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筛选蓝舌病病毒NS4蛋白的互作蛋白
1
作者 马鲜平 陈玉娟 +8 位作者 罗世美 卓晓静 杨义彬 刘祎毅 蔡旭研 唐艺匀 陈畅昶 魏小蓉 易华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9-789,共11页
[目的]筛选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NS4蛋白颉颃干扰素(interferon, IFN)信号通路的内源性互作蛋白,以便进一步研究NS4抑制IFN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前期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SeV)诱导IFN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研究基础... [目的]筛选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NS4蛋白颉颃干扰素(interferon, IFN)信号通路的内源性互作蛋白,以便进一步研究NS4抑制IFN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前期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SeV)诱导IFN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研究基础上,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从转染NS4融合eGFP标签表达载体pcDNA3.1-NS4-eGFP和pcDNA3.1-eGFP空载体的HEK-293T细胞中钓取NS4互作蛋白,对免疫沉淀物进行SDS-PAGE分析,免疫共沉淀洗脱液进行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特征。[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及质谱鉴定分析和数据库比对,共获得189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候选蛋白主要参与蛋白转录、翻译、病毒感染及免疫调控。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以及胞质-胞核,筛选出4个与BTV NS4蛋白存在互作的候选蛋白:多聚嘧啶束结合蛋白1(PTBP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9(CDK9)、N-端豆蔻酰化酶1(NMT1)和Y盒结合蛋白1(YBX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eV刺激72 h后,试验组PTBP1、NMT1、YBX1、CDK9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BTV NS4蛋白颉颃IFN信号通路与PTBP1、NMT1、YBX1、CDK9蛋白表达上调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TV NS4蛋白颉颃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靶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BTV) 免疫共沉淀 质谱分析 NS4蛋白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NS4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世美 赵瑶 +2 位作者 马鲜平 张金阳 易华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23-2930,共8页
【目的】制备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NS4蛋白多克隆抗体,为BTV NS 4基因在病毒增殖及颉颃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Czn1-NS4原核表达载体,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目的】制备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NS4蛋白多克隆抗体,为BTV NS 4基因在病毒增殖及颉颃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Czn1-NS4原核表达载体,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使用His标签镍柱纯化NS4蛋白,并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利用NS4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SDS-PAGE和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纯度及效价,以制备的NS4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BTV感染的BHK-21细胞内NS4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Czn1-NS4,在37℃、IPTG浓度为0.6 mmol/L时诱导8 h获得大量NS4重组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8 ku,可与兔His-tag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制备的NS4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512000以上。经SDS-PAGE和IFA鉴定,制备的BTV NS4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纯度,且在BTV感染的BHK-21细胞中能特异性识别病毒表达的NS4蛋白。【结论】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NS4蛋白制备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初步将该多克隆抗体用于NS4蛋白免疫荧光试验研究,为BTV NS 4基因的功能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BTV) NS4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及阿卡斑病毒抗体检测
3
作者 谢佳芮 寇美玲 +2 位作者 陈文瑾 李桂芬 苗海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8期10-15,共6页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月(P <0.01)。结果表明:BTV和AKAV在云南省边境地区已广泛存在,其感染有加重趋势;病原通过境外牛传入国内的风险不断增加,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因此,云南省应继续加强边境地区BTV、AKAV等虫媒病毒的监控,并制定实施相应防控措施,以保障国内畜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阿卡斑病毒 竞争ELISA 抗体检测 边境地区 入境牛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7型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敏娜 杨恒 +8 位作者 孙铭飞 李娟 林栩慧 张健騑 廖申权 戚南山 吴彩艳 李华春 陈琴苓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1287,共7页
为监测广东省蓝舌病流行状况,2014年从广东省某一奶牛场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虫媒病病原,对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经鸡胚静脉接种后取肝,研磨后离心取上清转接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CPE,RT-PCR检... 为监测广东省蓝舌病流行状况,2014年从广东省某一奶牛场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虫媒病病原,对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经鸡胚静脉接种后取肝,研磨后离心取上清转接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CPE,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的VP7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电镜观察病毒粒子,证实分离到蓝舌病病毒,命名为GD/ST2014。进一步扩增VP2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以及血清中和试验,表明此分离株为血清型7型。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牛源蓝舌病病毒血清型7型的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血清型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17型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的鉴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凌凤 杨涛 +7 位作者 孙恩成 耿宏伟 秦永丽 赵晶 蔡绪禹 刘霓红 李文京 吴东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470,共6页
为制备蓝舌病病毒(BTV)血清17型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用原核表达系统部分重叠表达的两段VP2蛋白共同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通过以重组VP2蛋为白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稳... 为制备蓝舌病病毒(BTV)血清17型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用原核表达系统部分重叠表达的两段VP2蛋白共同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通过以重组VP2蛋为白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BTV17 VP2蛋白的MAbs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F4和4H10。Ig亚类鉴定2株MAbs均为IgG1/κ链。Western blot证明,2株MAbs均能识别重组VP2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2株MAbs均与BTV17呈阳性反应,其中MAb 3F4与BTV1、BTV2、BTV3、BTV5、BTV8、BTV11、BTV13、BTV16、BTV23、茨城病病毒(IBAV)、牛轮状病毒(BRV)、牛呼肠孤病毒(RV)均呈阴性反应,但与BTV10和BTV24呈弱阳性反应。利用合成多肽对VP2抗原表位鉴定结果表明,MAb 3F4识别的抗原表位为540DPWNNR545,MAb 4H10识别的抗原表位为540DPWNNRA546。本研究结果为建立BTV17型特异性检测方法及VP2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血清17型 VP2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重组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耿宏伟 秦永丽 +11 位作者 李俊平 杨涛 孙恩成 刘霓红 白安斌 徐青元 王凌凤 赵晶 覃绍敏 林俊 郭怡璠 吴东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8-392,共5页
为了建立蓝舌病(BT)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蓝舌病病毒(BTV)血清型12型VP7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2株单克隆抗体(MAb),分别命名为BTV-2D10和BTV-4H7。IFA试验表明,2株MAb均能与BTV 24个血清型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 为了建立蓝舌病(BT)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蓝舌病病毒(BTV)血清型12型VP7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2株单克隆抗体(MAb),分别命名为BTV-2D10和BTV-4H7。IFA试验表明,2株MAb均能与BTV 24个血清型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茨城病病毒(IBAV)、中山病病毒(CV)、赤羽病病毒(AKA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牛肠道病毒(BEV)、牛呼肠孤病毒(RV)及口蹄疫病毒(FMDV)无交叉反应,表明2株MAb均为BTV群特异性抗体。采用重组表达的VP7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证明,BTV-4H7 MAb对不同血清型BT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而对AKAV、IBAV、BRV和FMDV阳性血清无阻断作用。本研究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与IDEXX公司的试剂盒检测包括65份已知背景血清和322份采自广西省的山羊血清样品,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达100%和98%。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为BTV抗体的监测提供了安全、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重组VP7蛋白 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VP7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红梅 杨涛 +5 位作者 马健男 王群 张维军 徐青元 杨增岐 吴东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为获得蓝舌病病毒(BTV)VP7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血清1型BTV的VP7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AL-VP7。将重组质粒转化TB1感受态细胞,以0.5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 为获得蓝舌病病毒(BTV)VP7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血清1型BTV的VP7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AL-VP7。将重组质粒转化TB1感受态细胞,以0.5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融合蛋白MBP-VP7以可溶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为90ku。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BT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BTV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VP7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8型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席娜 赵国辉 +9 位作者 孙恩成 秦永丽 孙亮 魏天 徐青元 杨涛 孙晶 刘二战 钱爱东 吴东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为制备蓝舌病病毒03TV)8型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TL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采用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重组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三免后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并以纯化的重组VP2蛋白为... 为制备蓝舌病病毒03TV)8型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TL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采用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重组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三免后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并以纯化的重组VP2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筛选出两株能够稳定分泌抗BTV8VP2蛋白的MAbs杂交瘤细胞株(2G4和387)。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2G4和387与BTV8均呈阳性反应,与BTV1~7、BTV9-24、茨城病毒、中山病毒以及赤羽病毒均呈阴性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2G4和387均能够识别BTV8及BTV8重组VP2蛋白。Ig亚类鉴定2G4和387均为IgG1/κ链。利用原核表达的96条覆盖VP2全长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短肽对MAbs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Ab2G4识别的抗原表位为捌LCRLLSTIGRKMCNTE^296。本研究结果为BTV8型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VP2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8型 VP2蛋白 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肖雷 孟锦昕 +6 位作者 李楠 高林 何于雯 杨恒 胡骑 李华春 朱建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基于NS4蛋白的蓝舌病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易华山 赵瑶 +13 位作者 马鲜平 李欢 夏宇 朱文青 刘倩如 陈思倩 曹慧贞 姚婷 高丽旭 张金阳 杨发挥 魏晓蓉 李前勇 谢远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33-3140,共8页
旨在建立蓝舌病病毒(BTV)血清学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BTV NS4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BTV重组NS4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52 ku的NS4重组融合蛋白,主... 旨在建立蓝舌病病毒(BTV)血清学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BTV NS4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BTV重组NS4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52 ku的NS4重组融合蛋白,主要在上清中存在,Western blot显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通过方阵试验进行了ELISA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了重组蛋白抗原最佳包被量为3.0μg·孔-1;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2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4000,临界值分别为0.29和0.35。上述以NS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BTV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敏感性可达1∶1600;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检测76份重庆地区牛群血清样品,阳性符合率为98%,阴性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临床BTV血清抗体检测及BT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NS 4基因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下载PDF
25型蓝舌病病毒VP2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一经 李佳璇 +5 位作者 武啸 臧明鑫 谢双羽 姜艳平 崔文 唐丽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73,共9页
蓝舌病(Bluetongue,BT)为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以高热、白细胞减少、黏膜溃疡性炎症等为主要症状的反刍动物传染病。试验将25型BTV VP2蛋白分段基因分别克隆至p MAL-c5x载体,以终浓度1.0 mmol·L-1IPTG为诱导剂,在... 蓝舌病(Bluetongue,BT)为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以高热、白细胞减少、黏膜溃疡性炎症等为主要症状的反刍动物传染病。试验将25型BTV VP2蛋白分段基因分别克隆至p MAL-c5x载体,以终浓度1.0 mmol·L-1IPTG为诱导剂,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带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融合蛋白MBPVP2-A、MBPVP2-B、MBPVP2-C。分别以带His标签的重组VP2分段蛋白VP2-A、VP2-B、VP2-C为免疫原,以试验表达VP2分段蛋白MBPVP2-A、MBPVP2-B、MBPVP2-C为抗原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出6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交杂细瘤胞,其中4株Mc Ab亚型鉴定为Ig G;2株Mc Ab亚型鉴定为Ig M。试验为建立25型BTV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VP2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多重荧光RT-LAMP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晴 谢芝勋 +8 位作者 谢志勤 谢丽基 黄娇玲 张艳芳 曾婷婷 王盛 罗思思 邓显文 刘加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视化多重荧光RT-LAMP方法用于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的核酸,并初步应用于小反刍兽疫和蓝舌病临床样品的检测。比对GenBank中小反刍兽疫N基因和蓝舌病NS3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套LAMP引物,在每条内引物FIP的5′端标... 旨在建立一种可视化多重荧光RT-LAMP方法用于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的核酸,并初步应用于小反刍兽疫和蓝舌病临床样品的检测。比对GenBank中小反刍兽疫N基因和蓝舌病NS3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套LAMP引物,在每条内引物FIP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干扰性,同时应用该方法检测168份临床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小反刍兽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高度特异,与口蹄疫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牛瘟病毒、山羊痘病毒等其他反刍动物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200 copies/μL,干扰性小,可同时检测两个不同浓度的模板。对168份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感染率为3.6%,蓝舌病病毒的感染率为13.1%,无两种病毒混合感染;与荧光RT-PCR方法相比,此多重荧光RT-LAMP方法敏感性为91.7%~100%,特异性为100%。表明建立的多重荧光RT-LAMP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蓝舌病病毒 多重荧光RT-LAMP 检测
下载PDF
云南蓝舌病病毒1型毒株M6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楠 朱建波 +5 位作者 肖雷 李乐 杨恒 孟锦昕 何于雯 李华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7,共8页
为了解云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型M6基因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国内外流行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提取4株云南分离株BTV-1(Y863、SZ120169、6-12和7-12)RNA,用M6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 为了解云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型M6基因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国内外流行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提取4株云南分离株BTV-1(Y863、SZ120169、6-12和7-12)RNA,用M6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M6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别获得4株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1 763bp序列;4株云南分离株BTV-1核苷酸同源性在95.2%-9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6%-99.8%之间,1979年师宗分离的Y863病毒毒株与2012年师宗(SZ120169)、2013年江城(6-12、7-12)分离的3株病毒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5.2%和95.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8.2%,而近两年(2012、2013)分离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在96.9%-99.9%和99.1%-99.8%之间;遗传进化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为Eastern基因群病毒,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9.9%和97.6%-99.8%;进一步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与希腊及澳大利亚BTV-1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4%-95.6%和95.1%-99.1%,而与地中海国家(意大利、法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和南非毒株关系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3.8%和95.7%以下。4株云南分离株BTV-1属于Eastern基因群病毒,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在自然进化中发生遗传变异缓慢,该基因可以用来进行BTV-1基因群分布及毒株的地理区域来源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M6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俊兴 花群义 +8 位作者 陈焕春 卢体康 吕建强 秦智峰 陶红 林庆燕 陈兵 徐聪 郭莹洁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用将纯化的蓝舌病病毒(BTV)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3株(1F5、4E5和6A1)可以稳定分泌抗BTV VP7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BTV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BTV多抗。选用抗VP7单抗(... 用将纯化的蓝舌病病毒(BTV)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3株(1F5、4E5和6A1)可以稳定分泌抗BTV VP7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BTV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BTV多抗。选用抗VP7单抗(1F5)包被ELISA板,用兔抗BTV多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BT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用该ELISA方法分别检测BTV、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赤羽病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阳性样品。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该ELISA和RT-PCR同时检测259份临床样品,ELI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9.1%和85.7%,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7.7%。该方法的建立为BTV的检测及蓝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双抗体夹心ELISA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应用套入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蓝舌病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洪超 孙淑芳 +8 位作者 陶茂辉 尹燕博 郭福生 龚振华 蔡丽娟 蒋正军 丁有胜 黄运生 陈书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Nested PCR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5株标准株蓝舌病病毒 (T4、T10、T11、T16、T2 0 )和 5株国内蓝舌病病毒分离株 (CF4、AF6、Z1、H1、G14)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检测相关环状病毒 (EHD2、EHD6、Ibraki) ,检测结果均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Nested PCR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5株标准株蓝舌病病毒 (T4、T10、T11、T16、T2 0 )和 5株国内蓝舌病病毒分离株 (CF4、AF6、Z1、H1、G14)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检测相关环状病毒 (EHD2、EHD6、Ibraki)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研究证明 ,此方法可检测到3 5fg的BTV—RNA ,灵敏度较高。该方法成功区分了蓝舌病病毒和相关环状病毒 ,比血清学方法更加优越 ,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蓝舌病病毒 NESTED-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血清15与21型蓝舌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良 毛立 +8 位作者 杨蕾蕾 许宝军 唐朝忠 杨恒 郝飞 张纹纹 邵坤 李华春 江杰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0-634,共5页
【目的】蓝舌病病毒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血清型较多,为了解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及血清型分别情况。【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盱眙县桂五镇建立了5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山羊作为监控动物群。从2015年5-10月,每周采... 【目的】蓝舌病病毒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血清型较多,为了解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及血清型分别情况。【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盱眙县桂五镇建立了5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山羊作为监控动物群。从2015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每月采血1次,用BTV C-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学监测。用RT-PCR检测转阳前2周、1周和转阳本周的血液样品,选择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鸡胚,收获死亡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 3代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样品采用RT-PCR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6月开始部分动物血清抗体转阳性,至12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通过鸡胚、细胞传代培养共获得5个出现细胞病变的细胞培养物,经RT-PCR检测VP7基因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VP2基因对5个分离毒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为BTV-15、3株为BTV-21。【结论】上述结果丰富了江苏省蓝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蓝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血清型 监控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新型NS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爽 杨涛 +3 位作者 孙恩成 徐青元 张继凯 吴东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编码4种非结构蛋白(NS1~NS4),其中NS4是新发现的非结构蛋白。为深入探索该新型非结构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及可能的功能域,结果发现NS4蛋白的N端α-螺旋结构域...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编码4种非结构蛋白(NS1~NS4),其中NS4是新发现的非结构蛋白。为深入探索该新型非结构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及可能的功能域,结果发现NS4蛋白的N端α-螺旋结构域中具有富含碱性氨基酸的核定位信号(NLS),而C端α-螺旋结构域中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的核输出信号(NES)。为进一步证实NS4的亚细胞定位,本试验构建了表达NS4全长及其缺失突变体的重组质粒,结果显示缺失NLS的NS4重组蛋白弥散在胞浆,而缺失NES后NS4重组蛋白只定位于细胞核,表明NS4蛋白亚细胞定位具有核—胞浆穿梭过程。最后结合3D同源建模发现NS4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据此推测NS4可能为转录调控蛋白,与DNA或其他转录因子存在相互作用。总之,本研究为NS4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线索和新思路,填补了BTV基础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NS4蛋白 亚细胞定位 同源建模
下载PDF
抗蓝舌病病毒VP7和NS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永丽 孙恩成 +8 位作者 耿宏伟 杨涛 刘霓红 赵晶 王凌凤 徐青元 蔡绪禹 李文京 吴东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6-819,共4页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的检测方法和研究该病毒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利用BTV血清8型(BTV8)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并以BTV8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经筛选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的检测方法和研究该病毒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利用BTV血清8型(BTV8)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并以BTV8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经筛选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抗BTV8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1B2、1F6、2B1、2D10、3B6、3D9、4D4和4D1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 1F6、2B1、2D10、3B6、3D9与BTV8 VP7蛋白反应,MAb B2、4D4、4D12与BTV8 NS2蛋白反应。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8株MAb与24型BTV血清型呈不同的反应谱系。本研究所获得的MAb为建立BTV免疫学检测方法和相关病毒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VP7蛋白 NS2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一步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瑜菲 赵国辉 +4 位作者 徐青元 杨涛 孙恩成 李俊平 吴东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2-714,共3页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BTV S1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步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BTV1~24型均有特异...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BTV S1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步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BTV1~24型均有特异性反应,而对茨城病毒(IBAV)、中山病毒(CV)和赤羽病病毒(AKAV)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检出量为102 TCID50/mL.此外,该方法能有效的从羊的抗凝血样品中检测出BTV核酸.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步RT-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BTV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子诊断 BLUETONGUE VIRUS (BTV)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尹惠琼 张红 +4 位作者 刘松婷 杨姝 史利军 张改平 章金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10,共4页
蓝舌病是一种侵害反刍动物的虫媒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列为上报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获取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核酸检测的保守靶序列,... 蓝舌病是一种侵害反刍动物的虫媒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列为上报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获取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核酸检测的保守靶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BTV荧光定量RT-PCR技术,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实验评价,并对动物样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有效检出不同血清型BTV,与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无交叉反应;对RNA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2copies;重复检测CV<5%,可对动物样品进行有效检测。因此,所建立的BTV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为蓝舌病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病原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实时定量RT-PCR TaqMan荧光探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