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5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的意象建构与主题表达——以电影《立春》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1
作者 孙启荣 《剧影月报》 2023年第1期10-12,共3页
《立春》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蒋雯丽主演,2007年出品的中国剧情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由迈克·内威尔执导,朱莉娅·罗伯茨主演,出品于2003年的美国电影。两部电影表达了女性主义自我实现的思想追求。前者描写的是在中国的... 《立春》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蒋雯丽主演,2007年出品的中国剧情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由迈克·内威尔执导,朱莉娅·罗伯茨主演,出品于2003年的美国电影。两部电影表达了女性主义自我实现的思想追求。前者描写的是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里,一群怀有艺术理想的年轻人追求理想的励志过程,以及最终理想破灭和各自结局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艺术理想 顾长卫 蒋雯丽 剧情片 思想追求 罗伯茨 《立春》
下载PDF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澍 段伯升 姚玉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革的力量所持人性假设及其教育变革实践,更有益于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其与阻碍变革的力量所产生的冲突表明,人性的自由是争取的自由,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和引领人的自我意识,教化人性的活动难以成败论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电影 《死亡诗社》 蒙娜丽莎的微笑》 人性假设 学校教育
下载PDF
女性与自然的呼喊——探析《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茶娟 王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仅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女性的定位和自然归属问题。本文通过关注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男权制意识形态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探析影片所传达的生态女性主义理... 《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仅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女性的定位和自然归属问题。本文通过关注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男权制意识形态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探析影片所传达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揭示弘扬女性精神和女性原则是解决生态危机、建立和谐、多元生态文化的重要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下载PDF
《蒙娜丽莎的微笑》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玮 荣高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女性为核心的经典影片,描述了把结婚生子当做惟一目标的女学生们在具有自由改革思想的教师凯萨琳的引导下形成女性话语,进行自我转变的过程。本文将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对这部经典影片进行新的解读。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话语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被引量:4
5
作者 肖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6,共2页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女性主义 失语 觉醒 反抗
下载PDF
象牙塔中的非暴力运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新 张耀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女性为题材的杰作。该片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时期为背景,以教师凯瑟琳为情节的推动者,通过对不同电影人物性格的刻画,揭露男权社会下教育体制、婚姻与家庭观念等方面对女性的麻痹和控制。向女性...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女性为题材的杰作。该片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时期为背景,以教师凯瑟琳为情节的推动者,通过对不同电影人物性格的刻画,揭露男权社会下教育体制、婚姻与家庭观念等方面对女性的麻痹和控制。向女性传达争取自由之路的新思想,唤醒女性意识,重新定位自我,成就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女权主义 教育体制 婚姻与家庭
下载PDF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媛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电影,其所反映的文学艺术以及现实意义都非常深远。电影的导演迈克·尼维根据时代女性所遭遇的现实状况以及意识的觉醒,将女性的命运和心理展现在人们面前。女性的地位与命运一直是人们所关注...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电影,其所反映的文学艺术以及现实意义都非常深远。电影的导演迈克·尼维根据时代女性所遭遇的现实状况以及意识的觉醒,将女性的命运和心理展现在人们面前。女性的地位与命运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发扬女性的光辉,给予女性应有的尊重和自由也是时代发展所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总体概述以及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解读进行了论述,从而细致地分析了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思想,促进人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视角 蒙娜丽莎的微笑》 人物
下载PDF
蒙娜丽莎的微笑揭秘 被引量:2
8
作者 班宁秋 《美术大观》 2011年第1期97-97,共1页
提到《蒙娜丽莎》,就像提到它的作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的名字一样,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平民百姓,几乎是尽人皆知。而每当人们提到《蒙娜丽莎》,便会自然联想到那最熟悉的一句话:"... 提到《蒙娜丽莎》,就像提到它的作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的名字一样,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平民百姓,几乎是尽人皆知。而每当人们提到《蒙娜丽莎》,便会自然联想到那最熟悉的一句话:"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中蒙娜丽莎的那种神秘的、让人琢磨不透的微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时期 专业人士 意大利 艺术
下载PDF
蒙娜丽莎与美女的标准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丽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6期19-20,共2页
蒙娜丽莎美不美?关于这一问题人们曾发生过许多争论,本人认为:蒙娜丽莎与作为艺术品的《蒙娜丽莎》并不是一回事。对于二者的评价应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时代 西斯庭圣母 天顶画 架上绘画 杜尚 理想美 客观观察 画中人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与缺失——以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3期144-145,共2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在当代社会被广泛借鉴与应用于艺术设计当中。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网络与广告设计中。在消费社会,设计者对"蒙娜丽莎"形象的多方位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在当代社会被广泛借鉴与应用于艺术设计当中。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网络与广告设计中。在消费社会,设计者对"蒙娜丽莎"形象的多方位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同样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在对名作进行二次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原作的见解与设计的灵魂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 艺术设计
下载PDF
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谈达·芬奇肖像画的艺术创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达·芬奇之前 ,欧洲画家笔下的人物肖像呆板、僵硬 ,缺乏生气。直到《蒙娜丽莎》问世 ,技法上有了空前的飞越。达·芬奇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 ,他的创造精神又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主要就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创造性 <<蒙娜丽莎>> 达.芬奇 肖像画
下载PDF
谁创造了《蒙娜丽莎》?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森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从艺术史和社会学的角度 ,独辟蹊径 ,对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五百年来被“神话”的过程作了简要阐述 ,同时通过该作品五百年中审美历史的变迁 ,对艺术品诗性的发生、现代性、后现代性等诸多诗学问题作出了回答。
关键词 蒙娜丽莎 神话 达·芬奇 乌合之众
下载PDF
蒙娜丽莎的微笑——杨绛散文的智性思维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亚丽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杨绛的散文,个性鲜明,外柔内刚,充满智慧。她的散文呈现出超乎寻常的丰富、奇异的想象,言语运用的能力也在她新奇思维的统帅下,独放异彩。她的散文所呈现给读者的,除了她的真心之外,更有她的机敏与睿智。她在散文中所铸造的"意外&q... 杨绛的散文,个性鲜明,外柔内刚,充满智慧。她的散文呈现出超乎寻常的丰富、奇异的想象,言语运用的能力也在她新奇思维的统帅下,独放异彩。她的散文所呈现给读者的,除了她的真心之外,更有她的机敏与睿智。她在散文中所铸造的"意外",是读者丰厚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性思维 含而不露 平易沉稳 杨绛 散文 蒙娜丽莎
下载PDF
从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师德对师生关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己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1-42,共2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而师德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师德的内涵方面来探究其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美国 蒙娜丽莎的微笑》 师德 电影评论
下载PDF
艺术史教育的魅力——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洁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4期67-68,70,共3页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校园为题材的教育类电影,影片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的生存和自我认同问题,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史教育和艺术史教师的无穷魅力及其对学生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部影片反映的理念...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校园为题材的教育类电影,影片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的生存和自我认同问题,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史教育和艺术史教师的无穷魅力及其对学生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部影片反映的理念和观点对于艺术史教育教学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艺术史教育 艺术史教师的魅力
下载PDF
“蒙娜丽莎”的魅力——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关耳 《教育艺术》 2006年第1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影片 影评
下载PDF
从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看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太平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2年第9期247-247,共1页
《蒙娜丽莎的微笑》以电影艺术的形式生动地体现了上一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从传统理念走向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单纯接受课本知识走向批判性接受和独立思考;教育本质与功能从压制个性... 《蒙娜丽莎的微笑》以电影艺术的形式生动地体现了上一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从传统理念走向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单纯接受课本知识走向批判性接受和独立思考;教育本质与功能从压制个性走向发扬个性,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 高等教育 发展变化
下载PDF
图像认知与创意思维之研究——以涂鸦《蒙娜丽莎》画作为例
18
作者 王伯勋 邢亚龙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6年第7期9-12,共4页
在日常学习中,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随手涂鸦课本内的人物图像。这种涂鸦有些是基于图像认知与创意思维的。我们选择《蒙娜丽莎》画作为研究题材,以问卷方式对课本涂鸦进行了调查,对象为15-18岁的高中生。结果发现,涂鸦表现内容大部... 在日常学习中,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随手涂鸦课本内的人物图像。这种涂鸦有些是基于图像认知与创意思维的。我们选择《蒙娜丽莎》画作为研究题材,以问卷方式对课本涂鸦进行了调查,对象为15-18岁的高中生。结果发现,涂鸦表现内容大部分跳脱了蒙娜丽莎本身的性别限制,如添加胡子同时也画上乳线或腮红。比较值得关注的在于,男、女学生对图像内容的涂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聚焦。观其涂鸦手法又可分为写实作画(拟真)和概念作画(符号的转化)两类,概念作画的手法受到漫画表现的影响,因而经由符号的转化及简化,让观看者可察觉图像转化为图形的程度及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认知 创意思维 涂鸦 蒙娜丽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