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印度《诗镜》讨论藏族诗歌体现的暗示修饰法与意象之关系
1
作者 亚马降泽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公元十三世纪,古印度文学理论经典《诗镜》被翻译成藏文,从此流传于藏地,并成为藏族修辞学、写作学、诗学和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诗镜》中所蕴含的暗示修饰法与意象的关系对藏族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 公元十三世纪,古印度文学理论经典《诗镜》被翻译成藏文,从此流传于藏地,并成为藏族修辞学、写作学、诗学和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诗镜》中所蕴含的暗示修饰法与意象的关系对藏族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学界对意象、审美和修饰法相关的研究成果,归纳意象的涵义,对《诗镜》中暗示修饰法和意象的关系在藏族诗学领域的传播历程及其对藏族特色文体形式建构与应用所具有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藏族诗歌 暗示 意象
下载PDF
藏族诗人如是说——当代藏族诗歌及其诗学主题 被引量:9
2
作者 耿占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60,共6页
“藏族诗人如是说”是对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综述性的评论 ,论及当代藏族众多诗人 ,涉及从上个世纪的 5 0年代到 90年代的藏族诗歌写作和它广泛的诗学主题。这些主题包括空间的圣化 ,历史的神话化 ,圣俗之间的紧张 。
关键词 藏族诗歌 圣地 历史 圣俗之间
下载PDF
论当代藏族诗歌的主要意象及文化和审美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宏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意象及其审美特性入手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代藏族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分析诗歌意象入...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意象及其审美特性入手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代藏族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并由此深入当代藏族诗歌,我们不难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代藏族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藏族诗歌 意象 审美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藏族诗歌《米拉日巴道歌》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绿 赵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86-88,95,共4页
《米拉日巴道歌》是藏传佛教诗歌艺术中的瑰宝。该诗集既有对佛理的阐释与解说,也不乏对雪域高原的恣肆讴歌,书写了藏族地区特有的文化景观。生态翻译学倡导文化平等、文化共存、文化多元的生态翻译理念。《米拉日巴道歌》的英译既要保... 《米拉日巴道歌》是藏传佛教诗歌艺术中的瑰宝。该诗集既有对佛理的阐释与解说,也不乏对雪域高原的恣肆讴歌,书写了藏族地区特有的文化景观。生态翻译学倡导文化平等、文化共存、文化多元的生态翻译理念。《米拉日巴道歌》的英译既要保留藏语原诗特有的文化和美学内涵,忠实于原语文化生态,也应注意英语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生态。研究发现,生态翻译学对藏族诗歌《米拉日巴道歌》等民族典籍翻译、对民族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诗歌 《米拉日巴道歌》 生态翻译 民族典籍
下载PDF
“甘南”的生态语义场与“藏地”书写——藏族诗人诺布朗杰诗歌论
5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写作》 2019年第6期89-96,共8页
在生态美学意义上,藏族诗人诺布朗杰以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相结合的生态性审美,表现了他对"甘南"藏区历史、文化及时代变化的诗性关怀。同时在对青海、拉萨等藏区"雪域文化""宗教文化"的... 在生态美学意义上,藏族诗人诺布朗杰以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相结合的生态性审美,表现了他对"甘南"藏区历史、文化及时代变化的诗性关怀。同时在对青海、拉萨等藏区"雪域文化""宗教文化"的多维度体验与把握上,诺布朗杰也建构了他具有文学地理学"人地关系"特征的"藏地"书写。诺布朗杰作为具有藏族身份的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歌写作既表现了"文学藏地"和藏族文学所具有的民族、宗教、地域的特征与传统,也显现了以藏族母语写作和汉语写作相结合的当代藏族青年诗歌在中国青年诗坛当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诗歌 诺布朗杰 文学藏地 地理书写
下载PDF
在隐喻世界里诗意地栖居——论当代藏族汉语诗歌的审美属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邹旭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7,共5页
第一代藏族汉语诗人和第二代藏族汉语诗人的作品中的共同审美属性是“隐喻”,也是藏族新诗在美学层面对藏族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隐喻,在两代诗人诗歌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两种形态,即“传统的客观的隐喻”和“现代的主观的隐喻”。隐... 第一代藏族汉语诗人和第二代藏族汉语诗人的作品中的共同审美属性是“隐喻”,也是藏族新诗在美学层面对藏族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隐喻,在两代诗人诗歌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两种形态,即“传统的客观的隐喻”和“现代的主观的隐喻”。隐喻审美属性形成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一般意义上即心理层面,隐喻是审美生成的心理机制;其次,从特殊意义上即种族根源上看,隐喻是藏族人固有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二者是对隐喻的审美方式(艺术构思和表达)的潜在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藏族汉语诗人 隐喻 诗意
下载PDF
试论藏族诗歌古尔(■■■)与鲁(■)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后芳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文章对藏族民歌和不同时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古尔"和"鲁"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作为语词,古尔和鲁最初的基本含义相同,都是"歌"的意思,只是修辞色彩不同。古尔是鲁的敬语,《米拉日巴道歌》问世以后,古尔才... 文章对藏族民歌和不同时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古尔"和"鲁"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作为语词,古尔和鲁最初的基本含义相同,都是"歌"的意思,只是修辞色彩不同。古尔是鲁的敬语,《米拉日巴道歌》问世以后,古尔才增加了"道歌"的含义。作为文学样式,古尔和鲁都是指吟唱的诗歌,是藏族最早的诗歌形式。文章分赞普传记中的古尔与鲁、卜辞诗歌与鲁、伏藏中的古尔与鲁、《西藏王统记》中的鲁、米拉日巴与道歌、古尔玛的兴起、鲁的发展、《格萨尔》与鲁、藏戏与鲁等9个部分对古尔和鲁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诗歌 古尔( ) 古尔玛( ) 鲁( ) 敬语 自由体 分段体
原文传递
性别文化视域下的原型传承:藏族当代诗歌的父亲与母亲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父亲、母亲意象,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展现,诗作中对父亲形象的无意识精神偶像指认背后带有明显的"猕猴崇拜"的原型传承,在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对举的诗篇中,以父为主和以母为次的关系呈现也折射出"猕猴和罗刹女"神话的原型影响。藏族诗人对乡土观念和家园意识的坚守,彰显了宝贵的田园诗意价值,是对人类原初的温情的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父亲与母亲形象 性别想象原型
下载PDF
认知诗学视野下藏族当代诗歌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9
作者 邓忠 吴永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3,共8页
藏族当代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认知诗学为理论工具,考察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中有影响力的藏族诗歌作品,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以不同的认知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歌... 藏族当代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认知诗学为理论工具,考察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中有影响力的藏族诗歌作品,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以不同的认知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维度性,可以归纳为"自发""自省""自觉"三个方面。文章的结论和观点,有望为藏族文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供基于语言证据和认知解释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个维度
下载PDF
藏族汉语诗歌的民歌传统
10
作者 高亚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109,163,共4页
藏族汉语诗歌是藏族文学是汉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另一方面,藏族民间文学,尤其是藏族民歌,仍然是它一个重要的文学资源。从藏族汉语诗歌产生之初,直至当下的藏族汉语诗歌创作,民歌都是它的重要传统,体现出它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民歌 传统
下载PDF
论藏族汉语诗歌的乡土根性
11
作者 高亚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
藏族汉语诗歌建立在民族文化丰厚的沃土之上,农牧文化、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共同构筑了它的本土文化色彩;无论在题材表现还是在主题表达上,都留下了本土文化的深刻印痕,成为它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民族徽记。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农牧文化 乡土情结 家园意识
下载PDF
佛教文化与藏族汉语诗歌
12
作者 高亚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藏族汉语诗歌受到了传统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宗教文化为藏族汉语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了藏族诗人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终极意义的追问,并且使之具有了形而上学的哲理品质和浪漫抒情的诗歌气质,构成了藏族汉语诗歌的精神标记。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宗教文化 文化意蕴 终极意义
下载PDF
民族的共同体——阿来的诗歌写作及其当代价值
13
作者 覃才 苏仲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7-75,共9页
阿来是作家,也是诗人,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写作表征着少数民族诗歌的产生与价值建构问题。阿来在马尔康孤独的教书生活及其形成的孤寂情感,构成了他进行诗歌写作的初始动力。作为出生、成长及生活在藏地的藏族诗人,阿来的诗歌写作追... 阿来是作家,也是诗人,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写作表征着少数民族诗歌的产生与价值建构问题。阿来在马尔康孤独的教书生活及其形成的孤寂情感,构成了他进行诗歌写作的初始动力。作为出生、成长及生活在藏地的藏族诗人,阿来的诗歌写作追求是与藏地和藏族伟大的存在对接起来的。在这一追求引领之下,阿来对藏地、藏族的人与事物孤寂存在的本质体认,表现了少数民族诗歌具有的关于民族和地方的文化书写维度。走向民族共同体的伟大原型让阿来的诗歌既是一种深入藏地和藏族原型内核的藏地写作,又是面向藏族母语精神的非母语写作,并勘探了藏族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现代汉语诗歌的历史维度和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诗歌 阿来的诗 民族共同体 文化书写 少数民族诗歌
下载PDF
论当代诗歌创作对藏族古典诗歌的借鉴
14
作者 冯玉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3,共5页
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读者群体,这两大优势为当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可是,当代诗歌不但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爱好和欣赏的欲望,相反,自身发展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如何突破重围... 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读者群体,这两大优势为当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可是,当代诗歌不但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爱好和欣赏的欲望,相反,自身发展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如何突破重围,建立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诗歌话语成为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问题。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同样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其古典诗歌灿烂辉煌,不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滋润着藏族人民的灵魂,而且,其贴近生活、追求崇高与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古典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格萨尔王传》 《萨迦格言》 《仓央嘉措情歌》
下载PDF
新时期藏族诗人汉语创作的诗歌倾向
15
作者 何璐璐 卓玛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新时期藏族诗人的汉语创作是丰富多元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情感色彩。这一时期的藏族汉语诗歌主要围绕着严肃庄重的"庙宇精神"和带有现代意识的"主体体验"两大情感诉求展开,通过对新时期这一时段的藏族汉语诗歌所... 新时期藏族诗人的汉语创作是丰富多元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情感色彩。这一时期的藏族汉语诗歌主要围绕着严肃庄重的"庙宇精神"和带有现代意识的"主体体验"两大情感诉求展开,通过对新时期这一时段的藏族汉语诗歌所呈现出的内涵和情绪特征进行分析,把握新时期藏族汉语诗歌独有的脉络和诗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藏族汉语诗歌 诗学内涵 “庙宇精神” “主体体验”
下载PDF
原型批评视域下的当代藏族汉语诗歌
16
作者 祁发慧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本文以"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民族"的神话传说为引子,从藏族古典诗歌《水论格言》《火论格言》《木论格言》《风论格言》切入,结合藏族人宗教经验中水、地、风、火四大元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从本体论角度对当代藏族汉语... 本文以"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民族"的神话传说为引子,从藏族古典诗歌《水论格言》《火论格言》《木论格言》《风论格言》切入,结合藏族人宗教经验中水、地、风、火四大元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从本体论角度对当代藏族汉语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主题及隐喻、象征等修辞方法进行分析,勾勒藏族汉语诗歌的象征图式并由此展开对藏族汉语诗歌的具体分析,从而考察原型经验下藏族诗人的情感结构及藏族汉语诗歌的内在肌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原型批评 格言
下载PDF
第三代藏族汉语诗歌写作主题论析
17
作者 祁发慧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6-109,共14页
从谁之风景、命定高原、神性空间三个方面对第三代藏族汉语代表诗人、诗作进行考察,综合性地评论他们在当下写作中的诗学主题及写作倾向、个人情感的文学化表达与话语流变、宗教语境与生活语境之间的耦合等。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风景 神性空间
下载PDF
论当代藏族汉语诗歌的“中观”美学——兼论康若文琴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莉 支运波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中观是由大乘佛教而来的一种不落极端、通脱超然的观念。康若文琴以富有特色的诗歌创作彰显了这一美学观。具言之:化用佛理禅意营造清静自然之境,借用"静穆观照"书写同一无碍的和谐存在观,追求"静""空"与... 中观是由大乘佛教而来的一种不落极端、通脱超然的观念。康若文琴以富有特色的诗歌创作彰显了这一美学观。具言之:化用佛理禅意营造清静自然之境,借用"静穆观照"书写同一无碍的和谐存在观,追求"静""空"与"清"意蕴,彰显藏地人民跃动的生命观。此"中观"诗法,拓展了当代藏族汉语诗歌的诗学内容和主题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诗歌 中观 康若文琴
原文传递
两种语言间的徘徊:现代藏族汉语诗歌的精神世界
19
作者 冯雪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6,共4页
在用汉语创作藏族诗歌时,由于语言的异质性,创作者往往会形成复杂的焦虑和矛盾意识,好像在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徘徊游荡,如语言疏离和民族拥抱并存,即便是他者眼光审视也是表达对民族的挂怀,继承传统并进行新的文学意义创造等,各种... 在用汉语创作藏族诗歌时,由于语言的异质性,创作者往往会形成复杂的焦虑和矛盾意识,好像在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徘徊游荡,如语言疏离和民族拥抱并存,即便是他者眼光审视也是表达对民族的挂怀,继承传统并进行新的文学意义创造等,各种思想意识共同建构成为藏族汉语诗歌的精神世界。从藏族汉语诗歌的语言文化徘徊到对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的释然和坦然以对,需要创作者坚定民族文化之根,重构民族文学意义,并通过文学探索实践来坚定文学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民族 文化之根 文学意义
原文传递
当代藏族汉语诗歌之边界性考察——以多康地区诗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祁发慧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54,共15页
文章通过分析主题和意象的使用、安多和康巴两个诗歌群体的形成两个方面的内容,考察多康地区的藏族诗人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完成族裔共同体的建构和想象,如何借诗歌的抒情话语完成现代性语境中的自我建设,从而考察作为藏区边界地带的多... 文章通过分析主题和意象的使用、安多和康巴两个诗歌群体的形成两个方面的内容,考察多康地区的藏族诗人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完成族裔共同体的建构和想象,如何借诗歌的抒情话语完成现代性语境中的自我建设,从而考察作为藏区边界地带的多康地区在当代藏族汉语诗歌批评及研究中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多康地区 边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