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电容器数据挖掘与分析
1
作者 刘羽霄 张涌新 +5 位作者 钟少龙 王昕劼 黄磊 吴致远 王健涛 党智敏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4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薄膜电容器因长使用寿命、高可靠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却极少有研究从数据角度挖掘电容器的自身属性。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选取收集自网络的40793条薄膜电容器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首先利用散点图和...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薄膜电容器因长使用寿命、高可靠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却极少有研究从数据角度挖掘电容器的自身属性。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选取收集自网络的40793条薄膜电容器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首先利用散点图和箱线图从横向角度分析了不同材料制备而成的电容器的容值、最高最低温度、交直流运行电压等差异,然后利用饼图从纵向角度对比了电容器的运行温度和应用场合,最后计算出这些性能指标的皮尔逊系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化聚丙烯材料作为目前的主流材料在容值和交直流运行电压方面比其他材料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而金属化聚苯硫醚在运行温度上占优,电容器除温度和运行电压外的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未来可以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学习,达到性能预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数据挖掘 性能比较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薄膜电容器加速寿命预测研究
2
作者 童靓 李明峻 +4 位作者 张弘 何东 徐文博 胡忠胜 桑满亮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缩短高可靠性、长寿命薄膜电容器寿命评估周期,降低评估费用,针对薄膜电容器开展加速寿命预测方法研究。选择温度为加速应力,开展加速寿命试验,并根据电容器容量衰减特征,对测试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伪寿命数据。基于阿伦尼斯加速模... 为缩短高可靠性、长寿命薄膜电容器寿命评估周期,降低评估费用,针对薄膜电容器开展加速寿命预测方法研究。选择温度为加速应力,开展加速寿命试验,并根据电容器容量衰减特征,对测试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伪寿命数据。基于阿伦尼斯加速模型和威布尔分布模型,得到薄膜电容器常温条件下的寿命数据和寿命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加速寿命预测方法是合理且有效的,可为对电容器及相关产品寿命评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寿命预测 加速试验
下载PDF
激光自动焊接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应用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凯强 李洋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随着现代激光焊接技术的不断优化及稳定发展,激光焊接技术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行业内也得到了应用,但是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普遍容量较大,种类较多,加之其材料的特殊性,影响其焊点成型的因素众多,使得目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元件组的锡焊难以... 随着现代激光焊接技术的不断优化及稳定发展,激光焊接技术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行业内也得到了应用,但是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普遍容量较大,种类较多,加之其材料的特殊性,影响其焊点成型的因素众多,使得目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元件组的锡焊难以实现自动化,多为手工作业。为实现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自动焊锡,分析了激光锡焊对各种电容的焊接方式,同时对比传统焊接的独特优势,从治具、激光器、焊材、视觉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拉脱试验测试锡焊点的拉力值检测焊接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焊接可以实现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自动焊锡与焊后质量检测,能够满足焊点质量要求,焊点一致性与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锡焊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自动锡焊 视觉检测
下载PDF
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博钊 刘志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174,共4页
简述了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聚丙烯(PP)、聚酰亚胺(PI)以及聚偏二氟乙烯(PVDF)三大类。分析了PP,PI,PVDF三类电介质的介电及理化性质,比较了不同改性手段、加工方式、结构设计等对PP,PI,PVDF电介质电性能的提高... 简述了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聚丙烯(PP)、聚酰亚胺(PI)以及聚偏二氟乙烯(PVDF)三大类。分析了PP,PI,PVDF三类电介质的介电及理化性质,比较了不同改性手段、加工方式、结构设计等对PP,PI,PVDF电介质电性能的提高程度。对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聚合物电介质 聚丙烯 聚偏二氟乙烯 聚酰亚胺
下载PDF
钛酸锶钡纤维阵列薄膜电容器的构建及其性能
5
作者 韩贞宇 郝瑞 +1 位作者 何宜珂 刘贵山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8-45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锶钡(BST)溶胶前驱体,采用反应复合法和混合复合法合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BST复合纤维阵列,900℃煅烧制备BST无机纤维阵列。以复合纤维阵列和无机纤维阵列作为介质材料,以镀银氧化锆陶瓷片作为上下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锶钡(BST)溶胶前驱体,采用反应复合法和混合复合法合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BST复合纤维阵列,900℃煅烧制备BST无机纤维阵列。以复合纤维阵列和无机纤维阵列作为介质材料,以镀银氧化锆陶瓷片作为上下电极构建薄膜电容器。利用DTA、XRD、FT-IR、SEM等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利用自动元件分析仪进行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无机纤维阵列介电常数最大可提高388%。复合纤维易形成颗粒堆积的“骨节”结构,但阵列的有序性变差,介电常数从7.96提高至9.19,提高了15%,介电损耗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纤维阵列 薄膜电容器 介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与误差补偿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成庶 刘嘉文 +3 位作者 伍珣 于天剑 向超群 袁东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72-2680,共9页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是轨道交通变流系统的重要元器件之一,精确预测其剩余寿命有助于优化变流系统的运行维护策略,降低系统运用成本,同时降低故障和突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由于老化试验成本与时间的限制,当前的寿命预测存在数据样本数...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是轨道交通变流系统的重要元器件之一,精确预测其剩余寿命有助于优化变流系统的运行维护策略,降低系统运用成本,同时降低故障和突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由于老化试验成本与时间的限制,当前的寿命预测存在数据样本数小、特征参数测量点少等问题,因此,文中采用能较好适应该类样本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并利用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在未构建复杂且未知的经验退化函数下对电容量退化序列的特征进行深度提取,建立融合DBN与“双通道”支持向量回归(binary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BSVR)的预测模型,其中“第一通道”基于Linear核函数的SVR对序列实行多步递归预测(recursive multi-step forecast strategy,RMFS),随后将所获误差代入基于Gauss核函数的“第二通道”SVR完成误差补偿训练,较好地消除了实行RMFS时所造成的累积误差。就此,提出基于特征提取与误差补偿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并在老化试验下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电容量退化数据集上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预测起点的平均预测误差仅为7.08%,相比已有预测方法有效提升了对电容器剩余寿命的预测精度,增强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特征提取 误差补偿 剩余寿命预测
原文传递
提高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动态性能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5
7
作者 邵康培 姚猛 陈翠华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通过对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电性能特别是损耗的机理分析 ,总结生产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提出改变热压聚合工艺参数和热压聚合方法 ,采用高压短路放电 ,高频下测 tgδ变化值 。
关键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接触电阻 高压短路 损耗 动态性能
下载PDF
BST薄膜电容器的制备及其调谐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玉荣 李观启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利用氩离子束溅射技术在SiO2/Si衬底上淀积Ba0.8Sr0.2TiO3(BST)薄膜,该薄膜在氧气气氛中500℃退火处理30 min,然后利用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将薄膜制作成叉指结构电容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BST薄膜具有钙钛矿结构,... 利用氩离子束溅射技术在SiO2/Si衬底上淀积Ba0.8Sr0.2TiO3(BST)薄膜,该薄膜在氧气气氛中500℃退火处理30 min,然后利用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将薄膜制作成叉指结构电容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BST薄膜具有钙钛矿结构,薄膜表面光滑,晶粒致密且分布均匀。调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电容器具有较高的电容调谐率,在室温100 kHz频率下,对于2 V的直流偏压,其调谐率和损耗因子分别为62%和0.02。这说明具有此结构的BST薄膜电容器可望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T薄膜 薄膜电容器 调谐特性 退火处理
下载PDF
薄膜电容器用环氧包封胶的阻燃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逸 白南燕 +2 位作者 郭桂荣 韩占之 阎辉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本文简介了环氧阻燃包封料的阻燃机理以及影响其阻燃效果的各种因素,最终确定其配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应用做了评估。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电容器 环氧胶粘剂 包封胶 阻燃
下载PDF
有机薄膜电容器的金属化电极 被引量:5
10
作者 曲喜新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9-27,共9页
由于用金属膜作电极的电容器比用金属箔者有很大的优越性,所以近年来在有机薄膜的金属化方面有很多进展。本文系统地论述这些进展。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金属化电极 电容器
下载PDF
储能薄膜电容器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骏 赵韩 邵康培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09年第2期37-40,共4页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存在的初始成本高和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短等问题,常采用电容器作为辅助能源来均衡负载并迅速吸收再生制动能量。与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超级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单体工作电压高,不需要进行充放电均衡控制,具有结构简单...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存在的初始成本高和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短等问题,常采用电容器作为辅助能源来均衡负载并迅速吸收再生制动能量。与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超级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单体工作电压高,不需要进行充放电均衡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抗振性好、无极性等优点,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薄膜电容器样机系统的性能试验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薄膜电容器系统可以作用电动汽车快速吸收制动再生能量和大功率放电的辅助动力源使用,但需要进一步解决薄膜电容器系统的能量密度小、自放电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方能真正进入实用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薄膜电容器 辅助动力源 再生制动 试验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大容量薄膜电容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骏 赵韩 邵康培 《电力电容器》 2007年第6期40-42,共3页
利用薄膜电容器具有的单体工作电压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研制了大容量薄膜电容器样机系统,经过对其静电容量、等效串联内阻和自放电等几个重要性能的试验研究,证明大容量薄膜电容器系统可以作为电动汽车快速吸收制动再生能量和大功... 利用薄膜电容器具有的单体工作电压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研制了大容量薄膜电容器样机系统,经过对其静电容量、等效串联内阻和自放电等几个重要性能的试验研究,证明大容量薄膜电容器系统可以作为电动汽车快速吸收制动再生能量和大功率放电的辅助动力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能量回收 薄膜电容器
下载PDF
金属化有机薄膜电容器的自愈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喜新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5-39,共5页
金属化有机薄膜电容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可以自愈,从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有关自愈的问题比较复杂,且至今研究得并不透彻。故本文给以系统性讨论。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电容器 自愈机理 电压
下载PDF
Prop铁电薄膜电容器YBCO/Pb(Ta_(0.05)Zr_( 0.48)Ti_(0.47))O_3/YBCO/Pt/TiO_2/SiO_2/Si的性质(英文)
14
作者 李启亮 王栩生 +2 位作者 殷江 高兴森 刘治国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9-624,共6页
铁电薄膜有望被应用于“不挥发随机存储器 (NvRAM )” ,在这其中 ,Pb(Zr,Ti)O3(PZT)铁电薄膜由于有较大的剩余极化 ,较小的矫顽场 ,高居里点 ,以及与硅集成的可能性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但是 ,由于铁电薄膜与金属电极之间的界面不理想 ... 铁电薄膜有望被应用于“不挥发随机存储器 (NvRAM )” ,在这其中 ,Pb(Zr,Ti)O3(PZT)铁电薄膜由于有较大的剩余极化 ,较小的矫顽场 ,高居里点 ,以及与硅集成的可能性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但是 ,由于铁电薄膜与金属电极之间的界面不理想 ,以及铁电薄膜中的晶界角度过高 ,而大大降低了铁电电容器的性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 ,通过用导氧化物作电极 ,可部分的改善电薄膜的疲劳和保持性能 .用脉冲激光沉积法 (PLD) ,以YBa2 Cu3O7(YBCO)为隔离层 ,在Pt/TiO2 /Si(10 0 )衬底上制备Pb(Ta0 .0 5Zr0 .48Ti0 .47)O3(PTZT)铁电薄膜 ;并以YBCO为上下电极做成铁电电容器 .X衍射发现以YBCO为电极的PTZT结晶成完全钙钛矿相 .SEM结果表明PTZT晶粒大约在 180nm左右 ,YBCO/Pt ,Pt/TiO2 界面非常清晰 ,没有发现任何扩散 .在RT6 0 0 0HVS环境下 ,发现在 91kV/cm的外场下反转 1× 10 1 1 次后 ,此电容器的极化P 和P^分别只减少了 2 0 %和 6 % ;在 145kV/cm的读写外场下经过 1× 10 5s后 ,此电容器的极化基本保持不变 ;在过大的外场下 ,此电容器的疲劳特性明显变差 .由于引入YBCO过渡层 ,改善了界面 ,减少了薄膜中氧空位的聚集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 疲劳 保持 铁电薄膜电容器 晶界过度 导氧化铁 YBCO 二氧化钛 脉冲激光沉积
下载PDF
薄膜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和试验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捷 《电子质量》 2008年第11期39-42,共4页
薄膜电容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保护层防潮性能不好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交流电。文中先介绍薄膜电容器的生产工艺和电子镇流器的使用环境,再介绍潮湿对电容器的危害作用,以及电容器的失效分析。作者运用详细的原理解释,结合用不同的潮湿... 薄膜电容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保护层防潮性能不好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交流电。文中先介绍薄膜电容器的生产工艺和电子镇流器的使用环境,再介绍潮湿对电容器的危害作用,以及电容器的失效分析。作者运用详细的原理解释,结合用不同的潮湿试验条件和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方法来评估薄膜电容器的实际承受能力,通过优化选择和数据对比,得出结论"85℃,85%RH,施加交流电压"是最有效的试验方法。总之,增强防潮和抗交流电能力可以保证薄膜电容器以及电子镇流器处于高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潮湿试验 潮气 包封 失效分析 交流电压 可靠性
下载PDF
聚苯硫醚和聚碳酸酯有机薄膜电容器对比分析
16
作者 苏妤 肖波 +1 位作者 刘莉 廖煜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6年第3期9-12,共4页
由于聚碳酸酯薄膜材料停产,在宇航型号中已广泛应用的聚碳酸酯电容器的供应面临严峻考验。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了以聚苯硫醚(简称PPS)电容器替代聚碳酸酯(简称PC)电容器的解决方案,对比分析了国产聚碳酸酯有机薄膜电容器和聚苯硫醚有... 由于聚碳酸酯薄膜材料停产,在宇航型号中已广泛应用的聚碳酸酯电容器的供应面临严峻考验。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了以聚苯硫醚(简称PPS)电容器替代聚碳酸酯(简称PC)电容器的解决方案,对比分析了国产聚碳酸酯有机薄膜电容器和聚苯硫醚有机薄膜电容器的性能,确定PPS电容器满足宇航要求,解决了宇航型号迫切的选用需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聚碳酸酯 薄膜电容器 性能 对比分析 宇航应用
下载PDF
CAD技术在有机薄膜电容器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承永 杜磊 李明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18,36,共3页
建立了有机薄膜电容器结构设计和热计算的数学模型。编制的金属化有机薄膜电容器的CAD软件,对CBB61型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结构设计和热计算应用表明是实用的。对其他有机材料及结构的电容器的应用正探索中。
关键词 有机薄膜电容器 结构设计 CAD 热计算
下载PDF
薄膜电容器充放电试验仪的研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立文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2年第8期49-52,共4页
薄膜电容器在经过多次直流充电、短路放电试验后,进行薄膜电容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测量及容量值测量,再根据其测量值变化情况,针对性的分析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电容器短路放电电流很大,放电开关触点要求高,研制的薄膜电容器充放电... 薄膜电容器在经过多次直流充电、短路放电试验后,进行薄膜电容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测量及容量值测量,再根据其测量值变化情况,针对性的分析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电容器短路放电电流很大,放电开关触点要求高,研制的薄膜电容器充放电试验仪采用气缸驱动完成充放电动作切换,充放电触点使用寿命大大增加,满足试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充放电试验 气缸驱动
下载PDF
薄膜电容器用玻璃的成分与成形方法
19
作者 王承遇 卢琪 陶瑛 《玻璃与搪瓷》 CAS 2018年第4期39-43,49,共6页
综述薄膜电容器用玻璃的成分、性质与成形方法。在无碱玻璃成分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和二氧化钛组分后,玻璃的介电常数可达8以上。选用溢流下拉法能制备厚度50μm以下平均粗糙度0.1 nm的玻璃薄膜,并且可转绕成辊筒,方便于镀铝... 综述薄膜电容器用玻璃的成分、性质与成形方法。在无碱玻璃成分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和二氧化钛组分后,玻璃的介电常数可达8以上。选用溢流下拉法能制备厚度50μm以下平均粗糙度0.1 nm的玻璃薄膜,并且可转绕成辊筒,方便于镀铝膜再生产薄膜电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玻璃薄膜 玻璃电容器
下载PDF
提高薄膜电容器粉末外包封质量的工艺研究
20
作者 王振东 陈翠华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7,72,共5页
通过无感箔式薄膜电容器粉末外包封工艺试验研究发现,合理选用内包封主剂、合适的内包封料配比、采用2次内包封工艺、保证浸渍机真空度、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工序控制、根据不同的气温调整内包封配比等是提高粉末外包封外观合格... 通过无感箔式薄膜电容器粉末外包封工艺试验研究发现,合理选用内包封主剂、合适的内包封料配比、采用2次内包封工艺、保证浸渍机真空度、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工序控制、根据不同的气温调整内包封配比等是提高粉末外包封外观合格率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感箔式薄膜电容器 粉末外包封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