 位作者 钟敏 聂文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以天麻提取物为外源添加物,加至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体系中,通过外源诱导实验,考察天麻提取物对灰树花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及胞外漆酶的影响,并进一步重点研究起显著影响作用的关键成分。研究表明,天麻提取物及单一成分天麻素(gastrodin,GA... 以天麻提取物为外源添加物,加至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体系中,通过外源诱导实验,考察天麻提取物对灰树花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及胞外漆酶的影响,并进一步重点研究起显著影响作用的关键成分。研究表明,天麻提取物及单一成分天麻素(gastrodin,GA)、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lbenzaldehyde,HBA)、对羟基苯甲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HA)均对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漆酶活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当添加3 g/L的天麻醇提物时,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漆酶活力有最大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2倍和7.41倍(P<0.05)。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3 g/L天麻醇提物中的GA、HBA、HA含量进行分析,以相应量添加到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结果表明,HA和HBA均能显著提高灰树花漆酶活力和菌丝体生物量,与添加3 g/L天麻醇提物实验组相比,添加HA使酶活力提高10.25%,生物量增加9.17%。本研究可为中药提取物及成分促进真菌生长和产漆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提取物 灰树花 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漆酶 关键成分
下载PDF
白灵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宿红艳 王磊 +2 位作者 高兴喜 冯培勇 姬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6-259,共4页
本实验选用白灵菇的三个不同菌株白灵pL03-7、白灵PN-1和白灵PN-9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三者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并进行了菌株间的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三个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白灵pL03-7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 本实验选用白灵菇的三个不同菌株白灵pL03-7、白灵PN-1和白灵PN-9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三者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并进行了菌株间的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三个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白灵pL03-7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长速为7.35mm;白灵pL03-7的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0612g/150ml。白灵pL03-7、白灵PN-1和白灵PN-9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分别为63.80、73.93和72.29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体生物量 多糖含量 拮抗性
下载PDF
元蘑不同菌株的菌丝发酵液多糖含量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宇 王建瑞 +2 位作者 鲁铁 郝晓东 图力古尔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5-158,共4页
以元蘑栽培种和野生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发酵培养时间菌株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浓度含量,并对发酵时间与元蘑3种菌株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等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5℃,180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元蘑... 以元蘑栽培种和野生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发酵培养时间菌株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浓度含量,并对发酵时间与元蘑3种菌株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等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5℃,180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元蘑菌丝体生物量在第12天达到最大值,栽培菌株相对于2个野生菌株生长速度更快;在元蘑的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内多糖含量的变化与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在发酵前期胞内多糖的含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发酵菌株达到稳定期或者衰退期时,胞内多糖含量开始降低,其中栽培菌株较2个野生菌株含量高;胞外多糖含量随着发酵培养时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多糖 胞外多糖 菌丝体生物量 液体发酵培养
下载PDF
利用分离大豆蛋白废水深层培养香菇菌丝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永勋 张跃华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1期32-36,共5页
试验测定了香菇菌丝在分离大豆蛋白废水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分离大豆蛋白废水培养液主要化学成分和香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为80.3%,BOD5去除率为71.4%,总有机物的去除率为76%,分离大豆蛋白废水中的香菇菌丝生物量... 试验测定了香菇菌丝在分离大豆蛋白废水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分离大豆蛋白废水培养液主要化学成分和香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为80.3%,BOD5去除率为71.4%,总有机物的去除率为76%,分离大豆蛋白废水中的香菇菌丝生物量第7天最高,达13.07g/100mL(湿重)。同时,还研究了香菇菌丝培养过程中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大豆蛋白废水 培养 香菇 菌丝 液体培养基 菌丝体生物量 淀粉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云芝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春元 朴向民 +2 位作者 闫梅霞 崔丽丽 王英平 《食用菌》 2019年第1期20-21,23,共3页
采用摇瓶培养法优化云芝菌丝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以菌丝体生物量为筛选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牛肉膏0.3%,KH_2PO_40.3%,MgSO_40.05%。
关键词 云芝 深层发酵 最佳培养基 菌丝体生物量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磁场对深层培养茯苓菌丝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郭成金 吕龙 郭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3,共3页
实验分别在静、动磁场条件下,探索了磁场对茯苓深层培养过程中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其不同生长时间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结果表明,0.3毫高斯的弱磁场对茯苓深层培养菌丝体的生长量有促进作用,静磁场的作用效果较动磁场的更为明显。
关键词 茯苓 磁场 深层培养 菌丝体生物量 比较
下载PDF
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文超婷 郑明珠 +3 位作者 修琳 盛悦 刘景圣 蔡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要以玉米蛋白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羊肚菌对其发酵培养,确定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添加量5.4%,玉米蛋白粉添加量8%,CaSO_4添加量0.3%,KH... 要以玉米蛋白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羊肚菌对其发酵培养,确定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添加量5.4%,玉米蛋白粉添加量8%,CaSO_4添加量0.3%,KH_2PO_4添加量0.2%,此条件下,得出菌丝体生物量为1.62 g/100 mL,蛋白转化率为27.51%。在最适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6℃,初始pH 4,装液量100 mL/50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试验验证得出菌丝体生物量为2.41 g/100 mL、蛋白转化率为3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羊肚菌 液体发酵 菌丝体生物量 蛋白转化率
下载PDF
天麻共生蜜环菌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17
作者 马宝宏 刘万里 +2 位作者 陈荣信 舒颗 解修超 《食药用菌》 2024年第6期393-401,共9页
为实现天麻共生蜜环菌菌丝体的快速培养,采用液体摇瓶发酵的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宜的碳、氮源和松针浸出液浓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到三者添加到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优组合,对液体发酵培养基... 为实现天麻共生蜜环菌菌丝体的快速培养,采用液体摇瓶发酵的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宜的碳、氮源和松针浸出液浓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到三者添加到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优组合,对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以转速、装液量和接种量为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设计正交试验实现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蜜环菌液体发酵培养中,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木薯粉(1∶1),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松针浸出液的最佳浓度为1.5%;正交试验优化确定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木薯粉10 g/L、酵母浸粉12 g/L、松针15 g/L、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镁0.75 g/L,pH自然,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60 r/min,500 mL规格锥形瓶中装液量300 mL,接种量5.0%(V/V),25℃振荡培养7 d,在该条件下,得到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4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液体发酵 培养基优化 发酵条件 菌丝体生物量
下载PDF
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条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欧超 王娣 +3 位作者 张兆轩 李正鹏 蔡永萍 林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羊肚菌为材料,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生物量、胞外多糖的影响,以及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胞外多糖、总糖及还原糖质量浓度、培养基pH值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条... 以羊肚菌为材料,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生物量、胞外多糖的影响,以及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胞外多糖、总糖及还原糖质量浓度、培养基pH值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比为:玉米粉4.0 g/dL、葡萄糖1.0 g/dL、黄豆粉2.0 g/dL、酵母粉0.3 g/dL、KH2PO40.2 g/dL、MgSO40.1 g/dL、CaSO40.1 g/dL;最优培养条件为:24℃,起始pH 5.8,250mL的摇瓶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10 mL,摇瓶转速140 r/min,发酵时间为10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深层发酵 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多糖
下载PDF
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金朝霞 王云龙 +2 位作者 王培忠 孙业兵 张宗申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以羊肚菌为材料,采用液体发酵技术,研究了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麦芽汁1.5%,玉米粉40mg/L,黄豆粉20mg/L,酵母粉3mg/L。最优培养条件为24℃、140r/min、pH 6.0、接种... 以羊肚菌为材料,采用液体发酵技术,研究了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麦芽汁1.5%,玉米粉40mg/L,黄豆粉20mg/L,酵母粉3mg/L。最优培养条件为24℃、140r/min、pH 6.0、接种量10%。在此培养条件下测定羊肚菌的生长曲线,0~48h为延滞期,48~120h为旺盛生长期;在培养144h时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4.11g/L和268.9mg/L。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液体发酵生产羊肚菌胞外多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胞外多糖 液体发酵 菌丝体生物量
下载PDF
荷叶离褶伞中试发酵条件与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汉燚 王治江 +2 位作者 席亚丽 王小明 魏生龙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在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摇瓶发酵条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在200L发酵罐中,对荷叶离褶伞中试发酵条件与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中试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搅拌转速160r/min、罐压0.2MPa、通气量80L/h、pH值... 在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摇瓶发酵条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在200L发酵罐中,对荷叶离褶伞中试发酵条件与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中试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搅拌转速160r/min、罐压0.2MPa、通气量80L/h、pH值为6.5、温度20℃、接种量10%;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5%、大豆0.5%、ZnSO4 0.025%、MgSO4 0.05%、KH2PO4 0.05%。发酵至第8d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10.578g/L),第9d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产量最大(1.21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多糖 中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