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柯鑫 孙永 +7 位作者 佟利惠 于莹 张晋 王明丽 付运红 周德庆 王大军 刘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水产品脂肪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原料,采用热风干制、冷风干制和传统自然晾晒法制得对应实验组样品。测定了原料和不同实验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pH、脂肪含量...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水产品脂肪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原料,采用热风干制、冷风干制和传统自然晾晒法制得对应实验组样品。测定了原料和不同实验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pH、脂肪含量、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三种干制方式制得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均在30%左右;pH始终保持在6以上;冷风干制组的AV、POV和MDA含量整体较低(P<0.05);热风干制组中脂肪含量下降最多,AV含量最高,POV和MDA含量显著低于自然晾晒组(P<0.05);自然晾晒组中AV含量最低,POV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干制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显著(P<0.05),其中自然晾晒组下降最为明显。原料和干制样品中共检出了8大类12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醛类、醇类和酯类构成。经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对风味的累计贡献率达99.9%,其中自然晾晒组的总体评分最高。结果表明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的脂肪氧化程度和风味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自然晾晒组风味更佳。本研究为传统的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转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蓝点马鲛 脂肪氧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干制方式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蓝点马鲛中砷化学形态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发荣 郑立 +3 位作者 王志广 孙杰 韩力挥 王小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5-1678,共4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可得到有效分离,各砷形态在2.0~5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检出限为0.10~1.08μg·L^-1,5次平行测定中,六种砷化合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7.0%。利用该方法成功对市售蓝点马鲛中砷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98%,发现蓝点马鲛中的砷主要以AsB形式存在。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样品消耗量少、快速、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中不同砷化合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形态分析 砷化合物 蓝点马鲛
下载PDF
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超 王宇坛 +5 位作者 刘尊雷 张辉 林昱 姜亚洲 李圣法 林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7-1204,共8页
为了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I~X),以方形网(网口为1m×2m,... 为了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I~X),以方形网(网口为1m×2m,网目1.0mm)采集象山港水域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同时利用CTD采集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等数据。结果表明,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出现时间为4月初至6月初,鱼卵的丰度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4月中旬至5月初为高峰期。仔稚鱼出现时间相对滞后且提前结束,持续时间短,集中在5月初至5月中旬。鱼卵和仔稚鱼主要分布于港口和港中部水域,其中鱼卵、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空间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较深水域,而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主要分布在较浅的近岸水域。鱼卵丰度与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均呈显著性相关(P〈0.05),最适表层水温范围为15-19℃,最适表层盐度范围为25.5-26.0,分布水深为15-30m。仔稚鱼仅与表层水温呈显著性相关(P〈0.05),最适表层水温范围为1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象山港 鱼卵 仔稚鱼
下载PDF
黄海、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水柏年 孙希福 +1 位作者 韩志强 高天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451,共7页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胸鳍起点/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差异系数均小于1.28,根据M 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1.92%、7.67%,累计贡献率为51.91%。前两个主成分的分布图显示出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已经有所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蓝点马鲛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黄海与东海群体之间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形态特征 单因子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黄海蓝点马鲛mtDNA D-loop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姜艳艳 孔晓瑜 +2 位作者 喻子牛 庄志猛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83,共7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Genedoc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这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4个变异位点,包括2个碱基缺失、1个碱基插入、43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及2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4、核苷酸多样性(P_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271和11.047。研究结果表明,蓝点马鲛的mtDNA D-loop基因个体变异程度较大,适合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MTDNA D—1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海南部春季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场海洋学特征与渔期渔场分布 被引量:19
6
作者 袁杨洋 叶振江 +2 位作者 刘群 任一平 杨永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早,渔汛盛期出现于4月25日,较2006年的5月1日左右明显提前,10℃等温线分布是早春南黄海蓝点马鲛鱼群分布与形成渔场的重要因子,而密集中心渔场往往出现于5月初;文中还讨论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期为蓝点马鲛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南部 春季 蓝点马鲛 渔场海洋学
下载PDF
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3 位作者 林昱 凌建忠 刘尊雷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态指标;运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研究了象山港蓝点马鲛耳石形态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左、右耳石以及雌、雄个体间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年龄组间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P<0.05),年龄组两两之间耳石形态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以耳石形态学方法判别蓝点马鲛种群需要考虑样本的年龄因素,以同一年龄的繁殖群体为宜;造成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不同年龄组耳石形态差异的可能原因,一是同一种群或群系蓝点马鲛的耳石形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对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二是象山港是多个蓝点马鲛种群或地理群系共同的产卵场,年龄组间的差异来源于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蓝点马鲛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熟肉糜脂肪和蛋白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彭新颜 孟婉静 +1 位作者 周夕冉 张梦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30-1741,共12页
为研究蓝点马鲛鱼皮多肽在肉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以猪肉糜为材料,探讨了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冷藏过程中熟肉糜脂肪和蛋白氧化的抑制效果。将实验肉糜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2.0%的6 h蓝点马鲛鱼皮冻干水解物,第3-5组... 为研究蓝点马鲛鱼皮多肽在肉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以猪肉糜为材料,探讨了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冷藏过程中熟肉糜脂肪和蛋白氧化的抑制效果。将实验肉糜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2.0%的6 h蓝点马鲛鱼皮冻干水解物,第3-5组中分别加入1.0%、1.5%和2.0%的超滤肽段FractionⅡ(分子量1-4 ku;羟基清除率达55.1%)冻干粉,第6组中加0.02%的BHA。在4℃冷藏过程中测定熟肉糜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过氧化值(PV)、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和pH值,并对感官指标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比,添加蓝点马鲛鱼皮6 h水解物和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的熟肉糜处理组能够通过降低肉糜的TBARS值和PV值及降低羰基含量和减少巯基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和蛋白氧化的发生,其中超滤后的FractionⅡ效果要比6 h水解物好。同时,添加FractionⅡ能够保持熟肉糜鲜红的色泽,抑制变味、酸败味的发生、提高了整体感官评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分子量在1-4 ku的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处理组表现出更好的抑制熟肉糜氧化效果;其中2.0%处理组在冷藏第8天的TBARS值、PV值、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和pH值分别为1.39 mg/kg、1.57 meq/kg、8.27nmol/kg、49.6 nmol/kg蛋白和6.35,有效保持了熟肉糜的品质。可见,蓝点马鲛鱼皮多肽添加到肉糜中能够有效抑制脂肪和蛋白氧化的发生,是潜在的食源性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鱼皮抗氧化肽 熟肉糜 蛋白氧化 脂肪氧化
下载PDF
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H_2O_2诱导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彭新颜 黄磊 +1 位作者 崔云 张翠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6-464,共9页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1~4 ku)对氧化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_2O_2模型阴性对照组;H_2O_2+FractionⅡ低剂量组(10μg/mL);H_2O_2+FractionⅡ中剂量组(50μg/mL);H_2O_2+FractionⅡ...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1~4 ku)对氧化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_2O_2模型阴性对照组;H_2O_2+FractionⅡ低剂量组(10μg/mL);H_2O_2+FractionⅡ中剂量组(50μg/mL);H_2O_2+FractionⅡ高剂量组(100μg/mL)。实验测定了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阴性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FractionⅡ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的存活率,SOD、CAT和GSH-Px活性;且明显降低了LDH活性和MDA含量。其中100μg/mL的高剂量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达到了47.10%,SOD、CAT和GSH-Px酶活性分别为45.50、35.10和34.13 U/mg蛋白;LDH酶活性和MDA含量分别降低为20.93 U/mg蛋白和20.77 nmol/mg蛋白。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也证实,一定量的FractionⅡ对氧化应激导致的Caco-2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可见,蓝点马鲛鱼皮FractionⅡ对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鱼皮抗氧化肽(FractionⅡ) CACO-2细胞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中国沿海蓝点马鲛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艳 章群 +2 位作者 宫亚运 吕金磊 杨喜书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493,共9页
为了解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对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6个群体76 ind蓝点马鲛线粒体COI基因712 bp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 Bank中下载的9条南海蓝点马鲛... 为了解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对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6个群体76 ind蓝点马鲛线粒体COI基因712 bp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 Bank中下载的9条南海蓝点马鲛序列,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历史动态。共检测到21个变异位点,17个单倍型,总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Hd=0.702±0.04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2 8±0.000 2)的特点,其中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蓝点马鲛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Hd:0.695~0.816,π:0.002 7~0.003 3),而南海群体明显偏低(Hd=0.442±0.145,π=0.001 7±0.000 6),推测是由于黄海和东海是中心分布区,而南海是边缘分布区的缘故。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6.27%^-1.52%)不存在变异,群体内个体间(101.52%~106.56%)的变异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138~0.040(P>0.05),遗传距离N_m值为-81.145^-4.134、11.876~146.559,均大于4或小于0,表明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不同海域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这可能与蓝点马鲛分布范围广、具长距离迁移能力、产卵和越冬时均可发生洄游以及鱼卵具漂浮性且为多次性产卵类型等原因有关。聚类分析的邻接树与单倍型网络图上出现的2个分支均在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快速扩张事件,但蓝点马鲛总体在数据上未呈现出种群扩张现象,可能是2个分支的叠加造成整体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图呈现多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线粒体COI序列 遗传多样性 中国沿海
下载PDF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点马鲛群体鉴别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英俊 叶振江 +1 位作者 杨永桓 孟晓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以耳石长宽比(L/K)、长短叉长比(L_1/L_2)、长短叉宽比(K_1/K_2)、长叉长宽比(L_1/K_1)、短叉长宽比(L_2/K_2)、长叉长与缺口距比(L_1/N)、鱼体叉长(H)与耳石重量比(H/W)为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黄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 nius... 以耳石长宽比(L/K)、长短叉长比(L_1/L_2)、长短叉宽比(K_1/K_2)、长叉长宽比(L_1/K_1)、短叉长宽比(L_2/K_2)、长叉长与缺口距比(L_1/N)、鱼体叉长(H)与耳石重量比(H/W)为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黄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 nius)不同群体间耳石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吕泗3个批次样品间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赣榆群体与吕泗及胶南群体在个别形态指标上呈显著性差异,吕泗和胶南群体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吕泗群体与胶南群体、赣榆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3.09和3.38,赣榆群体与胶南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为4.59。吕泗群体与胶南群体间距离较近。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学分析是鱼类群体鉴别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耳石形态 群体鉴别
下载PDF
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邱盛尧 叶懋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3-470,T001,共9页
根据1960-1993年在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渔业生产和调查中收集的19096尾蓝点马鲛样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卵巢成熟度依据外部形态观察、切片镜检、卵内结构分析、卵径测量和成熟系数计算等分为Ⅰ-Ⅵ期;性腺周年内成熟一... 根据1960-1993年在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渔业生产和调查中收集的19096尾蓝点马鲛样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卵巢成熟度依据外部形态观察、切片镜检、卵内结构分析、卵径测量和成熟系数计算等分为Ⅰ-Ⅵ期;性腺周年内成熟一次,并存在发育、成熟、产卵后和恢复阶段;产卵期为5—7月,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南至北逐渐推迟;性成熟年龄因捕捞强度增加而提前,明显分为70年代后期为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2龄开始成熟,后阶段1龄即性成熟;雌性最小性成熟叉长和体重分别为395mm和495g,雄性分别为360mm和355g;性比为50.2:49.8因年龄和不同生活阶段而异,2龄前和越冬期间雄性为多,3龄后和生殖季节雌性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繁殖生物学 鱼类 黄海 渤海
下载PDF
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邱盛尧 叶懋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根据 1963—1991年6月至翌年3月间收集的8627尾样品体长和体重资料,引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对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当年幼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呈 W=aL^b 相关关系,b 波动于 2.9867—3.03... 本文根据 1963—1991年6月至翌年3月间收集的8627尾样品体长和体重资料,引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对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当年幼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呈 W=aL^b 相关关系,b 波动于 2.9867—3.0355 之间;一般生长型为 L_?=422.84[1-e^(-0.1?(t-2.18)],W_t=629.66[1-e^(-0.1?(t-2.18)]~?,以8月1日至11月1日为体重主要生长期;生长存在年间差异,生长参数 L_∞、W_∞、k分别由 1963—1969 年的 438.00mm、675.82g、0.1366 变化到 1990—1991 年的 399.06mm、512.16g、0.2307,体重主要生长期则由8月11日至11月11日提前到8月1日至10月11日。从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考虑,其秋汛首捕渔期推迟到10月21日之后为宜,以达到蓝点马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幼鱼 生长 黄渤海
下载PDF
液熏蓝点马鲛鱼片的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秋宽 陈炜 +1 位作者 马悦欣 赵宏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对液熏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所用的熏液进行了抗氧化研究 ,根据液熏蓝点马鲛鱼片油脂脂肪酸组成、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结果 ,证明了熏液的抗氧化作用。液熏蓝点马鲛鱼片在 5~ 6℃下贮藏 6 0d后的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 对液熏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所用的熏液进行了抗氧化研究 ,根据液熏蓝点马鲛鱼片油脂脂肪酸组成、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结果 ,证明了熏液的抗氧化作用。液熏蓝点马鲛鱼片在 5~ 6℃下贮藏 6 0d后的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为 4 8、7 8mg/g ;感官检验结果表明 ,液熏蓝点马鲛鱼片色泽棕黄 ,有光泽 ,熏制风味浓郁 ,鱼肉的组织结构紧密 ,口感好。贮藏期控制在 45d以内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片 蓝点马鲛 抗氧化 液熏技术
下载PDF
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3 位作者 刘尊雷 林昱 凌建忠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成熟个体样本,结合计算出的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状指标,运用相似性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探讨了耳石形态的群体间差异。结果显示,海州湾和吕四渔场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象山港和沙埕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渤海、黄海和东海3个海区之间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和矩形趋近率是对各个繁殖群体组内相似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面密度、形态因子和半径比则是对各繁殖群体组间相异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分歧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5个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55.26%~92.59%,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1.07%。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之间的耳石形态存在显著差异,渤海、黄海和东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存在较高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中国沿海 繁殖群体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和蓝点马鲛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雯 袁春红 +2 位作者 徐萌 王金梅 包建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选取淡水鱼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us,以下简称鮰鱼)和海水鱼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以下简称鲅鱼)鱼皮作为原料,进行胶原蛋白的提取研究。提取方法改良如下:在预处理阶段,鱼皮样品被尽可能切碎且调节溶液更换频率;在... 选取淡水鱼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us,以下简称鮰鱼)和海水鱼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以下简称鲅鱼)鱼皮作为原料,进行胶原蛋白的提取研究。提取方法改良如下:在预处理阶段,鱼皮样品被尽可能切碎且调节溶液更换频率;在提取阶段,在盐析步骤前,添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粉末将醋酸溶液的酸碱值调节至中性。结果表明,应用改良后的方法提取胶原蛋白,提取周期缩短为7 d。鮰鱼鱼皮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是36.5℃,鲅鱼鱼皮胶原蛋白是30.5℃。水解电泳图谱显示,鲅鱼鱼皮胶原蛋白比鮰鱼鱼皮胶原蛋白更易被完全水解,鮰鱼鱼皮胶原蛋白比鲅鱼鱼皮胶原蛋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蓝点马鲛 胶原蛋白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捕捞数据不确定下蓝点马鲛渔业管理策略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宁 徐宾铎 +3 位作者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张崇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4-1167,共14页
蓝点马鲛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鱼种,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其资源水平和种群状态对于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蓝点马鲛渔业缺乏相关数据,特别是捕捞统计数据存在的... 蓝点马鲛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鱼种,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其资源水平和种群状态对于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蓝点马鲛渔业缺乏相关数据,特别是捕捞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其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统计上表现为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渔业评估和管理造成了障碍。本研究采用输出控制和输入控制两类共6种基于有限数据的渔业管理规程(MP)对蓝点马鲛进行了资源评估,针对捕捞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这6种MP进行了不确定分析和管理策略评价。结果显示,输出控制MP中稳定捕捞法(CC4)、最大可持续剩余产量捕捞趋势法(SPMSY)和平均渔获量法(AvC)受到渔获量观测偏差和误差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时滞差分资源评估法(DD)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相对较弱,更适用于蓝点马鲛等渔获量数据不确定性较大的渔业。根据敏感性分析发现该类MP对最大可持续生物量与未开发的生物量的比值、补充关系的陡度、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与自然死亡率的比值以及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等参数均较为敏感。而输入控制类MP最小体长法(minlen Lopt1)及75%捕捞努力量法(cur E75)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不明显,对操控模型中各参数敏感程度较低。本研究指出输入控制MP不易受到观测误差和观测偏差的影响,而输出控制MP对观测误差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本研究使用管理策略评估综合比较两类MP,认为cur E75对于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有着最好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不确定性分析 DLMtool 观测误差 观测偏差
下载PDF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大网目流刺网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建成 李显森 +3 位作者 都松军 孙中之 孙珊 尤宗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3,共10页
在对黄渤海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流刺网进行10种网型主要参数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2013年4月10日—5月15日,使用鲁昌渔64068渔船在黄海中南部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网片做了4种规格网目尺寸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20... 在对黄渤海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流刺网进行10种网型主要参数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2013年4月10日—5月15日,使用鲁昌渔64068渔船在黄海中南部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网片做了4种规格网目尺寸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20 mm网目尺寸的网片渔获尾数和重量最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0.1696尾/片·日和373.78 g/片·日,渔获效果优于110、115、125 mm的网目。2015年4月12日—5月27日,使用鲁昌渔64068和鲁莱州渔66287渔船分别在黄海中南部、烟威外海、莱州湾海域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主要参数做了网型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鲁昌渔64068渔船使用120 mm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64.18 mm,最大个体叉长为100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490 mm;平均重量为3623.27 g,最大重量为7500 g,最小重量为850 g;CPUE分别为0.1379尾/片·日和517.65 g/片·日。鲁莱州渔66287渔船使用122 mm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80.47 mm,最大个体叉长为91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600 mm;平均重量为4065.17 g,最大重量为7400 g,最小重量为2000 g;CPUE分别为0.0778尾/片·日和283.35 g/片·日。120 mm网目尺寸网型的渔获效果优于122 mm网目尺寸的网型,春季捕捞大个体蓝点马鲛的流刺网网目尺寸以120 mm左右适合当前的蓝点马鲛群体组成。120 mm网目优化网型主要参数为:渔具主尺度33.00 m×18.54 m,网衣规格500目×175目,网目尺寸为120 mm,网线材料为直径0.48 mm的尼龙单丝(PAM),横向缩结系数为0.55,静浮力配备为267.9 g/m,浮沉比为1.768∶1。120 mm网目优化网型的另一特点为通过缩小上缘网网目尺寸,用上缘网替代上缘纲和浮子纲2根纲索,既保持了渔具主要结构和性能不变,又节约了渔具材料。设计方法为:上缘网的网目尺寸=主网衣网目尺寸×主网衣横向缩结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流刺网 大网目 参数 优化
下载PDF
不同冻结工艺条件对蓝点马鲛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峰 蒋慧珠 +5 位作者 王轰 马玉洁 王珊珊 刘萌 李国栋 周德庆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冷冻贮藏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最常用的贮藏方式之一,不同冻结方式将直接影响冷冻蓝点马鲛的品质。本研究考察了蓝点马鲛在不同冻结方式(-90℃液氮速冻、-50℃冰箱冻结、-30℃平板速冻、-30℃冰箱冻结和-18℃冷库冻结)下... 冷冻贮藏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最常用的贮藏方式之一,不同冻结方式将直接影响冷冻蓝点马鲛的品质。本研究考察了蓝点马鲛在不同冻结方式(-90℃液氮速冻、-50℃冰箱冻结、-30℃平板速冻、-30℃冰箱冻结和-18℃冷库冻结)下的冻结速率,以保水性能、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TBA)含量、巯基含量和色差值等为品质评价指标,探究5种冻结工艺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冻结工艺对蓝点马鲛的各理化指标均可产生显著影响(P<0.05)。液氮速冻的蓝点马鲛各指标值最好,冻结后的蓝点马鲛品质最优。-50℃冰箱冻结组和-30℃平板速冻组的蓝点马鲛品质稍差于液氮速冻,但明显好于-30℃冰箱冻结组和-18℃冷库冻结组。在保水性能和白度值方面,-50℃冰箱冻结和-30℃平板速冻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脂肪氧化和巯基含量方面,-30℃平板速冻显著优于-50℃冰箱冻结(P<0.05),且与液氮速冻的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平板速冻和液氮速冻均能较好地保持蓝点马鲛的品质,可以选用作为实际生产方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2):0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冻结方式 品质 液氮速冻 平板速冻 理化指标 挥发性盐基氮 疏基含量
下载PDF
温度和pH对不同日龄蓝点马鲛鱼仔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健 郑春静 桑卫国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用生化方法研究温度和p H对蓝点马鲛鱼仔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 H值的升高,蓝点马鲛鱼仔鱼的蛋白酶先升高后下降,淀粉酶先升高后下降.其中,1日龄仔鱼蛋白酶最适p H值为8,7日龄和15日龄的蛋白酶最适p H值为2;1日龄... 用生化方法研究温度和p H对蓝点马鲛鱼仔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 H值的升高,蓝点马鲛鱼仔鱼的蛋白酶先升高后下降,淀粉酶先升高后下降.其中,1日龄仔鱼蛋白酶最适p H值为8,7日龄和15日龄的蛋白酶最适p H值为2;1日龄的淀粉酶最适p H值为7,7日龄的淀粉酶最适p H值为7~7.5,15日龄的淀粉酶最适p H值为7.5.随着温度升高,蓝点马鲛鱼仔鱼的蛋白酶先升高后下降,淀粉酶随温度先升高后下降.其中,1日龄和7日龄仔鱼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7℃,15日龄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2℃;1日龄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2℃,7日龄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7~42℃,15日龄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仔鱼 消化酶 温度 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