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规范化适用
1
作者 刘琳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蓝碳”在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实则有着诉讼缘由、保护法益、责任承担方式这3种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应给予不同的规范化建议。应明晰“蓝碳”行政监管机制、明确将“蓝碳”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转变环境司法范式,开启“蓝碳”环... “蓝碳”在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实则有着诉讼缘由、保护法益、责任承担方式这3种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应给予不同的规范化建议。应明晰“蓝碳”行政监管机制、明确将“蓝碳”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转变环境司法范式,开启“蓝碳”环境司法机制,保护“蓝碳”法益;从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来规范作为责任承担方式的“蓝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 现代化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蓝碳保护与发展趋势及中国因应
2
作者 李志文 寇勇栎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 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失等挑战,在中国层面也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危机重重、蓝碳监测与核算体系不完备、蓝碳交易体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蓝碳法治保障等问题。从国际社会实践看,蓝色碳汇已然由科研概念阶段迈入实用工具阶段,未来蓝碳纳入气候变化法律与框架将是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之必然;从国内实践看,中国对于蓝碳的相关研究已经由跟随转至逐渐引领,国内各项政策试点也在有序推进。面对国内外蓝碳发展局势,中国自价值、技术、制度、立法等多个方面作出因应,着力挖掘蓝碳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是把握蓝碳发展机遇的必然,对于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中和 绿色 汇核算 环保立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李巍 《北方经济》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海南蓝碳项目开发及交易的实践探索发现,现有研究对蓝碳研究不足,蓝碳法律制度不健全,交易机制不完善,蓝碳资源底本调查尚未完成。为此,推进海南蓝碳市场建设,需要法治先行,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立法权,推动蓝碳立法建设,完善蓝碳市场交易机制,健全蓝碳资源监测核算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样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交易市场 生态资源资本化
下载PDF
蓝碳产业的概念研究与发展建议
4
作者 胡秋成 陆佳依 +4 位作者 钱利炜 宋蝶 陈丽君 蒋欣慰 赵建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碳”重大战略布局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立足蓝碳的广义研究领域,在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方向创新提出蓝碳产业的概念。蓝碳产业旨在开发以碳汇巩固提升、低碳...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碳”重大战略布局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立足蓝碳的广义研究领域,在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方向创新提出蓝碳产业的概念。蓝碳产业旨在开发以碳汇巩固提升、低碳化发展为导向的产业模式,推动蓝碳与海洋经济、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协同增效。此外,对蓝碳产业门类进行界定,并从4个方向提出蓝碳产业的发展路径,助力我国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产业 海洋 海洋产业 中和 新兴产业
下载PDF
微藻在蓝碳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李清毅 张国民 +3 位作者 王新烨 宋鑫博 储菲菲 李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结合文献计量的方法,聚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分析微藻在蓝碳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室气体CO_(2)增加不仅会影响微藻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碳循环途径,而且会影响整个海洋碳通量与生物泵功能;气温上升则主要影响微藻与细菌群落组... 结合文献计量的方法,聚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分析微藻在蓝碳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室气体CO_(2)增加不仅会影响微藻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碳循环途径,而且会影响整个海洋碳通量与生物泵功能;气温上升则主要影响微藻与细菌群落组成,进而影响海域生态过程。微藻与细菌的相互关系与协同作用直接影响海洋水柱中碳沉积过程,两者的协变关系不仅受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而且受到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干扰,进而改变微藻-细菌耦合碳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微藻 细菌 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全球海岸带国家蓝碳资源价值与类型研究
6
作者 冯翠翠 龚语嫣 +4 位作者 叶观琼 曾江宁 唐剑武 方秦华 杜建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并根据经济、科技、蓝碳封存量三个指标对各海岸带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最广...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并根据经济、科技、蓝碳封存量三个指标对各海岸带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美国,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巴西碳埋藏量最高。全球每年蓝碳埋藏价值在碳交易和碳税价格下分别为3.47×109美元和2.35×109美元。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蓝碳资源,生态系统面积排名第10,年封存量排名第21;然而蓝碳自然资源的赋存禀赋与现有碳价格体系下的价值匹配性较差,基于碳交易价格的中国海岸带蓝碳埋藏价值全球排名第27,基于碳税价格仅排名第39。碳价格低迷将会导致在国际蓝碳交易中处于劣势,中国后续应不断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具有在蓝碳研究以及修复投入与实践方面的优势,以及贝藻养殖、海洋牧场等特色蓝碳资源,可结合不同类型的蓝碳国家经济科技条件与自然条件制定多元合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 达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国际合作
下载PDF
生态现代化视域下蓝碳资源保护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7
作者 许胜晴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3期683-687,共5页
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自然为基础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是有效实现减排的必然选择。生态系统碳汇的增加可以缓解生产生活减排压力。随着我国碳双控制度完善,拓展碳汇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蓝碳... 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自然为基础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是有效实现减排的必然选择。生态系统碳汇的增加可以缓解生产生活减排压力。随着我国碳双控制度完善,拓展碳汇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蓝碳资源保护利用问题逐渐获得重视,但其治理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分析我国蓝碳资源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蓝碳立法、发展蓝碳产业、实施蓝碳修复、拓展蓝碳市场四位一体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蓝碳研究现状及增汇发展前景概述
8
作者 徐曼嫚 吕清玄 +2 位作者 张治双 刘丹 徐威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87-0090,共4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全世界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蓝碳(海洋碳汇)是通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捕获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储存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我国蓝碳发展潜力及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三大蓝...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全世界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蓝碳(海洋碳汇)是通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捕获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储存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我国蓝碳发展潜力及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本文通过阐述蓝碳特征、机制及研究现状,分析了蓝碳增汇模式与发展前景,助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同时,大力推动蓝碳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生态系统 增汇 发展 中和
下载PDF
探路蓝碳智汇 温州市打造红树林保护数字化场景
9
作者 郭为人 黄艳 +1 位作者 邓亮 李晓丽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41-42,共2页
温州市乐清红树林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成规模)最北红树林。近日,温州首个“蓝色海湾”数字化项目——乐清蓝色海湾生态智治(红树林保护)应用上线试运行。该项目依托天空地态势感知综合场景,以红树林保护和监测为切入口,设置红树林蓝碳智... 温州市乐清红树林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成规模)最北红树林。近日,温州首个“蓝色海湾”数字化项目——乐清蓝色海湾生态智治(红树林保护)应用上线试运行。该项目依托天空地态势感知综合场景,以红树林保护和监测为切入口,设置红树林蓝碳智汇、修复项目智管、生态安全智控、野生动物智保四大子场景,构建天空地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让生态监管和保护更加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保护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野生动物 生态安全 态势感知 乐清 蓝碳 数字化
下载PDF
海岸带滨海湿地蓝碳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磊 叶思源 +6 位作者 赵广明 谢柳娟 裴绍峰 丁喜桂 杨士雄 Hans Brix Edward ALaws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7-794,共18页
【研究目的】自2009年“蓝碳”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海岸带蓝碳生境在封存大气CO_(2)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如何有效管理海岸带蓝碳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研究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国... 【研究目的】自2009年“蓝碳”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海岸带蓝碳生境在封存大气CO_(2)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如何有效管理海岸带蓝碳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研究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海岸带湿地蓝碳管理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海岸带湿地蓝碳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并总结了影响海岸带蓝碳生境及其碳库保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中国海岸带地区滨海湿地的蓝碳总量和碳汇潜力巨大,但随着海岸带地区开发越发频繁,已对海岸带蓝碳碳汇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结论】本文提出需要综合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强化已有蓝色碳汇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未来新增蓝碳碳汇的潜力评价,以此提升中国在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碳减排增汇等方面研究的国际地位,同时为国家相关应对策略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能为近来实施的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滨海湿地 储管理 埋藏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方法及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挑战 被引量:1
11
作者 仝川 罗敏 +1 位作者 陈鹭真 黄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37-6950,共14页
滨海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蓝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效的固碳-储碳能力,准确测定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对于评估滨海湿地碳中和能力、生态恢复新增碳汇规模及碳贸易至关重要。深入思考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定义的内涵,提出狭... 滨海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蓝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效的固碳-储碳能力,准确测定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对于评估滨海湿地碳中和能力、生态恢复新增碳汇规模及碳贸易至关重要。深入思考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定义的内涵,提出狭义碳汇和广义碳汇的概念,介绍沉积物碳累积+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法以及生态系统碳通量收支法2个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方法,特别是深入分析作为开放系统的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速率测定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梳理中国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速率的测定结果及国家尺度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规模,最后提出中国在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实践中急需加强的基础研究领域,以期为科学地计量中国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与碳汇规模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速率 计量 蓝碳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中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蓝碳司法机制的法理审视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超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6期22-25,共4页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障。实现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汇的效果,是司法助力“双碳”目标的着力重点和机制路径。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积极探索的“蓝碳司法”是以增加碳汇为目标的司...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障。实现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汇的效果,是司法助力“双碳”目标的着力重点和机制路径。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积极探索的“蓝碳司法”是以增加碳汇为目标的司法机制创新,包括狭义的裁判执行方式创新和广义的蓝碳司法机制体系化建设。从法理上审视,当前探索的蓝碳司法机制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生态修复方式的适用位序有待界定、“认购碳汇”修复机制有待体系化构建等问题。应当从为蓝碳司法机制提供法律依据、界定生态修复方式的适用位序、体系化构建“认购碳汇”修复机制等方面完善蓝碳司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 蓝碳司法 认购 海洋
下载PDF
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涛 刘倡 +1 位作者 赵锐 邓丽静 《海洋经济》 2023年第5期77-88,共12页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编制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清单对于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等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方...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编制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清单对于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等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方法体系。通过开展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研究,构建出基于储量和通量法的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核算方法,设计出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表格。最后,结合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现状,进一步指出我国蓝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做好技术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温室气体清单 储量 通量
下载PDF
蓝碳开发议题演进、国际实践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斌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6期59-67,89,共10页
文章在文本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巴黎协定》生效前后蓝碳国际规则与国家实践,揭示在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和模式创新,以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深度融合背景下,蓝碳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关注度已有显著提升。通过对国家自主... 文章在文本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巴黎协定》生效前后蓝碳国际规则与国家实践,揭示在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和模式创新,以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深度融合背景下,蓝碳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关注度已有显著提升。通过对国家自主贡献(NDCs)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内容分析,指出在当前国际气候治理中,蓝碳开发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蓝碳范围界定不清;②对蓝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难以作出独立评估;③蓝碳减缓承诺信息不明确;④蓝碳承诺附加条件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在蓝碳发展上的资金和技术不足;⑤蓝碳适应计划可执行性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后《巴黎协定》时代推动蓝碳发展的建议:①国际合作层面应着力推动将海洋纳入全球气候盘点,并发挥非气候国际机制的协同作用;②各国国内层面应鼓励NDCs将海洋单列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同时灵活运用《巴黎协定》第6条的合作机制,拓展蓝碳开发的融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国际气候治理 国家自主贡献 国际实践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海蓝碳增汇研究
15
作者 蔡悦荫 洪杉杉 +3 位作者 张广帅 郝彦菊 孙家文 杨玉成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11-16,共6页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评估了3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后可能增加的滨海蓝碳。最后从基础调查、增汇技术、工程实施和蓝碳市场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滨海湿地 海洋生态修复 增汇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
作者 李巍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11期12-17,共6页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海南蓝碳项目开发及交易的实践探索发现,现有研究对蓝碳研究不足,蓝碳法律制度不健全,交易机制不完善,蓝碳资源底本调查尚未完成。为此,推进海南蓝碳市场建设,需要法治先行,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立法权,推动蓝碳立法建设,完善蓝碳市场交易机制,健全蓝碳资源监测核算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样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交易市场 生态资源资本化
下载PDF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以广东和广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迪 黄华梅 +2 位作者 高晴 陈绵润 杨熙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481.39 hm^(2)(红树林11928.87 hm^(2),盐沼1258.00 hm^(2),海草床1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751.30 hm^(2)(红树林10171.70 hm^(2),盐沼1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广东红树林、海草床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大于广西,盐沼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小于广西。广东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38.16%的盐沼受到保护,85.41%的海草床被纳入保护范围,62.13%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范围。广西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52.99%的海草床受到保护,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受保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9.58%和61.44%。研究指出榕木江湾到茅尾海沿岸、铁山港、雷州湾、柘林湾等区域可作为海洋生态红线外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红线 红树林 海草床 盐沼
下载PDF
多目标协同的我国蓝碳发展机遇、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鹏 王文涛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3期21-24,共4页
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和大型海藻等海岸带蓝碳能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我国蓝碳发展政策措施日渐清晰、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备受重视、社会对蓝碳发展的热情高涨,为实现蓝碳多重生态服务价值创造了契机... 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和大型海藻等海岸带蓝碳能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我国蓝碳发展政策措施日渐清晰、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备受重视、社会对蓝碳发展的热情高涨,为实现蓝碳多重生态服务价值创造了契机。面对气候履约、生态改善、社会发展和国际影响提升等多重目标,我国应建立多目标协同的蓝碳政策体系,推动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蓝碳交易,探索多重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模式,建立服务多目标的蓝碳数据平台并开展多领域蓝碳国际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海洋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保护和发展蓝碳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立新 逯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7,共13页
我国承诺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增加海洋碳汇是实现碳中和与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之一。保护和发展蓝碳的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保护和发展蓝碳的保障。保护和发展蓝碳与实现碳中... 我国承诺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增加海洋碳汇是实现碳中和与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之一。保护和发展蓝碳的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保护和发展蓝碳的保障。保护和发展蓝碳与实现碳中和主要体现的法理有实现环境权、维护环境公平与正义、环境法学中的环境利益理论等。为了加强相关法治建设,应建立健全保护和发展蓝碳的法律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司法体系以及守法体系。从行政法、私法与社会法维度出发,建立健全蓝碳法律体系。在行政法维度,其立法理念为生态保护与环境义务,其主体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强化保护和发展蓝碳行政行为的规制,保障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健全蓝碳监管机制,明确规定包括新建项目蓝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护和发展蓝碳规划制度等在内的有关蓝碳行政法律制度。在私法维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条款的解释工作,出台司法解释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条款与环境公法的衔接与适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中蓝碳保护相关条款来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规则。在社会法维度,加强蓝碳保护宣传教育立法以及保护和发展蓝碳项目促进立法。从加强蓝碳生态系统污染与破坏行为的行政规制,蓝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以及蓝碳监管与海洋生态监管的协调角度出发,完善蓝碳执法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蓝碳损害民事公益诉讼、蓝碳交易纠纷产生的私益诉讼、蓝碳行政公益诉讼等。完善政府及其官员守法机制、企业守法机制以及公众守法机制,形成良好的蓝碳守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和 蓝碳 蓝碳监管 蓝碳诉讼 环境权 行政法 社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