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照强度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秋雨 邓长贺 +3 位作者 徐立清 蔡智 李常准 王庆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8,71,共6页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3个遮光处理(铺设1层、2层、3层遮光网),以全光(自然光)为对照,共4个处理(光照强度分别为100%(对照)、65%全光、35%全光、20%全光);遮光处理1个月后,于7、8、10月份分别对4个处理的苗木进行破坏性取样,将苗木带土完整取出剪下苗木根系,将根系分成不同根序(1级根、2级根、3级根),记录各根序细根的数量;测定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分支比、分支强度、菌根侵染率,分析不同遮光处理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光照强度为100%(对照)至20%全光,随遮光强度增大,苗木主根长和1级侧根数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主根长,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20%全光时的主根长(P<0.05)。不同根序比根长,均随遮光强度增大而增大;2、3级根直径和分支比,均随遮光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0月份2级根,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分支强度,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分支强度(P<0.05)。苗木经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率,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的菌根侵染率相比,呈降低趋势;其中,光照强度为35%全光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率,显著低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菌根侵染率(P<0.05)。综合试验结果,适度遮光(光照强度为65%全光)有利于黄波椤苗木根系生长,重度遮光抑制根系生长;遮光对黄波椤苗木菌根侵染具有明显影响,全光有利于菌根侵染,过度遮光时菌根侵染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椤 遮光 根系形态 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不同土壤条件下越橘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雪东 李亚东 +2 位作者 李士举 吴林 张志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有机物料,研究其对越橘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苔藓+草炭处理的植株根系活力最高,比对照提高82 6%;原土对照处理菌根侵染率最高,为38 40%。露地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苔藓的处理菌根侵染率最高,比... 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有机物料,研究其对越橘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苔藓+草炭处理的植株根系活力最高,比对照提高82 6%;原土对照处理菌根侵染率最高,为38 40%。露地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苔藓的处理菌根侵染率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22 2%,加入锯末、苔藓和草炭的复合处理菌根侵染率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06 3%和65 1%;加入苔藓和草炭的复合处理及加入苔藓的处理,植株根系活力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 7%和23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 土壤 有机物料 菌根侵染率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地面覆盖对越橘菌根侵染率及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于强波 李亚东 +3 位作者 苏丹 吴林 刘海广 张志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对越橘栽培土壤进行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稻草秸、苔藓、锯末、草炭等5种不同有机物覆盖处理。结果表明,有机物覆盖处理可以提高越橘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了越橘的生长。
关键词 越橘 地面有机物覆盖 菌根侵染率 根系活力
下载PDF
不同染色方法对两种禾本科牧草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海娟 芦光新 +6 位作者 范月君 周华坤 周学丽 窦声云 颜珲璘 马坤 赵阳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8-2844,共7页
为探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禾本科牧草(Gramineous forages)共生情况,推进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在退化高寒草地恢复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 为探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禾本科牧草(Gramineous forages)共生情况,推进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在退化高寒草地恢复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的侵染情况,比较了酸性品红、台盼蓝和墨水醋染色法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均能与‘川草2号’老芒麦和‘阿坝’垂穗披碱草识别共生形成菌根结构,且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为摩西球囊霉高于根内球囊霉(P<0.05);3种染色方法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台盼蓝>酸性品红>墨水醋,台盼蓝与酸性品红间差异不显著,与墨水醋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为保证菌根观测效果,建议在测定禾本科牧草菌根侵染率时优先选用台盼蓝染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禾本科牧草 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重楼属植物根茎有效成分与菌根侵染率、土壤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潘兴娇 张杰 +2 位作者 路风中 丁博 周浓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037-3040,共4页
目的:探讨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总皂苷、总多糖含量与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及根际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方法:以三峡库区的16个采样点重楼属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根系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 目的:探讨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总皂苷、总多糖含量与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及根际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方法:以三峡库区的16个采样点重楼属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根系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以及相应生长地根际土壤养分,利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三峡库区重楼属植物根系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在85.19%-99.80%之间,侵染强度在16.55%-72.27%之间。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酸碱度适中,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极缺水平外,其余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均属中等及以上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对根茎质量未见显著性影响。根茎总皂苷与有机质、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根茎总皂苷、总多糖与速效磷、速效钾量和pH值呈正相关,其他土壤养分与根茎总皂苷、总多糖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重楼对土壤中不同营养成分具有选择性,丰富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供应有利于重楼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合成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总皂苷 总多糖 土壤养分 菌根侵染率 相关性
下载PDF
华北山地6个外生菌根树种的根属性及其与菌根侵染率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港 白晋华 刘碧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2-861,共10页
该研究以共存于同一暖温带森林的6个外生菌根(ECM)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根序(1~5级)和功能根系(吸收细根和运输细根)的主要形态和构型属性及ECM侵染率,探究不同外生菌根树种的根属性变异模式及其与菌根真菌侵染程度的关系。结果... 该研究以共存于同一暖温带森林的6个外生菌根(ECM)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根序(1~5级)和功能根系(吸收细根和运输细根)的主要形态和构型属性及ECM侵染率,探究不同外生菌根树种的根属性变异模式及其与菌根真菌侵染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的增加,不同树种根直径和单根长度均增加,而比根长和根分支强度均降低;根属性在同一根序下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尤其是2个裸子植物(落叶松和油松)的根直径较其他4个被子植物大。(2)同一树种的所有根属性在吸收细根和运输细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吸收细根和运输细根的根直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在树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单根长度和根分支强度在树种间无显著差异。(3)ECM侵染率以落叶松最高,千金榆和白桦最低,且与根尖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根尖比根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基于根序或者功能根系,根属性在种间的变异模式不完全一致,单根长度和根分支强度在两个功能根系中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吸收细根的比根长和根分支强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对环境变化有较敏感的响应;古老树种的根直径相对较粗,对菌根真菌的依赖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根序 功能模块根系 根属性 外生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连栽杉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郑洪 阮超越 +3 位作者 程芳花 曹聪 吕茂奎 谢锦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4期43-47,70,共6页
杉木连栽常导致地力退化,但连栽是否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不清楚。以福建三明粉砂岩发育红壤上的连栽杉木为对象,研究了杉木细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了杉木连栽影响杉木根系菌根侵染率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 杉木连栽常导致地力退化,但连栽是否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不清楚。以福建三明粉砂岩发育红壤上的连栽杉木为对象,研究了杉木细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了杉木连栽影响杉木根系菌根侵染率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杉木连栽没有显著导致土壤退化现象,二代林杉木细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显著高于一代和三代林,一代和三代林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在杉木连栽时,影响杉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主导土壤因子是全氮、容重、SOC和速效磷含量。因此,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杉木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从而有利于提升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连栽 菌根侵染率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甘肃盐碱土植物VA菌根真菌侵染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峰峰 唐明 +2 位作者 盛敏 黄艳辉 张永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对甘肃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科17种植物中,除碱蓬(Suaedaglauca Beg.)外均被菌根真菌侵染,占94.1%;盐碱土中孢子密度较高,表明甘肃盐碱土生态系统中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菌根真菌在盐碱... 对甘肃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科17种植物中,除碱蓬(Suaedaglauca Beg.)外均被菌根真菌侵染,占94.1%;盐碱土中孢子密度较高,表明甘肃盐碱土生态系统中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菌根真菌在盐碱土中产孢能力较强;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Arum型占68.75%,Pris型占31.25%;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和鸢尾科(Iridaceae)植物为P型菌根,百合科(Lili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土壤类型影响了宿主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根际土的孢子密度,相同宿主植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具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盐碱土 菌根侵染率 孢子密度 VA菌根类型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菌根侵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崔莉娜 郭弘婷 +6 位作者 李维扬 王金平 黄章翰 张金池 刘光正 王丽艳 姜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6-1934,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通过土壤侵染植物根系,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的重要有益真菌。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中菌根侵染状况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丛枝菌根真菌—杉木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为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通过土壤侵染植物根系,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的重要有益真菌。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中菌根侵染状况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丛枝菌根真菌—杉木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为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分别选取10a、25a、45a杉木纯林,分析了不同林分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及部分土壤养分因子(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1)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呈现出随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pH随林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2)根际土中磷的含量总体偏低,而且受到土壤酸化流失和丛枝菌根真菌积累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虽然有效钾含量随林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土壤钾的积累。因此,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调控根际土的养分动力学特征,减缓土壤酸化造成的养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侵染率 孢子密度
下载PDF
不同施磷水平对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幼苗生长及菌根侵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悦 张紫涵 +2 位作者 贾彦哲 高丹美 吴凤芝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6-33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分蘖洋葱伴生番茄的幼苗生长及根系菌根侵染的作用,明确适宜磷肥施用量进而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力。【方法】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和分蘖洋葱(A... 【目的】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分蘖洋葱伴生番茄的幼苗生长及根系菌根侵染的作用,明确适宜磷肥施用量进而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力。【方法】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和分蘖洋葱(Allium cepa L.var.aggregatum G.Don)为试验材料,通过番茄单作(T)和分蘖洋葱伴生番茄(TO)盆栽试验,研究其在0 mg·kg^(−1)磷肥(P0)、250 mg·kg^(−1)磷肥(P250)、500 mg·kg^(−1)磷肥(P500)、1000 mg·kg^(−1)磷肥(P1000)施磷水平下,番茄植株生物量大小、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番茄植株养分浓度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P0相比,P250、P500、P1000施磷水平下,单作番茄全株干重分别增加了43.18%、47.73%和47.02%,伴生番茄全株干重分别增加了45.93%、50.36%和40.89%,且各施磷水平下,伴生番茄全株干重与单作番茄相比分别增长了8.8%(P0)、13.6%(P250)、15.2%(P500)及5.6%(P1000)。同时,施磷水平为P250、P500、P1000时,番茄植株生物量、植株养分浓度、植株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施磷水平P0,且番茄植株生物量与植株氮磷钾养分和土壤有效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施磷水平为P500时,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施磷水平。【结论】磷营养在番茄和分蘖洋葱种间正相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施磷水平为P500时,能最大程度发挥番茄和分蘖洋葱间的正相互作用,增加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协助番茄根系从土壤中获取养分,进而促进番茄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分蘖洋葱 磷水平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种植方式和菌根类型对吸收根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梁佳芳 任鑫华 +1 位作者 夏蕾 刘碧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种植方式对两种菌根类型树种吸收根性状的影响,揭示物种共存的适应条件。[方法]本研究选择8个树种(5个AM树种和3个EM树种)的单种和所有树种混种的样地,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单种vs混种)下两类型菌根(AM vs EM)树种吸收根(1~... [目的]通过分析种植方式对两种菌根类型树种吸收根性状的影响,揭示物种共存的适应条件。[方法]本研究选择8个树种(5个AM树种和3个EM树种)的单种和所有树种混种的样地,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单种vs混种)下两类型菌根(AM vs EM)树种吸收根(1~2级根)的主要形态性状(根直径、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单根长)和构型性状(根分支强度、根分支比)及菌根侵染率的差异。[结果]菌根类型极显著影响吸收根的形态和构型性状(p<0.001),显著影响菌根侵染率(p<0.05);种植方式仅显著影响吸收根的组织密度和根构型性状(p<0.05);菌根类型和种植方式对所有性状均无交互影响(p>0.05)。AM树种根性状间的相关程度高于EM树种,混种大幅度降低AM树种根性状间的相关性。混种降低AM树种根形态性状的可塑性(比根长除外),增大其构型性状的可塑性;混种降低EM树种根组织密度的可塑性,增大根直径、构型性状及侵染率的可塑性。[结论]AM和EM树种的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均有显著差异。混种对AM和EM树种根性状的可塑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增大AM树种的分支强度,降低EM树种的根组织密度。可见,不同菌根树种可以通过调节不同根性状变化来实现物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 根系性状 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外源养分和激素对AM真菌侵染和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中宝 王淼焱 刘润进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在温室3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半水培条件下,对寄主植物玉米Zea mays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e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后施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蔗糖、脯氨酸(Pro)、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结... 在温室3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半水培条件下,对寄主植物玉米Zea mays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e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后施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蔗糖、脯氨酸(Pro)、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结果表明:除低浓度GA3处理外,其他处理尤其是高浓度处理抑制了玉米植株的生长。中浓度蔗糖、脯氨酸(Pro)和吲哚-3-乙酸(IAA)处理显著提高玉米菌根侵染率,其中以中浓度蔗糖的处理最高,达92.3%。葡萄糖、赤霉素(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则降低菌根侵染率。施加不同有机养分和植物生长物质并未提高AM真菌产孢数量,相反,却减少了孢子的形成。高浓度氨基乙酸(Gly)和低浓度6-BA处理的产孢量分别为50和48个/管,高于其他处理,但低于对照(78个/管);可溶性糖处理的产孢数量最少,平均仅18个/管。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与产孢数量不具有相关性,而产孢数与根外菌丝量具相关性。认为通过外界不同的化学调控,对植物生长、菌根侵染、根外菌丝量和孢子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赤霉素(GA3) 吲哚-3-乙酸 6-苄基腺嘌呤 菌根侵染率 激素 外源 植物生长物质 GA3处理 寄主植物 丛枝菌根 mars 玉米植株 AM真菌 有机养分 6-BA 氨基乙酸 可溶性糖 试验条件 根外菌丝 化学调控 调节作用 葡萄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常见蒙药药用植物资源及其AMF侵染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特布沁 包玉英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5-28,61,共5页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常见蒙药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特性,于2005年7月和9月在科尔沁沙地腹地奈曼旗昂乃乡境内对常见蒙药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共采集科尔沁沙地常见野生蒙药药用植物2...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常见蒙药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特性,于2005年7月和9月在科尔沁沙地腹地奈曼旗昂乃乡境内对常见蒙药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共采集科尔沁沙地常见野生蒙药药用植物28种,分属14科23属,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32.1%);药用部位包括全草、地上部分、根、茎、叶、花、种子、果实8个类型,其中全草类最多,涉及15种(53.6%);所调查蒙药药用植物中AM菌根植物25种(89.3%),大部分药用菌根植物形成菌丝结构(78.6%),孢囊结构(28.6%)和丛枝结构(10.7%)形成较少。该研究对科尔沁沙地蒙药药用植物资源及其AMF侵染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为蒙药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在蒙药材栽培种植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真菌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蒙药 药用植物 AMF 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4种宿主植物对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的扩繁效果及菌根接种效应
14
作者 张海娟 芦光新 +2 位作者 范月君 马坤 赵阳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4-91,共8页
【目的】拓宽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扩繁的宿主植物范围,推进AM真菌在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程。【方法】以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cv.Aba)、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Chuancao No 2)、北林20... 【目的】拓宽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扩繁的宿主植物范围,推进AM真菌在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程。【方法】以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cv.Aba)、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Chuancao No 2)、北林201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Beilin201)和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为宿主植物,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进行了扩繁,并测定了4种宿主的菌根接种效应。【结果】4种宿主植物均能与GI和GM识别共生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均为:白三叶草>北林201紫花苜蓿>阿坝垂穗披碱草>川草2号老芒麦;栽培两个月后,用白三叶扩繁的GI组和GM组的孢子密度均最高。接种GI和GM后,4种宿主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均可作为扩繁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的宿主植物,以白三叶草为宿主时扩繁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宿主植物 菌根侵染率 孢子密度 植物生长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丛枝菌根与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杜小刚 唐明 +2 位作者 陈辉 张海涵 张永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逐渐增加,23年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逐渐降低,不同林地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y=414.82x-188.73,r=0.927,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随着树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次生林优于相同树龄人工林,在碳源利用上表现为与树龄更长的人工林相近。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细菌量、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丛枝菌根对刺槐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功能多样性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在造林年限上表现为对较短树龄刺槐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在造林措施上对刺槐次生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作用优于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菌根侵染率 BIOLOG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外生菌根的形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宋福强 田兴军 +4 位作者 杨昌林 何兴兵 陈彬 朱静 郝杰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71-4178,共8页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 albo-sinemb)、山杨(e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 albo-sinemb)、山杨(e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Larix japonica)和冷杉(Abies faxoniana)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外生菌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均被外生菌根真菌所侵染,不同森林类型的宿主植物外生菌根的侵染强度不同。同种森林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度、坡度、林龄等条件的影响,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以及细根生物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山栎林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菌根侵染率增高、下层(20-40cm)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增大,土壤上下层有效磷浓度都明显减少;坡度小的云杉林型内上下两层细根生物量、菌根侵染率都高于坡度大的云杉林,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却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云杉林型在种群建立(幼林龄)和衰退(成过熟林)时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指数都显著高于种群相对稳定(中林龄)时期,在养分较为肥沃的土壤环境中,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与营养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山杨、落叶松、冷杉和红桦林型土壤上层菌根侵染率都超过了65%;华山松林型由于坡度最大(50°),其土壤上层菌根侵染强度指数也最大(55.78%);铁杉林型菌根形成状况最差,但细根生物量最大。亚高山带森林类型中的上层植物细根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下层,表明植物的营养主要由上层根系所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外生菌根 菌根侵染率 菌根强度指数 细根生物量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镉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茵 孔凡美 +1 位作者 冯固 李晓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Cd15~50mg·kg-1对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在不加Cd的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有助于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输;在Cd污染土壤... 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Cd15~50mg·kg-1对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在不加Cd的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有助于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输;在Cd污染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并未明显改善紫羊茅的磷营养状况,并且也没有明显增加紫羊茅的生物量,但是地上部的Cd浓度和吸收量均显著低于不接种的处理,其原因是菌根真菌强化了Cd在紫羊茅根系的固持作用,减少Cd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从而降低了紫羊茅地上部对Cd的积累.试验还观察到,不同菌根真菌对紫羊茅吸Cd量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Glomusintraradices在Cd污染的土壤中对Cd吸收的抑制效应大于Glomousmosseae.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菌根真菌侵染是紫羊茅地上部Cd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作为污染物由土壤环境进入食物链系统的门户之一的丛枝菌根真菌在调节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的生物循环、减轻重金属Cd对食物链的污染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羊茅 地上部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 接种 磷营养 菌根侵染率 影响 CD15 观察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柑桔丛枝菌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曾明 马国辉 +2 位作者 余东 熊丙全 袁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304-306,309,共4页
试验以枳砧锦橙(CitrussinensisOsbeck.)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柑桔园间作百喜草(Bahiagrass)(PaspalumnotaturnFlugge)、白三叶草(Whiteclover)(TrifoliumrepensL.)、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sativaL.)和多年生黑麦... 试验以枳砧锦橙(CitrussinensisOsbeck.)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柑桔园间作百喜草(Bahiagrass)(PaspalumnotaturnFlugge)、白三叶草(Whiteclover)(TrifoliumrepensL.)、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sativaL.)和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ryegrass)(LoliumperenneL.),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而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柑桔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和其它生草区。表明在干旱季节,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栽培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柑桔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柑桔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管理中宜选择菌根侵染率高的草种如百喜草、白三叶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栽培,促进柑桔根系菌根形成,改善植株生理代谢,提高果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丛枝菌根 生草栽培 柑桔园 果实品质 根形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侵染率 白三叶草 多年生黑麦草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高瑞 牛伊宁 +3 位作者 何仁元 张耀全 海龙 罗珠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08,共9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本研究借助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不同建植年限(L2019、L2012、L20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本研究借助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不同建植年限(L2019、L2012、L20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研究GRSP含量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AMF丰度(侵染率、菌丝密度)和GRSP含量显著提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和总提取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含量均与水稳性团粒特征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大于0.25 mm的团聚体含量(R0.25)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影响土壤AMF丰度和GRS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速效磷(P=0.002)和微生物量碳(P=0.002)。与农田相比,T-GRSP含量在土壤有机碳中的比例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说明持续多年种植苜蓿引起GRSP含量增加,促进GRSP含量在土壤有机碳中的积累,提高了GRSP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贡献。该研究结果可为黄绵土GRSP研究及紫花苜蓿栽培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丛枝菌根真菌 有机碳 水稳性团聚体 根系菌根侵染率 菌丝密度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大青杨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1 位作者 孟繁荣 田兴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0-776,共7页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K2HPO4),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3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时对苗木的促生效果达到最佳,但随着可溶性P浓度增加,丛枝菌根对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却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同样促进苗木对硝态N和铵态N的吸收、利用,G ver -)含量0 08g·kg-1土水平下和G mosseae、siforme、G intraradices与施硝酸钾(KNO3)在有效成分(NO3+)含量0 08g·kg-1土水平下,对苗木都有良G intraradices与施硫酸铵((NH4)2SO4)在有效成分(NH4好的促生效果,总干生物量是对照处理的2 91、2 56和2 70、2 40倍;试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根际营养状况是决定菌根侵染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大青杨 苗木生长 菌根侵染率 根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