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条件变化对蓝隐藻色素蛋白复合物表达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静 张昆 +2 位作者 王宇涵 李琴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前期研究发现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藻蓝蛋白PC645存在未报道过的β亚基,但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及表达情况不明。实验比较了6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蓝隐藻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色素组成变化及PC645亚基的表达差异。发现光照增加对叶... 前期研究发现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藻蓝蛋白PC645存在未报道过的β亚基,但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及表达情况不明。实验比较了6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蓝隐藻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色素组成变化及PC645亚基的表达差异。发现光照增加对叶绿素a/c-蛋白复合物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PC645的积累;且影响PC645中两种β亚基的相对表达量,而对α亚基含量影响很小。1级12 h和24 h时β_(2)亚基相对含量最高,较低或过高强度的光照都不利于β_(2)的表达。说明PC645在蓝隐藻光适应机制中可能担负调节作用,β_(2)亚基的存在不仅影响隐藻藻胆蛋白的聚合形式,也与藻细胞的光能传递功能可调性相关。实验结果将为分析新亚基的功能,阐明隐藻特异的光合系统结构与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光照条件 Chl a/c-蛋白复合物 PC645 亚基
下载PDF
蓝隐藻PC645两种β亚基的分离及空间结构差异性
2
作者 张昆 王静 +2 位作者 王宇涵 李琴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为了确认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T13)藻蓝蛋白PC645中新发现的β亚基的空间结构差异性,以纯化的C.placoidea PC645为材料,经6 mol/L尿素变性后,摸索了两次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大规模分离得到了β_(1)亚基... 为了确认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T13)藻蓝蛋白PC645中新发现的β亚基的空间结构差异性,以纯化的C.placoidea PC645为材料,经6 mol/L尿素变性后,摸索了两次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大规模分离得到了β_(1)亚基和两种β_(2)亚基洗脱样品。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的这三种β亚基洗脱组分均保持着活性状态。圆二色谱(CD)显示,β_(1)亚基与两种β_(2)亚基的可见光区CD谱相近,但远紫外区和近紫外区光谱存在不同,这说明两种β亚基具有相同的色基组成,但其蛋白质的二、三级空间结构存在差异,其中β_(1)亚基中α-螺旋的比例高于β_(2)。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确定了新的β亚基的存在,也为重新认识特异的隐藻藻胆蛋白的亚基组成和组装方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PC645 Β亚基 圆二色谱 空间结构差异
下载PDF
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 Geitler)研究──Ⅱ.藻蓝蛋白(Phycocyanin)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印心 施之新 胡鸿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初步分析了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caudataGeitler)的藻蓝蛋白,其吸收光谱为一双峰曲线,两个吸收峰分别为590nm和640nm。按A.N.Glazer等关于隐藻藻蓝蛋白分型的意见,具尾蓝隐藻的藻蓝蛋白属于Ⅱ型PC-645。
关键词 隐藻门 蓝隐藻 藻蓝蛋白 具尾蓝隐藻
下载PDF
蓝隐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允允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1-286,共6页
以实验室培养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经过压力破碎和高速离心分离去除膜成分,得到的上清液分别采用50%、70%、80%、90%和100%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沉淀经2次葡聚糖Sephadex G-100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藻蓝蛋白,并对各级藻蓝蛋... 以实验室培养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经过压力破碎和高速离心分离去除膜成分,得到的上清液分别采用50%、70%、80%、90%和100%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沉淀经2次葡聚糖Sephadex G-100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藻蓝蛋白,并对各级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谱、亚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隐藻藻胆蛋白呈现出很宽的硫铵沉淀范围,但各种沉淀样品具有几乎相同的光谱特性和相似的亚基组成,说明其不同的水溶性质可能与其亚基聚合程度不同有关;得到的藻蓝蛋白经HPLC和中性PAGE检测,基本不含杂质,A645/A280比值最高可达7以上.结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藻蓝蛋白 分子筛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蓝隐藻藻蓝蛋白结构与功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文军 陈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40,共8页
以蓝隐藻(Chroomonas placiodea)藻蓝蛋白PC-645为材料,通过改变环境pH和尿素质量浓度,监测其变性和复性过程中特征荧光谱和吸收谱的动力学变化,以期了解隐藻藻蓝蛋白的色基和蛋白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C-645在... 以蓝隐藻(Chroomonas placiodea)藻蓝蛋白PC-645为材料,通过改变环境pH和尿素质量浓度,监测其变性和复性过程中特征荧光谱和吸收谱的动力学变化,以期了解隐藻藻蓝蛋白的色基和蛋白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C-645在很宽的pH范围和一定质量浓度的尿素中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柔性。pH诱导的PC-645蛋白构象与功能变化可分为3个不同的区段。(1)稳定区(pH3.5~7):吸收和荧光光谱都比较稳定,显示蛋白质构象和功能在此区域都保持正常。(2)a稳定区(pH7~10):光吸收依然保持平稳,亚基内部的色基的状态和疏水微环境都没有改变,但荧光传递效率降低,可能是由亚基表面局部构象变化、解离(西级结构变化)或者色素基团间的空间距离变化引起。(3)不稳定区(pH〈3.5和pH〉10),吸光度和荧光强度都呈快速下降,色基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位变动,蛋白构象处于快速崩溃期。PC-645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高于在碱性环境下,是与隐藻藻蓝蛋白所处的特殊环境及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Chroomonas placiodea) 藻蓝蛋白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构象稳定性
下载PDF
蓝隐藻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敏 孙力 李瑗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6年第3期187-192,共6页
分别采用等电点聚焦(IEF)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离蓝隐藻(Chro-om onas placoidea)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经IEF分离得到5条带,依迁移距离从小到大命名为带Ⅰ(黄绿色,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带Ⅱ(桔红色,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 分别采用等电点聚焦(IEF)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离蓝隐藻(Chro-om onas placoidea)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经IEF分离得到5条带,依迁移距离从小到大命名为带Ⅰ(黄绿色,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带Ⅱ(桔红色,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带Ⅲ-Ⅴ(蓝色,隐藻藻蓝蛋白),其等电点分别为pH 4.5、4.7、5.2、5.4和5.9.经PAGE分离最多得到4条色素蛋白带,分别为PSI中心复合物CPI和PSI复合物颗粒CPIa以及2个特异的藻蓝蛋白(PC)-Chl a/c-捕光蛋白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给予580、460和435 nm的激发光,捕光复合物都可发射680-682 nm Chl a的荧光.这一结果表明,蓝隐藻中藻胆蛋白与捕光叶绿素蛋白的是紧密结合存在的,并且具有能量传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色素蛋白复合物 IEF PAGE
下载PDF
氮源对紫球藻和蓝隐藻胞外多糖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梁英 胡乃霞 +3 位作者 黄徐林 田传远 闫译允 王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9,共9页
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氮源(硝酸钠、氯化铵、脲和硝酸铵)对紫球藻(Porphyridium sp.)和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 v/F m、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细胞... 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氮源(硝酸钠、氯化铵、脲和硝酸铵)对紫球藻(Porphyridium sp.)和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 v/F m、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细胞密度、干重、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紫球藻和蓝隐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最佳氮源是硝酸钠,在此条件下,实验结束时,2种微藻的F v/F m、rETR、qP、细胞密度和干重均达到最大值,而氯化铵则对其上述参数均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紫球藻分泌胞外多糖和合成藻胆蛋白的最佳氮源分别是氯化铵和硝酸铵,在此条件下,该藻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达到干重的29.0%和17.5%;有利于蓝隐藻分泌胞外多糖和合成藻胆蛋白的最佳氮源分别是脲和硝酸铵,在此条件下,该藻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达到干重的17.5%和18.8%。综合考虑生物量和活性物质含量,获取2种微藻胞外多糖的较理想氮源是脲,获取2种微藻藻胆蛋白的较理想氮源是硝酸钠。该结果为2种微藻的培养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蓝隐藻 氮源 叶绿素荧光参数 胞外多糖 藻胆蛋白
下载PDF
蓝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圆二色谱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源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方法,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稳定分离到了4种活性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分别为2种捕光复合物、1种PSⅡ颗粒和1种PSⅠ颗粒.采用圆二色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复合物进行了全波段(190~750 nm)光谱测定,结果...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方法,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稳定分离到了4种活性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分别为2种捕光复合物、1种PSⅡ颗粒和1种PSⅠ颗粒.采用圆二色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复合物进行了全波段(190~750 nm)光谱测定,结果显示:①远紫外区: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各复合物的无规卷曲比例相近,约占30%左右;PSⅠ颗粒和1种PSⅡ和捕光复合物含有更高比例的α-螺旋和β-转角,但几乎不存在β-折叠.②近紫外区:在芳香族氨基酸的三级结构信号区,各复合物均未观测到Tyr的信号峰.③可见光区:690 nm附近信号峰的有无是隐藻捕光复合物和中心复合物的一个区别.实验结果不仅给出了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性质的新信息,也为今后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了新的光谱鉴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叶绿素蛋白复合物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圆二色谱
下载PDF
pH值、镁离子浓度对蓝隐藻藻蓝蛋白聚合状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雪薇 任慧慧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分离得到A_(645)/A_(280)>7的4种形式的藻蓝蛋白PC645,其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并呈现相似的吸收及荧光光谱特性.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研究了80%硫铵沉淀所得PC645的聚合状态与pH值和镁离子浓度变化... 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分离得到A_(645)/A_(280)>7的4种形式的藻蓝蛋白PC645,其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并呈现相似的吸收及荧光光谱特性.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研究了80%硫铵沉淀所得PC645的聚合状态与pH值和镁离子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纯pH值变化对纯化后PC645的聚合状态有一定的影响,pH值在4.92~8.67范围内,酸性条件下PC645倾向于进一步聚合;而碱性pH值范围时PC645的异二聚体结构会出现解聚.镁离子浓度为0~50 mmol/L时,PC645状态基本不变,以异二聚体的形式为主;镁离子浓度达到100 mmol/L以上,PC645随着镁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出现一定比例的解聚.证明隐藻藻蓝蛋白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聚合程度不同的多种形式,且高聚合状态的PC645很可能对应于光合作用活性状态.实验结果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隐藻藻胆蛋白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藻蓝蛋白 聚合状态 PH值 镁离子浓度
下载PDF
蓝隐藻的培养及色素-蛋白复合物分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扬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探索了蓝隐藻的实验室自行培养条件;改进了完整类囊体膜的制备方法,获得了状态较为理想的类囊体膜,其Chla/c比值可稳定在4左右.此外,建立并优化了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增溶以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条件,得到了4种活性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探索了蓝隐藻的实验室自行培养条件;改进了完整类囊体膜的制备方法,获得了状态较为理想的类囊体膜,其Chla/c比值可稳定在4左右.此外,建立并优化了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增溶以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条件,得到了4种活性的色素-蛋白复合物,经光氧化活性测定,初步判定为捕光复合物Ⅰ、捕光复合物Ⅱ以及PSⅡ颗粒和PSⅠ颗粒.实验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蓝隐藻光合系统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类囊体膜 色素-蛋白复合物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蓝隐藻藻蓝蛋白亚基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11
作者 任慧慧 王玉璇 +1 位作者 李雪薇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0年第1期27-35,共9页
以纯化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oidea)藻蓝蛋白PC645为材料,经尿素变性、分子筛层析以及SDS-PAGE与IEF电泳技术分离、纯化其2类不同亚基,并测定了亚基的吸收光谱、荧光谱、等电点以及pH耐受性等.结果表明,隐藻PC645异二聚体的亚基结构稳... 以纯化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oidea)藻蓝蛋白PC645为材料,经尿素变性、分子筛层析以及SDS-PAGE与IEF电泳技术分离、纯化其2类不同亚基,并测定了亚基的吸收光谱、荧光谱、等电点以及pH耐受性等.结果表明,隐藻PC645异二聚体的亚基结构稳定,8 mol/L尿素处理48 h方可令A 645=10的PC645样品变性完全.SDS-PAGE与IEF电泳结果表明,经Sephacryl S-100层析得到的α与β亚基组分达到了完全分离的效果,并证实PC645存在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均不相同的2种β亚基.光谱分析显示,分离后的α和β亚基依然保持光谱活性,其中β亚基是PC645的660 nm特征荧光发射位点,并且在pH值为4.92的磷酸缓冲液中可保持45 d内光谱形态稳定;而α亚基所含的MBV色基不产生荧光,亚基的pH耐受性以pH值为7左右为最佳.实验结果将为研究藻蓝蛋白的亚基结构、能量传递途径等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的亚基序列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藻蓝蛋白 亚基分离 光谱特性 pH耐受性
下载PDF
蓝隐藻PC645的存在状态及其聚集态复合物的分离
12
作者 王玉璇 李琴 +4 位作者 王静 张昆 陈敏 任慧慧 郭志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1年第4期412-420,共9页
以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探索细胞中PC645的天然存在状态,以及聚合态PC645存在条件与细胞破碎和离心分离时盐浓度及pH变化的关系。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除了小分子的PC645异二聚体之外,在高密度蔗糖梯度区还发现有PC-... 以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探索细胞中PC645的天然存在状态,以及聚合态PC645存在条件与细胞破碎和离心分离时盐浓度及pH变化的关系。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除了小分子的PC645异二聚体之外,在高密度蔗糖梯度区还发现有PC-叶绿素-蛋白复合物与大分子藻蓝蛋白复合物的混合条带,说明隐藻藻胆蛋白的天然状态包括游离异二聚体、聚合形式以及与膜结合的多种形式,且结合态的PC645与叶绿素之间保持着活性的能量传递状态。通过检测和比较PC645的660 nm特征荧光强度,发现该条带中大分子藻蓝蛋白复合物在破藻缓冲液磷酸盐浓度为50 mmol/L、pH 4.92,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时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300 mmol/L、pH 4.92时含量最高。一定浓度的磷酸盐和pH小于6.5的酸性条件有利于藻蓝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实验结果将为深入了解隐藻藻胆蛋白的结构、组装和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PC645 藻胆蛋白复合物 PC-叶绿素-蛋白复合物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NaHSO3对两种微藻生长及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英 闫译允 +3 位作者 黄徐林 田传远 胡乃霞 王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9,共9页
本文研究了0.25~3 mmol/L浓度的NaHSO3对紫球藻(Porphyridium violaceum)和0.06~0.96 mmol/L浓度的NaHSO3对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 本文研究了0.25~3 mmol/L浓度的NaHSO3对紫球藻(Porphyridium violaceum)和0.06~0.96 mmol/L浓度的NaHSO3对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细胞密度、干重、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NaHSO3对紫球藻和蓝隐藻的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2种微藻进行生长和活性物质积累的最适NaHSO3浓度分别为0.5和0.12 mmol/L,此条件下,实验结束时,2种微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干重、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紫球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干重、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6.0%、19.1%、71.8%和69.0%。蓝隐藻的上述参数在NaHSO3浓度为0.12 mmol/L时则比对照组增加了60.8%、45.4%、60.0%和53.1%。另一方面,NaHSO3浓度为2~3 mmol/L时显著抑制紫球藻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NaHSO3浓度为0.48~0.96 mmol/L则不利于蓝隐藻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适合紫球藻和蓝隐藻生长及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积累的最佳NaHSO3浓度分别为0.5和0.12 mmol/L,该研究为2种微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蓝隐藻 NAHSO3 生长 叶绿素荧光 胞外多糖 藻胆蛋白
下载PDF
隐藻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的动态结合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伟 梁源 +1 位作者 陈敏 王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9,共9页
隐藻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始终存在争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作者以含有藻蓝蛋白(PC645)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活体细胞及充分洗涤过的类囊体膜为材料,测定其室温吸收光谱、荧光谱以及77K低温荧光光谱,并根据光谱... 隐藻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始终存在争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作者以含有藻蓝蛋白(PC645)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活体细胞及充分洗涤过的类囊体膜为材料,测定其室温吸收光谱、荧光谱以及77K低温荧光光谱,并根据光谱数据分析了PC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显示,蓝隐藻的类囊体膜上始终紧密结合着一定量的PC,并且很可能是以PC的β亚基与膜相接触,证实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不是完全游离的,与膜的接触也并非完全无倾向性排布;PC既可将激发能传递给光系统(PS)II,但也可传递给PSI,相较于叶绿素(Chl)a和Chl c,在PSI长波荧光中PC的贡献更明显,而Chl c吸收的光能,更倾向于传递给PSII或者短波长Chl a;蓝隐藻细胞中表现出超比例的PC荧光发射,说明除了结合在膜上的PC外,有一部分PC是游离的,其存在对于隐藻捕光功能来说可能是有冗余的;游离的PC可与类囊体膜重新接触而恢复能量传递功能。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报道,提出了隐藻藻胆蛋白与类囊体膜的结合是动态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藻蓝蛋白 77K荧光光谱 能量传递 动态结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