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瓜蔗糖转运蛋白SUT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寿伟松 王铎 +3 位作者 沈佳 许昕阳 张跃建 何艳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蔗糖转运蛋白(SUTs)作为蔗糖主动转运的主要载体,在分配同化物从源到库组织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SUTs的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已在高等植物中得到了深入研究,但该基因家族尚未在西瓜中进行鉴定。本研究在西瓜基因组中共鉴定了4个ClSU... 蔗糖转运蛋白(SUTs)作为蔗糖主动转运的主要载体,在分配同化物从源到库组织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SUTs的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已在高等植物中得到了深入研究,但该基因家族尚未在西瓜中进行鉴定。本研究在西瓜基因组中共鉴定了4个ClSUT基因,并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进化关系、启动子元件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亚族Ⅰ的ClSUT3和ClSUT4基因均只含有一个内含子。所有ClSUT均被预测定位在质膜中,它们均含有一个保守的MFS-2结构域,并且含有与之对应的5个保守基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拟南芥、水稻和西瓜中的SUT分为5个亚族,西瓜ClSUT与拟南芥SUT的亲缘关系更近,被聚类在亚族Ⅰ、亚族Ⅱ和亚族Ⅴ。还在西瓜ClSUT基因的启动子中鉴定到一些与激素和逆境响应相关的作用元件。此外,转录组数据表明,西瓜ClSUT基因的表达对渗透和盐胁迫呈现多样性,很可能参与西瓜对这些逆境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蔗糖转运蛋白SUT 果实发育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缅甸甘蔗(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与中国合作展望
2
作者 郭文 田江 +4 位作者 张应青 鲁雪艳 莫楠 王云美 代希茜 《中国糖料》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为全方位了解缅甸甘蔗(蔗糖)产业发展现状,【方法】运用缅甸统计年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世界毒品报告的甘蔗种植规模数据和东盟数据库、UN商品贸易数据库的贸易数据,基于生产集中度、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目的】为全方位了解缅甸甘蔗(蔗糖)产业发展现状,【方法】运用缅甸统计年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世界毒品报告的甘蔗种植规模数据和东盟数据库、UN商品贸易数据库的贸易数据,基于生产集中度、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缅甸甘蔗生产、贸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生产方面,缅甸蔗区集中至缅甸北部,实皆省、掸邦、勃固省和曼德勒省是缅甸甘蔗生产前四的省份;缅甸甘蔗单产与中国平均、全球平均和全球最高单产均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距;掸邦、实皆省、内比都的甘蔗综合生产优势指数均为强绝对优势指数。贸易方面,蔗糖是缅甸甘蔗及其产品贸易的主要类型,且以进口贸易为主;缅甸甘蔗和蔗糖出口的第一目的地国家一直是中国,蔗糖的进口来源国家主要是泰国和印度;缅甸甘蔗和蔗糖对中国均具极强竞争优势。【结论】进一步加强中-缅甘蔗科技的合作研究和推广,在中-缅跨境地区进行产业化开发示范,加强扶持发展甘蔗替代种植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甘蔗(蔗糖) 产业 合作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分析
3
作者 郅晨阳 薛晓梦 +12 位作者 吴洁 李雄才 王瑾 晏立英 王欣 陈玉宁 康彦平 王志慧 淮东欣 洪彦彬 姜慧芳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约40%的花生用于食用加工。蔗糖含量作为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指标,与其风味及口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对花生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NYBP×SYT5-1和19-1934×JHT...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约40%的花生用于食用加工。蔗糖含量作为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指标,与其风味及口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对花生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NYBP×SYT5-1和19-1934×JHT1两个F2:3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同时分析了蔗糖含量与含油量、蛋白含量及籽仁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呈连续分布,超亲分离现象明显且具有丰富变异。两群体中蔗糖含量与含油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籽仁长、籽仁宽和百仁重的相关性在两群体间表现不一致。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群体中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都表现为主要受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调控,存在明显互作,且主基因间具有累加效应。本研究通过对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分析,初步了解了蔗糖含量的遗传规律,对食用花生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含油量 相关性分析 遗传模型
下载PDF
代表性春大豆种质资源叶片蔗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
作者 王象然 张大勇 +5 位作者 郑伟 张振宇 徐杰飞 赵星棋 孙长恒 吴雨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蔗糖是植物糖类源库运输的主要形式,是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本研究利用196份已重测序的国内外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该群体苗期叶片蔗糖含量,结合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蔗糖是植物糖类源库运输的主要形式,是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本研究利用196份已重测序的国内外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该群体苗期叶片蔗糖含量,结合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根据阈值筛选得到5个显著相关SNP位点,分别位于第15和20号染色体上,且在SNP位点上下游各100 kb搜索到27个相关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得到5个可能与大豆叶片蔗糖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通过相对表达量分析鉴定得到Glyma.15G023800、Glyma.15G024000、Glyma.15G024600共3个与大豆叶片蔗糖含量相关基因。研究结果为探究大豆叶片蔗糖含量遗传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 蔗糖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长双歧杆菌蔗糖磷酸化酶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
5
作者 项蓉 杨金山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赵彦巧 王丹芸 张得光 马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96-204,共9页
为挖掘来源于长双歧杆菌的蔗糖磷酸化酶(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crose phosphorylase,BloSPase)合成2⁃O⁃α⁃D⁃吡喃葡糖基⁃L⁃抗坏血酸(2⁃O⁃α⁃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的潜力,该研究将BloSP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 为挖掘来源于长双歧杆菌的蔗糖磷酸化酶(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crose phosphorylase,BloSPase)合成2⁃O⁃α⁃D⁃吡喃葡糖基⁃L⁃抗坏血酸(2⁃O⁃α⁃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的潜力,该研究将BloSP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以BloSPase的水解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镍柱纯化后对其转糖基化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loSPase的最佳表达条件为诱导时间10 h、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浓度0.47 mmol/L、诱导温度23℃。在该条件下,水解酶活力可达到(730.35±0.58)U/mL,比酶活达到(95.22±2.45)U/mg。酶学性质研究显示,BloSPase转糖基化活力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5.2,在40、50℃时表现出较强的热稳定性。其动力学参数Km值为(266.80±23.76)mmol/L,Vmax值为(0.2350±0.0099)m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磷酸化酶 大肠杆菌 异源表达 转糖基化活力 酶学性质
下载PDF
蔗糖对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形成及耐铝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郭雪琼 林雁 +4 位作者 蔡泽菲 陈倩倩 田江 陆星 梁翠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 【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添加糖源的方法,分析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研究蔗糖对柱花草幼苗耐铝能力的影响。【结果】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明显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添加蔗糖处理的根尖类边缘细胞鲜质量、长度和宽度与无糖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0%、14%和62%,细胞层数增加3~4层。保留根尖类边缘细胞的柱花草具有较强的耐铝能力;与无糖处理相比,蔗糖处理后形成的根尖类边缘细胞具有更强的吸铝能力,根尖铝累积明显减少,根系相对生长速率增加45%。【结论】蔗糖可以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增强铝处理下根尖类边缘细胞对柱花草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发育及其适应铝毒胁迫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根尖类边缘细胞 蔗糖 铝毒害
下载PDF
蔗糖螯合微量元素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7
作者 朱政奇 任跃昌 +5 位作者 张凯瑛 祝凯 王玉钰 周建群 姜淑贞 杨在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试验旨在评估蔗糖螯合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肌肉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84头被阉割的(70±3)kg公猪随机分成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对照组(IE组)饲喂添加1%无机... 试验旨在评估蔗糖螯合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肌肉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84头被阉割的(70±3)kg公猪随机分成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对照组(IE组)饲喂添加1%无机微量元素的饲粮,试验组(SE组)饲喂添加1%蔗糖螯合微量元素的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IE组相比,SE组生长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末重、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升高(P<0.05);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和冷藏损失降低(P<0.05),解冻损失有降低的趋势(P>0.05);储存45 min和1 d的背最长肌的红度(a^(*))值增加(P<0.05);SE组背最长肌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与IE组相比,SE组背最长肌的铜(Cu)和硒(Se)含量增加(P<0.05);后腿肌肉铁(Fe)和锰(Mn)含量增加(P<0.05)。研究表明,饲粮使用蔗糖螯合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可以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状态,促进了肌肉微量元素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螯合微量元素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指标 微量元素沉积
原文传递
纳米花固定化蔗糖酶的研究
8
作者 崔诗琦 姜晓冬 +2 位作者 王世杰 王红英 钱斯日古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蔗糖酶(Sucrase,EC 3.2.1.26)在工业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分解蔗糖生成果糖和葡萄糖,现今在工业化技术上存在着蔗糖酶生产果糖方法单一、活力不易保持且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_(3)(PO_(4))_(2)-蔗糖酶的纳米花... 蔗糖酶(Sucrase,EC 3.2.1.26)在工业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分解蔗糖生成果糖和葡萄糖,现今在工业化技术上存在着蔗糖酶生产果糖方法单一、活力不易保持且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_(3)(PO_(4))_(2)-蔗糖酶的纳米花固定化酶[以下简称Sucrase@Mn_(3)(PO_(4))_(2)],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固定化酶的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对固定化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Sucrase@Mn_(3)(PO_(4))_(2)纳米花颗粒分散,大小均匀,呈雏菊形、盛开状,且内部晶体结构完整;固定化酶有明显的Mn^(2+)、PO^(3-)_(4)、酶蛋白质的EDS特征峰及明显的酶蛋白质和磷酸根的FT-IR吸收特征;固定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Sucrase@Mn_(3)(PO_(4))_(2)被重复使用7次后其活性仍能保持其最初活力的40.38%;固定化酶在4℃保存28 d时仍保持40%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酶 纳米花 蔗糖 酶学性质 酶活力
下载PDF
基于RNA-Seq探究蔗糖影响黑果枸杞枝刺发生的机理
9
作者 乔杨 刘雯 +2 位作者 李璐佳 孙丽丽 王钦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集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等为一体的灌木。然而,其密集的枝刺严重阻碍其作为经济林推广,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Suc)促进黑果枸杞(黑杞)枝刺的发生机理,为培育其无刺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证明Su...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集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等为一体的灌木。然而,其密集的枝刺严重阻碍其作为经济林推广,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Suc)促进黑果枸杞(黑杞)枝刺的发生机理,为培育其无刺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证明Suc通过能量和信号路径促进黑杞枝刺发生的基础上,利用RNA-Seq对无刺茎顶芽(TleCK)、有刺茎顶芽(ThoCK)、黑暗处理的有刺茎顶芽(ThoDCK)、减少内源Suc处理后有刺变无刺茎顶芽(TleDPL)和喷施外源Suc后无刺变有刺茎顶芽(ThoSuc)5种样品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叶绿体差异基因(cpDEG)进行筛选和分析,并采用RT-qPCR验证了9个DEG的表达情况。【结果】5组有刺和无刺材料顶芽之间(ThoCK vs.TleCK、ThoCK vs.TleDPL、ThoDCK vs.TleDPL、TleCK vs.ThoSuc和TleDPL vs.ThoSuc)的DEG分别为5281、4363、3125、5226和3278个,这5组DEG共同显著富集在9个GO条目和4个KEGG通路(“类黄酮生物合成”“二萜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芪类、二芳基庚烷和姜辣素生物合成”)。韦恩图显示5组比较组共有的DEG是196个,其中33个被预测为转录因子基因,较多转录因子基因被预测为NAC和WRKY家族。5组比较组有3个共有DEG注释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KEGG通路,分别参与生长素、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传导。3个关键有刺和无刺比较组(ThoCK vs.TleCK、ThoCK vs.TleDPL和TleCK vs.ThoSuc)中共有2个DEG被预测为TCP转录因子基因,这3个比较组均有cpDEG被注释到光合作用KEGG通路。9个DEG的RT-qPCR验证了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论】Suc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传导以及赤霉素合成基因表达来促进黑杞枝刺发生,枝刺发生也可能与类黄酮积累和木质素减少有关,而且增施外源和减少内源Suc并非通过简单地逆转cpDEG的表达来影响枝刺发生。注释到WRKY、TCP和NAC转录因子家族的共有DEG可能是调控枝刺发生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建立了Suc影响黑杞枝刺发生的机理模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顶芽 枝刺 RNA-SEQ 蔗糖
下载PDF
乳酸菌葡聚糖蔗糖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石贺 于连升 +3 位作者 齐心彤 钱志刚 阚连宝 杜仁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61,共8页
葡聚糖蔗糖酶(Glucansucrase)(EC.2.4.5.1)是一类α-转糖苷酶(Glucosyltransferase),主要由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乳酸菌产生。葡聚糖蔗糖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具有多样性,是生物... 葡聚糖蔗糖酶(Glucansucrase)(EC.2.4.5.1)是一类α-转糖苷酶(Glucosyltransferase),主要由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乳酸菌产生。葡聚糖蔗糖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具有多样性,是生物合成胞外多糖的一种重要工具酶。本文主要综述了乳酸菌葡聚糖蔗糖酶的来源、分类、结构、反应机制,以及介绍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对酶产量的影响,重点阐述葡聚糖蔗糖酶的优化方法、分离纯化过程及酶学性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葡聚糖蔗糖酶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蔗糖 结构 催化机理 优化 分离纯化 应用
下载PDF
蔗糖酯二元复配乳化剂对复合骨汤乳液稳定性和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贺紫琼 杨杨 张立彦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8,共9页
为了增强复合骨汤的乳化稳定性,改善乳化品质,将蔗糖酯分别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及微晶纤维素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二元乳化剂,研究其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及内在原因,并探讨乳液感... 为了增强复合骨汤的乳化稳定性,改善乳化品质,将蔗糖酯分别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及微晶纤维素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二元乳化剂,研究其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及内在原因,并探讨乳液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复配蔗糖酯与单甘酯的HLB值为8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4.8 mV),黏度为8.91 Pa·s,平均粒径D[4,3](1496 nm);蔗糖酯和大豆卵磷脂复配HLB值为12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8 mV),黏度为8.94 Pa·s,平均粒径D[4,3](725.1 nm)蔗糖酯与微晶纤维素复配HLB值在10~12之间时乳液zeta电位值在(-26.3 mV)至(-29.3 mV)之间,复合骨汤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蔗糖酯与大豆卵磷脂复配对骨汤乳液的稳定效果优于其它2组复配乳化剂,可使乳液中乳滴粒径显著降低(P<0.05),并能增大乳滴表面的电荷数量及乳液粘度,使乳滴均匀分散、不易聚集上浮。蔗糖酯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两两复配后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但与微晶纤维素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二元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对骨汤乳液的稠度、色泽和可接受度影响较大,对香气及滋味影响较小,影响作用与乳液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二元复配乳化剂 乳液稳定性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番茄液泡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12
作者 许洋 程远 +6 位作者 阮美颖 王荣青 叶青静 姚祝平 周国治 刘乐承 万红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液泡转化酶抑制蛋白(vacuolar invertase inhibitor, VIF)在调节植物蔗糖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从番茄Alisa中克隆到VIF基因(SlVIF)和cDNA序列。结果显示,SlVIF基因与cDNA序列全长均为528 bp,不含有内... 液泡转化酶抑制蛋白(vacuolar invertase inhibitor, VIF)在调节植物蔗糖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从番茄Alisa中克隆到VIF基因(SlVIF)和cDNA序列。结果显示,SlVIF基因与cDNA序列全长均为528 bp,不含有内含子,共编码175个氨基酸。SlVIF蛋白分子量为19.92 ku,理论等电点为5.53,含有一个信号肽序列,保守结构域为PMEI。系统进化关系表明,茄科物种的VIF亲缘关系最近,且基序具有一致性。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番茄材料中,SlVIF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Heinz番茄中,其在根部有高水平的表达;在LA1589番茄中,其在果实发育的各阶段,尤其是在成熟果实及根部有高水平的表达。说明SlVIF可能通过介导蔗糖代谢影响果实成熟并调控根系生长。SlVIF受到水分胁迫的诱导,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转化酶抑制蛋白 番茄 蔗糖代谢 表达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加味联合氨甲环酸序贯抗凝及蔗糖铁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丽娜 王江静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究当归补血汤加味联合氨甲环酸(TXA)序贯抗凝及蔗糖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KA治疗的92例患者,依据随机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接受TXA序贯抗凝及蔗糖铁治疗,试验... 目的:探究当归补血汤加味联合氨甲环酸(TXA)序贯抗凝及蔗糖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KA治疗的92例患者,依据随机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接受TXA序贯抗凝及蔗糖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当归补血汤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总体失血量、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以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较低(P<0.05),显性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BC、Hb、Hct水平、K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RBC、Hb、Hct水平、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TXA序贯抗凝及蔗糖铁应用于TKA术后患者,通过降低机体隐性失血量,缓解术后疼痛,从而有效改善术后血虚证相关临床症状,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当归补血汤 氨甲环酸 蔗糖 隐性失血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舌尖滴入24%蔗糖水联合白噪声对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操作性疼痛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吴鹏琴 肖冬素 +2 位作者 郭晶 邱玉英 管雪芸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0-173,178,共5页
目的观察舌尖滴入24%蔗糖水联合白噪声对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操作性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首次进行ROP筛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舌尖滴入24%蔗糖水联合白噪声对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操作性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首次进行ROP筛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干预1组(20例)、干预2组(20例)与干预3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安抚法和非营养性吸吮,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1组实施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干预2组实施白噪声,干预3组实施舌尖滴入24%蔗糖水联合白噪声,比较各组疼痛缓解程度、体征指标异常改善情况。结果筛查前3min,四组患儿的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总分、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结束后1 min,四组患儿的HR、RR以及PIPP-R总分均高于本组筛查前3min,SpO2水平低于本组筛查前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结束后5min,四组患儿的HR和RR、PIPP-R总分低于本组筛查结束后1min,SpO2水平高于本组筛查结束后1min,且干预3组患儿筛查结束后5 min的PIPP-R总分、HR及RR低于干预1、2组和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干预1、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尖滴入24%蔗糖水联合白噪声在ROP筛查操作性疼痛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心率及呼吸频率,减少哭闹,抚慰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也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滴入 24%蔗糖 白噪声 早产儿视网膜病 筛查操作性疼痛反应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参梅养胃颗粒(无蔗糖)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15
作者 路丽 张洪坤 +5 位作者 黄玉瑶 郝建新 仲勇成 王利胜 董翼虎 高贯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梅养胃颗粒(无蔗糖)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ODS-C_(18)(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403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梅养胃颗粒(无蔗糖)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ODS-C_(18)(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403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480~0.71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1.74%, RSD值为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测定结果稳定,可以作为参梅养胃颗粒(无蔗糖)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梅养胃颗粒(无蔗糖)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含量测定 HPLC法
下载PDF
三氯蔗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及检测方法
16
作者 李正钰 隋佳怡 +3 位作者 周思远 张宇鑫 李傲强 冯洲静 《广西糖业》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随着我国对蔗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三氯蔗糖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的优质甜品添加剂。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市场调研,梳理三氯蔗糖的生物学特性、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乳制品、烘焙食品和饮品中的应用概况及食品中检测三氯蔗糖的方法,旨在为... 随着我国对蔗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三氯蔗糖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的优质甜品添加剂。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市场调研,梳理三氯蔗糖的生物学特性、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乳制品、烘焙食品和饮品中的应用概况及食品中检测三氯蔗糖的方法,旨在为三氯蔗糖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以蔗糖为原料制成的三氯蔗糖是一种白色颗粒状,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且无热量、无毒副作用,以及对光、热和pH稳定性较高并具有优良功能特点、对人体健康无不可逆作用的甜味剂,可为人体提供抗氧化物质,有利于减肥和降低胆固醇,已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饮品和医药等生产领域。作为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其中,在乳制品中可代替蔗糖补充甜味,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低糖乳酸,在干酪生产过程中应用有利于产品烘干,在乳制品片剂加工过程中应用可提高牛初乳片和奶片产品的营养性能;在烘焙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可改善产品的烘焙品质;在果汁生产中应用可降低饮品的热量。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三氯蔗糖含量的方法主要有液—质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针对三氯蔗糖应用广泛但存在市场不稳定和消费者认可度低的问题,建议在使用三氯蔗糖过程中应加大对其安全性的检验力度,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相关规定,依照相关食品使用标准严格控制其添加量,保障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蔗糖 应用概况 检测方法 可行性建议
下载PDF
异源果聚糖蔗糖酶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分泌表达
17
作者 包书健 李兴江 +1 位作者 吴学凤 穆冬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7-532,共6页
为了实现果聚糖蔗糖酶简便有效的纯化,文章将来源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基因sacB添加组氨酸标签后与信号肽基因usp45融合形成基因片段usp45-sacB,然后插入质粒pNZ8048中,导入乳酸乳球菌(L.lactis)NZ9000构建重组菌株L.lactis(pNZ8048-usp45... 为了实现果聚糖蔗糖酶简便有效的纯化,文章将来源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基因sacB添加组氨酸标签后与信号肽基因usp45融合形成基因片段usp45-sacB,然后插入质粒pNZ8048中,导入乳酸乳球菌(L.lactis)NZ9000构建重组菌株L.lactis(pNZ8048-usp45-sacB)。通过电泳验证纯化蛋白的分子量为51 kDa,符合预期大小,确定果聚糖蔗糖酶成功表达。为了进一步提高果聚糖蔗糖酶的产量,该研究对诱导时间和诱导剂的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表达条件为:诱导时间48 h,诱导剂nisin质量浓度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B基因 果聚糖蔗糖 质粒 分泌表达 乳酸乳球菌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蔗糖酯对不同油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18
作者 徐亦青 詹伟 +2 位作者 牛军 王冶 卞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复合乳化剂对不同油脂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蔗糖酯(SE)为复合乳化剂,猪油(LA)、大豆油(SO)、亚麻籽油(LO)、鱼油(FO)为油相制备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乳化活性、结构特性、热特性、稳定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油相制... 为探究复合乳化剂对不同油脂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蔗糖酯(SE)为复合乳化剂,猪油(LA)、大豆油(SO)、亚麻籽油(LO)、鱼油(FO)为油相制备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乳化活性、结构特性、热特性、稳定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油相制备的乳液之间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四种乳液中乳液_(LA)有最高的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27.374 m_2/g,361.243 min),且其乳液液滴平均粒径(D)最小(8.411±0.670μm)。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四种乳液颗粒的均匀性为乳液_(LA)>乳液_(SO)>乳液_(LO)>乳液_(FO)。DSC结果表明,乳液_(LA)熔融时需要最多的能量(ΔH=-57.67±1.28 J/g),而乳液_(FO)的焓值仅为-10.18±0.10 J/g。储藏及氧化稳定性的结果表明,乳液_(LA)的稳定性最佳。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会影响SPI-SE对乳液的稳定效果,油相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大、不饱和程度越高,乳液稳定性越差。该结果可丰富SPI-SE在油脂乳化上的研究,为油脂的乳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蔗糖 油脂 结构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三氯蔗糖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9
作者 崔婷婷 祁伟 +2 位作者 何文江 张家琪 黄青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0-27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三氯蔗糖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2255-2014进行检测,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分析酱油中三氯蔗糖的含量,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分析测量过程中的...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三氯蔗糖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2255-2014进行检测,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分析酱油中三氯蔗糖的含量,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分析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因素,通过样品重复测定、标准溶液纯度、标准曲线、玻璃器具、称量过程、回收率、检测仪器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且进行计算。结果:按置信区间为95%,酱油中三氯蔗糖含量为(0.048±0.007)g/kg,k=2。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三氯蔗糖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最终确定酱油中三氯蔗糖的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三氯蔗糖标准溶液建立的标准曲线的拟合、回收率,明确检测酱油中三氯蔗糖含量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度评定因素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酱油 三氯蔗糖 不确定度 评定
下载PDF
不同水平蔗糖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20
作者 解湉 杨占涛 +5 位作者 孙晓格 王倩倩 王中汉 刘思源 王蔚 李胜利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蔗糖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泌乳中期奶牛为瘤胃液供体,设置0%、2%、4%、6%、8%共5个蔗糖添加水平,使用微生物发酵微量产气自动记录仪(AGRS-Ⅲ)记录发酵48 h产气量(GP_(48 h))并拟合产气动力...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蔗糖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泌乳中期奶牛为瘤胃液供体,设置0%、2%、4%、6%、8%共5个蔗糖添加水平,使用微生物发酵微量产气自动记录仪(AGRS-Ⅲ)记录发酵48 h产气量(GP_(48 h))并拟合产气动力学参数、计算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测定体外发酵0.5、1、2、3、6、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含量。结果表明:GP_(48 h)、理论最大产气量(A)、达到1/2产气量的产气速率(AGPR)随蔗糖添加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1),蔗糖添加水平对发酵48 h的IVDMD、发酵液pH、VFA和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体外发酵1、2h的发酵液pH线性下降(P<0.01);6%、8%组乙酸和丙酸比例低于其余3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较对照组而言,4%蔗糖组在不改变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提高了体外产气速率和底物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体外产气 瘤胃发酵 泌乳奶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