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结芽孢杆菌培养液及其离心上清液、菌悬液的抑菌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雪艳 王乙茹 +5 位作者 黄遵锡 陈德近 周安树 何雪 安清聪 程志斌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7,共7页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培养液(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BCS)及其离心上清液(centrifuged supernatant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CSS)、菌悬液(centrifuged bacterial suspension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培养液(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BCS)及其离心上清液(centrifuged supernatant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CSS)、菌悬液(centrifuged bacterial suspension of B.coagulans culture solution,CBS)在不同pH条件下的抑菌性能差异。试验设计4个处理组:无菌蒸馏水组(sterile distilled water,SDW组,对照组)、BCS组、CSS组、CBS组。采用牛津杯体外抑菌试验法,参照畜禽胃肠道pH,检测4组在不同pH(2.5、4.0、5.5、7.0)条件下,对3个肠道有害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K88)的抑菌圈值,统计比较抑菌性能的差异。模拟肠道pH环境的结果显示:pH 4.0、5.5、7.0条件下,BCS组和CBS组对3个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且CBS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BCS组(P<0.05);CSS组在pH 4.0条件下,对3个指示菌有抑制作用,但在pH 5.5和7.0时均无抑制作用;SDW组在pH 4.0、5.5和7.0时,对3个指示菌均无抑制作用。模拟胃pH环境的结果显示:pH 2.5条件下,4个处理组均对3个指示菌有强抑制作用,BCS、CSS、CBS 3组之间抑制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大于SDW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的培养液(BCS)及其离心菌悬液(CBS)可用于牛津杯抑菌试验操作,能反映菌株的抑菌性能;相反,离心上清液(CSS)的抑菌效果较弱,不适合凝结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操作。此外,本次体外抑菌研究支持了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环境对有害菌的有效抑制作用不受肠道pH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 培养 离心上清 菌悬液 性能 体外牛津杯抑
下载PDF
吸光度法快速确定菌悬液浓度及其适用范围 被引量:36
2
作者 马秀玲 陈蕊君 +1 位作者 王飞 徐腾月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90-92,共3页
采用麦氏比浊法,将大肠埃希菌的菌悬液浓度调整到约8×10^8 cfu/ g,再将其稀释成多个梯度,在600 nm 的波长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同时将各个梯度的菌悬液分别做菌落总数试验,得到不同吸光度值对应的菌落总数,并制... 采用麦氏比浊法,将大肠埃希菌的菌悬液浓度调整到约8×10^8 cfu/ g,再将其稀释成多个梯度,在600 nm 的波长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同时将各个梯度的菌悬液分别做菌落总数试验,得到不同吸光度值对应的菌落总数,并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测量菌悬液的吸光度值确定菌悬液浓度及其适用范围。试验证明,用此法确定菌悬液浓度时,其菌落总数宜在105~108 cfu/ g 之间,不适用于在105 cfu/ g 以下的菌悬液,所得结果比麦氏比浊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氏比浊法 吸光度 菌悬液浓度
下载PDF
螺旋平板法在菌悬液计数及食品和化妆品菌落总数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彬 黄晓蓉 +4 位作者 郑晶 邵碧英 吴谦 汤敏英 黄嫦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56-358,共3页
应用螺旋平板法和国标方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培养菌悬液以及食品、化妆品样品161份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国标法培养48h后进行手工计数,螺旋平板法自动接种培养48h后进行仪器自动计数,将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 应用螺旋平板法和国标方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培养菌悬液以及食品、化妆品样品161份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国标法培养48h后进行手工计数,螺旋平板法自动接种培养48h后进行仪器自动计数,将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螺旋平板法适用于菌悬液计数及食品和化妆品菌落总数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平板法 菌悬液 食品 化妆品 落总数
下载PDF
菌悬液浓度对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金凤 胡功政 +2 位作者 苑丽 张素梅 潘玉善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探讨受试菌菌悬液浓度对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文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对鸡大肠杆菌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菌悬液浓度(103CFU/mL、104CFU/mL、105CFU/mL、106CFU... 为探讨受试菌菌悬液浓度对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文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对鸡大肠杆菌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菌悬液浓度(103CFU/mL、104CFU/mL、105CFU/mL、106CFU/mL、107CFU/m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对两类细菌的MIC值不受接种的菌悬液浓度影响;多西环素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受菌悬液浓度影响较小,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随菌悬液浓度升高而升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和阿米卡星对两类菌株的MIC值均随菌悬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增大的幅度因药物和受试菌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悬液浓度 药敏实验 微量稀释法 大肠杆 金黄色葡萄球
下载PDF
菌悬液稀释倍数与OD_(600)的关系实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凤 雷萍 《环保科技》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将实验室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S3#菌用牛肉膏液体培养基在摇床中以30℃、160 r/min恒温培养48 h,离心、用磷酸盐缓冲液淋洗3次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成菌悬液。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将菌悬液稀释成不同倍数,以磷酸盐缓冲... 将实验室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S3#菌用牛肉膏液体培养基在摇床中以30℃、160 r/min恒温培养48 h,离心、用磷酸盐缓冲液淋洗3次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成菌悬液。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将菌悬液稀释成不同倍数,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用WFJ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在600 nm下测量菌悬液的吸光度。得出结论,溶液稀释倍数和OD600是乘幂关系,关系式为y=1.402 5x-0.935 3,R2=0.998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悬液 稀释倍数 OD600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定量冷冻干燥菌球与新鲜制备菌悬液用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研究
6
作者 任河山 李景云 +3 位作者 王跃凤 崔生辉 徐中清 王金恒 《中国药事》 CAS 2022年第12期1397-1402,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定量冷冻干燥菌球制备菌悬液(以下简称冻干型菌悬液)与新鲜制备菌悬液(以下简称新鲜型菌悬液)评价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适用性的差异。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冻干型菌悬液和新鲜型菌悬... 目的:探讨使用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定量冷冻干燥菌球制备菌悬液(以下简称冻干型菌悬液)与新鲜制备菌悬液(以下简称新鲜型菌悬液)评价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适用性的差异。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冻干型菌悬液和新鲜型菌悬液分别涂布5种市售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获得培养物的菌落数量、菌落平均直径及肉眼可见菌落出现时间,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冻干型菌悬液与新鲜型菌悬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菌落平均直径上,前者大于后者。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冻干型菌悬液在不同品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菌落计数明显不同。结论:使用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冻干型菌悬液更利于筛选对损伤菌促生长能力强的培养基,可以用于计数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型菌悬液 新鲜制备菌悬液 铜绿假单胞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适用性检查
下载PDF
培养1日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用于抗生素的浓度检测
7
作者 彭勇 陈志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 浓度检测 抗生素 菌悬液 培养 去甲基万古霉素 显著性差异 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 效价检测 头孢噻肟 药典方法 营养琼脂 标准曲线 芽孢 链霉素 敏感度 镜检 作者
下载PDF
菌悬液定量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
8
作者 赵金丹 张怡鸣 +2 位作者 冯素梅 高盛 姚艳春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19期207-211,共5页
对菌悬液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依据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菌悬液进行菌落计数,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该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建立数学模... 对菌悬液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依据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菌悬液进行菌落计数,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该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建立数学模型。本文从稀释过程、加样体积以及样品重复测定3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最终合成菌落总数测定的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为0.05。通过对菌悬液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以期为抗菌、除菌、消毒检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悬液 落总数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菌悬液直接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研究
9
作者 陈维贤 张莉萍 +3 位作者 李兴禄 叶耀红 黄长武 吴倩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对不提染色体DNA用菌悬液直接进行PCR扩增检测mecA基因诊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15株葡萄球菌分别进行提取染色体DNA后PCR和不提DNA直接PCR检测mecA基因并比较其结果,... 目的:对不提染色体DNA用菌悬液直接进行PCR扩增检测mecA基因诊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15株葡萄球菌分别进行提取染色体DNA后PCR和不提DNA直接PCR检测mecA基因并比较其结果,同时测定其灵敏度。结果:215株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阳性为120株,占55.8%,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最低检出浓度为2.5×10^5CFU/mL。结论:不提染色体DNA直接PCR检测mecA基因是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可靠而实用的方法,更简单快速且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悬液 聚合酶链反应 甲氧西林 葡萄球 MECA基因
下载PDF
不同稀释液配制的菌悬液对染菌载体回收菌量和杀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金平 洪倩 梁琼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稀释液配制的菌悬液滴染菌片,对载体回收菌量和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法对胰蛋白胨生理盐水(TPS)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配制的菌悬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在菌悬液含菌量和载体滴染菌量一致的情况下,用TPS配制的... 目的观察不同稀释液配制的菌悬液滴染菌片,对载体回收菌量和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法对胰蛋白胨生理盐水(TPS)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配制的菌悬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在菌悬液含菌量和载体滴染菌量一致的情况下,用TPS配制的菌悬液所制备的菌片,3组作用时间的菌量平均回收率为75.61%,脱落在浸泡液中菌数占染菌量的6.57%,并不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TSB配制的菌悬液所制备的菌片,3组作用时间的菌量平均回收率为14.95%,脱落在浸泡液中菌数占染菌量的2.90%,随着菌片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定量杀菌试验用含46.4 g/L过氧化氢复方消毒液浸泡作用5 min,对用TPS和TSB制备的菌悬液滴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1.26和1.88;作用10 min均达到完全杀灭。定性杀菌试验在同样条件下需要作用15 min,两组菌片全部无菌生长。结论用TSB配制菌悬液污染菌片,细菌回收率明显低于TPS组;在同样条件下,用过氧化氢对两组菌片细菌芽孢杀灭效果基本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悬液 稀释 载体 回收
下载PDF
比浊法控制菌悬液浓度在分值计算法鉴定培养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雯洁 王恒辉 沈志英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7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比浊法 菌悬液浓度 分值计算法 鉴定 培养基 实验室 室间质量控制
下载PDF
接种菌悬液培养方式对纺织品抗菌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红利 刘会 蒋芳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1,共2页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中接种菌悬液的培养方式对抗菌试验的影响。分析了接种菌悬液浓度与试验有效性的关系,分别采用振荡培养和静止培养方式制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悬液,通过对比所制得接种菌悬液的浓度,认为在接种量相同的情况... 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中接种菌悬液的培养方式对抗菌试验的影响。分析了接种菌悬液浓度与试验有效性的关系,分别采用振荡培养和静止培养方式制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悬液,通过对比所制得接种菌悬液的浓度,认为在接种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静置培养所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菌悬液浓度符合标准要求,而采用振荡培养所得的大肠杆菌的接种菌悬液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置培养 振荡培养 接种菌悬液 有效性 浓度
下载PDF
化妆品防腐有效性测试用菌悬液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玉涛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9年第5期59-62,共4页
运用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结合常规培养方法,制备得到应用于化妆品防腐有效性测试的菌悬液,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菌悬液能够满足化妆品防腐有效性试验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 化妆品 防腐有效性 菌悬液
下载PDF
实验室几种常用菌悬液制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燕 张宝献 +3 位作者 刘春兰 孟丽丽 秦琴 余婷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1期65-65,73,共2页
目的:找到制备含有特定活菌数的菌悬液的方法,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浊度计法制备标准浊度的浓菌液,再进行梯度稀释后做活菌平板计数。结果:在1号麦氏浊度下,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大肠埃希菌菌悬液稀释至10^(-7),金黄... 目的:找到制备含有特定活菌数的菌悬液的方法,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浊度计法制备标准浊度的浓菌液,再进行梯度稀释后做活菌平板计数。结果:在1号麦氏浊度下,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大肠埃希菌菌悬液稀释至10^(-7),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稀释至10^(-6)后3 mL菌液+7 mL稀释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生孢梭菌菌悬液稀释至10^(-6),白色念珠菌菌悬液稀释至10^(-5)后3 mL菌液+7 mL稀释液,黑曲霉孢子悬液稀释至10^(-4)后3 mL菌液+7 mL稀释液,活菌数小于100 cfu。结论:在同一特定浊度下,不同试验菌的稀释梯度差异很大,菌体越小的试验菌,稀释梯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计法 梯度稀释 菌悬液 平板计数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会娟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进行研究,结合微生物菌悬液具体检查方式,首先介绍食品微生物,然后对具体的实验材料及设备等进行介绍,紧接着对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展开实验讨论。获...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进行研究,结合微生物菌悬液具体检查方式,首先介绍食品微生物,然后对具体的实验材料及设备等进行介绍,紧接着对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展开实验讨论。获得相关实验研究启示,目的在于更好地控制菌悬液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查法 菌悬液 保存时间
下载PDF
生防细菌PP19和SI17菌悬液对荔枝霜疫病的防病作用初探
16
作者 郑丽 张海鹏 +1 位作者 喻国辉 黄石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93-100,共8页
【目的】筛选新型高效的生防有益细菌防治果树病害如采后荔枝霜疫病,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延缓褐变;揭示生防菌发挥防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优选的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P19和生防乙酰微小杆菌... 【目的】筛选新型高效的生防有益细菌防治果树病害如采后荔枝霜疫病,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延缓褐变;揭示生防菌发挥防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优选的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P19和生防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SI17,分别制备其菌体悬浮液,喷雾预处理采后荔枝果实,24 h后喷雾接种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SC18,随后观察果实病害严重度,检测不同时间点果皮对应的酶活性或物质含量。【结果】生防菌PP19和SI17菌悬液均显著降低采后荔枝霜疫病的发生,防效分别达到39.59%~88.76%和18.08%~91.01%;菌悬液提高果皮CAT、SOD、GLU、PAL、PPO活性,增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同时,降低果皮花色素苷酶活性、H2O2含量及总酚含量。SI17比PP19更能提高植物几丁质酶活性。【结论】通过上述结果,推测两个生防菌发挥生防效果可能与改变了果皮抗病相关酶活性或物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霜疫病 荔枝霜疫霉 菌悬液 生防效果 酶活
下载PDF
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施菌悬液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7
作者 刘静文 刘秋蒙 +6 位作者 张满 闵宏志 黄星晨 任永淇 吴文革 郝冰 任兰天 《江苏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56-264,共9页
堆肥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是对化肥减量施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秸秆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微生物菌悬液的方法,以秸秆堆肥替代化肥为主区(A),微生物菌悬液(固氮螺菌、复合菌悬液)为裂区(W)设计试验,... 堆肥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是对化肥减量施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秸秆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微生物菌悬液的方法,以秸秆堆肥替代化肥为主区(A),微生物菌悬液(固氮螺菌、复合菌悬液)为裂区(W)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堆肥还田配施菌剂后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秸秆有效还田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CKW0(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相比,A1W0处理(607.5 kg/hm^(2)复合肥+405 kg/hm^(2)尿素+75 t/hm^(2)堆肥)、A2W0处理(540 kg/hm^(2)复合肥+360 kg/hm^(2)尿素+10 t/hm^(2)堆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32%、13.62%;在CK(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处理中,W1(喷施固氮螺菌悬液)、W2处理(喷施复合菌悬液)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W0处理(不喷施菌悬液)增长了4.28%、3.25%;在脲酶活性方面,在A1(堆肥替代化肥10%)处理下,W1、W2处理的脲酶活性分别比W0处理提高了36.65%、7.56%;在CK(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处理中,W1、W2处理的Shannon指数分别比W0处理提高了10.39%、3.34%,经过微生物菌剂和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合施用,固氮螺菌的效果好于复合菌剂,在不同堆肥还田比例上喷施菌剂,与对照相比,2种菌悬液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堆肥替代10%化肥配施固氮螺菌处理对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水稻生长、在化肥减量的同时实现水稻增产,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还田 微生物菌悬液 水稻 产量 品质 微生物 群落结构 酶活性
下载PDF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悬液使用时限的研究
18
作者 李荣芬 李素卿 +1 位作者 盛淳颖 姚楚水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经试验观察,贮存于4℃冰箱2年内的4种悬液中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唯以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者的菌量、生长能力和对紫外线抗力均无明显变化,其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抗力可保持6个月不变.用生理盐水、蒸馏水和90%甲醇作为芽胞保存... 经试验观察,贮存于4℃冰箱2年内的4种悬液中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唯以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者的菌量、生长能力和对紫外线抗力均无明显变化,其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抗力可保持6个月不变.用生理盐水、蒸馏水和90%甲醇作为芽胞保存液与磷酸盐缓冲液相比,均有较多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 枯草杆 黑色变种 菌悬液
下载PDF
3种稀释液制备的菌悬液存活时限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结 韦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948-1951,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稀释液制备的试验菌菌悬液的存活时限,为微生物实验室的菌悬液制备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菌悬液制备,用0.9%氯化钠溶液、0.1%蛋白胨水溶液、p H值为7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稀释... 目的了解不同稀释液制备的试验菌菌悬液的存活时限,为微生物实验室的菌悬液制备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菌悬液制备,用0.9%氯化钠溶液、0.1%蛋白胨水溶液、p H值为7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稀释液,分别对6种试验菌制备成含菌数约100 cfu/ml的菌悬液,于4℃保存,并进行活菌计数。结果黑曲霉菌悬液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菌悬液在3种稀释液中3个月的活菌数相对稳定;白色念珠菌在p H值为7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1个月的活菌数相对稳定;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在p H值为7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优于另外2种稀释液。结论采用适宜的稀释液制备试验菌的菌悬液,可提高其稳定性,延长存活时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实验成本,更适应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悬液 稀释 计数
原文传递
人母乳中分离的链球菌菌悬液的制备及其对新生小鼠成活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李硕 王晨伟 +1 位作者 王凌华 申剑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58-1665,共8页
为研究出生至4周龄每天口服107CFU母乳链球菌对新生小鼠的影响,需要制备在-80℃冻存4周、解冻后仍有至少1×109CFU/mL活菌的菌悬液。前期分离到人母乳链球菌Streptococus 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S. salivarius F28... 为研究出生至4周龄每天口服107CFU母乳链球菌对新生小鼠的影响,需要制备在-80℃冻存4周、解冻后仍有至少1×109CFU/mL活菌的菌悬液。前期分离到人母乳链球菌Streptococus 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S. salivarius F286和S. parasanguinis F278在M17液体培养基厌氧生长至平台期时,活菌浓度高于1×10^(9)CFU/mL,分别用M17、M17+10%脱脂牛乳、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BS+10%脱脂牛乳将平台期的S. salivarius F286和S. parasanguinis F278制成不浓缩或5倍浓缩的菌悬液,-80℃冻存4周后,只有PBS+10%脱脂牛乳制备的5倍浓缩的S. salivarius F286菌悬液和M17制备的S. parasanguinis F278菌悬液解冻后活菌数量始终高于1×10^(9)CFU/mL。因为化学成分复杂的M17培养基可能影响动物的代谢和免疫,因此用含有PBS、10%脱脂牛乳和链球菌的菌悬液口饲动物。仔鼠出生后1~14 d,每天口饲解冻的、含有10^(7)CFU S. salivarius F286的PBS+10%脱脂牛乳菌悬液,或者新鲜制备的、含有10^(7)CFU S. parasanguinis F278的PBS菌悬液以及等体积20%脱脂牛乳,仔鼠成活率约为83%(其余仔鼠死于母鼠拒绝喂养),说明107CFU的S. salivarius F286或S. parasanguinis F278不会引起仔鼠感染死亡。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菌悬液在-80℃冻存后细菌的存活量,确定最优的菌悬液制备方法,并评估细菌对仔鼠成活率的影响,确定了两株母乳链球菌的生物安全性,本实验流程对制备和保存用于灌胃/口饲动物的其他种类细菌的菌悬液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链球 菌悬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