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薰倒牛的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晓峰 胡伯林 周炳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从植物藏药薰倒牛(BiebersteiniaheterostemonMaxim.)中首次分离得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伞形花内酯(Ⅲ)、5,7,3′-三羟基-8,4′... 从植物藏药薰倒牛(BiebersteiniaheterostemonMaxim.)中首次分离得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伞形花内酯(Ⅲ)、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Ⅳ)、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Ⅴ)、槲皮素-7-葡萄糖甙(Ⅵ)和N-3-甲基-2-丁烯基脲(Ⅶ)。其中Ⅳ和Ⅶ是二个新的天然产物。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Ⅶ有镇痛、降压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倒牛 黄酮甙 藏药 活性物质 药物鉴定
下载PDF
藏药薰倒牛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海峰 张晓峰 +2 位作者 邓烨 潘莉 丁立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141-2143,共3页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薰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与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全草中分离纯化出3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山羊豆碱(galeg...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薰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与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全草中分离纯化出3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山羊豆碱(galegine,1),顺式-4-羟基山羊豆碱(cis-4-hydroxygalegine,2),反式-4-羟基山羊豆碱(trans-4-hydroxygalegine,3)。其中化合物3的结构还得到X-ray单晶衍射的证实。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薰倒牛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薰倒牛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3
作者 张本印 王环 +2 位作者 杨晓艳 沈建伟 张晓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39-41,共3页
建立测定薰倒牛中总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50×4.6mm,5μm)为色谱柱,V(甲醇)∶V(0.4%H3PO4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25℃。槲皮素、山奈酚线性范围分别为0.1632~0.... 建立测定薰倒牛中总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50×4.6mm,5μm)为色谱柱,V(甲醇)∶V(0.4%H3PO4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25℃。槲皮素、山奈酚线性范围分别为0.1632~0.4896μg,0.0087~0.0436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RSD=1.4%)、100.5%(RSD=2.5%)。所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测定薰倒牛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倒牛 总黄酮 HPLC
下载PDF
藏药薰倒牛RP—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4
作者 张本印 王环 +2 位作者 杨晓艳 沈建伟 张晓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B08期50-54,共5页
本文建立薰倒牛RP-HPLC指纹图谱,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2nm。以20个共有峰为评... 本文建立薰倒牛RP-HPLC指纹图谱,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2nm。以20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2.5%,9批样品相似度≥0.819,采用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的药材分成4类。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以有效用于薰倒牛原料的质量控制,为薰倒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倒牛 指纹图谱 HPLC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降血糖作用研究
5
作者 徐明丽 张艳霞 +2 位作者 景明 康万荣 李存祥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 目的:观察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5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溶液(30 mg/kg)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09 g/mL)及正丁醇萃取部位高(生药量16.6 g/mL)、中(生药量8.3 g/mL)、低(生药量4.15 g/mL)剂量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 mL/100 g,每日1次,连续30天。心脏取血处死大鼠,检测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γ-羟基丁酸(4-hydroxy-butanoic acid,GHB);取心、肝、脾、肾及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匀浆中T-SOD、MDA、GSH-Px含量;取部分肾脏、胰腺,甲醛固定,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做病理学检测。结果: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中、低剂量组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及CHOL、TG、GHB、MDA含量,提高GSH-Px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中、低剂量组大鼠肾脏、胰腺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减轻;各组大鼠各脏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且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有一定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藏药薰倒牛 正丁醇有效萃取部位 降血糖作用 大鼠
下载PDF
薰倒牛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渊龙 侯建平 +1 位作者 郭依心 任婧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171,共3页
选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2,2-二苯基-1-苦味肼基自由基(DP PH)法和油脂稳定指数法(OSI)3种体外抗氧化法对薰倒牛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阳性对照物进... 选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2,2-二苯基-1-苦味肼基自由基(DP PH)法和油脂稳定指数法(OSI)3种体外抗氧化法对薰倒牛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阳性对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薰倒牛不同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乙醇提取成分和乙酸乙酯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正己烷提取成分抗氧化活性。且在测试试验条件下浓度越大,抗氧化性能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倒牛 抗氧化性 2 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 2m2-二苯基-1-苦味肼 基自由基(DPPH) 油脂稳定指数法(OS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