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染色检测PKA调节亚基对烟曲霉萌发孢子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姗姗 吴翠娇 +4 位作者 赵巍 邵建业 王伟伟 牛倩倩 王斌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烟曲霉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肺巨噬细胞(AM)通过活性氧物质(ROS)清除萌发的烟曲霉孢子。蛋白激酶A(PKA)参与调节多种生物体内的氧化损伤应答反应。本实验通过亚甲基蓝(MB)染色和再培养试验,检测烟曲霉野生株(WT)与PKA调节亚基(pkaR)缺... 烟曲霉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肺巨噬细胞(AM)通过活性氧物质(ROS)清除萌发的烟曲霉孢子。蛋白激酶A(PKA)参与调节多种生物体内的氧化损伤应答反应。本实验通过亚甲基蓝(MB)染色和再培养试验,检测烟曲霉野生株(WT)与PKA调节亚基(pkaR)缺失株(ΔpkaR)萌发孢子的活性,分析pkaR基因对烟曲霉萌发孢子抗氧化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ΔpkaR株的萌发孢子,对于氧化压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表明pkaR基因参与调节烟曲霉对于氧化损伤的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萌发孢子活性 PKA调节亚基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灰藓科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
2
作者 黄士良 贾素巧 +1 位作者 王晓蕊 李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2-629,共8页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灰藓科灰藓属(Hypnum)灰藓(H.cupressiforme)、黄灰藓(H.pallescens)、多蒴灰藓(H.fertile),金灰藓属(Pylaisia)金灰藓(P.polyantha)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详细记录其发育过程...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灰藓科灰藓属(Hypnum)灰藓(H.cupressiforme)、黄灰藓(H.pallescens)、多蒴灰藓(H.fertile),金灰藓属(Pylaisia)金灰藓(P.polyantha)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详细记录其发育过程的性状特征.结果显示:(1)4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均为单细胞,直径平均值为10~40μm.(2)黄灰藓孢子为壁内萌发,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孢子为壁外萌发.4种藓类植物发育初期均未出现初生假根,有次生假根出现.4种藓类植物在发育中出现了块状原丝体和丝状原丝体两种形态,其原丝体在发育初期均没有产生初生轴丝体,均是在原丝体发育后期,轴丝体由绿丝体分化产生.(3)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标准,对灰藓科4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归类分析,灰藓属黄灰藓原丝体发育类型为高领藓型(Glyphmitrium-type);灰藓属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属金灰藓3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类型均为真藓型(Bryum-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藓科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孢子萌发
下载PDF
中华缩叶藓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敏 赵建成 +1 位作者 黄士良 张元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21-1525,共5页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壁内萌发,随后分裂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可产生两种丝状体,一种是具疣的棒状原丝体,另一...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壁内萌发,随后分裂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可产生两种丝状体,一种是具疣的棒状原丝体,另一种是由长圆柱状细胞组成的轴丝体;配子体原始细胞只产生于块状原丝体上.根据中华缩叶藓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并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类型的划分,确定中华缩叶藓的萌发孢子型应属于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缩叶藓 原丝体发育 萌发孢子
下载PDF
六盘水刺梨锈病发生规律及病原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4
作者 何川庆 周文君 +4 位作者 罗容雪 岳林方 熊欢 张晓勇 严凯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由多孢锈菌属真菌(Phragmidium sp.)引起的锈病是刺梨(Rosa roxbughii T.)种植过程中发病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刺梨锈病发生规律及病原菌孢子萌发特性,通过连续观测明确病原菌生活史和传播规律,并以保湿培养法研究病原菌... 由多孢锈菌属真菌(Phragmidium sp.)引起的锈病是刺梨(Rosa roxbughii T.)种植过程中发病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刺梨锈病发生规律及病原菌孢子萌发特性,通过连续观测明确病原菌生活史和传播规律,并以保湿培养法研究病原菌夏孢子和锈孢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梨锈病病原菌可周年重复侵染刺梨叶片和茎秆,刺梨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1~3月和9~11月最高,在5~6月时最低。锈孢子和夏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18~20℃和2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锈病 发病规律 生活史 孢子萌发
下载PDF
鸟巢蕨的孢子常规繁殖技术
5
作者 汪从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0102-0105,共4页
鸟巢蕨(Asplenium nidus)属于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巢蕨属,又名山苏花,叶簇生呈鸟巢状,单叶,披针形,全缘、渐尖。主脉明显,侧脉斜展,小脉平行通直。孢子囊群长线形,通直,生于小脉的上侧,自主脉外行达叶片的中部或几达叶片,排列整齐。... 鸟巢蕨(Asplenium nidus)属于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巢蕨属,又名山苏花,叶簇生呈鸟巢状,单叶,披针形,全缘、渐尖。主脉明显,侧脉斜展,小脉平行通直。孢子囊群长线形,通直,生于小脉的上侧,自主脉外行达叶片的中部或几达叶片,排列整齐。囊群盖长线形,厚膜质,全缘,均开向主脉,宿存。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鸟巢蕨形态秀美,叶色青翠,可作盆栽观赏,也是室内植物墙的优良品种,深受市场青睐。因此,规模化的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孢子常规繁殖是其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最有效途径。孢子常规繁殖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繁殖容易,孢子萌发性强,易于管理。本文着重介绍孢子常规繁殖过程及影响蕨常规繁殖过程的因素。以期给生产与管理以参考。其中环境因子的控制受特定的生产条件(播种与多品种成品蕨同一温室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蕨 孢子 孢子常规繁殖 孢子萌发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六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艳飞 汪汉成 +3 位作者 陈庆元 王进 张长青 鲁红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67,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6种杀菌剂(氟硅唑、异菌脲、菌核净、嘧菌酯、醚菌酯及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6种杀菌剂(氟硅唑、异菌脲、菌核净、嘧菌酯、醚菌酯及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强的是氟硅唑,EC50平均值为(0.34±0.11)mg/L,其次为菌核净[(1.13±0.68)mg/L]和异菌脲[(2.08±0.24)mg/L];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最强的是嘧菌酯协同100 mg/L水杨肟酸,EC50平均值为(0.28±0.09)mg/L,其次分别为单独处理的嘧菌酯[(5.79±2.76)mg/L]、醚菌酯[(11.93±3.93)mg/L]、菌核净[(19.95±15.94)mg/L]和异菌脲[(23.33±11.33)mg/L]。多菌灵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均最差,不宜用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而异菌脲、氟硅唑、嘧菌酯和醚菌酯均有必要进一步针对烟草赤星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杀菌剂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抑制活性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杜红红 李杨 +3 位作者 李东 戴绍军 姜闯道 石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探讨其种群数量下降原因,作者采用无菌培养方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孢... 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探讨其种群数量下降原因,作者采用无菌培养方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最适光照强度为40-70μmol·m-2·s-1,全黑暗时孢子不萌发;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下的萌发率分别为68.78%、65.66%、63.74%和7.51%;白光和蓝光下配子体可以形成正常的心形原叶体,红光和黄光下配子体发育一直处于丝状体阶段。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需要在酸性土壤进行(pH值在3.7-6.7);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从孢子接种到心形原叶体形成需要55d左右。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光照强度是小黑桫椤孢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光质是限制小黑桫椤孢子繁殖的重要原因;光质、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子的作用和配子体发育时间等是导致小黑桫椤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ophila metteniana 光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尖叶拟船叶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世彪 陈军 +2 位作者 李菁 陈功锡 李鹄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用组织培养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尖叶拟船叶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20℃环境下,24h光照4d的孢子萌发率达83.3%;同温度下黑暗培养的孢子30d也不能萌发,转光照... 用组织培养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尖叶拟船叶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20℃环境下,24h光照4d的孢子萌发率达83.3%;同温度下黑暗培养的孢子30d也不能萌发,转光照后4d的萌发率可达84.6%;(2)温度是影响原丝体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连续光照下,20℃的原丝体生长最快、分枝最多、分化最早,第31天可长达651.64μm;25℃次之,只有379.12μm;而自然光照下5~10℃环境下的孢子萌发率(18d为70.2%)和原丝体生长速度(127.44μm)均最慢;(3)原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断裂为单个细胞,单个细胞再萌芽出新原丝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温度 尖叶拟船叶藓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影响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灰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研究 Ⅰ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德良 汪旭 +3 位作者 韩静菲 杨建福 赵立峰 杨信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对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就能够萌发,但未见附着胞形成;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强,萌发孢子须经3-4d干燥才完全丧... 对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就能够萌发,但未见附着胞形成;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强,萌发孢子须经3-4d干燥才完全丧失存活能力。对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的杀菌剂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大生、多菌灵等。病害潜育期较长,潜育期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增长,在不同品种上潜育期为11-18d。病斑长度(Y)和病斑13龄(x)的关系大体为对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2635+5.163ln(x+1)。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抗侵染力逐渐增强。施用氮、磷、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的抗侵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孢子萌发 潜育期 病斑扩展
下载PDF
十种杀虫剂对布氏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洪春 杜娟 +5 位作者 宋龙腾 孙艺峰 刘聪鹤 赵奎军 李克斌 许国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白僵菌与杀虫剂科学混用是提高白僵菌杀虫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布氏白僵菌菌株NEAU30503孢子与10种常用杀虫剂混合不同时间后对其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种类、混合浓度和时间均能影响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但... 白僵菌与杀虫剂科学混用是提高白僵菌杀虫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布氏白僵菌菌株NEAU30503孢子与10种常用杀虫剂混合不同时间后对其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种类、混合浓度和时间均能影响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但存在较大差异。几乎所有供试杀虫剂随混合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辛硫磷和氧乐果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大多数杀虫剂随混合时间延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与孢子混合1和5 d对孢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差异。啶虫脒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辛硫磷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供试的10种杀虫剂中,啶虫脒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NEAU30503相容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布氏白僵菌与杀虫剂的合理混用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杀虫剂 孢子萌发 菌落 相容性
下载PDF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小军 倪汉文 +2 位作者 杨立军 王少南 喻大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萌发 白粉病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紫茎泽兰对金毛狗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1 位作者 姜闯道 李振宇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9-25,共7页
紫茎泽兰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并有向东南部和中南部蔓延的趋势。本土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的种群正受到紫茎泽兰的威胁。本研究将金毛狗的成熟孢子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根、... 紫茎泽兰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并有向东南部和中南部蔓延的趋势。本土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的种群正受到紫茎泽兰的威胁。本研究将金毛狗的成熟孢子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根、茎、叶水提液的培养基上,观察记录金毛狗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茎、叶水提液均可对金毛狗的孢子萌发和假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孢子萌发延迟,萌发率有所降低,假根伸长受到抑制,上述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升高而增强。其中,叶水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叶水提液浓度的升高,配子体发育阶段滞后。由此可见,紫茎泽兰对金毛狗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具有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入侵 金毛狗
下载PDF
温度、相对湿度和pH对蜜蜂球囊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梁勤 陈大福 王建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69-872,共4页
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 pH对蜜蜂球囊菌 (Ascosphaeraapis)孢子萌发 3个阶段 (活化、膨大、产生萌发管 )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孢子活化和膨大在 15~ 40和 (2 5~ 40 )± 0 5℃范围内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P >0 0 5 ) ;萌发管仅... 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 pH对蜜蜂球囊菌 (Ascosphaeraapis)孢子萌发 3个阶段 (活化、膨大、产生萌发管 )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孢子活化和膨大在 15~ 40和 (2 5~ 40 )± 0 5℃范围内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P >0 0 5 ) ;萌发管仅发生在 2 5~ 37± 0 5℃ ,最适温度位于 (31~ 35 )± 0 5℃ .相对湿度越大 ,越有利于孢子萌发 ,而相对湿度低于 80 %对孢子萌发极为不利 .孢子萌发的 3个阶段在 pH为 5~ 7 8时几乎不受 pH变化的影响 ,而在 pH值较低影响很大 .可见 ,A .apis是一种高度专一的蜜蜂幼虫病原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球囊菌 孢子萌发 温度 相对湿度 PH
下载PDF
我国甘蔗梢腐病2种主要病原菌孢子萌发特性及品种(系)抗性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泽平 刘璐 +6 位作者 高轶静 罗霆 段维兴 张保青 杨翠芳 周珊 张革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5-601,共7页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度20℃、葡萄糖浓度0.02%、黑暗、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F.proliferatum在孢子浓度8×10~6、温度35℃、葡萄糖浓度0.05%、紫外光、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18份参试甘蔗品种(系)中16份属于梢腐病抗性材料,只有GT 37和GT 21表现出明显感病特征。F.verticillioides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力和致病性强于F.proliferatum。利用两个病原菌筛选出来的2个感病品种(系)GT 37、GT 21及3个高抗品种(系)Q 202、ROC 1、YT 94-128可作为典型种质材料来进行抗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致病菌 孢子萌发特性 抗性评价
下载PDF
澳洲坚果根系溶提物对AM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建福 杨道茂 +3 位作者 欧阳明安 王丽娜 张勇 曾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根系甲醇溶提物影响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根系甲醇溶提物影响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孢子萌发率,增加菌丝长度.浓度为20%~100%的甲醇溶提物均可显著促进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其孢子萌发率和菌丝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60%的甲醇溶提物效果最明显.Glomusmosse和Gigasporamargarita孢子萌发率随着甲醇溶提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60%甲醇溶提物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1.7%和76.0%.Glomus mosc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菌丝长度也表现为随洗脱剂浓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洗脱剂浓度为60%时菌丝长度达最长,分别为31.2和28.0 mn.澳洲坚果根系甲醇溶提物中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含量与甲醇洗脱剂的浓度有关,当浓度为60%时,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通过对澳洲坚果根系甲醇溶提物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与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甲醇溶提物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与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甲醇溶提物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越高,其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甲醇溶提物 丛枝菌根真菌 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离体培养
下载PDF
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岳梅 雷仲仁 +2 位作者 孟涛 王兆勇 姚君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明确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的影响,采用微室萌发、酶标仪测定A值以及体外涂抹法,对不同温度下LA菌株孢子萌发率、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活力以及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A菌株在30℃下孢子萌发速率最快,对... 为明确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的影响,采用微室萌发、酶标仪测定A值以及体外涂抹法,对不同温度下LA菌株孢子萌发率、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活力以及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A菌株在30℃下孢子萌发速率最快,对东亚飞蝗的致死速率也最快;38℃下培养,孢子萌发率开始受到限制,40℃下培养孢子的萌发率接近于0;高温处理转至适温培养,对孢子萌发速率产生一定影响,48℃下处理不同时间,孢子萌发速率、萌发率均显著降低,转至30℃下培养24h仅有10.6%~20.9%的孢子可萌发;LA胞外蛋白酶活力培养至第6天达到最高,为31.37U/mL,不同温度下活力测定表明37℃下胞外蛋白酶活力最高,几丁质酶在培养至第5天酶活力达到最高,为34.62U/mL,最高酶活温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东亚飞蝗 孢子萌发 酶活力 毒力
下载PDF
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士良 王晓蕊 +3 位作者 金红霞 张秀萍 赵建成 李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1-78,共8页
比较系统地对丛藓科11属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成真藓型(Bryum-type)、光... 比较系统地对丛藓科11属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成真藓型(Bryum-type)、光藓型(Schistostega-type)、虎尾藓型(Hediwigia-type)和蓑藓型(Macromitrium-type)4种孢子萌发型.根据孢子萌发型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孢子萌发型与丛藓科植物的系统进化、生态适应和生殖策略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藓科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孢子萌发
下载PDF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雨 张文芝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烯菌酯能够强烈地抑制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EC50值分布在0.092~0.141μg/mL之间;并可降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以及影响其萌发的方式,使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萌发的比率增加;同时氰烯菌酯使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并使其芽管肿胀、扭曲,明显抑制其芽管的伸长生长;但对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孢子萌发 致畸作用
下载PDF
灰葡萄孢产孢和孢子萌发条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崔志峰 丁贞科 +2 位作者 冯贻安 汪琨 朱廷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41-445,共5页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cfu/皿;在1...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cfu/皿;在1%水琼脂、pH 5.0,22℃条件下4 h时灰葡萄孢孢子开始出现萌发管,12 h时萌发管转变形成分枝的菌丝,添加木糖、果糖和可溶性淀粉等营养因子对提高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产孢 分生孢子萌发
下载PDF
GA_3及不同比例MS培养基对蕨菜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翟国燕 边珂 +1 位作者 贾克功 朱立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3,共3页
采用300mg.L-1GA3及不同比例的MS培养基对当年和上一年采集的蕨菜孢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以促进孢子提早萌发,并且可提高上一年孢子的萌发率,但对提高当年新采集的孢子萌发率作用不明显。全MS培养基对提高孢子萌发量效果... 采用300mg.L-1GA3及不同比例的MS培养基对当年和上一年采集的蕨菜孢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以促进孢子提早萌发,并且可提高上一年孢子的萌发率,但对提高当年新采集的孢子萌发率作用不明显。全MS培养基对提高孢子萌发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孢子萌发 GA3 MS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