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定跳远落地姿态的合理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秀丽 陈宝玲 +1 位作者 杜高山 田文学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对30名受试者正常和"外八"两种落地姿态立定跳远成绩、走路步向角、踝关节内收、外展等动肌力测试,探讨"外八"姿态落地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姿态落地相比,立定跳远采用"外八"姿态落地... 对30名受试者正常和"外八"两种落地姿态立定跳远成绩、走路步向角、踝关节内收、外展等动肌力测试,探讨"外八"姿态落地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姿态落地相比,立定跳远采用"外八"姿态落地对落地后身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不具显著性;两种落地姿态的立定跳远成绩差异没有显著性;采用外八字姿态落地,50%(男8人,女7人)成绩下降,幅度为0.05 m,33.3%(男4人,女6人)成绩上升,幅度为0.07 m,百分率和升降幅度差异均不具显著性;采用外八字姿态落地立定跳远成绩升降幅度与步向角,踝关节快、慢速外展最大幅度均中等程度相关(P<0.05)。结果说明:与正常落地姿态相比,外八字落地姿态立定跳远的成绩升或降因人而异,与受试者步向角,踝关节快、慢速外展的最大幅度呈中等程度相关,步向角越小,踝关节外展最大幅度越大,采用外八字姿态落地立定跳远的成绩提高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立定跳远 落地姿态 步向角 等动肌力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模型的炮弹落地姿态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傅其凤 崔彦平 葛杏卫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炮弹的落地姿态和速度等对炮弹的威力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放置在炮弹落地区域附近的双目跟踪测量系统测量炮弹的序列图像获得炮弹的姿态、速度和轨迹等参数。由于双目摄像机左右两幅图像上对应区域的灰度值并不相同,所以灰度匹配方法... 炮弹的落地姿态和速度等对炮弹的威力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放置在炮弹落地区域附近的双目跟踪测量系统测量炮弹的序列图像获得炮弹的姿态、速度和轨迹等参数。由于双目摄像机左右两幅图像上对应区域的灰度值并不相同,所以灰度匹配方法难以得到炮弹图像的正确匹配;并且由于视差的原因,同时获得左右两幅图像上的炮弹轮廓线,不是炮弹的同一轮廓线。本文提出提取炮弹的中轴线计算炮弹的俯仰角和偏航角的方法。通过获得的亚像素精度的炮弹顶点坐标计算炮弹的运动速度和轨迹。为了进行多目标测量,本文还对多目标匹配测量进行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结构简单和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弹落地姿态 双目视觉 图像匹配
下载PDF
基于单神经元PID调节的弹跳机器人落地姿态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皮明 杨涛 张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8-31,19,共5页
为解决弹跳机器人在落地前的姿态控制问题,将单神经元PID调节技术运用到机器人飞行姿态控制中,使机器人底面在落地前能够与地面调节至平行关系,以利于机器人稳定落地。根据控制要求,在对机器人"弹跳—落地"过程以及飞轮调节... 为解决弹跳机器人在落地前的姿态控制问题,将单神经元PID调节技术运用到机器人飞行姿态控制中,使机器人底面在落地前能够与地面调节至平行关系,以利于机器人稳定落地。根据控制要求,在对机器人"弹跳—落地"过程以及飞轮调节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之上,讨论了机器人空间姿态角变化与飞轮旋转角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机器人姿态角反馈的飞轮旋转输出力矩的单神经元PID调节控制方案,最后给出了在这种控制方案下基于Adams与MATLAB的联合仿真结果。该仿真结果表明,在落地前,通过飞轮输出力矩的变化,机器人底面能够与地面逐渐调节至平行关系,从而稳定落地。同时,仿真结果也为弹跳机器人在空间任意姿态角时的精确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跳机器人 落地姿态 单神经元PID 联合仿真
下载PDF
确定跳跃机器人落地姿态的最小能耗方法
4
作者 张国华 孙序梁 +1 位作者 邹振祝 郑钢铁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提出了确定单足跳跃机器人落地姿态的最小能耗方法,该方法对其他动态步行多足机器人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器人 跳跃机器人 落地姿态 能耗
下载PDF
作战用固定翼无人机落地姿态平衡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展郡 刘晟含 郝坤坤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第3期90-93,106,共5页
为解决当前控制系统存在对无人机落地高度测量误差大,落地各姿态角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作战用固定翼无人机落地姿态平衡控制系统;选用CMOS模拟多路复用器ADG508单芯片,对系统硬件电源电路、AD转换电路、信号采集电路、时钟复位电路、存储... 为解决当前控制系统存在对无人机落地高度测量误差大,落地各姿态角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作战用固定翼无人机落地姿态平衡控制系统;选用CMOS模拟多路复用器ADG508单芯片,对系统硬件电源电路、AD转换电路、信号采集电路、时钟复位电路、存储扩展电路及调试与接口电路进行优化,通过测量无人机落地姿态,完成系统软件设计,结合硬件与软件部分,实现作战用固定翼无人机落地姿态平衡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系统对无人机落地高度测量误差小,落地俯仰角、横滚角及偏航角小,具有较好的平衡控制效果,充分满足姿态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用 固定翼无人机 落地姿态 平衡控制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基于事故重建的自行车骑车人运动学与头部损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顺俗 《机电技术》 2020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研究自行车骑车人的运动学响应和头部损伤机制,首先对1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自行车事故案例进行高精度运动学重建,验证了多体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分别以轿车车速、自行车车速、碰撞角度及碰撞位置为变量设计了48个仿真试验;最后基于MAD... 为研究自行车骑车人的运动学响应和头部损伤机制,首先对1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自行车事故案例进行高精度运动学重建,验证了多体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分别以轿车车速、自行车车速、碰撞角度及碰撞位置为变量设计了48个仿真试验;最后基于MADYMO软件对骑车人的运动学响应和头部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骑车人上躯干作为第一着地部位出现的频次远大于下躯干;在轿车-骑车人碰撞(一次碰撞)中,造成骑车人头部损伤的主要因素为车速及车辆前部结构刚度;而在骑车人-地面碰撞(二次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主要与骑车人落地姿态有关,与车速、碰撞位置及角度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落地姿态 头部损伤 自行车骑车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