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枸杞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缓解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1
作者 李蓉 杨萍 +3 位作者 李明鉴 叶子茹 张镨月 黄永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为探究多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分析、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研究发酵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s)变化的影响及其... 为探究多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分析、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研究发酵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s)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肠道炎症水平、屏障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发酵枸杞多糖(FLBP)可显著降低小鼠肠道炎症水平,改善结肠组织结构,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ZO-1表达量,同时显著增加肠道SCFAs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FLBP可富集小鼠肠道杜氏芽孢杆菌(Dubosiella)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降低Turicibacter菌属、肠杆菌属(Faecalibaculum)、埃希氏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研究结果表明,FLBP激活重塑的杜氏芽孢杆菌在改善结肠炎中占主导作用,显著提升SCFAs含量,增强肠道屏障,降低肠道炎症。研究旨在为改善结肠炎提供更安全有益的选择,并为开发FLBP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枸杞多 结肠炎 肠道屏障蛋白 肠道菌 短链脂肪酸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蒿本内酯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
2
作者 马广礼 夏晓培 马金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究蒿本内酯(ligustilide,Li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组、DSS组、阳性药柳氮磺吡啶... 目的:探究蒿本内酯(ligustilide,Li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组、DSS组、阳性药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组、Lig低、中、高剂量组。DSS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7 d复制UC模型,同时对Lig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予药物干预治疗。通过记录小鼠每日体重和结肠长度,检测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检测结肠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苏木素-伊红染色实验,探究Lig对小鼠UC的作用及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SS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5),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DAI评分显著升高(P<0.05),肠道出现大量炎症性浸润现象,且结肠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DSS组比较,Lig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肠道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以及TLR4/NF-κB信号均被显著抑制(P<0.05),表明Lig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肠道损伤得到显著改善。结论:Lig能有效改善DSS诱导的小鼠UC,其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本内酯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李杰 张志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90-39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炎模型组和EGCG处理组(50 mg/kg),每...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炎模型组和EGCG处理组(50 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9 d。通过称取小鼠体质量,观察并记录小鼠大便黏稠度、大便出血情况,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的改善作用;通过分析结肠病理形态、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菌群结构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腹泻、便血、结肠缩短等不良反应;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导致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和肠道屏障损伤;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促进有益菌Akkermansia、Alistipes和Bacteroides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Desulfovibrio、Escherichia-Shigella和Helicobacter的生长。因此,EGCG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有效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陈年武夷岩茶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鸿哲 方雯雯 +7 位作者 周方 唐静怡 岳林 欧阳建 陈金华 王英姿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7-78,共12页
为探究陈年武夷岩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将50只雌性C57BL/6JGpt小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20年陈茶组(2001年武夷岩茶组)、10年陈茶组(2011年武夷岩茶组)和非陈茶组(2020... 为探究陈年武夷岩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将50只雌性C57BL/6JGpt小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20年陈茶组(2001年武夷岩茶组)、10年陈茶组(2011年武夷岩茶组)和非陈茶组(2020年武夷岩茶组),分析不同武夷岩茶干预后小鼠生理和组织病理学情况,以及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和盲肠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陈年武夷岩茶均能明显缓解小鼠体质量减轻、腹泻、便血以及结肠长度缩短等症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此外,陈年武夷岩茶还能够缓解DSS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显著下调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和Escherichia相对丰度,增加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陈年武夷岩茶均具有缓解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其中2011年组陈年武夷岩茶优于2001年组陈年武夷岩茶,这可能是因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儿茶素的适当氧化生成了抗氧化性更好的茶红素类物质。此外,陈年武夷岩茶能够通过调节肠道中Escherichia和Akkermansia等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维护肠道稳态,对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减轻、腹泻、结肠长度缩短、黏膜及隐窝损坏、炎性细胞浸润和血清炎症因子过表达等状况起到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年武夷岩茶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过表达IL22可有效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天宇 宋娅岚 +6 位作者 吴静峰 郑植元 张宁 周子默 唐红 王锋超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95-2006,共12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L22)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同窝IL22敲除小鼠(IL22-/-)及对照基因型小鼠(IL22+/+)各3只,给予2组小鼠2.5%DSS自由饮水6 d、正常饮...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L22)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同窝IL22敲除小鼠(IL22-/-)及对照基因型小鼠(IL22+/+)各3只,给予2组小鼠2.5%DSS自由饮水6 d、正常饮水2 d构建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8 d后行小鼠肠道内窥镜检查,测量2组小鼠结肠长度以及主要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蛋白水平表达;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建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转染模型,给予DSS诱导结肠炎模型,设置PBS组(n=5)、AAV-mock+DSS组(n=5)、AAV-IL22+DSS组(n=5),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结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钙粘附蛋白(E-claudin)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22、闭合蛋白(Occludin)、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L22+/+组比较,IL22-/-组小鼠在DSS诱导后第8天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DAI评分(P<0.01)和肠镜评分显著升高(P<0.05),组织损伤加重,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1β、cleaved-IL1β、IL6、TNFα表达上调(P<0.05)。与AAV-mock+DSS组相比,AAV-IL22+DSS组可逆转DSS诱导结肠炎,结肠组织炎症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示E-claudin表达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ccludin、p-Stat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IL22缺乏加重小鼠DSS诱导结肠炎,而通过AAV过表达IL22能增强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炎症浸润,缓解DSS肠炎,其机制可能与Jak/Stat3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腺相关病毒 炎症性肠病 葡聚糖硫酸钠 Jak/Stat3通路
原文传递
石榴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淑娟 王新军 +4 位作者 张武胜 孟卫红 夏禹承 张润光 张有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8-96,共9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药物治疗依赖性强,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求天然营养疗法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药物治疗依赖性强,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求天然营养疗法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用美沙拉嗪(130 mg/(kg m_(b)·d))和石榴汁(30%、100%(体积分数),10 mL/d)进行干预,检测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肾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并对结肠组织切片观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小鼠粪便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综合评价石榴汁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与DSS组相比,石榴汁干预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增加、DAI降低、肝肾功能改善,促炎因子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抗炎因子表达量极显著提升(P<0.01),氧化应激水平及炎性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粪便SCFAs含量上调,结肠上皮结构改善。石榴汁能改善小鼠肠黏膜损伤和肝肾功能障碍,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汁 葡聚糖硫酸钠 小鼠结肠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肠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桢弋 曾启山 +1 位作者 罗旭娟 甘华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肠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取4只C57BL/6小鼠提取脾脏原代T细胞,将其与EGCs随机分为T细胞1组、T+EGCs组及T+EGCs+anti-... 目的探讨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肠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取4只C57BL/6小鼠提取脾脏原代T细胞,将其与EGCs随机分为T细胞1组、T+EGCs组及T+EGCs+anti-GDNF组,行Transwell共培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GDNF受体(GFR-α1/RE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比例。再取脾脏T细胞及EGCs并将其随机分为T细胞2组与T+GDNF组,检测IL-10的表达及Foxp3+Treg比例。另取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及DSS+GDNF组,每组6只。对照组连续7日饮用无菌水,其余两组连续7日饮用2.5%DSS,DSS+GDNF组再连续7日腹腔注射GDNF 5μg/kg。对所有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HE染色后组织学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Foxp3+Treg比例,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C57BL/6小鼠脾脏原代T细胞中存在GFR-α1/RET。T+EGCs组Foxp3+Treg比例及IL-10水平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T+GDNF组Foxp3+Treg比例及IL-10水平均高于T细胞2组(P<0.05)。DSS组小鼠DAI、组织学评分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SS+GDNF组小鼠DAI、组织学评分及TNF-α水平均低于DSS组,IL-10水平及Foxp3+Treg比例均高于DSS组(P<0.05)。DSS+GDNF组的IL-10、TNF-α水平及Foxp3+Tre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NF可通过诱导T细胞向Foxp3+Treg分化来间接调节肠道免疫反应、减轻肠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调节性T细胞 炎症性肠病 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
下载PDF
丁酸梭菌预处理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宋园园 肖英平 +5 位作者 马灵燕 吴酬飞 杨彩梅 吕文涛 陈渠 王剑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84-539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将1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CB组和DSS组,每组5只,CB组小鼠连续21 d灌胃200μL丁酸梭菌悬液(108CFU/mL),DSS组小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而...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将1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CB组和DSS组,每组5只,CB组小鼠连续21 d灌胃200μL丁酸梭菌悬液(108CFU/mL),DSS组小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而后2组小鼠通过饮水给予3%DSS 7 d诱导小鼠结肠炎,恢复3 d后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分析肝脏组织中转录组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酸梭菌预处理可减少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肝脏和脾脏重量的变化,同时改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经丁酸梭菌预处理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较小,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转录组学分析显示2组间肝脏组织中有575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大都与脂质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家族B成员1(CYP7B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含量呈负相关;腺苷A1受体(ADORA1)、氧固醇结合蛋白样5(OSBPL5)、脂蛋白4(PLIN4)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CPT_(1)B)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与DSS组相比,丁酸梭菌预处理后CYP7B1和ANGPTL8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上调表达,而ADORA1、OSBPL5、PLIN4和CPT_(1)B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下调表达。综上可知,丁酸梭菌能够有效预防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甘油三酯稳态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肝脏中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小鼠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肝脏损伤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斑马鱼肠炎模型的初建
9
作者 马军 陈燕 +6 位作者 刘璐 侯国雨 胡成正 宛新明 陈攀 李宛庭 黄海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7-995,共9页
鱼类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诱因复杂,在养殖生产环节反复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成体斑马鱼肠道炎症模型,可以更好地为经济鱼类肠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药物筛选提供有力的试验平台。采用口腔和肛门2种灌注方式将质量分... 鱼类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诱因复杂,在养殖生产环节反复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成体斑马鱼肠道炎症模型,可以更好地为经济鱼类肠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药物筛选提供有力的试验平台。采用口腔和肛门2种灌注方式将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注入斑马鱼成体中,口腔灌注组的存活率略高于肛门灌注组,诱导后第3天鱼体恢复活力,此时病理分析显示,口腔灌注能诱导出轻度炎症,而肛门灌注能诱导出轻度和中度炎症,但口腔灌注操作更简单和高效。选择口腔灌注方式动态监测葡聚糖硫酸钠对成体斑马鱼肠道组织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前肠和中肠对口腔灌注葡聚糖硫酸钠较为敏感,其在诱导后第1天和第3天均出现明显的肠壁局部增厚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后肠相对迟缓,其肠壁厚度变化不明显,在诱导后第6天和第9天出现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聚集。此外,黏膜层褶皱破损或脱落现象较为普遍,与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无关。肠道黏膜层杯状细胞数量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有一定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诱导后的第1天和第3天,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并聚集于黏膜层表面,其变化趋势与肠道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肠道炎症 葡聚糖硫酸钠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鱼腥草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代霞 李凤兰 +2 位作者 李潮云 付平 吴天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究鱼腥草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炎症及病理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鱼腥草汁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探究鱼腥草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炎症及病理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鱼腥草汁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采用质量分数3%DSS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后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IL-6、IL-10质量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血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水平、D-乳酸(D-lactic acid,D-La)浓度,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鱼腥草汁低、中、高剂量组整体便血情况均有所好转,精神状态较佳,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胸腺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DAI评分、脾脏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IL-6、IFN-γ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IL-4、IL-10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及MPO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D-La浓度和LP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鱼腥草汁可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的炎症反应,降低结肠炎小鼠肠道通透性,能调节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及缓解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评价
11
作者 许和鹏 董伟波 +1 位作者 魏伟 常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7-1633,共7页
目的对1.5%和3.0%两种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病死率低且经济高效的造模方案。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5%DSS组、3.0%DSS组。对照组小鼠饮用灭菌水,DSS组小鼠饮用相应浓度的DS... 目的对1.5%和3.0%两种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病死率低且经济高效的造模方案。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5%DSS组、3.0%DSS组。对照组小鼠饮用灭菌水,DSS组小鼠饮用相应浓度的DSS溶液,连续7 d。第8~14天小鼠全部饮用灭菌水。观测小鼠便血情况,计算第1~14天疾病活动指数、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和存活率。第8天处死小鼠,计算脾脏指数,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比例;ELISA法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和3.0%DSS两组小鼠均显示出与人类UC类似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肠长度均缩短(P<0.01),结肠组织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均降低(P<0.01),脾脏指数均升高(P<0.01),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比例均升高(P<0.01),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TNF-α水平均升高(P<0.01)。1.5%DSS组小鼠14 d内存活率高于3.0%DSS组小鼠。结论给予小鼠1.5%浓度的DSS溶液饮用7 d可高效经济地建立急性U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硫酸钠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模型
下载PDF
YT314001对葡聚糖硫酸钠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和初步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鹏艳 徐秋驰 +1 位作者 姜琪坤 张天虹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76,共8页
目的研究拟三肽化前药YT314001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lolne,MPS)(1 mg·kg^(-1),p.o)一日一次,JBP4... 目的研究拟三肽化前药YT314001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lolne,MPS)(1 mg·kg^(-1),p.o)一日一次,JBP485(50 mg·kg^(-1),p.o)、JBP485(25 mg·kg^(-1),i.p.)和YT314001(50 mg·kg^(-1),p.o)一日两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给予。小鼠自由饮用质量分数3%DSS溶液6 d,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体重变化、结肠长度等进行评价,测定小鼠结肠组织的通透性、结肠组织中抗氧化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及促炎因子(IL-1β、IL-17、TNF-ɑ和IL-6)和抗炎因子(IL-10和TGF-β)的水平。结果口服YT314001可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包括体重的变化率,大便黏稠度和大便出血),延缓结肠长度缩短,提高小鼠的存活率以及降低结肠组织损伤的程度。初步作用机制研究表明,YT314001可以减少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和氧化应激,不同程度地减少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IL-17、TNF-ɑ和IL-6)水平,增加抗炎因子(IL-10和TGF-β)水平。结论YT314001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结肠通透性,抗氧化,抗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T314001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疾病活动指数
原文传递
蚯蚓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13
作者 武玲 张航瑜 +2 位作者 杨卫星 李国友 徐昆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9-965,共7页
【目的】探究蚯蚓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影响,为蚯蚓用于UC潜在治疗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C57BL/6小鼠自由饮用3.5%DSS溶液7 d并灌胃不同浓度的蚯蚓... 【目的】探究蚯蚓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影响,为蚯蚓用于UC潜在治疗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C57BL/6小鼠自由饮用3.5%DSS溶液7 d并灌胃不同浓度的蚯蚓提取物,每日监测小鼠精神状态、体质量和大便性状;于第10天解剖,取脾脏和结肠,制作结肠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m RNA表达量;以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 (ZO-1)、黏蛋白2 (Muc2)和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蚯蚓提取物组能减轻小鼠体质量下降程度,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下调IL-6、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上调IL-10的mRNA表达以及ZO-1、occludin和Muc2的蛋白表达量。【结论】蚯蚓提取物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缓解作用,小鼠结肠组织炎性损伤和UC症状减轻。蚯蚓提取物可保护结肠黏膜的完整性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提取物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C57BL/6J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丽红 肖芳 +4 位作者 兰小琴 何嘉怡 丁强 田德安 郑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离子通道的表达和功能受损可能是引起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合适的动物模型是探讨其中详细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本实验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C57BL/6J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并对其腹... 目的离子通道的表达和功能受损可能是引起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合适的动物模型是探讨其中详细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本实验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C57BL/6J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并对其腹泻相关的临床指标、组织学指标、病理学指标及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进行评价。方法选择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饮用4%DSS溶液7d诱发急性结肠炎。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记录小鼠的体重、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取小鼠全结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离子通道SLC26A3蛋白表达。结果所有实验小鼠均存活。模型组实验结束时粪便含水量[(73.30±8.31)%]较实验开始时[(44.32±6.42)%]显著升高(P=0.004),血便、炎症活动指数DAI值(3.50±0.87)较实验开始时(1.0±0.00)显著上升(P=0.000),第5天起体重较开始时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结束时模型组的结肠组织学大体评分(4.50±0.84)较对照组(0.16±0.14)升高(P=0.00),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炎症评分(3.6±0.5)较对照组(0.33±0.5)升高(P=0.002),结肠明显缩短(P<0.05),SLC26A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4%DSS诱导的C57BL/6J小鼠急性结肠炎的肠道黏膜损伤和腹泻的特征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相似,离子通道蛋白SLC26A3的表达受损与腹泻同时存在,该模型可为开展关于炎症性腹泻中离子通道功能改变的机制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硫酸钠 炎症性肠病 动物模型 SLC26A3
下载PDF
中药肠炎清治疗小鼠葡聚糖硫酸钠所致结肠炎的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永慧 胡品津 +2 位作者 陈文红 毕向军 庞瑞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肠炎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法复制小鼠实验性结肠炎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肠炎清中药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西药组、肠炎清和SASP中西药结合组和模型组.观察肠炎清(灌胃剂量为0.2mL/(20g?d)、1次/d... 目的:探讨肠炎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法复制小鼠实验性结肠炎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肠炎清中药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西药组、肠炎清和SASP中西药结合组和模型组.观察肠炎清(灌胃剂量为0.2mL/(20g?d)、1次/d、疗程7d)对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肠炎清可降低DAI(1.413±0.835vs2.167±0.911,P<0.05)和MPO活性(72.4±0.590nkat/gvs117.0±0.902nkat/g,P<0.05),并降低肠组织TNF-α(0.841±0.190vs1.320±0.282,P<0.05)、IL-1β(0.641±0.095vs0.920±0.082,P<0.05)和IL-6mRNA(1.241±0.247vs1.620±0.312,P<0.05)的表达,中西医结合组以上指标下降更为明显(DAI:0.608±0.449;MPO:27.3±0.211;TNF-α:0.339±0.081;IL-1β:0.239±0.073;IL-6:0.639±0.141)(P<0.01).肠炎清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的作用相当(P>0.05).结论:肠炎清可治疗DSS结肠炎,其降低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肠炎清 TNF-Α IL-1Β IL-6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肠道微生态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晓霞 侯天舒 +3 位作者 杨阳 赵纪岚 吴巧凤 余曙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445-3451,共7页
目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肠道菌... 目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从"肠道微生态"这一全新角度为该模型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也为深入探讨UC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2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UC模型组,模型组饮用4%的DSS溶液7d复制UC模型.收集两组大鼠粪便排泄物,采用PCR-DGGE法研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相似性及丰度;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鉴定菌种.所得结果及数据采用Quantity one、Chromas、MGAE5、SIMCA-P+及SPSS18.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DSS诱导UC后7d,模型大鼠出现便血、病理形态学改变等典型的UC炎性病变特征.样本优势条带菌种鉴定显示大鼠的肠道细菌主要归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大类,但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菌种鉴定表明UC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毛螺科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菌种显著较少,而双酶梭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等菌种含量明显增多(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微生态 PCR-DGGE 葡聚糖硫酸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模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温红珠 郝微微 +1 位作者 李佳 唐志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666-3671,共6页
自1985年首次报道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制备出仓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证明DSS结肠炎模型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相似.该模型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及治疗应答均与人类UC相类似;对于研究UC病... 自1985年首次报道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制备出仓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证明DSS结肠炎模型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相似.该模型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及治疗应答均与人类UC相类似;对于研究UC病因、发病机制及UC相关增生和肿瘤,确定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虽然DSS模型制作简单;但该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DSS浓度、给药时间、DSS相对分子质量和动物种属等.如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因素,很难制造出成功的DSS结肠炎模型.本文主要针对DSS造模影响因素及尚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肠炎清治疗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永慧 陈文红 +1 位作者 胡品津 胡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验证具有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作用的中药制剂肠炎清(主要由黄连、黄芪、蒲黄、白芨、元胡等中药组成)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法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观察该药对结... 【目的】验证具有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作用的中药制剂肠炎清(主要由黄连、黄芪、蒲黄、白芨、元胡等中药组成)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法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观察该药对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RO)活性的影响。【结果】肠炎清可降低DAI和MPO活性,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效相当。【结论】肠炎清对DSS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MPO的活性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清 中医药治疗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平 董蕾 +3 位作者 罗金燕 马卉 管海涛 商鹤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 方法: 给SD大鼠饮用40 g/L DSS溶液7 d,然后改正常饮水10 d. 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于实验8,13和18 d分别处死4~5只,行组织学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及透射电镜观察. 计算盲肠、回盲部... 目的: 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 方法: 给SD大鼠饮用40 g/L DSS溶液7 d,然后改正常饮水10 d. 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于实验8,13和18 d分别处死4~5只,行组织学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及透射电镜观察. 计算盲肠、回盲部至肛门段结肠、胸腺、脾脏质量指数并测直肠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 结果:大鼠饮用40 g/L的DSS 7 d均出现腹泻、隐血试验阳性. 可见炎症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浸润的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伴有MPO升高[(8.84±3.67) nkat/g vs (127.19±27.84) nkat/g, P<0.01]及脾脏增大[(3.45±1.00) mg/g vs (5.07±1.31) mg/g, P<0.05]. 停药后症状及结肠病变逐渐恢复, 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 结论:此模型病理改变类似人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结肠炎 溃疡性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半合成β-1,4-葡聚糖硫酸钠的抗凝血特性(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兆梅 李琳 +1 位作者 李冰 郭祀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研究半合成-β1,4-葡聚糖硫酸钠(Na-MCS)的抗凝血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凝固分析法、以肝素为阳性对照进行抗凝血效果的评价,再通过发色底物法对凝血因子进行抑制分析,揭示Na-MCS的抗凝血作用机制。结果0.6μg.mL-1Na-MCS即可显... 目的研究半合成-β1,4-葡聚糖硫酸钠(Na-MCS)的抗凝血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凝固分析法、以肝素为阳性对照进行抗凝血效果的评价,再通过发色底物法对凝血因子进行抑制分析,揭示Na-MCS的抗凝血作用机制。结果0.6μg.mL-1Na-MCS即可显著延长APTT和TT,但在更高浓度下对PT影响仍不大,使正常人血浆的APTT延长1倍的Na-MCS剂量为0.7μg.mL-1,低于活性为150 u.mg-1的肝素。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a-MCS的抗凝血活性与肝素相当,Na-MCS通过抗凝血酶AT-III的调节作用来抑制凝血因子IIa和Xa的活性,从而产生抗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葡聚糖硫酸钠 抗凝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