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静 叶敏 +5 位作者 范黎明 刘林 蒙远涛 但朝辉 唐志花 查友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3期323-326,共4页
为了提供一种快速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筛选纤维素降解菌,为纤维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提出了一种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快速筛选的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31个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并应用菌... 为了提供一种快速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筛选纤维素降解菌,为纤维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提出了一种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快速筛选的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31个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并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中初步筛选出4个纤维素降解活性较强的菌株;进一步复筛结果表明,这4个菌株在培养12 h、24 h、36 h、48 h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纤维素降解活性,且活性稳定,尤其是1号菌株,12 h纤维素降解速率达到(2.62±0.06)cm,24 h纤维素降解速率达到(5.93±0.04)cm,36 h纤维素降解速率达到(7.93±0.04)cm,48 h菌丝已经长满整个培养皿,远远高于其他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降解菌 降解速率 菌丝生长速率法 分离 筛选
下载PDF
8种农药对贡柑黑腐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阳廷密 唐明丽 +5 位作者 张素英 邓明学 门友均 王明召 覃旭 张戈壁 《南方园艺》 2012年第3期19-20,23,共3页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贡柑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时250 g/L阿米西达效果较差,70%甲基托布津效果一般,其余6种农药均表现较好活性;用孢子萌发法测定时80%戊唑醇...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贡柑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时250 g/L阿米西达效果较差,70%甲基托布津效果一般,其余6种农药均表现较好活性;用孢子萌发法测定时80%戊唑醇、40%腈菌唑效果较差,250 g/L丙环唑、250 g/L阿米西达表现一般,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托布津、25%咪鲜胺均有较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柑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 菌丝生长速率法 孢子萌发
下载PDF
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进明 车志平 +3 位作者 田月娥 刘圣明 姜佳 陈根强 《现代农药》 CAS 2019年第3期12-14,共3页
为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0种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力。化合物萘... 为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0种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力。化合物萘乙酸钠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与对照■霉灵相当,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钾、赤霉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番茄灰霉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初步拟定将这6种化合物作为下一步开发抑菌化合物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测定
下载PDF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生物学特征及药剂防治分析
4
作者 赖成霞 杨延龙 +7 位作者 李春平 玛依拉·玉素音 王燕 杨栋 阳妮 葛风伟 汪鹏龙 马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4-2042,共9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疆昌吉市和沙湾市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多菌灵、乙蒜素、唑酮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5种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的药剂用于指导棉花病害防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 【目的】比较研究新疆昌吉市和沙湾市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多菌灵、乙蒜素、唑酮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5种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的药剂用于指导棉花病害防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不同离子、pH值、碳源及温度生长的适应,分析各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对5种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昌吉市和沙湾市各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离子培养基为Ca^(2+),最适pH值5~7,最适碳源是蔗糖。5种供试药剂均对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昌吉市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其抑制中浓度EC_(50)值仅分别为0.2923~0.8193μg/mL、0.01661~0.02695μg/mL和0.1015~0.8846μg/mL,沙湾市EC_(50)值分别为0.3588~5.694μg/mL、1.813×10^(-2)~2.727×10^(-2)μg/mL和0.1810~0.6088μg/mL;而乙蒜素、唑酮乙蒜素对病原菌的防效最差,其EC_(50)在昌吉市分别高达71.04、111.6μg/mL,沙湾市分别为79.22、171.7μg/mL。【结论】昌吉市、沙湾市的各病原菌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5℃,含Ca^(2+)培养基为最适离子培养基。各病原菌在pH值5~7时生长速率最快,最适生长环境为酸性环境,对偏碱性环境也有较好的耐受性。微菌核在偏碱性的环境下更易形成,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有强抑菌作用,可在昌吉市和沙湾市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型棉花 黄萎病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氟啶胺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5
作者 罗诗瑶 韩易 +5 位作者 郑伟 辛赫文 张继宇 张珂 侯颖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18,共8页
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刀菌对吡啶胺类药剂氟啶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啶胺对2022年4—5月份从河南省各地市分离的86株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开展了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 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刀菌对吡啶胺类药剂氟啶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啶胺对2022年4—5月份从河南省各地市分离的86株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开展了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0μg/mL,对86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13~0.492μg/mL,平均EC_(50)值为0.194μg/mL;57株(占总数的66.3%)的敏感性呈近似正态分布,将其平均EC_(50)值(0.201±0.057)μg/mL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基线;同一地市内菌株间敏感性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在2.8~36.7之间,漯河差异最大,许昌差异最小;不同地市间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采用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浸种,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较好,伊川县、新安县两地在起身期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5.46%和56.88%,乳熟期的白穗率分别降低了8.73%和13.67%。表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浸种对起身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较好,两地均达51%以上。本研究为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氟啶胺 菌丝生长速率法 敏感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敬辉 陈宏州 +3 位作者 肖婷 吴祥 吉沐祥 庄义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166,共4页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258 6、0.338 0、0.376 4、0.571 6、0.5852、0.691 7、1.176 8、1.192 3、1.232 7、1.249 4、7.171 3、13.065 7、70.343 2、224.519 7μg/m L。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葡萄炭疽病菌对氟硅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EC50 抑菌活性 敏感性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八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 被引量:7
7
作者 邹东霞 黄乃秀 +3 位作者 廖旺姣 吴耀军 莫小刚 周婵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2期36-38,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丙环唑EC等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毒力最强的是25%丙环唑,EC_(50)值为0.022 3 mg/L,其次...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丙环唑EC等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毒力最强的是25%丙环唑,EC_(50)值为0.022 3 mg/L,其次是25%咪鲜胺EC,EC_(50)值为0.034 2mg/L;效果最差的是43%戊唑醇SC,EC_(50)值为2.04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八角炭疽病 毒力 菌丝生长速率法
下载PDF
12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任艳玲 王涛 +4 位作者 王力 杨丰 何丝汀 安可 罗丽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33,共3页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多菌灵、氟硅唑、腐霉利、己唑醇、...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多菌灵、氟硅唑、腐霉利、己唑醇、嘧菌酯、溴菌腈、菌核净、噻呋酰胺和嘧霉胺,EC50值分别为0.43、057、1.20、3.27、7.97、11.80、13.96、41.71、105.07 mg·L^-1;生物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子香酚、多抗霉素和中生菌素,EC50值分别为1.84、8.02、20.48 mg·L^-1。研究结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敏感基线及抗药性风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祁之秋 纪明山 +4 位作者 张弛 孙晶 程根武 谷祖敏 王英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氟硅唑的保护地中采集番茄叶霉病叶,经单孢分离获得43株叶霉病菌。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低为0.151 9μg/mL,最高达4.647 5 μg/mL。所有菌株的E...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氟硅唑的保护地中采集番茄叶霉病叶,经单孢分离获得43株叶霉病菌。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低为0.151 9μg/mL,最高达4.647 5 μg/mL。所有菌株的EC50总平均值为1.253 1μg/mL,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基线。野生菌株经紫外线照射,获得两个抗药性突变菌株,其抗药性倍数分别为6.0和7.6。突变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显著低于原野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 叶霉病菌 氟硅唑 敏感基线 抗药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产孢能力 杀菌剂
下载PDF
蓝莓灰霉病菌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艳玲 王涛 +8 位作者 沈晖 杨丰 王娟 王佳英 许宁 周富强 曹琦琦 马玉 李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蓝莓灰霉病是蓝莓生长和贮藏期间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蓝莓灰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腐霉利、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蓝莓灰霉病是蓝莓生长和贮藏期间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蓝莓灰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腐霉利、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硅唑、多菌灵、己唑醇、啶酰菌胺、溴菌腈、嘧霉胺和噻呋酰胺,EC_(50)值分别为0.56、0.81、0.82、1.46、1.65、1.77、11.86、13.76、55.85和425.76 mg·L^(-1);生物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子香酚、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和井岗霉素,EC_(50)值分别为1.13、13.65、59.47和499.38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灰霉病菌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取代吲哚-3-甲醛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根强 车志平 +4 位作者 田月娥 刘圣明 徐建强 崔林开 魏素玲 《现代农药》 CAS 2016年第5期12-14,共3页
拓宽取代吲哚-3-甲醛类化合物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应用范围。首先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制备得到取代吲哚-3-甲醛类化合物(Ⅰ-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化合物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化合物Ⅰ-化合物Ⅴ对所测... 拓宽取代吲哚-3-甲醛类化合物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应用范围。首先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制备得到取代吲哚-3-甲醛类化合物(Ⅰ-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化合物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化合物Ⅰ-化合物Ⅴ对所测5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力。其中化合物5-硝基-3-醛基吲哚(Ⅳ)和5-氰基-3-醛基吲哚(Ⅴ)对油菜菌核病菌表现出高于霉灵的活性,其相对毒力分别是霉灵的325倍和1.8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甲醛类化合物 菌丝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伶俐 马洪福 +2 位作者 李亚娟 李琳琳 严林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13,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2.5%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677 mg/L,其余杀菌剂毒力大小依次为50%多·福、6.25%精甲·咯菌腈、50%多菌灵、41%乙蒜素、50%敌磺钠、75%百菌清,8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2.5%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677 mg/L,其余杀菌剂毒力大小依次为50%多·福、6.25%精甲·咯菌腈、50%多菌灵、41%乙蒜素、50%敌磺钠、75%百菌清,88%水合霉素、2%春雷霉素及20%井冈霉素对菌丝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杀菌剂
下载PDF
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月娥 车志平 +4 位作者 刘圣明 夏彦飞 杨晨光 胡梅 陈根强 《现代农药》 CAS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为了研究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在0.1 g/L质量浓度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唑啉类化合物对小麦... 为了研究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在0.1 g/L质量浓度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唑啉类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化合物14对所测5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和化合物14对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5种植物病原菌活性较好,其抑制率分别为15.69%~31.08%和16.28%~29.41%,表现出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初步拟定将这2个化合物作为进一步衍生修饰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 3 4-噁唑啉类化合物 菌丝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菌的毒力测定
14
作者 王华 李鹏 《现代农药》 CAS 2022年第6期55-57,共3页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抑制苹果黑星病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7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种供试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菌菌丝的EC_(50)值按从小到大顺序依次是20%氟唑菌酰羟胺SC、25%吡唑醚菌酯SC、...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抑制苹果黑星病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7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种供试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菌菌丝的EC_(50)值按从小到大顺序依次是20%氟唑菌酰羟胺SC、25%吡唑醚菌酯SC、20%吡噻菌胺SC、10%苯醚甲环唑WG、50%啶酰菌胺WG、80%嘧霉胺WG和50%嘧菌环胺W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0%氟唑菌酰羟胺SC,EC_(50)值为1.3499×10^(-5)μL/mL,抑菌效果最差的是50%嘧菌环胺WG,EC_(50)值为4.316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菌 杀菌剂 毒力 菌丝生长速率法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晨虓 刘畅 +6 位作者 李小杰 白静科 徐敏 邱睿 陈玉国 康业斌 李淑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共8页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或包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内吸性化学杀菌单剂和10种生物杀菌单剂(共20种)对烟草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或包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内吸性化学杀菌单剂和10种生物杀菌单剂(共20种)对烟草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种杀菌剂均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学杀菌剂的抑制效果整体较生物杀菌剂的抑制效果显著,化学杀菌剂中500 g/L氟啶胺SC、25%戊唑醇WP、40%苯醚甲环唑SC、20%抑霉唑EW的EC;分别为0.0571、0.1187、0.3280、0.4459μg/mL;生物杀菌剂中1.8%阿维菌素EC、5%香芹酚AS、0.01%芸苔素内酯EC的EC;分别为10.3870、18.8732、32.3437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8000倍液、戊唑醇2000倍液、苯醚甲环唑1200倍液和芸苔素内酯原液的盆栽防效较高,分别为51.51%、75.75%、62.12%和62.12%。因此,可选择氟啶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芸苔素内酯用于复配剂、包衣剂的研发以及田间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常规化学药剂的轮换使用和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杀菌剂 生物农药 菌丝生长速率法 药剂筛选
下载PDF
20种南药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丽莎 林江 +2 位作者 王红星 何亚军 何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102-105,共4页
为有效挖掘热带南药植物的农用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热带南药植物丙酮提取物在8mg/mL浓度下对薯蓣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并在此基础上以薯蓣炭疽菌、芒果拟盘多毛孢菌、散尾葵小孢拟盘多毛孢、番石榴拟盘多毛孢和加拿利海枣掌状... 为有效挖掘热带南药植物的农用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热带南药植物丙酮提取物在8mg/mL浓度下对薯蓣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并在此基础上以薯蓣炭疽菌、芒果拟盘多毛孢菌、散尾葵小孢拟盘多毛孢、番石榴拟盘多毛孢和加拿利海枣掌状拟盘多毛孢为供试菌,对抑菌活性较强的几种植物提取物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九里香、薄荷、白玉兰、阴香、花椒、三奈和黄皮等7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为显著,其抑制率均≥90%;胡椒、鸦胆子、蟛蜞菊、假蒟、艾草、含羞草和鱼尾葵等的抑菌效果次之,其抑制率均≥60%;莴苣、鸡蛋花、飞机草和芦荟的抑制率均≤50%。白玉兰、薄荷和九里香提取物对5种菌的EC50值分别为3.856mg/mL、8.850mg/mL、14.839mg/mL、9.180mg/mL和4.416 mg/mL,2.889 mg/mL、2.295mg/mL、3.479 mg/mL、5.563 mg/mL和4.036mg/mL,4.374mg/mL、7.387mg/mL、6.859mg/mL、8.714mg/mL和4.209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抑菌活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植物源杀菌剂 南药植物
下载PDF
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殷消茹 徐建强 +5 位作者 孙莹 朱凯 杨霞 熊姿 郑伟 侯颖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7,共7页
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蔓延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带来极大威胁。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对2019年从河南省8个地市分离的90株假禾谷镰刀菌的毒... 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蔓延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带来极大威胁。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对2019年从河南省8个地市分离的90株假禾谷镰刀菌的毒力;分别通过方差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病菌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菌灵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4μg/mL,EC50值在0.436~1.73μg/mL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98倍,平均EC50值为(0.750±0.291)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尽管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仍有61株供试菌株位于相应的主峰范围内,敏感性频率分布仍为连续单峰曲线,可以将该值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各地市菌株平均EC50值变化范围为0.604~1.04μg/mL,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新乡红旗和新乡辉县菌株,两者相差1.72倍;同一地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南阳内乡菌株差异最大,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3.98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病菌对多菌灵与其对戊唑醇和咯菌腈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茎基腐病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有效成分3.90 mg/g处理防效最高,可达76.66%。本研究结果可为多菌灵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多菌灵 菌丝生长速率法 敏感性 温室防治效果
下载PDF
2017年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岚 徐建强 +3 位作者 何姗 殷国煜 郑伟 夏彦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2-758,共7页
为监测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唑酮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169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值在0.82~12.62μg/mL之间,敏感性差异达到15.39倍,平均EC50值为(3.33±... 为监测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唑酮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169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值在0.82~12.62μg/mL之间,敏感性差异达到15.39倍,平均EC50值为(3.33±1.91)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169株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部分供试菌株的EC50值已超出敏感性基线范围;39.6%的菌株(67株)集中位于敏感性频率分布图主峰范围内,呈近似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78±0.44)μg/mL;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与聚类分析均表明,不同地区菌株对三唑酮敏感性差异不明显,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来源的地理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河南省各地市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倍数和频率不同,可以据此指导各地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三唑酮 敏感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起兴 段海明 +2 位作者 李雪停 张扬 张耀 《农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了筛选得到对瓜叶菊菌核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瓜叶菊菌核病菌对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敏感性较高,其中福美双对病菌的EC50值为0... 为了筛选得到对瓜叶菊菌核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瓜叶菊菌核病菌对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敏感性较高,其中福美双对病菌的EC50值为0.8742μg/m L,EC90为19.4750μg/m L,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低于福美双。对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菌核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和嘧菌酯的敏感性依次下降,其中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达0.0418μg/m L,EC90为0.3138μg/m L,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抑菌活性以腐霉利最高,EC50达0.2113μg/m L,EC90为0.5889μg/m 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低,其中EC50为7.6224μg/m L,EC90为59.5022μg/m L。因此,咪鲜胺和腐霉利为瓜叶菊菌核病室内生物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可以推荐供生产上使用,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选择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提高病害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毒力 瓜叶菊 菌核病菌 菌丝生长速率法
下载PDF
猕猴桃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凯东 强遥 +3 位作者 刘冰 李邦明 赵尚高 蒋军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06-110,共5页
为明确奉新县猕猴桃叶斑病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培养基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该菌在... 为明确奉新县猕猴桃叶斑病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培养基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该菌在5~35℃内均可生长,其中30℃是最适生长温度;pH值范围在3~12时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全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DA培养基是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甘露醇、硝酸钾分别为最适碳、氮源。供试的1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毒力作用,其中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WP)、50%苯甲·丙环唑乳油(EC)、40%氟硅唑EC和50%氟啶胺悬浮剂(SC)具有强毒力,EC_(50)分别为0.157、0.574、0.740、0.783μg/mL,80%乙蒜素WP和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WG)的毒力最弱,EC_(50)分别为40.437、44.13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叶斑病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菌丝生长速率法 药剂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